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手抄報作文

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手抄報作文

 作者: | 閱讀: 8.74W 次

“海棠過雨紅初淡,紅桃剪錦草揉藍。三月三,和氣盛東南。”“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檐”。三月三,是春天的盛景滿目,更是流傳已久的文化習俗。下面小編整理《三月三壯鄉情》爲主題手抄報供大家參考學習。

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手抄報

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怎麼畫

實例分解步驟

1、第一步

2、第二步

3、第三步

4、第四步

5、第五步

作文吧手抄報原創,未授權請勿轉載)

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怎麼寫

一、壯族三月三的由來

1、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劉三姐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峯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爲夫婦,就一直在這裏傳歌。莫懷仁得知後,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峯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爲歌仙。後世的人爲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2、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爲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爲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

3、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年輕人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爲歌圩。

二、壯族三月三的習俗

對歌傳情

三月三期間,青年男女便穿上節日的盛裝,雲集山頭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相互盤答,歌聲此起彼伏。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小夥子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甚至會訂秦晉之好。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搶花炮

在農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後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爲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衝等方式衝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爲“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製圓環,直徑約5釐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製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着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着純潔的愛情。

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着堂”,寄託着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打銅鼓

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也曾是傳遞戰爭信號、陪葬和祭祖驅邪的器物使用。

壯族每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和盛大節日,都有打銅鼓、唱山歌的習慣,銅鼓文化已經成爲壯族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傳統美食介紹

雞矢藤

農曆三月三吃雞矢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矢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矢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農曆三月初三,在僑鄉江門家家戶戶都有吃雞矢藤餅的習俗。先將其葉子洗淨,與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團,壓成餅狀。部分還會在餅面印有福、祿、壽等吉祥字。用雞矢藤葉做出的餅甘涼可口,別有風味,食後清熱解毒。

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壯家人把五色糯米飯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傳說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外出幹活總是帶着糯米飯。而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飯搶去。有一次,特儂隨手扯了楓葉驅趕猴子,卻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靈機一動,回家後把楓葉浸泡到糯米飯裏蒸煮,製成了黑色糯米飯。猴子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爲是毒物不敢碰。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幹不燥也不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後來,壯家人都學着特儂做黑色糯米飯,後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

艾葉餈粑

清明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爲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曆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餈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將採摘回來的艾葉洗淨,煮過以後剁碎,與糯米粉、黃糖混合後摏勻,捏成一個個墨綠色的扁圓形餈粑。最後用芭蕉葉墊底,放進蒸籠蒸熟,即成軟綿香甜的艾餈,艾餈裏面的餡可鹹可甜。

壯糉

寧明壯糉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糉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壯家糉子起源於宋代它是一種特大的糉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糉粑從鐵鍋裏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孃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43711.html

  • 標籤: 三壯 手抄報 三月 鄉情 手抄作文圖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手抄報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三月三壯鄉情手抄報手抄報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