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通用20篇)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通用20篇)

 作者: | 閱讀: 7.28W 次

篇一: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通用20篇)

在滿天煙花,鑼鼓喧天的日子,一聲吼叫讓人們不禁停下手上的動作去看,原來是在“殺年豬”。

”殺年豬”是我們家鄉的傳統年俗。平時殺豬家裏人一時半會吃不完,一般都是賣了換錢花。唯獨過年是個例外,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爲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

在兩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發達的養豬業。豬雖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頭卻難得吃幾回豬肉。原因是家裏養的豬起碼要長過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

在四川農村,殺年豬的習俗由來已久,每年的農曆十月至臘月,是農村殺年豬,做臘肉灌香腸的最佳時節。

殺年豬,可是一年的大事,所以年底這一段時候,殺豬的“豬兒匠”就非常吃香了。他們彆着一把雪亮的殺豬刀,走鄉戶的,拿了應有的報酬不說,還要跟主人家一起吃上一頓好的,而且最後一大塊肥美的”二刀肉”也要送給他們拎回去。所以殺年豬,召集親戚朋友來大吃一頓,共敘親情,這也成了年終必要的節日。

豬兒往往在家裏突然出現這樣熱烈氣氛的時候,就會意識到自己悲慘的命運快到來了,雖然豬兒想盡一切辦法,但都無濟於事。

這樣的日子,很是熱鬧而隆重,村子裏充滿了大兒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讓人們無比快樂。

篇二: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竹爆驚春,競喧闐、夜起千門簫鼓。”這是出自楊纘的《一枝春(除夕)》裏的詞,說的就是除夕當天的熱鬧景象。

除夕是一年裏最重要的節日,人們所做的準備自然也是最多的。他們首先忙着做早飯,將昨晚泡在罐子裏的茶葉蛋拿出來,和早就熬好的雞湯搭配起來,再抓一把炒米與之結合。嗯,濃郁的雞湯,香脆的炒米和極其入味的茶葉蛋,簡直不要太美味啊!

吃完早飯,爸爸就會開始貼春聯,將舊春聯撕下,換上新的,寓意新的一年裏,萬事順心,吉祥安康。媽媽也不閒着,她會從冰箱裏拿出一些幾天前就採購好的,需要解凍的食物,什麼肉呀、魚呀、蝦呀,統統放到太陽底下去曬着,好方便下午備菜。雖然我們小孩子能幹的事不多,但我們更沒閒着。我們一會兒跑到這抓把瓜子磕磕,一會兒跑到那拆個糖果嚐嚐,小嘴兒可是一刻都沒閒過呀。

到了下午三點左右,媽媽和奶奶就會在廚房裏忙碌了。而我一般也會在旁邊待着,目的很簡單,防止妹妹偷吃,順便學學廚藝。

“嘩嘩譁,咚咚咚,嗞嗞嗞”廚房三部曲開始啦!首先將所有的菜都搬到廚房,放進水池裏,開始第一部曲——洗。洗完青菜洗蘿蔔,洗完魚肉又洗蝦,這可是很重要的一步呢,我們得把那些食材洗得乾乾淨淨的。等到所有的菜都洗好了,就開始了第二部曲——切,往日覺得吵鬧的“咚咚”聲,在此刻就成了美食發來的信號,暗示它馬上就要出現在我的面前了,一想到這,就禁不住垂涎三尺了。終於到了第三部曲——燒,隨着第一個食材的下鍋,很快廚房裏就香味四溢了,一道又一道的菜完成了,那香味不斷地勾引着我肚子裏的饞蟲,讓我越來越忍不住了。唉,這什麼時候才能品嚐啊,我要控制不住了!當然,妹妹比我更心急,她纏着媽媽喊着:“媽媽,我好餓呀,可不可以讓我吃一口呀,就一口!”結果當然是遭到拒絕。急得我倆不停地在廚房裏走來走去。

等到飯菜都準備好了,看看窗外,天已經黑了,爸爸已經把所有的燈都打開了。菜終於端上了桌,但還是不能吃,得在桌上擺八隻碗和八雙筷子,再往酒杯裏倒上酒,爲的是讓祖先們先吃,這俗稱“祭祖”,以求祖先保佑我們幸福順遂。

年夜飯終於開始了,在飯桌上,一家人開心地交談着,談過去一年的收穫,也談新一年的暢想。無論說的是什麼,你都能感受到喜氣洋洋的氣氛。吃完飯,大家圍坐一起,看着精彩的春晚,不時地發出歡樂的笑聲,還有什麼時刻是比這一刻還美好溫馨的呢?

篇三: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習俗,而我的家鄉習俗那可不一般哦!

