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望江南讀後感(精選14篇)作文

望江南讀後感(精選14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82W 次

篇一:望江南讀後感

望江南讀後感(精選14篇)

煙雨江南,茶溢杭城

“你一句春不暖,我便到了真江南。”讀《望江南》,恰如採摘一片初春裏最鮮嫩的茶葉,揉捻出汁水,春意隔着紙張散發開來,香氣瀰漫,溫潤卻又充滿力量。

茶的清香在杭家人手中四溢,書中對採茶,製茶泡茶的描寫精緻詳盡引起江南人的共鳴。不覺便勾勒出幼時戴一頂草帽跟在大人後邊採茶葉時的歡愉,或是茶葉在鍋中翻滾時沁人心脾的香味,亦或是睡前未喝一盞淡茶的難耐。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在書中可見一斑。

新中國成立前後近二十年間波瀾壯闊的社會進程中,1948年,我們國家的茶葉衰落到極致了,江南茶葉世家忘憂茶莊的杭家人,在大哥杭嘉和的帶領下,在當時的翻雲雨的時代裏,作爲一個江南帶代表的茶人,在面對自己個人、家族的起勢變化、民族的起落浮沉,作爲茶人,在那個年代,風雨浮沉。“不是我喝了茶,是茶已經把我喝了”茶人這個代名詞正是反應了像杭家人這般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

茶水需要經過水與火的歷練,方能萃取出其獨有的味道,忘憂茶莊的杭家人們,就像是同一棵茶樹飄落的茶葉,在歲月的沉浮下,最終化作有着不同滋味的茶。

整本小說,看似寫的是茶人茶事,實則是動盪不已的時代中,江南煙雨浸潤中的中國人奮進的秉性。杭嘉和穩重深沉,在頂天立地戰火頻繁中,家事、國事、天下事,他事事勞心。弟弟嘉平一心革命,漂泊不定,他雖擔憂牽掛只剋制勸諫;女兒杭盼愁心鬱結,因曹家遠能逗得女兒大笑不顧國民黨飛行員的身份,他便痛快交許;前妻方西冷一身傲氣,遠赴美國,他仍然在其遇險時,緊張焦灼;

無論是對待裝瘋賣傻的李飛黃,無惡不作的吳根,還是拿着雞毛當令箭的油炸西施,杭家人最終無一例外都選擇了不計前嫌,施以援手。對於羅力而言,他本該恨透了吳根,可看他奄奄一息還是不忍將他棄之不管,仍舊揹着他回到營地好生安置,當見共只穿了一隻鞋,更是將自己的鞋子脫下給其穿上,讓他體體面面的離開。書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每每讀到常感嘆這就是人世間的至美時刻,還有什麼能與其媲美。

書中有一句話“從裏到外,魂靈兒都像是被山泉水洗過一遍。”雖然這裏刻畫的是杭得荼,但其背後指的就是那杭家人。這西湖的龍井就是這杭氏族人,而這一汪泉水就是這歷史長河。即便跌宕起伏,世事難料,杭家人始終能保有這份清澈與通透,就似被山泉水洗過一般。

書中人物,爲家,爲國、爲愛、爲信仰、爲理想每個人呢,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家長裏短中盡顯傳統文化和家國情懷。歷史是對於我們來說是看不見的,它要退回到每個人具體的境遇和行爲舉止中,這樣才鮮活,能共鳴。時代讓杭家風雨搖,但刻入骨子裏的茶文化讓這些杭家子孫無論走的多遠、身處何境,都能安靜地坐下來,同飲一杯茶,聊一個故事。

人生會經歷萬千,吞秋冬夏、興衰沉浮、生死聚,匯成各種味道,最後浸入到人生這杯茶,滋味百般,冷暖自知。不管社會動盪與否,要如杭嘉和做個簡單的事茶人,內心清明,不顯山不露水,有着大智慧,大格局。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只要有茶喝,日子會差到哪裏去呢?

篇二:望江南讀後感

最近用了幾天時間看了《望江南》這本書,講的是1945年到1964年,杭州有一戶做茶的人家杭氏家族,在歷史的漩渦中保全自身,傳承茶業。有趣的是,主角杭嘉和杭嘉平都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但他們卻和歷史人物有交集,甚至情節和名人真實經歷很相似。而作者王旭烽則是浙江農林大學教授、茶文化帶頭人,所以書中有科普性的茶專業知識,這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先是採摘龍井茶的部分,以早爲貴,只採一個嫩芽的龍井茶稱爲蓮心;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再大一點的叫旗槍。接下到做的部分,炒制好龍井茶,分青鍋、回潮、輝鍋。青鍋就是在15分鐘內使茶葉初步形爲扁平;回潮是將茶葉攤平在竹匾中需要一小時;回潮好的茶葉,再放入鍋中炒幹定型就是輝鍋。最後是低溫貯存法,貯存六個月以內維持在0到5度,超過半年則冷凍負18度到負10度最佳,選用的金屬罐最好選錫罐,既防潮又防氧化。

