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朝花夕拾讀後感(推薦10篇)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推薦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04W 次

篇一: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推薦10篇)

那年,那事

周瑞延

手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禁想起童年時的一幕幕,它們有時充滿歡笑,有時卻讓我感傷,都曾讓我爲之動容。而魯迅先生的童年也與許多人相同,不過這夕拾的朝花卻已離他很遠,很遠。

魯迅,原名周樹人,出生於浙江紹興,《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朝”表示童年時期,“夕”表示晚年時期。這本書從《狗?貓?鼠》、《二十四孝圖》幾篇童年回憶,到魯迅慘淡的少年時期的《父親的病》、到家道中落代行家族事務,看盡人生百態的《鎖記》、和青年時期輾轉日本求學生涯的《藤野先生》、以及回國後陪他走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的摯友《範愛農》,這本書記錄了少年魯迅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書中有一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這個人就是《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的長媽媽,長媽媽是魯迅童年時期家中的保姆,正如書中所說,她是一個樸實的人,但受到封建社會的影響,她沒有文化,身上有一些壞毛病,比如粗俗,好事,但同時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她給魯迅講故事,陪他玩遊戲,正是她給魯迅兒時的影響很大,給魯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魯迅的這本《朝花夕拾》中,最能引起我興趣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百草園中,不僅那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是那麼的吸引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有時還會發現蜈蚣”也表達了魯迅小時候的貪玩和淘氣,接着又寫到了長媽媽給魯迅講的一個故事,雖然“赤練蛇”並不可信,但這已經足以讓兒時的魯迅感到有趣了,使他極想得到一盒飛蜈蚣。故事之後,他又寫了冬天的百草園,他用了閏土的父親傳授的方法來抓鳥雀。然後魯迅與百草園說再見,來到了三味書屋。魯迅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不過有時也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怪哉”這蟲是怎樣的,直到先生髮怒他才知曉學生不該問這種問題。三味書屋後面也有個園,他和小夥伴一起去玩,雖不如百草園有趣,但這是唯一的娛樂。先生讀書入神時,殊不知兒童們正在玩兒,魯迅在畫畫兒,不過可惜的是,他後來把這畫賣了。

《朝花夕拾》通過魯迅或幽默、或諷刺、或美好、或冷峻的語言,讓我們看到了童年魯迅的活潑與熱情,調皮與可愛,也看到了經歷鉅變之後的魯迅逐漸變得冷靜、深刻、犀利。這特別的生活歷程,造就了魯迅別樣的一生,使他成爲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以其偉大的文學成就成爲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在閱讀《朝花夕拾》的同時,暑假中我也在觀看央視的《覺醒年代》一片,裏面也提到了魯迅先生,片中魯迅先生出現的第一幕,正是他趴在地上書寫《狂人日記》,寫完他留下了百感交集的激動的淚水。片中由魯迅和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之間的一個個故事,一個有血有肉有骨氣有才氣的魯迅先生彷彿就站在了我的面前,讓我深深地敬佩!

少年強則國強,魯迅先生所記述的這些故事也啓發着我們,給我們指明瞭前行的方向。

篇二:朝花夕拾讀後感

繆國銘

王安憶說:“生命不過一場記憶。”誰又不是活在記憶中呢?《朝花夕拾》是魯迅兒時與青年時的回憶。

在《藤野先生》中,我從魯迅爲了防蚊子用被子蓋住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看出了魯迅的吃苦耐勞。從中,我回想到了夏天,我在房間內睡覺,因一隻小蚊子而抓狂,無法入睡。而魯迅當時在客廳中,那麼多蚊子還能想出辦法,安心睡覺,爲此,我對魯迅敬佩不已。魯迅一生有過這麼多老師,但是在其中,授課時間最短的藤野先生卻是魯迅認爲在心中第一的老師。這可看出魯迅是多麼感謝藤野先生啊!在日本學生欺負魯迅的時候,藤野先生卻站在魯迅這一邊。分別時,藤野先生把照片當做禮物送給魯迅,當時照片可是十分珍貴的。我知道了在一個人遇到困難時,當別人給予他幫助,那個人就會終身難忘。

《瑣記》的城中,衍太太十分令我厭惡,他庇護小孩,看似令小孩十分喜歡,卻是在害小孩。就比如:魯迅十多歲時,與幾個小孩子比賽打旋子,看誰旋地多,衍太太就從邊上計數,讓小孩轉。一個小孩摔倒了,他的嬸母又剛好走來,衍太太馬上換了一張臉,說:“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可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這令我十分不爽,竟然有這麼不要臉的人,表面一張臉,令小孩子喜愛,裏頭又是一張臉,令人討厭。