我的老家在潮汕惠來,我是地道的潮汕人。你們有聽過我們惠來縣有這樣一個傳說……

每逢臘月24日的時候,我們的“老爺”是要上天去稟告述職這一年我們人世間所發生的事情,“老爺”可是我們當地一位保護我們平安的神明。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就要祭拜祖先,還有祭拜“老爺”,聽我爸爸說要燒多點紙錢和香燭,這樣冒出來的黑煙可以薰暈“老爺”就可以把我們人世間的晦事忘掉,把“老爺”捉弄的迷迷糊糊。

臘月26日,我們就要“採囤”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掃除啦!爸爸說到了大年初三,就是“老爺”回到凡間的時候,爲了要給“老爺”留個好印象,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家裏打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除舊迎新,要把過去一年裏的晦氣都必須給清理掉。

人們忙完了“採囤”之後,大人們還要準備很多過年用來祭拜祖先的食品。例如我們當地有名的“酥餃”、“甜稞”等。而我最喜歡的勞作就是——剪花燈。”剪花燈”可以給人們帶來欣悅,歡喜。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着各式各樣自己家做的花燈。有一排排串在一起的星星,有一頭頭兇猛的老虎,也有一隻只可愛的小兔子,更有紅紅火火的燈籠懸掛在門前上。

時間很快來到了大年初三,那可是惠來縣最隆重、最熱鬧的時候,因爲“老爺”從天上又重返人間啦!我們全村人都要迎接“老爺”。我們會在大街上觀看遊行,有舞獅、有舞龍串來串去,還有敲鼓、打擊樂隊,吹笛子,拉二胡,人們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在大街上跳舞演出。好不熱鬧!快看,四個壯漢擡着正坐正大中央的“老爺”跳着歡快的步子向我們走了過來。快瞧,那位大概有3-4歲的小屁孩,眼睛眯成了線,笑得嘴都裂開了。他一邊拍着手一邊跺着腳,拍着大腿,樂開花了。

到了夜晚遊行結束了,我們就要吃團圓飯了,二伯母做了滿桌的菜,有豬手燉雞蛋,有金黃的炸蝦條,有三絲炒米粉,還有熱乎乎的牛肉丸紫菜湯……每次吃飯前都要先祭拜一下“老爺”。然後給長輩吃,這是我們這裏規矩。只見哥哥摸着圓圓的大肚皮,打了一個響亮的大嗝,我們就被這嗝聲笑樂啦!

這就是潮汕的春節,真是鬧翻天了!歡迎你們來做客哦!

篇四: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作萬炯華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外婆家,那裏的過年風俗可謂是與衆不同。

常德的團年飯不一定在大年三十吃。外婆說:“一家人齊聚,無論何時何地就是團圓。”爲了與家人團聚,人們會推遲或提前吃團年飯,只爲享受歡聚一堂的喜悅與幸福。而在去年,因爲我到外婆家過年,所以團年飯就提前到臘月二十八舉行。在開闊的包廂,一位位認識不認識的親戚陸陸續續地進來。他們相互打着招呼、討論着過去一年的年景。興趣勃勃的孩童、高談闊論的大人,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我閉着眼睛,感受着撲面而來的年味兒,不禁輕聲讚歎:“過年真好!”

就在這時,一陣誘人的香味兒從我鼻子前飄過,我猛地睜開眼睛。“這是飯菜的香味!”一道“油燜大蝦”被服務員端了上來。人們不再談話,紛紛坐上圓桌。可坐50人的包廂,竟座無虛席。外婆說:“吃團年飯坐圓桌,本就是過年的一種講究,它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來年風調雨順。”菜一道道上來了,桌上的氣氛也越來越活躍。“臘豬蹄、紅燒肉、鐵板魷魚……”一道道佳餚數不勝數。“紅燒排骨、年糕五花肉、青菜、芋頭……”咦?在這樣的盛宴裏,爲什麼會有青菜和芋頭之類的尋常菜?我心中暗暗稱奇,決定問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在這麼多美食中會有青菜、芋頭?”“噢,你想知道嗎?”媽媽笑着問。“當然了!”我肯定地點了點頭。“那幾道菜都有着特別的寓意。芋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兆頭;粉條象徵勤儉持家、細水長流;蔬菜有着健康長壽的涵義。”媽媽耐心地回答。“原來是這樣。”“這還不止呢!在常德,吃團年飯會擺上一條生魚,寓意年年有餘。這條魚還必須是鯉魚,表達“鯉魚跳龍門”的美好意願。這些菜即使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依然是團年飯必有的菜餚,再加上味美而價廉,即使在物慾橫流的現代,依然是餐桌上的常客。”

我聽着媽媽的話,看着桌上那幾道樸實無華的菜餚,頓時覺得它們就像歷經歲月的老人,無論何時,他們依然守望着人們內心最單純的心願,直到永遠……

走出飯店,幾個忍不住誘惑的孩童已放起了爆竹。在陣陣爆竹聲中,我分明感受:年真的到了!