從小過年接待親戚,家裏人都會給客人泡一杯茶。放了一年的、剛買的、散裝的、罐裝的都有。在我眼裏,主人家給客人泡茶只是接待的禮儀。本身我也不愛喝茶,家裏沒有好茶,泡出來的水褐色的,並且長時間會給白色的杯壁上留下茶漬極難清洗。小時候愛喝甜的,而苦澀的茶葉水絕不是我所喜愛的。我還常常把茶葉喝進去,還要把嘴裏的茶葉挑出來,不小心嚼碎一片,確實苦澀,像蓮子裏的芯。小時候的我就像書中的杭得茶,他第一次喝白露龍井茶,喝了一大口,顯出難以下嚥的樣子,說到:“白露茶有點苦呢”。不過自從喝到中國茶葉博物館雙峯館區的正宗龍井之後我就知道什麼叫做茶香恬淡飄渺,滋味濃郁厚重,舌底生蘭花香,透着鮮爽回甘。綠葉均勻成朵,在水中靈動旋轉,恍如午後風起……那是我喝過最好喝的茶!因爲我也不常接觸茶,常接觸奶茶,用茶製作的其他飲品。

要說書中茶事爲第一,那麼介紹江南文化杭州文化必須爲第二。杭州是個一世八界的玄妙之處,就像一個套盒,打開一個,又是一個。千八百年,聖賢相繼,故有蘇軾“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哺”之說。有許多佛教寺廟,運河邊的香積寺,丁橋黃鶴山的龍居寺,三臺山的高麗寺等。還有炸油墩兒可憐的董笑花同志,我看上了裏面加鹹菜和蘿蔔絲的面墩子,因爲小時候吃過,我能吃好幾個,配上稀飯。還有茶泡飯,我第一次聽,沒吃過也沒見過,飯是鹹的,裏面可以放花生米、薑末、蔥花,我喜歡吃泡飯,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嘗試了。

說了這麼多,都要歸結到茶身上。茶業既是杭嘉和作爲杭氏子孫自己要擔負的責任,也是關乎家族命脈的事業,更是中國農業進出口的大產業。茶,一個見證個人史,家族史,百年中國民族史的東西。小小的葉子,推動大大的乾坤,希望有一天我能懂茶品茶,在雨後的西湖邊領悟世間人情,命運流轉……

篇三:望江南讀後感

滿城茶香雨

暖溼雨霧中朦朦朧朧藏着江南小鎮,起伏的丘陵間茶樹茂密,戴草帽穿圍兜的採茶女穿梭在綠雲中,吳音伴着輕笑盪漾在雲間。江南望不透滿城煙雨,春來茶花遍丘陵。他草鞋步行過茶間,她遠處凝眸望茶田,他戎裝遠洋出海,她送茶伴千里身邊。悲歡離合,茶香不散,縈繞西子湖畔忘憂茶莊間。

茶本只是茫茫中華歷史中滿載的一張書頁,記載着複雜的飲茶技巧和煩瑣的製作過程。這張書頁卻在翻騰的歷史潮流中裹挾瞭解放的熱血和數不計數的不屈的靈魂,褪去了嶄新的封皮,罩上了粗麻布外衣,與戰火中流離的百姓一生密切聯繫起來,成爲製茶人一生不離不棄的伴侶,飲茶人於無際苦海中的那一抹慰藉。

茶香縷縷,採茶人穿梭在春日的微光中,手指揪下茶枝頂上的嫩芽,茶簍中茶葉堆疊,瀰漫陣陣清香。粗糙的手拂過炒鍋,翻起飽含水分的茶葉,再輕柔地將它們按在鍋底。製茶人忘乎所以的在茶海中勞作着,將春的氣息揉進了茶葉中,把一生無憂的渴望傾注入茶葉中,感受着製茶的樂趣。“輕攏慢捻抹復挑”,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手指纖細靈活,十指輾轉間奏響錚錚然的京都之聲;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壓,炒茶手法繁複多樣。製茶人也是懂茶人,如同伯樂對千里馬一般珍視每一批茶葉。懂得喝茶不必怕燙,能品出茶香嫋嫋,懂得西湖龍井烘焙後和塊狀的生石灰同放在錫罐中能在一年後保持鮮亮顏色和醇厚的味道。欲制好茶,定要靜心,茶農爲“茶”一字傾盡了一生,在茶海中徜徉,擇茶香幾縷,翻起歷史長河中幾片波濤,淳樸鄉音中追求不變。

執過槍的手在炒茶鍋中翻轉,龍井葉片蜷曲,清香沉澱。那清明前的雨意被封存在罐中,成爲軍人心中不滅的燈火,照亮歸途願景。遠方有幾經轉折的書信,有隔岸默默等待的愛情。跨洋的旅人留存着愛人相送的茶葉,再相見時淺酌一口清茶,便能又憶起難忘往事。仍在杭州的杭家人上幾次山,採老廟前的山茶,在飄搖的局勢中燒紅木炭來保證龍井品質,

茶和人一樣能等待漫長的時光,在密不透風的錫罐中存放許久後拿出,茶香仍然甜淡縹緲。

茶香陣陣,吹過軍人一身傲骨,不屈不折。“相逢意氣爲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杭家人多參軍,夫妻兩別離,茶成了兩人間聯繫的橋樑。戰爭帶來的是漫長而幾近於無窮的分別,而軍人揹負起了難言的重任。在硝煙中廝殺後,風浪平靜,軍人即使身陷敵營也難忘故鄉茶香。茶養身,亦安魂,將無助動盪的心在醇香中平靜。

