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鄉情作文(精選16篇)

鄉情作文(精選16篇)

 作者: | 閱讀: 8.6W 次

篇一:鄉情作文

鄉情作文(精選16篇)

丹麥的風

姚嘉怡

我始終難以忘懷丹麥的風。

許多人熱愛蒙古草原的風,因爲它吹來溫暖舒暢,但在我,它卻不及丹麥的風。不及丹麥的風綿柔,不及丹麥的風香醇。

只有到了丹麥,你才能真切地體味到世界上最香甜、最綿軟、最可愛、最多情的風是什麼樣的,才能深入感受到連風都含滿了童話的國度是什麼樣的。

踏入草場的第一縷風便讓我愛了。風拂過麥草,撫過牛羊的絨毛,掠過枝丫,捲來鳥叫。猛地吸一口,彷彿一瞬間被填滿香醇的麥粥,頓時讓人感到無限幸福。

丹麥的風是斷續的。不一會兒,它停了。這時的風像是剛熬製好的谷湯,糅合了水果的清香、青草的芬芳,慢慢的,香醇像流水般暈染開去,發酵在空氣裏,珍藏在每個人心裏,聞了讓人有一種吃飽了的幻覺。

這樣的風只有晴時有。

在廣闊的原野上漫步,一路聞着風聲,和着小調,只消隨意逛逛,便能看到許多別處看不到的風景。

丹麥的風車是很出名的。

風大時,隔很遠便能聽見風車的呼嘯。走進了去看,四瓣棕黃色的風車扇在天幕前有節奏地揮動着,攪拌着麥香味的空氣,聽上去就像與風協奏的一曲安眠。風車下部的小房子前,一個淺金頭髮的小男孩沉沉的睡着了,在他的懷裏,還有一隻伴他共眠的小丹麥狗。此刻,風靜靜地吹着,頭頂上扇葉的低吟若有若無,只聞得一股全麥麪包的香味。我吸入一團風,不禁覺得太愜意,忍不住聯想到——不知道這個小男孩的夢中有沒有媽媽烤的全麥麪包呢!

在丹麥,雖晴天不一定有風,但有風的一定是晴天。風能給晴天帶來很多樂趣。孩子們最喜歡風,因爲風能帶來故事會。

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大門口,有一張圓形大木桌,半張桌子圍坐着一羣小孩,桌前有幾個稍大一點的男孩,在神乎其神地扮演着什麼。湊近一看,哦,他們再演安徒生的童話!這是《傻瓜漢斯》的故事。三個男孩將童話中三兄弟趕在路上的情節演得繪聲繪色、詼諧有趣,使得圍坐的孩子們爆發出一陣噼裏啪啦的笑聲。他們一邊笑,一邊抓來桌上的零食往嘴裏塞。我也跟着他們一起笑。這真是一羣可愛的孩子,不是嗎?你看他們都要從桌椅上仰翻下來了。

我走上前去,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他們見了,很高興有新朋友參加,有幾個圍過來坐了,還有一些抓來糖果給我吃。

我嚐了一個,頓時耳目一新。這種糖先前我從未吃到過,這是丹麥的鄉下獨有的,但不同地方也不完全一樣。這一處的苦一些。當地人管這種糖叫“烏喀糖”,主要由麥粉、蜂蜜等原料煉成,有時候還會加點別的,比如大人吃會加點酒心,小孩吃會加點果汁或果醬。烏喀糖大小與硬幣相似,渾圓渾圓的,放在舌尖,第一感覺是甜,含得久一點就散發出一點苦味和鹹味,但很淡。整體給人的感覺像是生薑糖和太妃糖的混合體。這種糖有一點很特別,就是風大時吃有點辛辣,也許是風影響了人的感官罷。

太陽快落山了,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灑向平原,在幾步之外,有兩個野餐回來的女孩走向村莊。

她們穿得都很樸素,但這不僅遮不住她們的光彩,反而放大了她們的美麗。

她們頭扎繡有麥穗圖案的頭巾,脖子上圍着素色絲巾,披着及肩斗篷,一個穿着橙紅相間的布麻長裙,另一個身穿藍色短裙,她們都穿着純白長襪,穿着棕色小皮鞋,還圍着半身圍裙。很日常、很簡約的穿搭,便足以襯托出不平凡的美。她們樸實而不失沁人心脾的潔淨,這纔是真正的美。風吹過她們的髮梢,撩起一角頭巾,送來最後一縷帶陽光的麥香,把我吹得又醒又醉,頓時分不清是在童話還是人境。我目送她們在夕陽下走遠,重新感受丹麥的麥味的風,猛吸一口,這畫面便雋永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我始終難以忘懷丹麥的風。

篇二:鄉情作文

老家的風

楊馨媛

“一定要愛着點什麼,它讓我們變得堅韌,寬容,充盈。業餘的,愛着。”

——---汪曾祺《生活很好玩》

我想念,老家的風。

我知道,這一整條大街快要睡着了。我藏在靜謐的夜裏,想啊。老家的風似乎總是柔柔的,不那麼像如今常居的寧波,寒風吹的臉生疼。那兒也許都是微風,輕輕的風拂過輕輕的樹梢,就如母親柔柔地撫摸着嬰孩的背,那“沙沙”的,“嘩嘩”的響動,是吟唱的搖籃曲吧,也是孩兒半夢半醒間的低喃。停了,靜了,忽又驚出一串尖聲的鴉啼,怕不是它夢魘時的囈語?沒有叫上夥伴的雲,孤零零的,只有那陣清明的風時不時與它搭話,難怪遮不住當天那彎彎月牙兒。半攏着雲被的新月初醒,睡眼惺忪,照不亮積水的河邊小窪,好巧,不妨礙借住此地的蝌蚪一夜安眠。風兒在唱歌,此時,怕是隻有這一個醒着的人。

風喜歡靜靜的藏在秋天。老家的人總愛在這個季節乾點什麼,去觸一觸風呀,去撿一撿掉落的果實呀,然後再在大街上晃盪,漫無目的的行走。老家的人無疑是柔情的,像着這風一樣慢慢地生活,他們也不乏熱心,總愛在凋零的三月街道,抓住一個着熟人的手問,最近過的怎麼樣啦,我家的菜做多了,你要不要來嘗一下呀。