除了吃團年飯,常德的祭祖也顯現了獨有的特色。在大年三十傍晚,一家人帶上香燭前往祖墳祭拜,叫“送光明”。“送光明”時是不放鞭炮的。而過了午夜十二時,家家門口都會點上香燭,點燃鞭炮。在“噼裏啪啦”的聲響裏,新的一年悄然而至。這個活動叫“迎新春”,有辭舊迎新,祝來年美好幸福的涵義。在正月初一,人們會來到祖先墳墓前祭拜,並唸叨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和新的一年的計劃。這些活動,都充分表達了常德人民對先輩的緬懷和尊重。先輩們絕不會因生命終止,時間的流逝,而被後輩遺忘,他們會被珍藏在內心的最深處。這就是常德外婆家的過年風俗。

我喜歡常德過年風俗。這些風俗無不顯露出常德人民的勤勞善良、重情重義。你還知道哪些風俗習慣?快來和我一起分享吧!

篇五: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清明漸近,小草泛青。今天回外婆家做清明,耳畔又響起了“伢呀要給菩薩磕頭,讓菩薩保佑你平平安安,考個好大學”的聲音。

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雖不像魯迅筆下的看“社戲”那樣精彩,但也很有趣。依稀記得小時候,每逢初一、十五外婆都會提前買好貢品,早早帶我去廟裏燒香,說是“請菩薩”。外婆一邊向菩薩磕頭一邊嘴裏唸叨着“菩薩保佑,保佑我兒子女兒順順利利,孫子外孫女平平安安”!就是這樣一句簡簡單單而又樸實的話,我聽了整整三年。

這廟名叫仙姑廟,說起來還有不小的由頭呢!聽外婆說,大概是民國的時候,當地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待字閨中,喜歡禮佛,樂善好施,經常救濟貧苦人。有一天,那一位小姐、在閨房內看書,坐着坐着便去了。家人便參照佛家習俗給她下葬了。當地人都說這位小姐平常積善行德,就坐化了,說是佛祖收下作徒弟去了。於是便將她供奉爲菩薩,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祭拜她。起初只是一個小廟,四周都是土地,且臨水而建。隨着供奉的香客多,便翻修成廟宇,名爲“仙姑廟”。

這座廟臨水而建,四周又都是土地,也寓意着保護一方水土,保佑風調雨順。在一代又一代的影響下,漸漸形成了農家人的習慣。每逢初一、十五或是什麼的重要日子,去廟裏上香請菩薩,祈求菩薩保佑家人健康平安。諸如“菩薩保佑,保佑我兒子在外順順利利”“請菩薩保佑我孫子考上好大學”。

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封建迷信、鬼神之說,但我認爲更多的是農家人對家人的關心,他們將這種關心寄託在“菩薩”身上。難道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菩薩嗎?但他們只是發自內心地期盼家人平安、順利。在這封建迷信的背後,可能是老母親對遊子的擔憂,是一位媽媽對孩子的思念,也可能是年邁的奶奶對孫子考取好大學的期盼。“菩薩”如今成了一個代名詞,在它的背後是每個人對家人的感情寄託。

外婆總對“菩薩”說:“要保佑我孫子外孫女,考上個好大學哦,一家人平平安安。”從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中,我看到了外婆對我的殷切期盼,讀出了外婆對一家子的愛。

每逢初一、十五,廟裏擠滿了香客。他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來祈求家人平安,也漸漸成了我們這兒的一種風俗。

篇六: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製作米花糕》

在廣東韶關,過年,有一個風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製作米花糕!

臘月的中旬,家家戶戶上方的煙囪都會飄出一股糯米的香味,這時我們知道是快要過年了。製作米花糕,必須使用上好的糯米。廚房裏的米香飄到了客廳裏,我衝到廚房一看,原來奶奶正在煮糯米呢!只見奶奶動作麻利地把蒸熟之後的糯米放在一塊大大的布上,之後細心的把糯米一處一處地推平,在客廳裏通風。

過了一天了,我心急地問奶奶:“奶奶,奶奶糯米可以了嗎?”“沒那麼快,再等幾天!”

“那我想吃。”

“想吃最起碼也要到後天呀!”聽了這話,我急紅了眼,真是度日如年啊!