如果人生如茶,那麼煎熬就成了一種成就。茶香牽魂,中國千里長途難度。從平反到抗美援朝,歲月風起雲涌,少年鬢角白髮生,皺褶遍佈臉頰。蒼老的手取一把初春剛炒的新茶,煮沸一壺虎跑泉水。先燙茶碗,青瓷微熱後再倒水放茶葉。泉水均勻地從碗壁流下,葉片在水中豎起搖曳,最終歸於平靜,和生活一般。朦朧的水霧伴着淡雅茶香,縈繞於窗前。

篇四:望江南讀後感

以茶香敘事,以茶香抒懷

茶香,是江南水鄉特有的香氣之一。沁人肺腑,是神農嘗百草的唯一解藥,也是解心煩氣悶的一種解藥。當人們靜下心來,在煙雨朦朧的江南中,品一品茶,嗅一嗅茶香時,便會想起與王旭鋒共賞的這一場茶香的故事,循着茶香,鑑一鑑江南的故事,讚一讚江南情懷。

如果說江南文化的縮影集中在了茶的身上,那麼,茶所承載的力量與價值,則又是中國精神、社會以及故事本身的動力源泉。瞭解茶的一切,或許便是瞭解了江南文化的核心所在,也就瞭解了中國的品格與風度。

茶裏,有中國人的精神,是茶的精神。在《望江南》簡單而又質樸的文字語言中,書中衆人的生活通過茶,被作者聯繫到一起去,作爲本書兩大人物,杭嘉平入世,杭嘉和出世,這是一種中和關係。但爲什麼說是通過茶被聯繫到一起去呢?因爲時代雖在變化,人們心中對茶的執念與信仰始終不變,即便身處亂世之中,仍有這一份心來端起一盞清茶。它既是婉羅姆媽口中的“那不是新社會嗎?什麼不在變啊?我老太婆服了這新社會了,只有吃飯不好變的”,也是杭嘉和認定的“有茶桌沒茶桌,一樣喝茶”。“世界毀滅又如何,我只想喝我的茶。”我都不出悲傷與多愁善感,我只從中汲取到人們豁達的心境。這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是有相同之處的。正是因爲這份豁達,中國纔有那麼多文人雅士做到了“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茶中,有中國人的力量,是茶的溫度。雖然中心人物佔據了作者大量筆墨,但次要人物的塑造也頗有特色。婉羅姆媽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女性長者,但她並不以深沉的智者形象出現,卻有點插科打諢的風趣,她的言辭間卻顯示着勞動人民沉積多年的生活哲理,方越的評價最漂亮:“婉羅姆媽,我跟你講話真是套路兩樣,我們在講民主、自由、反內戰、反飢餓,你呢,什麼姜啊醋啊鹹魚鯗啊……”這樣似是而非的敘述,既在處於危難時期的杭家人的緊張生活日常中插入了喜劇般的打鬧片段,彰顯其敘述張力,也很符合中國人的生活態度:國人,尤其是老百姓,避諱談莊嚴肅穆的事,常常在即將深入時轉移話鋒,卻又引人深思。這樣的隱形的力量,支撐着中國人民在戰亂的年代,仍舊有樂觀地活下去的勇氣。茶事的溫度,是這樣的溫暖的生命氣息,體現着人民在其中的不懈努力。茶本身,更因爲穿插了生活與精神的進步之路,才營造了一幅關於社會力量的江南文化畫卷。

也許故事很簡單,但作者的心血清晰可見,正是對家國情懷的珍惜與弘揚,才顯示出歷史的厚重與無價。茶的歷史,也因爲作品中的故事,而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它既現實又浪漫,既富古典的歷史性又有當代的社會性,茶樹花不會因爲被人遺忘而從此不開,茶文化也不會因爲世事紛爭、品飲艱難而消亡,“什麼時代都不屬於茶人”,也就是什麼時代都可以屬於茶人。

篇五:望江南讀後感

品飲世間人情,體悟命運流轉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的一闕詞,伴隨冬天雨的悽悽涼涼,哭喪着臉的冬瓜白的天空;溪流啜泣,山風嗚咽,一片淒涼中,抱着春蘭的杭嘉和從書中走了出來,來到了我的眼中。

望江南,一“望”是世間人情百態。

杭嘉和杭家第三代當家人,比起父親杭天醉,嘉和少了才子的浪漫,多了茶人的務實與理性。作爲家族“領頭雁”的嘉和經歷了種種艱難險阻——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身負傳承茶業與守護家人擔當的他抗下壓力:家中身強力壯的人都上了前線,只有一堆老弱病殘和還在學校的孩子,但當需要出人清理西湖淤泥時嘉和勸下了其他自告奮勇的人。不願讓家人勞累的他既要籌辦茶葉公司,又需在冬日裏爲來年春茶做準備,現在還要清理淤泥。幾天下來,手上全是水泡,他仍然笑着和家人保證超額完成任務,心中的悠然與堅定證明了他有心繫家庭的決心,他無悔!看着這樣一個懂事堅強又顧及家庭的“領頭雁”,我又是心疼又滿是敬佩。

僅靠着偶然的書信來往的杭盼與曹家遠不顧一切拼命地奔向對方的感情也令我感動不已:曹家遠的果敢與陽光驅散了杭盼鬱結已久的傷痛,那個在橋上哭得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杭盼,終於遇到了那個可以驅散心中執念,給予她勇氣面對恐懼的人,即使接下來孤身一人面對的是十餘年的等待也值得。這樣的愛情,怎麼讓人不豔羨?