秋風微浮,垂鬢亂青絲。細雨紛飛,小憩微停。空氣被這風吹過,彷彿嫩得能掐出水來。遠處山墨才染,披上一層薄霧的風紗,輕煙縹緲,忘魂心醉。露寒霜降,點綴在桂瓣上,馨香餘繞,輕按黃蕊,幾簇秋的嫵媚,便從指尖漾開。空氣中徜徉着茴香,悠遠濃郁,要吞了念想,噬了心魂似的,就是那風也流。

起風后,街角的燈泛着微黃的光,孩子們漫無目的地跑着,大喊道:“啊!起風了!真冷啊!”話畢,於是四竄奔跑。那羣爛漫的孩子會去賣葫蘆糖的商販那兒先說幾句好話,那商販倒也是心頭軟的緊,幾句誇讚的話就把他征服,他送他們葫蘆糖,笑得合不攏嘴。

“耶!有葫蘆糖,有葫蘆糖吃囉!”他們漫山遍野歡愉地跑。

那風是潤潤的。連黃昏也喜被朔氣浸潤,淡淡的,幽幽的。窗外,雁去人離。不禁把盞吟起易安悉,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卷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擡望眼,仍是那風,那月夜。

忘不了離開老家那天寫的一段話:

“我想念老家的風,我想念老家的人,想念老家的一切一切,那裏有煦暖的陽光,也有屋內被渡上的那層金黃色。站在老家的院外,整個人似是被溫水浸潤了,心中總有點點暖意。在老家的那些歲月中,連身邊的人都不覺溫柔了幾分。山的一邊永遠遮半面,老家的人永遠質樸,純真,熱情。”

我想念老家的風。

篇三:鄉情作文

呼市的雪

郭弈辰

我離開呼市以二年有餘,曾經的我年紀還小,當時對“雪”沒有情感的流露,直到最近,纔有了深切感受。

我不記得一場雪會下多久,只能想起從初雪到雪完全融化常常會持續幾個月。雪總是下下停停,可地上的積雪一直不會融化,讓人覺得極其舒適。

每年初雪的日子,呼市的家家戶戶都會開始忙碌起來,用傍晚的一頓餃子,來迎接那一年的第一場雪,和即將到來的冬天,作爲北方的城市,餃子,使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物。做法及其簡單,準備當地極其普通的食材,和麪,拌餡,最後把餡兒放在麪皮裏包起來。包餃子並不需要複雜的工序,是能讓無數一直在外打拼的忽視人,在一瞬間感受到家的溫暖。

盼來了一年中的第一場雪,緊接着,家家戶戶都會陸陸續續開始“填充”自家地窖。那時便是家中老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凌晨四點半,大多年輕人還在睡夢中,已經退休的一些老人早已聚集在早市兒,爲過冬做準備,人們大多拿着小車或比自己還大的麻袋搶購土豆,白菜,大蔥,這些呼市人必不可少的食物。這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食物,是無數北方人的童年回憶,這些食材雖然味道普通,可被聰明的北方人稍稍一組合,竟然會呈現出不錯的味道。

“焙子”是內蒙特有的一種麪食,粗略分爲甜鹹兩種口味。雖然差一年四季都能在路邊的小攤買到,可在寒冷的雪天,他顯得極其溫暖,特別受人們的喜愛。

可能是鄉愁吧!在南方看見雪的我,真的很難,不想起呼市那些普通卻在雪中有特殊意義的事物。

我想念呼市的雪!

篇四:鄉情作文

甬城的霧

鍾唯一

冬至已至,我走出家門。剛出門,一大股寒冷的新鮮空氣便一下子涌入了我的肺。四周朦朦朧朧地罩着的霧氣,卷着寒意襲來。我冷地一哆嗦,用凍得微紅的手指籠住了鼻尖,“哈”了一口氣。一陣白霧頓時從我指尖快速飄散,在無邊的霧中蕩起一點兒漣漪,很快又平息下來,只有毛手套上掛着的一兩滴小水珠才能證明它的存在。

甬城的冬天較北方而言是溼潤的,於是纔有了清晨或傍晚時的霧,正逢這裏又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底蘊的城,一切就又變得格調清高氣質優雅了起來。範欽曾取天一生水之說,以水治火之意,建築書樓,併名爲天一閣。正如範欽所願,清晨,在鼓樓悠揚的鐘聲裏,紙墨書香歷經幾百年不散,與清晨薄霧共同嫋嫋在晨鐘暮鼓裏,哪怕連綿的烽火也未曾能摧毀它。文化的堅韌就如同這薄霧一般,柔而不斷,只有溫暖的陽光才能徹底令其融入。

我去過南方許多城市,而在我見過的所有南方城市裏,甬城的冬天最爲平和。這裏的人們對冬天的感受很遲鈍,因爲水銀柱總是降在正半軸的某個個位數上鬧孩子氣般不肯下去。久而久之,在人們不再去特別關注它的某個下雨天,它會悄悄地降下來,然後水霧中就會突然響起“劈里啪啦”的美妙音樂。這時人們總會驚叫道:“下雪子啦!”然後相視一笑,明白冬天真地已經來了。之後呀,甬城就會長久地浸在清晨與傍晚的霧裏,不飄雪,不下冰雹,只是用最溫柔的霧來醞釀新年的氣息。