終於終於,我在兩天之後對奶奶說:“時間到了,應該吹乾了。”

於是奶奶與我一起支起了油鍋,在這個期間,我們也沒有閒着,我們把黏在一起的糯米,用手慢慢的搓散,讓他們一粒一粒分開。不到十分鐘油就熱好了,油溫必須達到的180攝氏度至200攝氏度,這個環節是最好玩的,但也是最危險的。好玩的是因爲啊,當你看着一粒粒糯米在鍋裏跳動時,就像一位位舞蹈家,在表演他們那獨特的舞蹈。危險在於油溫十分的高只要灑出一點點,如果濺到手上,馬上會起幾個小泡,會疼得你哇哇大叫。

接下來我們需要把糖漿煮好,煮糖漿也是一份技術活,煮糖漿時要拿捏好火候,還要仔細的觀察糖的顏色,如果一不小心糖就焦了。糖漿一煮好,立馬把炸好的糯米放入鍋中與糖漿一起攪拌,此時的糯米,像極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可愛極了。這時快速把糯米和糖漿放方板內,壓實鋪平。

米花糕的製作已靠近尾聲,加上芝麻和花生仁作爲點綴,米發糕就如同一張白紙上點綴着一羣黑點點和棕色的小豆子,它們在上面是那麼的和諧,最後切成塊。

過年製作米花糕,不僅象徵着我們家人團聚,更體現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生活的富足。

篇七: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李宇宸

家鄉的年景是熱鬧的,隆重的,這是一年中我們必不可少的歡樂時光。在一聲聲鞭炮聲中,春節拉開了序幕,分外喜慶、隆重。

每年除夕,我們一家定會趕在天黑前到達千里之外的荊門家鄉吃一頓團年飯。

家鄉的新年其實在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那天要清掃家中裏外的灰塵,俗稱“堂臘灰”,又叫“打堂渣”。臘月二十六要將醃製的臘肉提前浸泡,清洗,讓每個遠道而來的親戚嘗新鮮的“年味”。以前,除夕那天,家鄉還有一個習俗叫“挑三水”,要保證三天有水喝,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

吃團圓飯也是過年一等一的大事,它預示着新的一年中一家人團團圓圓,飯菜的香味中夾雜的是每一位團圓兒快樂的心跳,在外工作的人必趕回家來與家人的團聚。

家中的團年飯是熱鬧隆重的,屋裏擠滿了人,架起那張巨大的圓桌,飯菜彷彿無止盡地往桌上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間那盤雷打不動的家鄉特產,熱氣騰騰,黃皮白肉的美味魚糕,配上一碟灑着蔥花,淋着辣油的噴香陳醋,色味雙美,令人饞蟲蠕動,垂涎欲滴。飯菜美味的異香早已飄滿了整個屋子。大家圍坐在桌邊,隨着一聲“開飯”,數十雙筷子伸向熱騰的飯菜,滿桌的咀嚼與聊天的聲音,這熱鬧的氛圍,這喜慶的模樣,果真是過年了。

窗外天空正昏暗,忽聽得一陣陣鞭炮爆裂聲,出門,擡頭,煙花照得天地間如同白晝,不知哪家先吃完了年夜飯,已開始放鞭炮了。

在這辭舊迎新、驅穢辟邪的爆竹聲中,舊年最後一夜平安喜慶地結束了。

大年初一在萬物昏睡之時來臨了,天色尚剛剛發白,我們便循着家鄉的習俗,備好了鞭炮與各種祭祀用品出發祭祖了。

來到了家中的祖墳,墳前散落着各色的花捧,黃土地上留着烏黑的痕跡。被親人們點燃的鞭炮,在墳前噼哩啪啦地響,大紅的屑灑了一地。大家將祭品擺放在祖墳前,挨個兒上香。我們小孩並不喜跪拜的習俗,被催促着拜完,即逃也似地跑開,自個兒在田野上撒歡地跑,玩鞭炮去了。長一輩的大伯、叔叔們每一個動作卻都透着十分的認真與崇敬,眼裏似乎還滲出一絲傷痛與懷念

大年初二到了,我們開始挨家挨戶地拜年。大家在節日的喜慶中歡聚一堂。

每家的主人都十分熱情。

到了飯點,就更是熱鬧,大大小小十幾菜,不論早、中、晚餐,不下一會,都被吃個精光。孩子們給長輩鞠躬、磕頭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不停道着祝福的話語,大家都其樂融融地相處着。飯後大人們圍坐沙發上聊着一年在外的生活,孩子們湊到一起滿堂瘋跑,釋放天性。

夜幕又一次次悄悄降臨,美麗的煙花,歡快的笑聲。春節,帶來了團圓與美好,留下一家人的幸福與平安,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

篇八: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軋太平

鎮海蛟川雙語小學六(4)班褚樂言

“軋太平”這個詞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這大概是每個海寧人刻在骨子裏的一個詞。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海寧的袁花鎮有“軋太平”的習俗。小時候素不知爲什麼有這樣一個節日,只知道每到這天,大街小巷一片熱鬧。