在《父親的病》中,魯迅執筆爲武器打擊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迷信思想。我從中也看出了魯迅的艱難,一個小孩,面對一個故弄玄虛的庸醫,在父親去世的壓力下被欺騙,看出了魯迅當時的無限心酸。

拾起朝花,就是拾起了魯迅童年的回憶。

篇三:朝花夕拾讀後感

在老師的建議下,我拜讀了《朝花夕拾》這部鉅著,感受頗深。

《朝花夕拾》這本書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改革的巨大熱情。魯迅幼年的事情到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與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更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其中我最喜歡《二十四孝圖》這篇故事。它主要講了魯迅小時候,長輩送了他一本《二十四孝圖》,他認爲“子路負米”“黃香溫枕”“陸績杯橘”勉強可以仿效,但“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是不大可能的,而反感於“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圖》以兒童的眼光來寫,富有童真童趣。他雖寫的是《二十四孝圖》,但實際是對恪守封建舊社會制度的人們的一種批判與強烈的諷刺,以及對反對白話文,堅持古文的學者們以嘲諷。

時代在前進,世界也在不斷髮展,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學習古人的一些事情。如“老萊娛親”:七十多歲的老萊子在父母面前扮作嬰兒,穿着紅肚兜,假裝摔倒在地上嚶嚶地哭,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我們要建立新思想,在歷史事件裏敢於創新,敢於挑戰,同樣要敢於諷刺與批判舊思想與舊勢力。

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太平盛世,未曾體驗過社會動盪與黑暗,人民痛苦與掙扎的社會,在無比慶幸的同時又深深地意識到了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儒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我要緊隨他的足跡,奮發圖強,力爭棟樑!

篇四:朝花夕拾讀後感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是在每個人的心裏,童年永遠都會給自已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就是一本關於他童年美好回憶的書。

魯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他雖出生農村,但他卻是一位從小就愛讀書的農村孩子。雖然少了農村孩子的粗獷,卻多了一份知書達理,也沒有城市裏孩子的嬌氣,有的是一種大度氣派。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將自己在童年時難以忘懷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會寫文章,主要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我的老師也曾說過,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把文章變得有溫度有色彩。

在《朝花夕拾》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該篇講述着魯迅先生,很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以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會來伴奏。魯迅先生時不時地會在百草園中的牆根一帶捉蟋蟀,因爲嘴饞而去摘那又酸又有刺的覆盆子吃,經常聽長媽媽講故事也是一件不錯的事等等,這裏所描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天真浪漫。我之所以那麼喜歡這篇可能是因爲他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爲魯迅先生是從一個小孩子的角度來寫,所以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

“枯燥與乏味”這兩個詞語是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裏最好的詮釋。只要稍稍偷懶一會兒,就會被濤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給喊回來,在這裏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毫無趣味。

從書卷裏散透出來的活潑可愛,不經意間把我給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什麼魔力吧。讀着讀着,彷彿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也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個美好的回憶。童年是樹上的蟬,草叢裏的蟲。現在,我整日都在忙碌的學習之中,但我自己認爲我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每當回憶起那些童年趣事,總是會讓人開懷大笑。所以你們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

篇五:朝花夕拾讀後感

兩年前,我帶着求知的渴望與好奇輕輕地翻開這本書,本以爲我將再次得到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可沒想到,這書中的許多言語段子我竟無法理解。我沮喪的合上這本書並約定兩年後再來拿下它。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了,相比以前,理解能力自然增長不少,這個寒假,我終於翻開這本書——《朝花夕拾》。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冰心常新港,應該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的原名是《舊事重提》,至於現在爲什麼會叫《朝花夕拾》,我想大概是魯迅先生嫌它太直白吧。書中魯迅先生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與青少年時代,讚美了勞動人民的淳樸,善良,也批判了封建舊俗、文化。還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在家中的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甚至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會讓人感到異常親切,也沒有什麼距離感。文章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兒時的那份純真,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自由的嚮往。還時不時能勾起我對兒時的回憶。

兒時的我,也曾像魯迅先生一樣有許多五彩繽紛的往事。小時候,我會在課堂上因爲老師的一個小錯誤而舉手指出,如今,即使老師一連報錯好幾個字我也不會有什麼動作;小時候,我會因爲在無意間撿到一枚硬幣而欣喜若狂,並得到表揚;如今,看到地上的硬幣也只是一笑而過;小時候,我會因爲晚上爸媽不在身邊感到恐懼而哭鬧,如今,晚上獨自一人躺在牀上,在一片漆黑中也沒有感到一絲恐懼。