我望到了這樣的一家人,彼此牽掛、彼此溫暖,有人情味有人性,即使身處沼澤也飽含希望,一旦在一起了就不曾想過分開,就像書中所說的:“兩個被窩又變成了一個被窩,就如同兩杯茶又融爲一壺茶,越泡越濃,越泡越有滋味。”美好而充滿希望。

望江南,再“望”是命運流轉變換。

忘憂茶莊的茶葉始終作爲線索貫穿全文,象徵茶館興衰,相似的命運在幾代人之間輪迴,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面臨着不同的選擇。從1945年抗戰勝利至1964年冬,近20年時間,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去冬來,幾壺淡茶,印照了江南的變遷,杭氏第三代的兩個茶人的人生道路就此分開,嘉和與嘉平兩兄弟開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一個挑起傳承與守護的重任,一個投身革命…幾經轉手的忘憂茶莊,見證着風起雲涌、變幻莫測的時局,也閱盡了世間百態,離合悲歡,與杭氏家族一同經歷世事變遷,在風雨中飄搖而不倒。茶文化,也是命運流轉輪迴的道理:萬物皆會輪迴。忘憂茶館又何不是如此?幾經轉手,閱盡世間百態;杭嘉和又何不是如此?苦盡甘來,在他的經營改革之下,杭茶走向世界,蜚聲海外;杭嘉平又何不是如此?即使時而涌現潮頭,時而隱身幕後,依然爲信仰勇往直前……如此看來,這流轉變換的江南也便在一壺清茶中望盡了。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時代更替,亙古不變的是世間人情;人來人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江南好,何不望江南?

一碗茶湯,照見半壁江南。我便在在一片葉子的乾坤中,品飲世間人情,體悟命運流轉。

篇六:望江南讀後感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每次讀到蘇軾的這闕詞,心裏總是莫名的惆悵,詩酒趁年華,多麼的美麗,又是多麼的淒涼,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回首過往,卻發現自己在慾望的漩渦裏摸爬打滾,沒有任何可以觸摸的實實在在的記憶,枉自蹉跎,韶華真的是一場幻覺,似乎來過,但真的走遠。

一出生,我一路狂跑,站在二十歲的門口,當我的一隻腳還停留在門外的。時候,我猛然發現,我們的光陰似乎過得太快了,我噤若寒蟬,一直緘默,不敢往前半步,可是時光啊!它可不曾停歇,它馬不停蹄的把我們送向未來。

小時候當我趴在商店的櫥窗裏,留着口水欣賞展覽櫃裏東西時,我最羨慕的是那些畫着精緻的妝容拎着乾坤包的太太,而如今當我對服務員指手畫腳的時候,我卻羨慕在外面觀望的小女孩,至少她的額頭如錦緞般光華,歲月不曾雕刻。

我似乎還算年輕,我得到了來自許多的羨慕,更多的是女人,我的腰肢還算纖細,我的皮膚還算光滑,我穿各式的衣服還算好看,流光容易把人拋,再幾年,我也會假如她們的行列,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如此嫉妒比我年少的女孩。

三十歲,這似乎就是女人的花期,花期一到,所有的芳華都必須返還,任憑你曾經開的多麼的絢麗,都一一凋敝,甚至碾落成泥!

人生有緣彌可貴,歲月無期當自珍,詩詩酒趁年華!

篇七:望江南讀後感

《望江南》這本小說敘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後近二十年間波瀾壯闊的社會進程中,杭州西子湖畔忘憂茶莊世世代代以龍井茶爲業的杭氏家族,在那個年代經歷的起落浮沉和家族的人物命運。杭嘉和與弟弟杭嘉平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哥杭嘉和在動盪年代將杭茶發揚光大,扛下了家族責任,忍下了全部遺憾。弟弟杭嘉平則爲了自己的信仰一往無前。從書的一開始,我就沉浸在那個茶香瀰漫的杭州城裏。不僅詩情畫意,而且有江南人的堅定和執着。“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年華尚在,盡力去體會生活的美好。

這本書文字雅意境美故事好,人物刻畫細緻很有質感,人性的光輝處處可見,好像置身其中,也成爲了杭家的一份子一樣。故事寫得雅緻、清淡又回味無窮。彷彿品嚐了一杯幽香四溢的龍井茶,舒展自然,跟着杭家人一起走過了那段風雲際會的歲月。這樣的文字裏,隨着茶香緩緩道出的,是那些藏在人心深處無法用語言文學、用好壞評價的東西。

這個家族裏的女性也都非常有特點,即使戰爭將她們與愛人阻隔,她們依然選擇堅守。對愛情充滿了憧憬,相信愛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只要彼此心相連,愛就不會走遠。

很多人對於江南的認知是非常標籤化的,包括我。通過讀這一本書,讓我體會到了一個溫潤卻又承載着力量的江南。人說江南人溫柔儒雅,《望江南》卻讓我們看到溫而不儒、柔而不弱的江南人。這本書體現出的百年茶匠傳承、家國天下的情懷令我深深地折服和讚歎。雖然沒有大篇幅華麗的詞藻修飾,但是我還是能夠透過故事,體會江南的文化氣度。書裏的文字,穿透紙背,穿透我心。