我從小跟着外婆在袁花鎮長大的,對此已十分熟悉。到了這天,外婆總會早早地叫我起來,我便手忙腳亂地把衣服胡亂套上,急着要去廟會,外婆卻不急不慢地梳妝打扮。我很疑惑,她梳着頭髮對我說:“今天是潮神的生日,討個喜頭,讓潮神高興高興,明年的收成說不定就好嘍!”小時候的我卻懵懵懂懂的。

我本以爲起得早些,人肯定不多,但人們的熱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人羣熙熙攘攘的,一大片黑壓壓的頭,我總是憑着身體的優勢靈活地穿梭着。這裏的商販不是一個一個的,而是一堆一堆的!叫人眼花繚亂,花花綠綠的食物玩具,讓我把父母的囑咐全拋在了腦後,欣喜地看着這些小東西,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廟會上的花樣層出不窮,讓視覺、聽覺和嗅覺全部滿足。吸引我的遠不止如此,那攤面上的小玩具是我的最愛,平日裏眼饞,今天是潮神生日,外婆是絕不會拒絕的。我總會挑挑揀揀,那個也想要買這個也想要,又不好意思要求外婆買,最後總是扭扭捏捏地拿起幾個給外婆,欣喜若狂地抱着走。

外婆總是等我都買盡興了,再牽着我的手去廟裏邊上香供燭。我素來不怎麼喜歡這麼嚴肅的環境,趁着外婆不注意玩會兒玩具。有次,那玩具竟還發出了聲,惹得周圍人都往我這看,外婆極其嚴肅地白了我一眼,嘴裏喃喃着,大意是給潮神道歉驚擾到了他。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潮神怎麼可能真實存在呢?

長大了,知道的便多了,潮神是老百姓的一種希望寄託,慶祝潮神的生日,是帶着十足的尊敬在裏邊。雖然對於年幼的我只是玩的快樂罷了。

篇九: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家鄉的春節

丁俊涵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的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了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餘,飯後內要放上饅頭,必須有餘,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

篇十: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孔明燈

王怡

我的家鄉在霍邱縣,那裏的風俗可能會與六安不同吧!

在我的家鄉,每年在過春節的前幾天,每天晚上都會看到一個個的孔明燈在多人的注視下向天空飛去,不久後等下面的蠟已燒完了,孔明燈就自然而然的落下來了。我以前放孔明燈,總要先把願望寫上,然後把蠟放在下面的鐵絲上固定住,點燃後讓孔明燈在地上燃一會兒,過一會裏面的蒸氣滿了孔明燈自然就飛上天空了。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現在我們放孔明燈多是祈福。祈求來年豐收,幸福美滿。每年都會有很多人放孔明燈祈福,後來也就成了霍邱的風俗了。我幾乎每年都放孔明燈,也就圖個喜慶熱鬧。看着自己的孔明燈載着願望慢慢飛上天空,逐漸飛入天際,又何償不是一種愉悅呢!

你們的家鄉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風俗呢!

篇十一: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打年糕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裏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裏聊天、打牌,談着自己今年的收穫,小孩們玩着遊戲,追逐着打鬧着,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着這裏跑跑,那裏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裏的柴火燃燒着,“噼裏啪啦”地響,上面支棱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裏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着縷縷青煙,和着“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涌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着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鬆到緊實。

過了一會兒,小陸叔叔捶累了,到一邊去歇息,我的小舅便自告奮勇地去捶打,只見他拿起木錘向石臼裏的糯米用力砸去,但是由於他捶打得太快,沒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敗下陣來……

終於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涌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後,大夥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你打包這麼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

年糕,家鄉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着糯糯的年糕團,想着家鄉暖暖的溫情。

篇十二: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劉彥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邵陽的春節也是如此。祭竈神,掃灰塵,殺年豬,打餈粑,煮年根。

從前每家每戶都會養幾頭豬,過年的時候殺一頭來煮年根。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啦,農村離養豬的很少,外婆去市場上買了幾十斤豬肉,把豬肉切成大塊,把上面的毛用燒紅的鐵燙乾淨,再殺幾隻雞處理乾淨後,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鍋裏,用柴火煮着。等繞組到可以把筷子插進去後就差不多了。拿一個不鏽鋼的大盆裝着放到堂屋門口,再倒上三杯酒,點上三柱香燒一些紙錢,再放一掛鞭炮。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我不經感嘆,原來的條件艱苦卻不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我們更要好好學習,讓生活蒸蒸日上。

傳說是因爲以前農耕社會不發達。殺豬殺掉自己養的豬,割肉拿去集市上賣過年的肉,但是當時的人都很貧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離不開殺年豬,以前每家每戶都會殺年豬,那時的豬養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長大的,所以比現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殺的豬肉用來煮,肉跟豬血都給鄰居們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濃。

現如今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傳統,大部分把春節當做一個普通的假期,所以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篇十三: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提起臘八粥,誰不想早上起來就來個兩大口呀——那偏香芋紫的誘人色彩,嚼起來QQ彈彈的桂圓,一咬就碎了的紅豆和蓮子!

