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核舟記教學設計作文

核舟記教學設計作文

 作者: | 閱讀: 9.44W 次

一、教學設想

核舟記教學設計

1。教材依據

《核舟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閱讀第三單元的第3篇課文,也是本單元的自讀課文。

2。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目標和內容中“閱讀”第9條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核舟記》是一篇文言文,這個要求是我們教學的理論依據。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是課程標準修訂後(2011年)的人教統編教材,已經使用至第5學年。這套教材採用“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閱讀教學構建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多層次構建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強調學生自主活動、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單元目標和課文目標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所選文章,或描寫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記》),或記述自己徜徉於自然之境時的所見所思所感(《小石潭記》),或讚歎古代藝人的精湛技藝(《核舟記》),或吟詠個人的情感追求(《詩經)二首》)。誦讀這些詩文,能讓學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懷,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核舟記》是一篇自讀課文,記的是一件工藝品——核舟,其上物、人、文、景皆備,令人歎爲觀止,從中可以看到我國古代優秀工匠的聰明才智;按照今天的觀念是一篇說明性文字,應重點關注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徵、說明的順序等。其內容並不艱深,可以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感受核舟之美和匠人構思之妙、工藝之精。

4。 班級學情

從語文能力訓練的角度來說,學習這個單元,首先要繼續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大致讀懂課文的能力,學生也應該通過這樣的途徑養成自主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其次,要繼續訓練誦讀。誦讀是培養文言語感最主要的途徑。第三,要注意積累文言詞語。積累也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要選擇文言詞語中意義變化較大、用法也比較複雜的常用詞語,作爲積累的重點,並附上例句。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借助課下注釋初步讀懂課文。同時,我的教學班級的學生約五分之三來自農村家庭,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閱讀視野較窄,閱讀能力中等偏下,積累不豐富,語文平均成績75分上下,低於年級平均成績5分左右。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核舟記》的教學既要體現課程標準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又要體現部編本教材對自讀課文的要求,還要根據學情進行有效教學。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並積累文中重點實詞和常見虛詞;

②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①熟讀課文,藉助註釋理解基本內容;

②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究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③品味本文說明語言簡潔、準確與生動相融合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①理解並積累文中重點實詞和常見虛詞;

②熟讀課文,藉助註釋理解基本內容。

2。難點

①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寫相結合的筆法;

②品味本文說明語言簡潔、準確與生動相融合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研究與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本單元目標、編寫意圖和教學指導,以及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研讀、練習說明、教學建議和資料鏈接等內容,參考語文八年級下冊《績優學案》,細讀課文,收集微雕、核雕圖片、朗讀錄音等,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中,源遠流長的手工雕刻藝術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明朝的手藝人王叔遠能在“長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物、人、文、景,構思精巧,形象逼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核舟記》的作者就通過獨特的視角,生動細緻地再現王叔遠的一件核舟微雕的形象,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板書文題)

(二)課堂預習,培養自學

1。學生自讀《績優學案》的“預習梳理”。

要求:瞭解作家作品、背景材料和課文主題;識記重點字音。

資料:

2。學生思考、討論:《核舟記》的“記”是什麼?《桃花源記》《小石潭記》的“記”與《核舟記》的“記”有何不同?

預設:

①從所“記”的對象和內容看,《桃花源記》《小石潭記》等“記”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地景物,屬遊記類性質的記敘;而《核舟記》“記”的是一艘“核舟”,是一件工藝品,目的是展示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絕頂智慧和高超技藝,屬說明類性質的記敘。

②從表達方式及語言特點看,《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幾乎一律用描寫文字,對其環境、場景、氣氛、人物等作了細緻入微的刻畫渲染;《核舟記》則多用客觀嚴謹的說明性語言,是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

所以,同爲“記”,它們是文體迥異的兩類文章。

3。學生齊讀《績優學案》的“基礎知識梳理”。

要求: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

4。教師補充《績優學案》的“基礎知識梳理”中“一詞多義”沒標明的詞性,“詞類活用”中的“多髯”的用法,“特殊句式”中的“核舟一”的句式特點等。

資料:

(三)熟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默讀或小聲讀課文。

要求:標註生難字的拼音,讀準字音、節奏,讀通課文。

2。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字音、節奏和情感。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節奏等。

朗讀節奏提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中/軒敞者/爲艙”,“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嘻,技/亦靈怪/矣哉”等。

(四)理解字詞,疏通文意

1。學生解釋各段中課文註釋未註解的重點詞語(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第1段:

能以徑寸之木(以)(的) 以至鳥獸(以至)

罔不因勢象形(姿勢)(形狀) 各具情態(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嘗貽餘核舟一(曾經)(我) 蓋大蘇泛赤壁雲(表推測)

第2段

高可二黍許(大約)(表約數) 中軒敞者爲艙(是)

箬篷覆之(用箬竹葉做的船篷)(指船艙) 啓窗而視(打開)

雕欄相望焉(表陳述語氣,不譯) 閉之(指窗戶)