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學習到很多關於茶的知識。書中介紹了茶葉生產、製作、存儲等豐富多彩的知識。中國人制作茶的技術,真是一門靈活又深奧的學問。闡釋了茶葉的歷史價值,又挖掘出茶葉的文學內涵。既是一本上佳的小說,也是一本有趣的科普書。

《望江南》在刻畫江南文化與茶人精神的同時,也浸透了濃厚的家國情懷與人文關照,將個人史、家族史與國族史融合。通過杭氏家族的故事,反映的是中國的故事,體現了中國的風度。

這本書的裝幀也非常漂亮,讓人感覺心情很好,很有代入感。在讀書的同時,好像走過了春天杭州,聞到了淡淡的茶香。湖濱、雲棲竹徑、鳳凰山…彷彿都在我眼前。在書中進行了一次穿越,穿越回從前的杭州,見到了杭州不一樣的一面。其實杭州也經過了漫長曆史歲月的洗劫,像《望江南》一樣,是一本厚厚的書。

讀完這本書,有些迫不及待想去西湖邊轉一轉,回憶《望江南》的故事,感受那一代人的信仰。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篇八:望江南讀後感

“連年戰事摧毀了多少前塵舊影,連湖邊的忘憂茶樓都被一把火燒了。

王旭烽,這位被江南煙雨浸潤的作家,繼“茶人三部曲”之後,又完成了長篇小說《望江南》,作品講述生活在杭州的忘憂茶莊杭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命運,以家族歷史見證時代風雲。王旭烽小說豐富的文化元素、文人趣味和地域的寫作視角,讓它們在同類作品裏脫穎而出,具有個人鮮明的特色。

小說看似是在講述江南茶葉世家杭氏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人物命運,實則串聯起一段跌宕起伏、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史。江南的煙雨氤氳,讓那些戰火硝煙中的故事顯得更加蕩氣迴腸。

人人說江南人溫柔儒雅,《望江南》卻向我們展示了江南茶香茶性培育出自有一番熱血品格和家國情懷的人,他們溫而不懦,柔而不弱。這正是一種不隨時代變化、也不隨世事變遷的“茶人精神”—置身其中仍不忘端起茶杯的人。

《望江南》彷彿是一幅“大觀園”式的江南百景圖,百態衆生皆在其中,尤其在那樣一個特殊背景、特殊年代中,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紛紛擾擾之下,杭家衆人的選擇也折射出不同的處事哲學,杭家的幾位女子也各有千秋,有的純真可愛,有的堅定執着,有的沉穩包容……而杭家男子的個性與關係也值得品味,杭嘉和爲保全一家不惜疏散錢財,對政事避之不及,杭嘉平卻選擇從政,權衡走動間自有一番機敏。

“蘭花以香獨步天下,其幽居山間,遺世而獨立,知音者方能聞其天地間至香。最極致的花就是隻聞其香,人也一樣,最極致的人就是隻聞其聲,最高級的做人就是大象無形地做人。大象無形的人就是王。”

篇九:望江南讀後感

一盞茶,一段情,憶江南

在我有記憶可循的十幾年中,江南,一直是種溫婉的存在。是橋下的悠悠運河,是橋上熙熙攘攘,小巷狹窄卻車水馬龍,煙雨濛濛人聲卻鼎沸,十幾年的歲月變遷,始終未將我記憶中的江南改變分毫,一切都是最初、最好的模樣。

如果說杭州是江南的代表,那麼西湖便是杭州的靈魂。世事滄桑一壺酒,人生秋涼兩杯茶,茶,是中華民族舉國之飲。《望江南》的故事就是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忘憂茶莊中展開的,性格迥異的杭嘉和、杭嘉平兩兄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那代人的風采,一個傳承茶業,守護家人,一個獻身革命,九死一生。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杭嘉和之女杭盼與飛行員曹家遠的故事。我不相信什麼一見鍾情,但我相信時間會檢驗一切。杭盼是茶莊的女公子,生性安靜平和,生活也註定平靜,而曹家遠的出現無疑在她平靜的漫漫人生中激起了重重漣漪。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可能這一次見面就是最後一次了。曹家遠說自己是自私的,因爲他是個軍人,隨時都有可能喪命,他說他沒有資格拉上一個人陪他去死,綁架一個人眼看着他離開,可他卻依舊愛得義無反顧,大膽而肆意,杭盼也因此接受了他。因戰爭相隔十餘年的兩人,再次相見時卻依舊熟悉彼此,哪怕不知道對方的喜好,不清楚對方的習慣,卻依然一次又一次堅定而執着地選擇了對方。從一見鍾情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的故事,就像那茶一般,氤氳着淡淡茶香,入口先苦而後甘,不驕不躁,如沐春風。

暖風吹來,遊人不醉。

我遺憾未曾親眼看一次炒茶,可卻在書中有幸知曉一二。炒茶人的手是粗糙的,沒有十年八年,手不脫幾層皮,打幾次泡,是練不來的。可就是一雙這樣的手,卻炒出了上好的茶,有條不紊中的眼花繚亂,漫不經心中的一絲不苟,如履薄冰中的遊刃有餘,那是我未曾體驗過的,只屬於炒茶人的艱辛與浪漫。