童年是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童年是一個盒子,一個裝着許多祕密的盒子;童年是一個葡萄架,一個長滿了數不清葡萄的葡萄架;童年是一棵大樹,一棵掛滿回憶的大樹;童年是一本日記,一本寫滿喜憂的日記;童年是一杯濃茶,一杯讓人回味的濃茶。

如今,在喧鬧紛擾且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裏,若你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完這本書,你的心情會變得比以前平靜,釋然。正如書名《朝花夕拾》,等長大以後,再把自己小時候的零碎瑣事一點點拼湊起來,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篇六:朝花夕拾讀後感

魯迅,浙江紹興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周先生一生創作了許多的作品:《吶喊》、《彷徨》、《野草》、《狂人日記》……這個暑假,我就閱讀了他晚年時創作的《朝花夕拾》。

這本散文集分成了許多篇小故事。《狗貓鼠》寫出了魯迅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對暴虐者的反抗、打擊與憎惡。正如他那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二十四孝圖》則十分激烈的諷刺了封建社會中對孝道完全錯誤的理解,更突現出了它的殘酷與虛僞;《無常》一章更是以一種十分有力的筆觸,狠狠的對那些“正人君子”們揮灑了十分辛辣的一筆;《五猖會》也體現了當時封建式的“被迫學習法”的弊端,活生生的掩蓋了孩子們的玩心與童真的純美品質,令人剋制不住的無奈;《父親的病》更是要人氣得咬牙切齒!庸醫愚醫的隨意開方,巫醫不分,草菅人命,不珍視每一個與自己平等的生命,還在一本正經地騙着別人辛辛苦苦靠勞動的雙手掙回來的錢!在這些令人激動又感動的小篇章中,光彩最奪目的便是《父親的病》了。

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魯迅的父親生了病,家裏花了一大筆錢請了“名醫”來治療,結果父親卻被他們治死了的悲慘篇章。

人們都說親人是每個人背後的靠山,是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周先生在寫這篇文章時,光看文字表面貌似平平淡淡,實則內心深處已是波濤洶涌!

自己的親人有生命危險的緊要關頭,作爲兒子的魯迅,一定是在與自己的其他親人一起着急的、拼命的、不顧一切地去挽救回父親的生命!這時,作爲兒女的,一定會把一切都拋在腦後,做出最後的努力。而偏偏這種緊要關頭冒出來倆搗亂的“神醫”!魯迅在這個詞上重重地添上了一個十分醒目的引號,醒目明瞭的諷刺意味也足以說明這倆醫生的殘忍,沒有一點人性的野心與勢利到見錢眼開,表面上卻依舊深藏不露,還有那惡毒的衍太太,就藉着魯迅一家對周父的愛,威脅再威脅,逼迫再逼迫,欺騙再欺騙!一節節的怒氣升上來……

愛是如此的美好,卻無助,但仍是那麼堅強!

《朝花夕拾》,一汪溫暖有愛的回憶。

篇七: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晚年創作的回憶性散文集,全書共十篇散文,追憶了那些無法忘懷的人物或事件,抒發了對往日親友與師長的懷念之情。

《朝花夕拾》的插圖很精美。如《藤野先生》的插圖:藤野先生笑眯眯地看着學生,學生有的低頭看書,有的注視黑板,有的再三思索,每個人都專心致志地上課。又如《五猖會》的插圖:畫的是一個汗流浹背的光頭胖大漢,頭頂一根長長的粗竹竿,引來衆人嘖嘖稱讚,這讓我感受到街上的熱鬧非凡。

這本書還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勤勞善良的長媽媽、和藹可親的藤野先生、懦弱妥協的範愛農……

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長媽媽。她雖然愚昧麻木,卻保存着質樸善良的愛。長媽媽曾經謀害小魯迅的隱鼠,這令小魯迅很討厭她,後來,她卻買回來小魯迅日夜渴慕的《山海經》,這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小魯迅不能不驚異,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小魯迅對於長媽媽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我能感受到他那冷峻的幽默,深沉的思考,震人心魄又引人入勝,讀之慾罷不能。正如書中所說:“《朝花夕拾》承載着魯迅先生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他在《朝花夕拾》中記錄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成長曆程,無情抨擊了反動守舊勢力,傳遞着正義、進步的力量,流露着對美好的懷念。