農曆上舊年的日子越來越少,終於有一天,牆上掛上了新年的日曆,而在那一年的前一天,也就是這一天,挨家挨戶的子女歡聚一堂。我常去慈城在外婆家裏過新年。新年的霧縈繞着小鎮,在濃濃的白霧裏,若隱若現出牆上新的或是舊的,長的或是短的的磚瓦,隨着年代的更替,甬城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變化,卻總能在新年的霧裏,看到點歲月的影子。家家戶戶都是亮着燈的,歡聲笑語瀰漫在空氣裏,和水霧纏在一起。繚繞在家家戶戶中的溫馨也如同這霧,一點一點攀上我的心,再一縷一縷瀰漫開來,直至鋪天蓋地。巷子走到盡頭,一盞橙黃的燈光飄在了霧中。還未進門,鼻尖便捕捉到了一縷熟悉的氣息,我的嘴角忍不住悄悄揚起,一縷溫暖又在這寒霧裏散開。推門進屋,果然桌上擺了一桌熟悉的菜,桌旁坐着一羣熟悉的人,臉上掛着熟悉的微笑。那顆無所適從的心,彷彿一下子找到了歸宿,安定在這裏。桌上的紅膏嗆蟹泛着油光,紅色的油汪汪的汁毫無保留的露在了外邊,入口即化,一股鹹鹹的滋味讓人彷彿身處在海邊,吹到了鹹鹹的海風;鹹菜與小黃魚共同燉煮成湯,黃魚肉嫩而鮮美可口,鹹淡適中,湯汁入了味,甚是好喝。鹹菜是外公親自醃製的,有着獨特的家的氣息。與親人一起坐在新年柔和的霧裏,還有比這能讓內心更溫馨的嗎?

歲月流逝,星河變遷,但是我的甬城,依然溫溫柔柔地靜默在霧裏……

篇五:鄉情作文

泰興的秋

成劉櫟

我喜愛泰興的秋。

泰興的秋,往往是伴隨着落葉與豐收的美好季節。泰興的秋是金黃色的。隨處可見的金黃色。稻田隨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映入你的眼簾,沁人心脾!好一幅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的金黃秋色。蜿蜒的小道邊,金黃色的銀杏落葉已經早早的攻下了整個路面。走在落葉上,彷彿走在精緻的無法比擬的地毯上,舒服的不行,叫人只想脫下鞋來與這金黃色的“羊毛”地毯來個親密接觸。偶爾未覆蓋的部分露出那一小坎,彷彿也只是這塊毛毯上毫不起眼的一點污沾。又有誰能想到它原本的顏色就是這渺小的灰呢?!

泰興的秋,往往是伴隨着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歡聲笑語的。秋天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節。而泰興的蟹黃湯包也是格外聞名的。它價格不低,但不管生活過的怎麼樣,生意做的景不景氣,周邊食客都要到泰興城裏來上那麼一籠蟹黃湯包。甚至有許多北京上海的客人不遠千里驅車來到泰興,就是爲了吃上這麼一口蟹黃湯包。這個季節的湯包店裏是人聲鼎沸,店家忙的是腳不沾地。蟹黃湯包蒸好是扁扁的形狀,服務員端上來時,肉眼可見的湯汁在包子皮裏晃盪,像一個吃撐了的大胖子,踉踉蹌蹌的!吃它還真是個技術活!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開吃時湯包由服務員小心翼翼而又快速的從籠屜裏拿到餐盤裏,這個步驟只能由“專業人士”做,沒有一點功力是做不到完好無損的。吃的時候要在湯包上方靠中間位置輕輕咬一小口,可不能用筷子,它皮薄如紙,稍微用點力它就破了!咬破之後,湯汁會順着小口流入你的嘴中,那味道怎一個鮮字了得!你會不禁的感嘆“此物只應天上有”!也許連古代的帝王一年也嘗不了幾次吧!在吸完湯之後,裏頭清晰可見的蟹肉與蟹黃在等着你,最後連一個包子最平淡無味的皮都會讓你回味無窮。怪不得住在遠方的人們不遠千里也要來這兒親自嘗一口這蟹黃湯包,真是人間一絕!

泰興的秋,不光有蟹黃湯包,還有那苦苦的銀杏果。在記憶中,每到秋天,家裏就會多出那滿滿一筐的銀杏果,大人們說那東西小孩子吃不了,我有幸嘗過也覺得味道不怎樣。但家家戶戶都會有那麼幾棵銀杏樹,會有那麼幾筐銀杏果,幾乎都成了泰興人的標誌了。如果有人問我泰興最具代表性的是什麼?我會回答:銀杏樹。

有人會說秋天是一個淒涼的季節。但當你到過泰興,在桌上擺上那麼幾碟薑絲,那麼一籠蟹黃湯包,看着窗外的銀杏樹,亦或是漫步在泰興的道路上,望着那大片大片的金黃色的稻田,又有誰會想到秋天是淒涼的象徵呢?又有多強多淒冷的秋風能夠侵入泰興人秋天的心靈,代替他們心中的“秋”呢?

泰興的秋天是熱的,是金黃色的,是美麗的。

我喜愛泰興的秋天。

篇六:鄉情作文

天津的夏

蔣昊冉

天津的夏是着實讓人舒爽,爽的不是天氣有多涼快,而是下完一場轟轟烈烈的雨後,深巷變爲“河道”的清水漣漣,讓人耳目一新的那種爽。天津的地多是窪下去的,路面更低,每逢大雨,就從街道兩邊淌下來,在路面上形成小巷河道的奇觀:天津本地人都無事般的脫下鞋,將鞋拎在手中,赤腳踏在水中,一步一步,划動出一圈圈盪開的水痕。

有個不爲人知的地方叫做小海地兒,原來本是不知道爲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可是,每逢一場夏雨後,水就會漫進人行道旁的各家店鋪中,緊接着裏面的人便拎着一個桶,把店裏面的水一桶桶的倒出來,雖說經歷過很多次這樣的夏雨,但是他們還是要不停的咒罵這樣的鬼天氣。一口一個兒化音,還是那股略帶京腔的天津口音,雖是罵人的話,可聽起來確實是挺好聽的!