中華民族一直在艱難曲折中前行,而不管歷史怎樣迂迴曲折,他們都不曾失去茶人的優雅和穩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生存已是不易,而“保此道者不欲盈”的人,則更顯珍貴。杭嘉和正是這樣的人,在他的經營和改革下,杭茶不僅實現了機械製茶,還走向了世界,蜚聲海外。而他也正是萬千中國人的縮影,埋頭苦幹,只爲大國。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總有那麼一些人,遵循“聖人之道”,爲而不爭,踏實、平和、堅守。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濛濛的雨,瀲灩的湖,馥郁的茶和那至深的情。等一個豔陽天,待一個雨山前,與君共飲,與時舒捲。品一盞好茶,讀一本好書,憶一段往事,憶一段情。

江南好,怎能不憶江南……

篇十:望江南讀後感

這是一本有王旭烽作家的作品主要講了江南水鄉的的一個茶葉世家在那個戰火紛紛的年代裏,每個人的愛國情懷,在悲歡離合與愛恨情仇裏他們是怎麼堅守信念的

在王旭烽的江南里充滿了茶的清香而這種香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描述的杭嘉和作爲一家的老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好像並不關心外面的事情只關心他的茶園,但一有事就是他來。

在這個家裏的女性都很特別,即使與愛人分別他們也依舊堅守自己的信念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小說,王旭烽筆下的江南用了茶的襯托把江南打造的更加細膩了值得一看。

篇十一:望江南讀後感

“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這句話我在網上刷到過很多次,每次都感覺很慶幸,我正身處江南,感受過江南的煙雨濛濛,雖說杭州商業氣息太濃,卻也不缺記憶中的河邊閣樓。當我看到《望江南》的書名時,便理所當然的認爲這不過是一本描寫江南的小說罷了,但在我認真閱讀過後,才明白這與我想象的大有不同。

故事以陳布雷先生的葬禮開頭,短短數筆便描繪出了杭嘉和先生的讀書人形象和當時國共兩黨之間戰爭的背景。“蘭花以香獨步天下,其幽居山間,遺世而獨立,知音者方能聞其天地間至香。最極致的花就是隻聞其香,人也一樣,最極致的人就是隻聞其聲,最高級的做人就是大象無形地做人。大象無形的人就是王。”在關於蘭花的描述上,我看見了王旭烽先生對於蘭花的嚮往與人生的見解,看見了不曾想到過的人生大智慧,從文字中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茶文化的研究與熱愛。

“彷彿是第六感讓她轉身,她看到了身後不遠處站着的一個籃球運動員,高個子,濃眉毛,手裏捧着個籃球,目不轉睛地望着她。見盼兒看到他了,他的目光也毫不躲閃,只是把籃球砸在地上,一下一下地拍着,盼兒趕緊別過臉去,不敢回頭。”她文筆細膩,將杭盼與曹家遠的初次見面描繪得生動,將戰亂中衝鋒陷陣的空軍與不喜熱鬧的茶莊女子之間的愛情淋漓盡致得放在我們面前,讓人淪陷。“曹家遠終於可以言歸正傳了,他再一次開始結巴了:‘我……我知道我嚇……嚇着你了,而且,我……我很自私……’”寥寥數語,便寫出曹家遠的拘謹慌張與他對杭盼一見鍾情的熱烈嚮往,描繪出一位青春年少嚮往愛情的少年。“我可能明天就會死,可能今天晚上就會死,所以我要對你把話說出來。我要是不說,可能以後永遠沒有機會說了,你也永遠不知道有一個人第一眼看到你就開始燃燒,永遠燃燒,一直到死。這是一種瘋狂的感覺,真的,我覺得我的確是瘋了。我是個軍人,正在打仗,打我自己一點也不喜歡的、毫無意義的仗,我早就判了我自己死刑。作爲一個死刑犯,我有什麼資格拉上一個人陪我去死,綁架一個人眼看着我去死呢?我這樣做肯定是殘忍和不道德的,所以我應該遠遠地離開你,我不應該看着你的眼睛對你說,請你做我的女朋友。其實我內心是想說,請你嫁給我,但我實在是怕把你嚇得太厲害了……”這段話其實最打動我,把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的內心矛盾與在這個大環境下的顧慮描繪得淋漓盡致。杭嘉和與葉子的愛情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們不似年輕人的轟轟烈烈,只是在相互成爲對方的支撐,安靜卻又充滿力量,他們的愛情或許有一部分成爲了親情,但卻並不是失去了年輕時的激烈,仍然有着相互依偎的愛意。

全文以茶文化爲線索,表面上是在講述以杭嘉和爲中心的家族的起落浮沉和不同人物命運,實則串聯起一段跌宕起伏、動盪不安的中國近代史,見證了個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國。在戰火風飛的大時代下,王旭烽先生寫茶,融入了文人的茶性,茶人精神,寫出了江南文化詩意與力量,體現了戰亂當前的家國情懷,歷史變得鮮活起來。作者將杭氏家族的茶事業與採茶和當時的戰爭戰亂穿插起來描寫,通過忘憂茶館的幽靜自若與大時代形成對比,在江南的煙雨氤氳中,硝煙中的故事與愛情顯得尤爲珍貴。