篇八:朝花夕拾讀後感

記憶中的溫暖

秋風瑟瑟,碾碎一地殘陽,黃葉飄飄,如金色蝴蝶般翩翩起舞。回憶不知何起,一往而深,記憶中的溫暖是那般繾綣而又熾烈……

長媽媽,是《朝花夕拾》中一個不起眼的人物,是魯迅的阿媽,是家庭中的保姆,是一個連姓名都沒有的生活在底層社會的勞動婦女。她切切嚓嚓,睡相不好,還有很多繁瑣的規矩禮節,“實在不大佩服她”。但是她善良慈愛,真誠厚道,一心一意地愛着魯迅,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去疼。她的嘮叨又何嘗不是每一個天下母親的叮囑呢?也許再沒有什麼比把《山海經》買來讓魯迅感動的了,相比疏懶的遠房叔祖,長媽媽不識字,連書名都念錯成“三哼經”,“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了。記憶中的溫暖,是孩童時用紙包裹着的四本小小的書。

1902年,魯迅飄洋過海遠赴覬覦中國已久的日本留學,第一站東京。1904年9月,魯迅覺得“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便轉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在這裏遇到了令他終身感恩銘記的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藤野先生對這個來自弱國的學生特別關照,讓助手把魯迅的筆記本拿回來,仔細地審閱糾正。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讓魯迅感動不已。當魯迅遭遇匿名信事件時,日本“愛國青年“荒謬地嘲諷,他義憤填膺地表達自己地憤慨和抨擊。而在看電影事件時,在一羣日本學生拍掌歡呼的時候,講堂裏還有一個魯迅。這種歡呼特別刺耳,深深地刺痛了魯迅地民族自尊心。藤野先生沒有歧視這個中國留學生,留在魯迅記憶中的溫暖,是異國他鄉的慰勉。

《範愛農》表面寫的是魯迅的朋友,實際卻是在回憶革命的理想與“另一個魯迅”的結局。文章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開篇似乎與範愛農對立,其實是還原當時的爭執和革命氣氛。回國後,魯迅與範愛農一起開辦師範學校,成了知心的革命者。範愛農猶如一面鏡子,他們不僅是革命同道,更在性格氣質方面,有很多相像之處:“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象在渺視”,耿直孤介。在故鄉與魯迅重逢時,被輕蔑排斥的境遇也與魯迅相近。紹興光復,範愛農來回奔走,露出了“從來沒有見過的”笑容,此後一段時間“實在勤快得可以”。然而好景不長,王金髮事件後,他又變成“革命前的愛農”,最後溺水而亡(一說是謀殺)。除了結局,範愛農的其他境遇都與魯迅相仿,都是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望的倔強的愛國者。“舊朋雲散盡,餘亦等輕塵”。記憶中的溫暖,是對革命友人悲悼的眼神……

時光模糊了記憶,在殘暴的革命形勢下,在這些離奇和蕪雜的文章,那些溫暖卻深刻地印在腦中,時常浮現。在回憶中擷取前行的動力,激勵着魯迅革命的信心。

篇九:朝花夕拾讀後感

合上書卷,我的目光凝駐在扉頁,腦海中已是浮想聯翩。魯迅先生獨特的筆風,獨特的角度,描摹出獨特的現實與幻想。雖略微令人難以通悟卻依然難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樣肆意地在我的思緒裏舒展繾綣。

我讀《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讀什麼?

如此想着,一幕幕畫面開始影綽閃現:長媽媽在夏夜講着百草園的蛇怪傳說、翻閱着《二十四孝圖》的少年爲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動、熒幕前剎那間如夢初醒的青年做出棄醫從文的決定、在暗夜詭譎昏黃的夢境中看見無食物果腹的母女倆可憐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裏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卻惘然不知該做何施措…這一幕幕共同組成魯迅先生的半生,從懵懂稚子開始,漸漸有了屬於他的志向與抱負,並且爲之追求與戰鬥。

我似是明白了。

我讀的是人,曾於魯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記,使他緬懷想念的人;我讀的是事,魯迅先生幼時曾做過的抓蟋蟀、堆雪羅漢、養隱鼠之類童趣十足的事;我讀的是情,對故人的懷念,對往事的缺憾,對那個時代那樣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嘆,感嘆魯迅先生兒時,封建迷信的舊中國的人們對神鬼的盲目敬畏;哀嘆世人的愚昧無知,對國家民族命運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讚歎,讚歎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獨醒的魯迅先生那份意識與偉大精神;讚歎他爲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來以筆爲鋒,攻擊諷刺腐舊社會和麪對他人諷刺攻擊的勇氣。