石青糝之(用石青)(指字)

第3段: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濃密的鬍鬚)(是)

蘇、黃共閱一手卷(看) 東坡右手執卷端(拿)

左手撫魯直背(扶着) 東坡現右足(露出)

各微側(略微)(側着) 其兩膝相比者(他們)

袒胸露乳(敞胸露懷) 矯首昂視(頭)

詘右臂支船(支撐) 而豎其左膝(他的)

左臂掛念珠倚之(挨着) 珠可歷歷數也(可以)

第4段:

居右者椎髻仰面(位於) 左手倚一衡木(靠着)

右手攀右趾(扳着) 其人視端容寂(那人)(眼睛)(神色)

若聽茶聲然(好像……的樣子)

第5段:

其船背稍夷(那隻船) 則題名其上(就)

鉤畫了了(筆畫)其色墨(它的)

第6段:

通計一舟(總計)爲人五(雕刻)

對聯、題名並篆文(和)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可是)

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原來是)

2。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要求:①一人譯,一人聽,聽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輪流進行。

②翻譯時要落實字詞,可增刪調補,要求句意通順。

③兩人都不能譯通的句子做上記號,師生共同解答。

預設: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能夠在直徑一寸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着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覽的情景。

小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兒,高度約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着它。船艙旁邊闢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着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着字的凹處。

船頭坐着三個人: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東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撫着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說什麼似的。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着身子,他們緊靠着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懷,擡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類似。他平放着右膝,彎着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着一支槳。槳的左右各有一個船工。右邊的船工梳着椎形髮髻,仰着臉,左手靠着一根橫木,右手扳着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左邊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撫着茶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隻船的頂部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啓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着篆書的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人五個,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也真神奇啊!

(五)研讀課文,品析寫法

要求:學生組成4人小組,通過讀書、查閱資料、思考、討論、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品析文章寫法。

1。第3段的船頭部分主要描繪了什麼內容,試做分析。

預設:

第3段寫船頭的遊覽者——蘇軾、黃魯直和佛印除了細緻地寫出人物的衣着、姿勢外,還着意描述了蘇、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陶醉在手中畫卷的美好境界裏,這是何等豁達放曠的胸襟!至於佛印的“矯首昂視”的神態,給人一種灑脫不羣的感覺,襯托了蘇、黃二人的神情,使畫面不顯得單調。

2。第4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刻畫兩個舟子的形象?

預設:

第4段主要是通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來刻畫兩個舟子的形象。他們一左一右,一動一靜,一個“若嘯呼狀”,悠閒自在;一個“視端容寂”,十分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船中輕鬆愉悅的氣氛,跟船頭的情景互相呼應。

3。結尾段有什麼作用?

預設:

①總結全文,計算了整個核舟所刻的人物、窗戶、箬篷、器物、文字的數量。②照應開頭,“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八分有奇”。③點明中心,以“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直接表達了作者對雕刻者的技藝的讚歎。

(六)探究文體,把握特徵

1。小組合作設計一個表格,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要求:結合課後練習二,研讀《績優學案》中“結構圖解”。

預設: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開頭第1段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藝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中間(第2—5段)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字。最後(第6段)總結全文,統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

2。試結合下列句子,體會本文語言簡潔、嚴密、生動的特點。

要求:學生組成4人小組,通過讀書、查閱資料、思考、討論、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品味下列語句。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預設:

爲了說明雕刻之能,先說尺寸之短,“徑寸之木”,而後再說“爲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然後再進一步總結說“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通過這樣的三個層次,就將王叔遠的“奇巧”充分介紹出來了。這樣既以綜述的筆觸說明王叔遠微雕藝術之高明,後文再以“嘗貽餘核舟一”,自然引出對核舟的具體介紹。

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預設:

這兩句使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船體長度和高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可見核舟確實很小;而且因未經準確測量,使用了表示約數的“約”“有奇”“可”“許”,可見作者用語嚴密,很有分寸感。

③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預設:

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後分別加以生動的說明介紹。居右者,呈現動態之美,因此先面部,後舉止,重點在舉止。居左者,呈現靜態之美,先舉止,後面容,重點在面容。一動一靜,動靜相宜,次序井然,神態畢出。

(七)教師小結,歸納提高

《核舟記》是古代說明文的傑作,作者用寥寥數語,便條理清楚、順序井然地展現了“核舟”的形象。文章緊扣“核舟”奇巧的特點,語言簡潔、嚴密、生動,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都介紹得淋漓盡致,確實令人驚歎。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一方面靠細緻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同學們在寫作中也應如此。

(八)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隨堂完成教學環節(四)中解釋各段的重點詞語。

2。隨堂完成教學環節(五)中研討的3個問題。

第1、2題學生隨堂作業示例:

3。仿照本文的寫法,選取一工藝品,寫一篇不少於300字的說明文。

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296242.html

  • 標籤: 核舟 教學 寫景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核舟記教學設計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核舟記教學設計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