這種夏夜不能稱之爲夏,因爲它一點也不熱,海風一吹,就把人吹得穿上了外衣,可就是如此,依然也阻擋不了天津人夜晚外出覓食的熱情。哪裏都可以暗,唯獨小吃街永遠不會暗。偶爾有一輛電車從中間駛過,也偶爾會有一個扛着大草秸杆的賣糖葫蘆的字正腔圓的叫賣,糖葫蘆表面的糖像一層紙一般,輕輕地咬,“咔嗞”一聲,專屬於糖碎裂的聲音,入口就和山楂攪拌在了一起,酸的不夠徹底,甜的卻沁人心脾,讓人牙齒髮顫。還有一種外相不好看,但吃着卻內涵無比的炒毛肚,口感脆脆的,第一口麻,第二口澀,後面便是辣……張開口嘴,便是一口大大的夏風灌進嘴裏,雖是夏風卻涼爽至極。

當地人的口音很是令人着迷,若是攔下一輛出租,上車後,司機就像是自來熟一樣,竟主動和你攀談起來,從國家形勢再到家庭瑣事,說到激動處,還要忍不住唏噓一番,口氣之親切,是我在其他地方從未見到過的,最後,喘一口氣繼續問你,您去哪兒?……“去那個地兒,哎,我跟您說說啊,夏天,在天津,就該喝那兒的酸梅湯,那兒最正宗了,還有啊,千萬不要吃狗不理包子,啥子嘛……”

好不容易讓他停下嘴,纔有機會看着沿途的風景,楓樹正盛,街邊不時有光着上身喝酒的人,還有館子裏時不時傳來的叫好聲,和明顯是講相聲的人打竹板的聲音,夏蟬早已不叫,這聲音在夏夜裏顯得十分透亮。

下了車,這裏的人個個像相聲演員,一句“拜拜了您嘞”,便引人發笑,不得不說,這裏的人真是有趣。

街邊買一杯酸梅湯,一口下去,啊!由內而外的爽,使人被迫想起現在還是夏天……

說起來有點提不上臺面,天津的夏,我只記得能讓我想起這還是夏天的東西,若不是這些,我可能會將天津的夏天淡忘吧。

篇七:鄉情作文

北京的雪

張欣然

北京對我有種獨特的吸引力,或許是對那般古樸韻味的嚮往,又或許是對那兒溫暖人情味兒的喜愛,也許是因爲那北京的雪中的獨特靜謐與閒適吧。

“北京一下雪便成了北平”,這話確實沒錯的。雪中的北京有種獨特的古樸韻味,這使我着迷。故宮的紅牆被雪襯托的那麼豔麗,光禿禿的樹丫上,瓦片上都積了一層雪,純潔的讓人不忍觸碰。它蓋過了死氣沉沉的秋,這是雪帶來的,獨特的靈動。紅牆白雪,故宮變回紫禁城,歷史走馬燈似的在我眼前閃過,這是別處沒有的震撼,只屬於北京,只屬於故宮,雪還在下。

北京的人情味兒,也是別處比不了的。京腔總是帶着一種熱情,讓人覺得親切,北京人也是這樣。第一回來北京,什麼也不懂,一家人迎着雪花,琢磨來琢磨去,也沒個結果,有個叔叔帶着一口京腔問我們:“你們是外地的吧?”我們便攀談上了,他的一口北京話那麼親切,自動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素不相識,他卻像老友一樣帶我們瀏覽了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給我們當攝影師,導遊,講解員,最後留給我們一張合照便匆匆離去了。

還有那些熱情的出租車司機,給我們推薦住處,景點,飯店。他們讓我們的旅途變得極溫暖,讓我愛上了這個溫暖的北京,那是一個冬天,下着雪,溫暖的雪。

北京小雪的時候,是最舒服的。找個公園,不打傘,漫步在軟綿綿的雪上,周圍有不少人,卻靜極了,無論是環境,還是心。那年冬天,我帶着嘈雜不堪的內心來到北京,雪花落在我的眼鏡上,晶瑩剔透,是六邊形的,像水晶似的,我突然平靜下來,甚至忘了自己到底在煩惱些什麼,這雪這麼美,這世界這麼靜,我怎麼能讓自己的煩惱擾亂這一片清靜。我微微的笑起來,腳步從未如此輕快,雪還在下。

我總有一天會再到北京去,或許下一次就不離開了。這樣溫暖的人兒,這樣古樸的城,這樣靜謐閒適,有哪一點是我不喜歡,不令我着迷的呢?

冬天又到了,北京是否又下起了雪呢?

篇八:鄉情作文

長春的雪

魯意暄

長春是我的祖籍,說來慚愧,我從小並不在“祖籍”長大,對這一故鄉僅有每年春節時的匆匆印象。而這淺淺的印象中若是非要提出些深烙進靈魂的,那便是長春的雪了。

長春的雪太多了。在南方城市,冬天是沒有雪的;然而氣溫依舊極低,並且裹着一種冰涼的溼意,絲絲滲進骨縫的寒,便有雪也是夾着雨,根本積不起來。然而長春不一樣,它的氣候是冷,但幾乎不下雨,空氣中的寒意是鬆軟乾爽的,就算凍也凍得爽快;更不用提那隨處可見的積雪可以極大地分散你的注意力。若是在冬日晴初驅車郊野,路邊的灌木上積厚厚一層雪,一抖枝條便嘩啦啦地墜下;樹林銀裝素裹,地上的積雪鋪得嚴嚴實實,沒有一個足印兒,活像奶油蛋糕上那饞人的潔白,誘着你下到齊膝的積雪裏走走——在這樣的厚雪堆裏摔上一跤,當真是極舒服的事!