我很感謝,魯迅先生在書裏帶給我們聞所未聞的奇幻故事,和不曾瞭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謝,魯迅先生在百年前帶給社會新的思想,義無反顧地支撐起新文化的旗幟。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難。前路蠻荒,也要“橫眉冷對千夫指”。漫漫修遠,也要“俯首甘爲孺子牛”。

“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散播到大衆的心裏。”是的。並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歲時,他的精神也依舊活着,火焰不滅。

篇十:朝花夕拾讀後感

世態炎涼。

從英法聯軍的入侵,至共產主義的崛起,算來已有數十年了:魯迅幼年的百草園,也已消融於戰火了。

翻開書頁,看見一代大文豪在改革的熱潮中成長的歷史,油燈又燃,目連嗐頭又冤苦地吹了起來……

童年——玩中嘗辛澀

祖母的故事,小魯迅應是記憶猶新吧!桂樹上,一匹眼光閃閃的貓沙沙地爬下,躥進豆油燈下的百年老屋。

“那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飄忽地走着,吱吱的叫着,態度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老鼠不過竊賊罷,卻也如此囂張跋扈:小魯迅的心靈,是放置了一個多麼不平的世界啊!《詩》雲,“碩鼠碩鼠,何食我黍!”所謂的“名人”“達官”,有多少腐敗與殘破寄生於他們的掌下!

再看無常吧,“身上穿的是斬衰凶服,……直寫四字道‘一見有喜’。”爲什麼“一件有喜”?只有陰間纔有公正的裁決——在那個時代,世道昏暗,唯他才能帶來慰藉!

人生無常,命運總也不公:富佬享盡一生榮華,百姓做苦力、做勞役,還是落得妻離子散、死傷沙場的後果。人間主宰,人情不如無常,公正不若閻王,焉得圓滿哉!

青年——書裏知中外

小魯迅或許很缺些玩物罷,連“吡吡地吹上它三兩天”的吹都都也覺有趣。一看那《鑑略》,我的心情便由詫異轉至同情了:

粵有盤石,生於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與今日的《五字鑑》怕是同流;若的確,我倒也深明魯迅的苦衷。先以書中出現的兩行爲例,單“粵”一字便是渾不出解的——即譯爲“廣東”這地名,也不太通情理——地不是盤古造的麼,他出生於大地上的廣東區,實在費解。這樣的歌訣有何用處?

令我感觸頗深的,乃是《天演論》。那位本家老輩的作爲,倒也可笑——“臣許應騤跪奏……”這是中華歷史上的一頁,早已泛起黃暈了,卻還要“抄下來去看去”,莫非溫故而知新麼?當西洋的知識與技術傳入中國,地質學、礦物學,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哲學,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而只得繼續已迂腐不堪的中國學問麼?

想必這就是封建教育罷!我也懂得了:封,乃不接受其他優秀的文化,只禁錮於自己的小天地中;建,乃在基礎上繼續發展、鑽研,不論方向與基礎的良與劣。

成年——文章醒國人

魯迅的棄醫從文,便是由仙台學醫一事的小插曲引起。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我一愣。初次讀時,我還以爲“他們”指的是“我”的同學,細細一看,竟真是魯迅中國“同胞”。這就是中國人,對故友麻木至於此!想起曾見過的有關刑場的照片,對比這羣幾乎要因畏懼強敵而成爲漢奸的中國人,我大大的震驚了!爲他們的懦弱,魯迅也憤慨了,這……憑什麼厚顏無恥地稱作“同胞”呢?

我常爲藤野先生的好意付諸東流而惋惜,但作爲魯迅,怎能因一位仁師放棄一國的命運?醫,能醫人,卻不能醫國;唯筆,拯救的是一國的精神,才真正是醫國之手啊!

我終於懂得了魯迅寫的《朝花夕拾》的動機,明白了魯迅的犀利。他的棄醫從文,似可惜罷,也確有小小可惜;不可惜罷,也確實大大的不惜。魯迅是一位解剖家,他的筆是鋒利的刀,筆下是真正的中國,解剖的是國民的精神;而《朝花夕拾》則是一張處方:它針對的,就是中國人懦弱的病!

再品一品那個時代的味道吧。

世態,炎涼!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duhougan/1369806.html

  • 標籤: 朝花夕拾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朝花夕拾讀後感(推薦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朝花夕拾讀後感(推薦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