臘八粥的食材非常豐富,裏面有小米、紅棗、蓮子還有糯米等。奶奶從臘二十八早上6點就開始煮臘八粥了,剛進竈房,就能看見竈裏一直在向外吐煙。奶奶過一段時間就進來看一看竈,竈蓋打開時,整個竈方都有着臘八粥的香氣。粥在竈裏沸騰着,小氣泡一個接一個的往上冒,臉一湊過去,整張臉就全是水蒸汽了,溼溼潤潤的。

已經煮了一個小時了,奶奶抓來了一把枸杞放進了竈裏,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竈裏在向外吐氣,肚子裏的饞蟲都要跑出來了。趁奶奶不在,我偷偷喝了一口,結果粥還沒熟,反倒把我的舌頭給燙紅了。“咔”,木門被推開了,是奶奶!我連忙把竈蓋抓起蓋回了竈上,奶奶一眼看穿:“偷喝了吧?”我點了點頭,“哈哈,就知道你這隻小饞鬼!”“可是,奶奶你看,我的舌頭都燙紅了呀!”我仍嚷嚷道。“叫你不要那麼急,還好沒熟,不然現在喝了,中午什麼都吃不下嘞!”奶奶指責道。過了大概三小時,香噴噴的臘八粥就出竈了。

爺爺端來了一盤他最愛的白切羊肉,奶奶知道我喜歡吃甜的,把我那碗臘八粥放了兩勺白糖,剛入口,黏黏的、滑滑的,各種乾果也都入口即化,一抿就碎,粥裏的糯米軟軟糯糯的,真美味啊!

篇十四: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我的家鄉在北京,也就是以前的京城,現在的首都。天子腳下,皇城根兒下,有很多風俗,然而令我記憶深刻的應該是過廟會了吧。

逛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於一身的風俗,並且還是個文化活動。由於這種活動在寺廟周圍,所以叫“廟”會。至今爲止,我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媽媽都會帶我到白雲觀逛廟會,那時是最熱鬧的時候。

我拉着媽媽的手,來到觀內,裏面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是人頭。我還記得我參加了好幾個活動,“打金錢眼”,橋的洞口懸掛着一尺長的銅錢,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外圓內方,不過裏面還掛着銅鈴,只要用硬幣擊中銅孔,那就是吉祥如意的徵兆。

我還去請了香,走在煙霧繚繞的地方,我被嗆得不輕。當時那個道長居然說要自己請自己的香,幸好我帶了零花錢,買了香後後,我把香舉至額頭,而第一次見到這麼粗的香,我緊張壞了。許了願後我三拜,請香就完成了。

“咕咕咕”嗯,我的肚子餓了,我要媽媽帶我去吃東西,她買來了一碗豆漿,嗯?豆漿?爲什麼是綠色的?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然而這個“豆漿”一碰到我的舌尖,我就吐了出來。如今才知道那是豆汁兒,漸漸的,我居然愛上了它。

媽媽又給我買了一個小豬糖,我吃了一口是空心兒的。媽媽問我:“你想不想自己去做一個?”自己做!我回答她:“要!”

我來到那個老闆面前,老闆問我:“小朋友,你要做什麼形狀的糖啊?”我毫不猶豫地說出了三個字:“豬豬俠。”那應該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吧!老闆先捏了一根長條,她讓我往裏吹氣,我鼓起腮幫子先吹了起一個圓,然後老闆捏形狀,我繼續吹,不一會兒,老闆居然真的捏出了豬豬俠,我欣喜若狂,後來媽媽告訴我這叫吹糖人。

現在應該只有南鑼鼓巷,或者什剎海纔有這些“稀罕物”了吧,不過至今,逛廟會依然存在。

篇十五: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浦江板凳龍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陳諾

每逢正月初一,浦江的大街小巷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一羣老百姓肩上扛着木板做成的燈籠,邁着輕盈舞步,走街串巷表演舞龍。這便是我家鄉獨有的風俗——舞板凳龍了。