長春的雪,在我心目中始終是暖色調的——不錯,它是一塵不染的白色,但它是暖色調的。大抵春節我在長春時正值隆冬,農村裏家家戶戶種的玉米(那裏叫作苞米)早就收割,杆和葉晾乾後用作燒火的燃料,玉米棒則曬去水分堆在院子裏。每戶人家院子裏都有鐵絲編的大罩專門存放苞米棒子。苞米曬乾了還是金黃金黃,在漫眼的一片素白中,一個金字塔形的玉米堆極其亮眼,喜慶又暖和,更不用提長春每家門頭過年時必貼的春聯福字,那無比熱烈的火紅離屋檐上和門兩側的積雪不過數尺,白得徹骨、紅得堅決,一點兒也沒有雪天的肅殺或悽清。

長春的雪是香香的,東北是餃子的發源地!什麼時候吃餃子會比雪天更有味道呢?想象一下除夕夜,面前熱湯餃子騰出的熱氣模糊了你的視線,撲鼻的清湯味和鑽進腸胃的酸菜餡香氣,咬開一個豬肉酸菜餡餃子,開胃的酸菜吸飽肥豬肉的油,把你香得、燙得滿口生煙時滿足地跑進你的胃;向窗外一看,飄揚的雪花正落得密集……而早在大半月前,主婦們剁好了餡、和好面,互相幫着包餃子,一羣人圍坐在一起,一天一家地合作。入耳是淳樸而極具特點的北方方言,各位婦女手上不停,餃子餡的香氣夾在寒氣中盈滿各人的鼻腔;才下鼻尖,卻上心頭,是一個溫馨溫柔的長春,一場繾綣柔和的雪。

我每年回長春過年,那些零零散散的情味積攢起來,正好夠拼湊出一首蹩腳的七言律詩:

六花三兩冬意闌,閒雲懶雪至年關。

除夕夜飯蒸氣暖,飛雪穿戶知驟寒。

寒林霜木倦鳥返,熱竈炊煙歸戶園。

人間聖味何須覓,鄉情散趣任清歡。

篇九:鄉情作文

山東的雪

劉媛

雖然身爲山東人,但以前根本對雪沒什麼瞭解,直到那年回家過年纔有了感受。

記不得山東的雪季下多久了,只記得是很柔和的,不會使人厭煩,因爲是飄飄柔的雪花從天上落下來不像東北的雪,下個沒停還凍人。

山東的雪季是鮮活的,不是那麼死板;草木都挺立在一層雪上,不是枯死的;隔壁鄰居家的小娃娃都願意出來玩,不是躲在被窩一個勁兒哈氣的。家裏後院的菜地積上了一層小雪,隱約能看見胡蘿蔔的菜葉子,亦或是白蘿蔔,這確定是我家的後院。山東那人家院子裏都有個菜地,至於種什麼就不清楚了,也有的是種青菜的。家門口的牆多是用來放工具的,有鏟子、鐵耙、大掃帚,還有錘子什麼的,齊刷刷的擺倒在牆上。站在大門口不出去,擡頭便望見許多玉疏疏?(其實就是玉米)放在木頭架子上,正因爲放的高,雞羊就吃不到了。

家裏的大門基本都是打開着的,所以經常能看見鄰居家的雞走進來,一搖一擺的可大方了。在山東,鄰里之間親得很,不用擔心自家的雞不見了還是狗跑了,那牲畜都認得們,迷了路的,人家見了也會還回去。城裏人都流行養寵物,在山東挨家挨戶地問,那雞啊,羊啊便跟寵物沒啥區別,現在想想也對,咱們老家的寵物還聰明嘞——自己能找家那雪上一個個小腳丫多可愛的呀!

老家的村子裏沒那麼先進,燒菜做飯還是傳統的手拉式取火——一個大石樁中間有個洞,旁邊有個類似豎着的抽屜把手,是靈活的,能前後拉動煽風,你能想象嗎:一個小屋子裏你坐在這個時裝旁身後是各種木柴和玉米棒子,廚門外,院子裏,只見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周圍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變得銀裝素裹,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鄰居家的娃娃一蹦一跳的過來玩,笑得歡。有時是挺喜歡這種生活的,閒適中不失趣味。

緊挨着過年,家裏人會端出一個大鐵盆,裏面放的好像是樹膠,很粘稠的,拿出木刷子,在膠裏活一下就往石頭砌的牆上刷,將剛從集市買來的年畫貼上,也就算新年新氣象了,一大家子各忙各的,即使在雪裏也不覺得冷。一聲鞭炮響起,整個村裏便只剩下笑顏。

有一種美叫做山東的雪。

篇十:鄉情作文

三山的春

胡樂奕

我陶醉於三山的春。

三山的春是明亮的,活潑的,有清香的。年少時我常去外婆家玩,春天去過,夏天去過,秋天去過,冬天也去過。可我獨獨愛着那裏的春。外婆那裏幾乎每座山上都有我走過的痕跡,是了,那是閒着無事,我總是拿一把小鐮刀,與外婆一起上山踏春。

三山的春季多野菜。山路邊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野菜,不論走在哪兒都能看到。要說最多的,便是馬蘭頭了。長的與小青菜相似,只不過要比它更小,更瘦一點,一般只有三瓣較長的綠葉子,被下面細細的葉柄托住,紮在泥土裏,說是較長的葉子,其實也不長,大概就鉛筆的一半,用手捏在它與泥土的交界處,輕輕一拔就好了。馬蘭頭是真的多,短短十米的上坡路,籃子裏就已經快裝滿了。回家放在熱水裏焯一焯,與香乾等一起炒一炒,春季三山那邊最常吃的小菜出爐了。由馬蘭頭炒的菜是清的,香的。

令我陶醉的還有三山的小筍。小筍,小筍,顧名思義,它比一般的筍要小,所以它不像馬蘭頭那樣極多,他藏匿於竹林的深處,只探出小小的尖,等着人們來尋覓,能找到小筍回家和着醬油放湯喝的,都是村裏的好手,他們的眼睛不同於常人。我的外公就是這樣一位,就是隨意散散步,眼見一瞥也能尋到路旁山坡上的小筍。所以小筍湯也是春季我們家的常客。

三山那邊的村子主要是賣花木的,在春天最讓人沉醉。站在山頭,往下眺望,入眼一片豔麗。各種綠,蒼綠,翠綠,深綠,還綴着些許粉紅,那是杜鵑花。與外公外婆一起踏春的時候路上遇到一兩個熟人,第一句是“種田剛回來?”第二句就是“今年杜鵑能賣幾萬?”