篇十二:望江南讀後感

“江南煙雨中,還見杏花否。”雲煙繚繞下,讀一本《望江南》,走進那個世代事茶的杭氏家族和他們的一方忘憂茶樓,感受在這座恬淡清雅的城市中,茶文化的陣陣幽香。從國民黨統治的內戰年代到大鍊鋼鐵的大躍進,杭家在風雨飄搖中變遷。雖有不如意和坎坷,但卻憑着一股堅韌的“杭兒風”立在了潮頭。不論波濤河般洶涌,狂風何般急驟。

何謂“杭兒風”?一便是亂世下的無謂堅守。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杭家人卻堅守了他們的茶藝茶道,在龍井守護着忘憂茶樓這一抹淨土。爺爺杭嘉和用自己的手藝和一輩子的付出,詮釋着龍井茶藝的傳承。即使在大躍進的饑荒年代,家人只能吃素度日,他也不忘在掛滿露珠的清晨爬上五雲山,在日暈和朝霞下采一筐穀雨的龍井,在春日的清風中拽動着平底鏟,讓茶香摻雜着柴火的氣息縈繞整個西子湖畔。雖然生意冷清,卻讓那個年代的西子湖留下了茶文化的特殊烙印。這種矢志不渝的熱愛是彌足珍貴的。

何謂“杭兒風”?二便是風波中的眷掛真情。杭盼和曹家遠相識幾十天便墜入愛河,身爲國民黨的曹家遠毅然放棄了臺灣的高等軍銜,返回大陸投誠只爲了與自己的女孩重逢;杭寄草與羅力相隔千里,雖然十年未見但依然堅信丈夫的歸來。那個年代的人們,彼此間的信任早已衰退,“活下來”成了最大的奢望。是什麼支撐了他們,在動盪中仍然堅守?是愛。愛牽繫起了他們的橋樑,支持彼此克服面前的種種困難,即使在動盪中仍然團結。

何謂“杭兒風”?三便是沉浮見的無私大愛。書中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面對兒子吳根的背叛,家境的頹唐,吳升再也無力支撐。杭家雖是吳家的老對手,此時卻無一分吝嗇,不僅收留了吳家小孫子吳坤,還救濟了吳家的飯食。在世事沉浮面前,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不論誰都會束手無策。杭家這一份大愛讓那個寒風刺骨的冬天裏多了一份溫暖,也讓一個吳家人在深淵面前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杭兒風,並不是“花簇簇,裏頭空”的“面子工程”。反之,在杭家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杭州人對文化的熱愛,對信念的堅守,對人間的無私。這便是杭州人身上的“筋骨”;茶文化,並不只是“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那種上流社會的高雅茶道,更是巷裏坊間喝茶愛茶的杭州民俗。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可以忘卻的是以前社會的黑暗和動盪,不能忘卻的是那一手炒茶的技藝,那一杯翠綠晶瑩的龍井,那一輩在風雨飄搖中默默堅守本心的種茶人。我們不該忘本,而應該將杭州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讓世界聽到龍井的名字,聽到杭州的名字。

讀《望江南》,腦海裏出現了雲霧繚繞下那一片碧綠如翡的茶田,那一家堅守勞作的杭家人,那一條熙熙攘攘的清河坊,還有那一個風起雲涌卻溫暖恬靜的往昔時代……

篇十三:望江南讀後感

着杯中綠意,品萬物新生

杯杯流轉,漾出滴滴辛勤汗水;口口相傳,聯成副副人情畫卷。江南的文化,蘊含在這裏的茶與人中,以茶養人,而又以人育茶,在人與茶的生生流轉中達到人生的極致,領悟人生的奧妙。回望江南,雀舌未經三月雨,龍芽新佔一枝春,江南的茶文化並沒有在風雲變幻中失去活力,反而積澱出了更深厚的韻味。正因如此,倒不如回望江南,一同細細品味江南的形與魂。

望江南,是一片翠綠的茶葉。在杭家人一代代的傳承下,製茶成爲了每一個當家人的拿手技藝。作爲杭家的當家人,也是茶葉傳承的領軍人,杭嘉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茶葉事業。年少時學習茶葉知識,錘鍊製茶技術;成人後又在戰火中努力保留着江南茶葉文化的火苗,待到時機成熟,又重新舉起茶葉的大旗,建起了茶葉工廠,實現了機械製茶,龍井茶的名聲已走向世界,蜚聲海外。自一次又一次的炒茶中,不知杭嘉和是何時下定決心要將茶葉文化發展壯大,但他一定深深爲自己所傳承的茶文化感到驕傲與認同,纔會依然將茶葉作爲自己畢生最大的事業,同時也爲茶葉文化的傳承培養新的繼承人。

望江南,是一腔革命的熱血。在江南的綿綿雨水中,孕育出了嬌嫩的茶葉。柔弱的茶葉在鐵鍋中翻滾,顯出獨屬於茶葉的韌性與芳香。世代製茶的杭家人看似柔弱,卻又像茶一樣,骨子裏充滿着剛韌之勁。杭嘉和在日軍來時,爲了不與日本人下棋,不惜用刀割下自己的小手指,彰顯了不畏強暴的英雄氣魄;杭嘉和自己的兒子杭憶也投身抗日戰場,英勇犧牲,只留下了杭得荼一個孩子;而杭家和的弟弟杭嘉平則始終立於革命潮頭,服從組織安排,堅定地站在了祖國建立與建設的第一線,爲信仰一往無前,九死一生……他們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是弱小的,但他們義無反顧地做出了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民族,對得起時代的行動,讓浸潤了茶文化的靈魂發出了耀眼的不屈光芒。