板凳龍,顧名思義,就是用一條條板凳龍串聯而成的龍燈。它的整個造型是一條騰飛的龍,每條板凳都是龍身的一部分。龍身上裝飾有五顏六色的花燈。龍身的造型各異,有方燈、酒罈燈、字燈等。更奇妙的是,萬千盞燈,沒有一盞是一樣的!因爲每條板凳是每家每戶根據個人喜好而畫的。雖然作爲龍身的每條板凳形態各異、千姿百態,但並不破壞整條龍的和諧。

浦江爲什麼會有這一習俗呢?相傳很久以前,當地遇上了大幹旱,無數人被渴死。一條水龍看見了,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下了一場及時雨,真可謂是久旱逢甘霖。然而水龍因爲違反天規被懲罰切成段。人們悲痛萬分,將家家戶戶的板凳串起來,將龍放在上面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來,習俗由此產生了。

“開始囉!”小巷中熱鬧非凡,一位年輕人手託龍頭,引領着隊伍向大廣場走去。後面的人們呈“S”形走出了巨龍騰飛的感覺。到了廣場,人們更是熱情高漲。舞龍的人們一位順着一位蹲下又站起,整條龍像在雲霧中翻騰。“盤龍甩尾”纔是高潮。大家先都心照不宣地對了個眼神,點了一下頭。前幾個人開始託着大龍頭轉圈,第二個立刻根據第一個人的旋轉頻率開始繞着龍頭轉。第三、第四、第五……全員紛紛效仿。逐漸地,整條龍“盤“了起來。由於半徑逐漸增大,越往外相應的轉速也越來越快。到了外圈的尾巴部分,開始飛速轉圈。由於轉圈太快,尾巴上的小夥子逐漸把持不住,便拼盡全力將龍尾一甩,整個人摔了出去。人羣發出了陣陣驚叫。那人馬上站了起來,高聲慶祝。爲什麼呢?因爲這表示敢於面對挑戰,是“甩尾巴“的精髓!

浦江正月熱鬧非凡的舞龍活動,預示大家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龍騰盛世,古老的習俗正煥發新的風采。

篇十六: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鬧花燈是元宵節中我最喜歡的風俗之一,元宵節在正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再配上各式各樣的花燈,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今年。我又來到了燈會上,各式各樣的燈,惹得人不捨得離開。那“春”字燈,紅通通的,邊上還掛着一條金色的燈條。那兔燈,一雙長長的耳朵,閃閃發光的眼睛,彷彿是真的一樣。那桃燈,嫩綠的葉子,粉紅的外皮,粉紅的外皮,上面還有幾滴露珠,還有成雙成對的魚燈、方燈等等。

我特別奇怪,爲什麼元宵節要鬧花燈呢?媽媽告訴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有隻神鳥在人間意外死亡,天帝大怒,讓天兵放火燒人間,天帝女人不忍心,將消息告訴人們,在人們不知所措時,一個老人想了一個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掛起紅燈,十五這天,天帝一看紅燈,以爲是大火的火光,心中大喜,人們爲紀念這次成功,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鬧花燈,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

看着美麗的花燈,我不禁想起了,“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這一首詩。

篇十七: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在老家過春節

林紫涵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前的好幾天裏,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想必大家過年都要貼春聯吧!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忙着貼。而我呢,做爸爸的小助手。我們先把去年的春聯撕下來,我幫爸爸把漿糊塗抹到新對聯的背面,爸爸就把對聯的上部邊沿粘好,然後把對聯從上往下輕掃開,這樣就貼完了。爸爸告訴我,貼對聯是我們中國人過新年的習俗,以示辭舊迎新。聽了爸爸的話,我不由想起《元日》這首詩,便脫口而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正月裏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煙花爆竹,以示新年紅紅火火,財源廣進。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給人呈現一派喜慶的景象。

今年除夕夜,我親自體驗了點燃導火索那一刻的快感。起初我是躲在門後,看着外面的火樹銀花,可以仰頭,我只看到亮瞎眼睛的天空。可一出門我的眼睛就被火藥味矇住了,雙眼加上寒風刺骨的感覺,就像到了邊疆戰場上一般。我剛要往回走,就被爸爸叫住:“怎麼不敢點嗎?”我不服氣道:“怎麼可能?我一個12歲半女生了,還怕這個。”說完爸爸就搬完了煙花筒。我想:既然都搬來了,不如斗膽放一個吧!