春天還有麻餈。還是拿一個籃子,在松樹那裏摘一兩筐松花,回家磨成松花粉,用類似裝大米的袋子裝起來,差不多要兩三袋這樣。再去路邊採一些艾草啊什麼的,焯好以後與米粉和在一起,大概是有機器的吧,每到那個時候,村子裏總是轟轟響不停。把混成的青團裏裹一點芝麻餡,搓成一個球,用案板壓出花紋,在撒上些松花粉,能吃了。

三山的春使我陶醉,它明亮,活潑,清香。

篇十一:鄉情作文

寧波的雪

侯睿涵

寧波潮溼,冬天是冷入骨子的。寧波的雪,是讓人期待的。

常看見大街上的人,裹着羽絨服,哆哆嗦嗦地走着,寒氣彷彿侵入骨頭。因這一分陰冷,寧波人才更期盼下雪。寧波的人們,不是在期待下雪,就是在短暫失望後,又開啓新一輪的期待。

寧波的雪是極少見的,不會出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雄壯之景。反之,寧波的雪是小氣的,斤斤計較,羞澀的。在某個冬日的夜晚,家家戶戶的菜香飄得很遠很遠。在門口豔紅春聯的映襯下顯得雪花分外地白。呀!雪就下起來了。雪片是小小的,星星點的兩三片,雪中比往日安靜。寧波人愛雪,愛玩雪,卻不愛破壞這份靜謐。寧波的雪,更像一位精緻的老太太,坐在自家院中,悠閒地搖着搖椅,安詳地面帶微笑。

寧波的雪,留不了過夜。夜晚,雪細細地下,白的雪,落到黑的樹木上,仿若一隻流着香甜芝麻豬油餡的湯圓。人們抓緊有雪的時光,有的甚至拿上了鏟沙的小鍬來玩雪。可是,雪都裝不滿一鍬。雪地裏是冷的,但是人們已盤算好了,回到家中,咪兩口老酒,塞幾顆茴香豆,也是快意的。第二天早上,雪就藏到土中去了,讓人生氣,來得少還不多留會!寧波人心頭的小埋怨正如對待忙碌的親友。心中想着至少也得待到元宵吧,缸鴨狗湯圓都不香了。嘿,真沒勁!然後又企盼着,期待着下一個雪天的到來。

寧波的雪,不止給人們留下了盼頭。寧波竹子多,公園裏、校園中,少不了綠竹的裝點。山裏,竹子特別多,立得整整齊齊,排得密密麻麻,莊重嚴容地迎接自己的朋友。雪飄下來了,沒甚麼聲音,柔柔地在竹葉上塗一層綠。綠的竹,白的雪。竹綠得讓人驚歎,雪白得扎人眼睛。竹林間瀰漫着竹的香。雪也是香的。

雪融的時候,是不好去外面的。融雪時,風也變得凜冽。待在家中,坐在牀上,捧着一本書,向外望,街上沒什麼人,連樹也只是點點幾枝。天地間,有一種無聲的莊重。

待街上熱鬧起來。蹦蹦跳跳的小孩子們,又裹成一隻只湯圓,高高興興地出來。汽車的喇叭聲響起來了。人們對雪的新的一輪期盼又開始了。

篇十二:鄉情作文

寧波的雨

李笑涵

曾經追隨着想象流浪,此刻卻倍感異鄉的雨的陌生,醞釀良久的獨白,被雨一澆,更澆出個記憶的寧波的雨。

我思念寧波的雨。

寧波的雨,是清脆的。

暗夜中,路燈下,一陣風吹過,那輕纖的黑色剪影飄飄灑灑的舞動着,恍惚聞見一串小小的音符,由雨滴拼成的不成腔調的檐前鐵馬的叮噹。

寧波的雨,不失夢幻。

清晨,那原本被拋到了天邊一角,如同失去了光澤的鵝卵石般的殘月,淡出雙眸。薄薄的雲霧自天邊飄來,與天兒連着。一片朦朧景象,似一切都籠罩在神祕的面紗之中。雨有時稀稀落落的下着,有時連綿,但這位主角無論如何出場,背景永遠都充滿夢幻又令人嚮往。我曾懷疑那是否真有愛麗絲的夢境城堡。

寧波的雨,如同園丁。

細雨朦朧,梧桐冒枝。梧桐彷彿初入人世的孩子,貪婪的吸吮着母乳。樟樹龐大的軀幹,原本爬滿年老而龜裂的木紋,彷彿被禁錮在普羅米修斯羈絆的石巖上。如今像重獲新生一般冒出綠葉,那木紋彷彿得到了修護,似乎已淡去了歲月遺下的傷痕。

桃杏花更是含苞欲放。在雨水滋潤下的桃花。顯出一種獨特的嬌嫩。偶然想起一句話,“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有沽酒”如此看來,“雨”“桃花”“沽酒”也是密不可分罷。

寧波的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爲它是我們大家都喜歡的少年郎。

寧波的雨,有時還很連綿。

寧波的雨季,必不可缺的是油贊子。南塘老街有家老店,專門手工製作油贊子。寧波人,也真是熱愛生活啊。她們像上海老太太,穿着旗袍,在油紙傘下,紅磚綠瓦間,一邊品着油贊子一邊交談生活瑣事。

雨季與清明總會不期而遇。

寧波有個習俗,清明時分門頭掛艾草。還記得我小時候總要去扯扯那艾草,與它躲迷藏。

我想念寧波的雨了,尤其是身處異鄉。

寧波的雨,能夠無數次的讓人心動。

雨,在我看來,是一種寧波限定的明朗感覺,溫暖又清新。

浮生若夢,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寧波的雨,總會穿梭其中。

我應只是寧波雨裏一個打馬而過的行人。

願那也許離我不遠的雨,以清脆的雨滴,舞跳寧波的盛年。

篇十三:鄉情作文

小鎮的雨

潘晗笑

我的外婆家,坐落在一個不太標準的南方小鎮,不是江南水鄉的風格。處於半被改新,而一半老舊的邊緣,似乎地處何方,都不會令人訝異。下起雨來,雨絲籠罩着半新半舊的小鎮,卻有了自己的萬種風情。

這便是小鎮的雨啊。

小鎮地處南方的季風區,頗受一點季風氣候的影響,春夏季的雨比秋冬頻繁了些,卻還算不得真正的雨季。可在那個似乎以農業爲主的小鎮,的確有“雨季”這一說。

小鎮的雨季不那麼濃烈豐滿,在青春期的雙眼中看來,帶了一點陰晦不明的色彩,如同帶上了一點老舊的濾鏡,所有在雨後煥發生機的人、物、事都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陰翳,氣壓似乎也沉重了起來。