望江南,是一條綿延的文化傳承。人與茶的關係在當今社會仍然存在,早起泡一杯茶的習慣也仍然在江南人的每一天保留。擡眼望去,樹蔭下捧着茶杯相互攀談的老人,不時抿一口杯中的老茶,沉吟片刻,口中吐出老江南的文化韻味;而在年輕人辦公桌旁,水杯中悄然躍動的新茶正起起伏伏,手拿杯落,激起陣陣波紋,映出新的江南氣象。老茶與新茶在歲月中互相替代,而老江南人與新江南人在傳承中彼此昇華,共同更新着深厚的江南文化。老與新的交替,並沒有將江南文化漸漸抹去,反而源源不斷地爲其添加新的內涵。

望江南,旺江南。江南文化在傳承中沒有失去自己的顏色,但在我們這一代的身上,更要把江南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正如《望江南》一書中所說:在一片葉子的乾坤中,品飲世間溫情,體悟命運流轉。

篇十四:望江南讀後感

“飯白雲留子,茶甘露有兄。”杭人愛茶,卻不止因爲這甘露的鮮甜,這深可人意的幽香。其實我小時候不喜茶,原以爲茶味淡而古板,覺得還不如開水爽快。雖日日給父親泡茶,卻也浮躁,以爲繁瑣,故心生厭倦。父親倒也不加斥責,畢竟連同祖父、父親、我,都承了一抹一家人血脈裏的急躁性子,只是柔軟的茶香,在時光褪色後纔會,慢慢顯露出來。

而讓時光褪色的方法,便是讀書罷。

這本青綠封面上落着幾顆茶葉子的書,記敘着忘憂茶莊裏杭家的故事。當然,也是我的故鄉,杭州的故事。

這西子湖畔曾經歷戰火的燒燎:烈士許國,葬於茶園後坡;寺院裏,青魚斷尾破鰭,百姓受的苦就像吞進魚腹的茶葉,寂寂沉在西湖裏,說不出來,卻記得真切。後來的二十餘年翻天覆地:商者有如嘉和,經營茶莊,潛心製茶,爲茶葉走向世界操勞;革命者有如嘉平,過年回不了家,只是攜着大哥炒的明前龍井,四處奔走,爲信仰一往無前,九死一生;青年有如方越,傳承着杭家人對美的感悟力,精行儉德的茶人氣質,將青春獻給黨和國家。而貫穿這些家國大義中的兒女情長、離愁別恨,亦譜寫這茶花爛漫之間,淺淡地散發細膩委婉的哀愁。發生在杭城的故事,茶是底色。無論是寒冬茶園裏杭盼與家遠浪漫的告白,還是吳升過年不可缺少的茶泡飯,抑或是忘憂對白茶老樹的精心呵護,茶見證着杭州人一生的大起大落,大開大闔,是杭州人骨子裏的詩性。

就像嘉和所說:“茶在最好的,能掐出水來的季節,芽就被摘下來,然後被手揉捻,在鍋裏炒,倒進罐子裏封存,暗無天日。有一天開封,被沸水沖泡,夠狠吧!但當它被製成甘露,被喜歡的人一口口品嚐,他便成了身體的一部分,靈魂的一部分,最柔最軟的一部分。這是不是說凡事到了極端就得反轉呢?”茶是香的,是清雅的,是柔軟的,但依舊經得起磨難。就像杭州人,就像杭州城,雖浮着細雨,蒸騰霧氣,春水般的溫婉惆悵,骨子裏卻是同每一箇中國人一樣堅硬,血液裏是同中華所有文化的綿延一樣的奔流而滾燙,信仰上是同中國精神的每一種表達一樣堅定而熱切。多多少少的杭州人在這江南的雨裏,尋着茶香走了一輩子;杭城的家裏熟悉的清香,又是多少遊子魂牽夢縈的味道。

杭家的人在茶香里長大,又老去。而杭州城,在茶香裏,經受住歷史風雨的洗禮。唐朝茶聖,建青塘別業;北宋蘇軾,“佳茗似佳人”;南宋陸游,“晴窗戲分茶”;元代虞集,“烹煎黃金芽”。即使是抗日戰爭時杭州千瘡百孔,但茶香不死,茶人們拿下製茶機械,隨歷史大潮而上。現如今,自G20峯會上的獅峯龍井,到亞運專賣的明前龍井,杭州的茶香蘇着活力,杭州人家,亦將成爲世界印象中秀麗的江南。

我想尋一副漂亮些的茶具,愜意些,風雅些,給父親燙壺茶。雖說獅峯明前求之不得,但香些,清些,鮮些的茶葉,總還是找得出來。揀個雨天,挑個黃昏,看看這座古老城市裏的巷子和屋檐,陪父親,眺望這茶香的杭城。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望江南?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duhougan/1391860.html

  • 標籤: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望江南讀後感(精選14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望江南讀後感(精選14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