我手裏緊緊握住點引線的香,一步一步走到大家跟前,我深吸了一口氣,緊張的把引線點燃着,導火索冒着火星飛快的向煙花筒燒過去。“哇呀呀,快跑!”嚇得連火花都不敢看一眼夜以百米賽跑的速度跑到了門口。

“砰砰砰!”“嗖嗖嗖……,”一束束耀眼的彩光,直衝雲霄,“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線突然炸開,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繽紛的花朵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閃光的鮮花,光彩奪目。

那“砰砰砰”的聲音在耳邊永久迴盪……

篇十八: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元宵吃湯圓

小作者:601班37號張文彬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有很多特色的活動,例如:賞花燈、猜燈謎……。然而其中有一項是我們最喜歡的,那就是吃元宵。

元宵節那一天,我吃着早餐,突然好奇的問媽媽:“媽媽!元宵節有什麼傳說呀?”媽媽笑着回答道:“在很久以前,有一神鳥在人間迷路,被一個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立即傳旨,讓天兵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到人間放火,然而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願意看到百姓們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危險把消息高訴人們。人們聽後大驚,最後想出一辦法來,就是在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裏,張燈結綵,燃放煙花爆竹,讓天帝誤以爲人們已經受難了。”我聽完以後大驚一場,原來元宵節還有這麼一個傳說,多麼的神奇啊!這也使我想親手做一下湯圓。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也答應了我。

於是,我和媽媽一起去買做湯圓的材料。回到家後,我們在麪粉里加一點水,把面它揉成麪糰,然後把紅豆打成泥,這樣子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就開始做湯圓了,只見媽媽一把抓起一個小麪糰,把它壓平,然後在上面放上一點紅豆泥,接着把它們一點一點的包起來,用兩手心揉一下,把它揉成一個圓圓的丸子。這樣,一個小湯圓就做好了。看了媽媽的示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大面團,一手掌把它壓平,然後放上一堆紅豆泥,照着媽媽的示範,一點一點的把它包起來,可是可能是餡料放多了的原因包不攏,於是我把餡料往裏按了一下,終於把皮包攏了。我想用我的小掌心慢慢地把它揉成一個圓圓的大丸子,但是後來發現餡料從另外一邊漏出來了。原來,餡料是不能放多了的,而且也不能按壓餡料的。

我找到了問題所在,按這媽媽的做法,又重新去做了一個,終於做成了。然後我一個接着一個,把麪糰都揉成了小湯圓。最後把所有的湯圓都放到鍋裏煮。

等待了十多分鐘,湯圓終於煮熟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湯圓,心裏像吃了蜜糖一樣,甜滋滋的。

元宵節吃湯圓是中華名族的傳統文化。人們喜歡吃湯圓,我更愛吃湯圓。

篇十九: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姥姥家玩耍。

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放在桌上的糉子。看着姥姥細心的包糉子,我不由自主的問姥姥:“姥姥,我能包糉子嗎?”姥姥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姥姥身旁,模仿着姥姥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糉葉,圍着手指轉了幾圈,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姥姥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姥姥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姥姥:“姥姥,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爲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姥姥。姥姥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糉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姥姥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糉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糉葉蓋過來,這樣糉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糉葉繫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糉子。我按姥姥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糉子,雖然包的糉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裏高興極了,因爲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糉子。包完糉子,姥姥把糉子放入鍋裏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糉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糉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糉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幾個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家鄉衆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餈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我熱愛我的家鄉!

篇二十: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

看,一幅幅喜慶的春聯,聽,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聞,一股股年夜飯的香味。盼着,盼着,春節就來到了我們身邊。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無論大人們有多忙,都要回家和家人們團圓。臨近傍晚,大人們開始準備一年中最後一頓飯了。年夜飯中得有一條大魚,象徵着在新的一年裏“年年有餘”,還有一盤丸子,寓意着“團團圓圓”,有一盤如玉一般晶瑩的大白菜,代表着“遇百財”。等人都到齊了,就開始細嚼慢嚥地吃年夜飯。這頓飯要慢慢吃,邊吃邊守歲。較小的孩子都睡去了,大人們就靜靜地守歲,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一年中的第一天。人們備好了壓歲錢,把紅包交給小孩子們,小孩子們會樂得合不攏嘴。壓歲錢還有一個有趣的由來: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崇”的怪獸,在大年初一的晚上來嚇小孩子。有一戶人家的小孩子得到了八枚金幣,他在臨睡前把金幣用紅布包住,放在枕頭邊。當“崇”來嚇這個小孩時,用紅布包着的金幣突然金光一閃,把“崇”給嚇跑了。原來那八枚金幣是八位老仙人變的。村子裏的人知道後,紛紛效仿。由於“崇”與“歲”同音。所以就變成了“壓歲錢”。

春節最熱鬧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小孩們捂住耳朵,目不轉睛地盯着鞭炮,眼裏閃爍着興奮的光芒,嘴巴樂得合不攏。鞭炮的響聲傳遍了大街小巷,使街上增添了幾分年味。

春節來也匆匆,去的也匆匆。一眨眼,充滿年味的春節就過去了。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xiaoxue/lnjzw/1372231.html

  • 標籤: 家鄉 風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通用2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風俗的作文六年級(通用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