小鎮春雨是不常停歇的,永遠是那麼一點稀少而連綿的雨水,足夠滋潤,足夠潮溼,也足夠陰涼。小鎮周圍是大半的農田,農田中的作物與農民一年的收入,都仰仗雨的給予。雨季時空氣中常帶了點春泥、春花與衣櫃中慢慢昇華的樟腦丸氣息,久久縈繞着。春雨滋潤下,萬物生長,不只是作物,還有各種帶了點泥巴就潛滋暗長,或明、或暗、或濃、或淡、或沿着石板路的縫隙細細地蔓延,或在房屋牆角處野蠻生長的綠意——青苔。他們也許就像春雨中的小鎮,或小鎮中的春雨,毛茸茸撓的你心癢,有生機,隨處可見。卻也長在滿布黑暗的角落,你若是不在意,他們也不會讓你看見,等乾燥的季節來了,便默默乾枯了。

小鎮的夏雨幾乎都是陣雨,有時伴着颱風,持久力絲毫不是春雨的對手,卻永遠是那麼灑脫的傾盆而下,我才明白了“水簾”這詞的意義。雨季路上能見度低,連車的氙氣大燈照着也只是兩團曖昧的光。,雨季不那麼可怕,農民怕颱風。當颱風降臨時,一切的收成都停擺了,就聽憑風用身體衝擊着山牆,用雨點叩着門窗,再通過雨的魔力引來幾縷雨中的柚子香,萬物與颶風的戰爭讓室外的世界演奏起了交響樂,而從被雨沖刷的明瞭了的玻璃窗向外望,卻只有那麼深綠的葉子與素白的花。這時賦閒在家的人們便聚在一起,聊着天南地北的故事,又和家人一起玩玩紙牌,時間這麼溜走了。窗外是少有的吵,而人們的心裏卻是少有的閒靜。

當暴風雨過後,我期待彩虹出現,也期待雨季的楊梅與桑葚,酸、甜、軟中帶點堅硬,一如這小鎮的夏季,灑脫、青澀、水分充足,而讓人心中帶了一點不知何處而起的寧靜與自然。

夏雨的大幕慢慢落下的那一天,小鎮的天空有隻大雁劃過北,向南。我知道我與小鎮的雨,相惜又四散漸遠了,再見要等明年了。

這便是小鎮的雨啊。

篇十四:鄉情作文

杭州的雨

周奕汝

我想念杭州的雨。

我喜歡下雨天,不是狂風暴雨,只是微微下點小雨,這是極舒服的。這其中,我最愛杭州的綿綿細雨。

杭州的雨並不長,不使人感到厭煩。停停下下,下過場小雨,整個世界都清新了,像是被沖洗過一般,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甜滋滋、清涼涼的草木味。下雨時,聽雨水滴滴答答落在雨傘上,漫步在樹邊小路,聽林間鳥兒歌唱,心很快便靜了下來,什麼也不想,只是覺得一切都很美好。

最美的還是在西湖邊散步。雨水像是調皮的孩子,一個勁兒往西湖中跳,濺起一串串小水珠,泛起一圈圈漣漪。荷葉經過雨水拍擊,綠得耀眼,荷葉下是紅豔的花朵,悄悄倚靠在荷葉旁,水中若隱若現彷彿有魚兒在嬉戲。亭子下,一羣老人圍在一起,拿着棋子,神情嚴肅地看着棋盤,不過一會兒,嘴角泛起一絲微笑,胸有成竹將棋子一放,笑着,用一口流利的杭州話說:“哈,你輸了。”亭外的雨還在下着,像一席透明的窗簾,簾子下,老人慢慢喝了口水,拿起棋子,笑吟吟地打開了第二盤棋局。對於這羣老年人來說,也許下棋就是他們唯一的樂趣了吧。還有練太極的,擡頭挺胸,穿着太極服,在庭院下打太極拳。杭州人的生活節奏不快,像這雨一樣,不急不緩。這也許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小外公小外婆住在杭州,所以從小媽媽就經常帶我來杭州玩。幾乎每一次來,都會碰到雨。有時雨大,我們就躲在酒店裏,從窗子裏往外看,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晶瑩的世界。有什麼煩心事,聽着雨聲也就都忘了。雨總能沖刷掉人心裏的不悅,不是嗎?

杭州人熱情好客,飯菜也極好吃。每次去飯店吃飯,總會點上滿滿一桌好吃的,讓人垂涎三尺。記憶中小外婆做飯也是很好吃,最拿手的還是糖醋魚和紅燒肉,每次我都能吃上滿滿兩大碗米飯。要說到杭州美食,那西湖藕粉必不可少。軟、糯、滑、香,吃完後還是滿口留香。

在雨中逛街購物也十分美好。小雨時買些吃的,邊走邊享受,有時雨大了,索性跑進一家店,在裏面逛上個老半天,等出來時,雨早已停,收好買的東西,繼續往前走。

杭州的雨曾帶給我很多美好的記憶,我想念杭州的雨。

篇十五:鄉情作文

北海的風

鄧嫺

我想念北海的風。

我不記得它會刮多久,反正總是在刮,沒有停息。

北海中央是一個小島:潿洲島。我倒覺得這名兒挺有意思,圍起來的島罷。從北海船渡到潿洲島,正是享受風的好時機了罷。

它總是順風的。船伕戴着海草製成的小箬帽,披着花布。他大概是壯族的罷。現在這種靠手划水的大船也很少見了,是有幸藉此機會飽覽壯族風情。見那船伕有力地喊:“一、二………”就算風颳來了,他們頭頂的草帽也不過是被吹到背後,任憑繩子緊緊掛在脖子上。我也藉此偷溜到船的甲板上,將手盤在扶欄上,任憑風吹拂我的頭髮。

