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痕跡作文賞鑑

痕跡作文賞鑑

 作者: | 閱讀: 7.08W 次

我曾以爲洛陽城旁東去的伊河,能洗刷兩千年風雨的痕跡;我曾以爲香山上風過竹林的錚錚之響,能掩住無數匠人日夜鑿刻的痕跡;我曾以爲白馬寺悠悠的青銅鐘聲,能悄然遮掩住歷史的微光……

痕跡

北魏絕響

伊水一路流過,如泣如訴。西風吹送來懸巖峭壁上的空寂,迴響在千萬個石窟裏。我沿着工匠和先人們踏出的古道,走近了龍門石窟,走進了這神祕的遺蹟。

石窟的規模有大有小,有些開鑿在山底,有些則高踞于山腰巖壁。自北魏以來,千年風雨侵蝕,磨光了洞窟上的紋飾,風化了一些石像。一路經過,無頭、斷肢、殘指的佛陀不計其數,不由得令人扼腕嘆息。然而正是這些殘存的佛陀,卻仍端莊地靜默着,注視着千年的風霜,霍亂的兵戈,朝廷的更迭,人間的衆生芸芸,心中慈悲憫人。一載又一載,多少個世紀,吟詠那空靈的梵音。是何等的殘缺之美,讓伊河也爲之嗚咽。它們一定見過鮮衣怒馬的鮮卑人走進中原,聆聽過北魏餘留的絕響,魏孝文帝來過這裏,習過佛經,寬袍廣袖,接納了中原文明。它們看着這個戎馬征戰的統治者,在兵戈未息的年代裏,竟低頭讓位於文化的力量,意氣風發地着漢服,閱遍《四書》《五經》,大刀闊斧改行漢制,才未讓黃河流域的漢文明消亡。是北魏,開啓了龍門石窟的第一道佛光,是北魏的鮮卑人,在黑色山脊上用我們的漢字,書寫下一道遒勁有力的痕跡,留下那來自漠北的絕唱,讓中華民族走向大一統,走向融合。我知道,伊河的河水也洗刷不去,這堅深的痕跡啊!見證過文明的痕跡啊!

大唐氣象

香山上竹林片片,隔着伊河,守望着一方安寧。竹林聲錚錚響起,如同匠人們夜以繼日精心鑿刻着石像一般,心血與汗水灑落在黝黑的山脊上,勾勒出一個時代,是我們的大唐。

盧舍那大佛背依堅固的岩石,已與黑色的石山連鑄在了一起。大佛沒有洞窟的廕庇,只是鮮明地依山而坐,太過高大,似乎連遙望的香山,也不能望其項背。她面頰豐腴,面容秀麗而端莊,衣飾華美莊重,姿態大氣,不失威儀。琉璃眼如星,兩彎眉如月,嘴脣飽滿含笑,彷彿一開口,就是天邊空靈的梵音。不因是石像而顯得僵硬或呆板,流暢的紋路線條勾出慈悲的神情,一如千年前鼎盛的大唐之時,這裏香火不斷,盧舍那大佛依舊靜坐在石山前,普度衆生。盧舍那身旁是兩尊金剛力士,怒目圓睜,臂膀上青筋顯露,身形魁梧,腳踩作亂的惡鬼小妖,讓人體會到他們鎮守一方的威懾力。栩栩如生,像是得了伊水、香山的精魂,更是長久屹立不倒,未被風化。盛唐時期的佛教人物極具有鮮明的個性,極富人性,特徵突出。也只有大唐,才能造就這樣一個佛法昌盛,光輝熠熠的時代。透過這石窟千年的滄桑,我看到長安和洛陽街頭車馬雲集,市間商客不絕,胡人擺弄着胡笳,跳起西域的胡旋舞,城南的大雁塔纔剛剛建成,文人墨客策馬看盡長安百花,洛陽城中白馬寺的僧侶開始了誦經。我看到太宗欣然接納羣臣之諫,一代女皇在東都登基,玄宗在大明宮內,宴請了日本和高麗的使團。我看見王維在終南山下修習佛道,我看見李太白如天上謫仙醉臥瓦肆間。我看見坊中家家戶戶修築的佛堂、佛像,我聽見玄奘在大慈恩寺裏講經……

大唐以一種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盛世之姿,在龍門石窟中留下了奪目的痕跡。是華章溢彩,更是一種文化精粹的交融與體現。是大唐,爲龍門石窟帶來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是大唐,爲中國締造了一種氣象,一種能納百川,富有活力的氣象。我知道,香山上的竹林錚錚聲也不能隱去這痕跡一分一毫,不能觸及這痕跡之深重。這輝煌的痕跡啊!見證過一個時代的痕跡啊!

我知道,伊河含淚,香山和曲,石窟屹立。

一千年又一千年。將這些痕跡,深深銘刻在黑色的山脊上,在中國的大地上。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cszw/291085.html

  • 標籤: 痕跡 高考作文鑑賞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痕跡作文賞鑑》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痕跡作文賞鑑》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