北海的風是颯颯的,但它卻令人動情,它只是一把接一把地從你耳邊掠過,它盛情難卻。它鑽進你的發尖,讓你熾熱的身體得到些許清涼,看着它俏皮地拂過海面,波紋雖說常見,也卻與故鄉大不同。它並不驚起陣陣波浪,而是簡簡單單,每一次吹動,對於海浪也不過像站起到蹲下的過程。幅度不大,卻別有情致,我看得很舒服。

那船上是有專門撈魚的人的,也不愧對於它的船名”神奇號”,這是一艘值得觀光、值得體驗的船。大概是因爲那海實在是清,那漁夫總是能下手極快,撈到了魚。那魚不過是因爲太愛這風了罷,一到了桶中並不太願意,只能和其他魚共享桶內極少的空氣,上躥下跳。

很快便到了。母親隨便買了一些打上來的魚,拎着走向山莊。那山莊正處於島的中央,名曰“西風客棧”。想想覺得挺有意思。老闆是一個挺會燒菜的人。在颳風的日子裏,即使閉門不出,也能用人們的少些許菜燒出佳餚。母親把魚給了老闆。我坐在吧檯上,看着海面上颳起的風。

老闆很快烹飪好了魚。那同種魚,味兒卻不盡相同。自出生來,我吃過、品過多種多樣的魚,而唯獨忘不了它。這魚入口即化,讓人張目結舌。它看起來不過與大多魚相同,但卻格外新鮮。老闆說:“起風的在日子裏,魚兒往中間鑽,總是很新鮮的。”時間久了,話也記得不大清晰,只記得父親和老闆在談論吃的方面,成了好友。大概也因爲在這風中,一切卻這麼爽朗吧。

在那天后,也品了石斑魚、雜魚,燒法衆多,但總是吃不厭。尤愛那清蒸石斑魚,肉絲滑而清新,至今意猶未盡。

我們在風中,看着遠處的火山口(那是個地方專門撿火山石的)。我們也去過火山口,只記得在火山口旁,依舊是海,彎延盤繞着。狀族姑娘們,戴着頭飾、跳着舞,那兒的風甚是驚人,只會將人不由自主地聚在一起。

少數民族的人,總是賣一些不常見的奇珍異寶。那邊有一排攤,專門賣螺角。向來聽說過,螺角有海浪的聲音,而自已卻未曾嘗試過。在母親的慫恿下,我便買了個最大的。放在耳邊,驚濤涌來,面色突然就暫停了,顯然很震驚。那狀族姑娘見了,宛然一笑,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兩顆小虎牙,被風吹起了的碎髮:“你好嘞!這噶不錯呢!”我也回頭一笑,風還在刮……

我想念北海的風。

篇十六:鄉情作文

衢州的雪

王妍穎

前幾日,因爲作業的要求,我給久未謀面的二姨通了電話。完成任務後她告訴我一個令人驚奇的消息,衢州下雪了。我便立馬想到原本的青山綠水被白雪覆蓋,曠然天地間只剩幾縷炊煙。雪後陽光灑落,遍地白色中又添了金。

我想念衢州大雪前後的日子。

寧波幾乎不下雪,最多隻有薄薄一層白霜。這大雪先後的日子,是隻有回到衢州纔能有感受的。我雖不記得上次衢州下雪的日子有幾天,從幾日到幾日,但這確乎是相當長的,然而並不使人厭煩。因爲總是有雪後晴朗的日子,人們總能從中得到一點希望。白茫茫的雪,淡藍的天,在強烈但不刺眼的陽光下走上一會兒,便令人心曠神怡,前幾日的美景愈發清晰,而這寒冷也消失無蹤。

我先前的所謂想象其實是事實。我曾親眼見到過那雪上添金的模樣。前幾年天氣冷,衢州冬日裏雪下得頻繁。在那時,人們常是這樣消磨時光:一把躺椅支在積雪上,面朝陽光,偶然看見自家後院看門的狗——那準是開小差了——出現在前門的雪地上,便吆喝着讓它回去。偶爾也掃掃雪,至少掃出一小塊空地,便於出入。

衢州以白鵝著名。雪後剛放晴,人們便能在自家的院子裏發現幾團運動的雪。露出的一點點橙色在陽光的照耀下並不顯眼。通常來想,人們總以爲的白鵝味極鮮美是因爲品種,其實並不然。人們也總以爲去鵝廠跳鵝崽子(家養白鵝通常不會自己孵蛋)是在陽光明媚的春天,但恰恰相反。想養鵝的人家通常會挑一個大雪前後放晴不久的天,既不會讓小鵝太安逸也不至於凍死。一般一次抓下七八隻健康的小鵝就往籃子裏一放,提回家去。小鵝平常養在溫室裏,待稍長大一些便將它們放到室外。據說從小在雪地裏滾着爬着的鵝長大後會如雪一般白,不僅好看還中吃,極肥極鮮。白鵝在衢州並不難見,但價錢仍不便宜。一隻活鵝,在家養着就倍有面子。白鵝絨是極品,鵝肉的肉質緊實鮮美,這是別的鵝所不具有的。“生南爲橘,生北爲枳”這鵝但凡不是在衢州長的,都無法如此。

雪天最高興的應該是農民。大雪一旦落地,那些蟲鳥都消失無蹤,作物便不再有被啃食的危險。天一晴,雪一融,那天上來的白雪融入地中,菜中,這冬天產的青菜便增添了一份甜味,令人驚奇。這甜味不多不少,用作煲湯,炒菜都極美。第一年的雪意味着之後的收成,雪後的晴天意味着菜的品質。東北的菜雖說也被白雪覆蓋,但終是少了那能融雪的晴天,更沒有溼潤與清新的空氣。因此即使大雪沒過腳踝,這菜仍是少了一份靈性。

雪天的靈性與晴天的溫暖相得益彰,雪中的人們有大部分壓根不打傘,因爲他們都知道,這雪的溫柔,和不久後晴天的溫暖。衢州的雪天總是十分溫和的。

我想念衢州大雪前後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cyzw/1408295.html

  • 標籤: 精選 鄉情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鄉情作文(精選16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鄉情作文(精選16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