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通用8篇)作文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通用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5W 次

篇一: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通用8篇)

讀完這本書,我用了將近一個學期,原因有二,書籍的理念魅力讓我邊讀邊寫感悟,一個詞、一段話、一個班級管理方法都可以成爲我當日的讀書片段反思;書籍的語言魅力讓我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頁都反覆斟酌品味,有時,在讀完本頁之後,還會翻開前頁進行對比思考。也正是讀這本書的“深功夫”和“真功夫”,讓我在這個學期的班級管理中多了思路和方法。

一、語言之美,浸潤我的心靈,提升我的境界

拿到這本書時,被封面鄭老師的優雅形象和具有詩意的書名所吸引。翻開此書,被目錄中同樣詩意的題目所震撼。在讀完一部分時,我已深深淪陷,“愛上了”這本書。於是,這本書一邊成爲我睡前靜心之書,一邊成爲我管理班級的工具之書,更被我封爲生命之中神聖的“百科全書”。哪天若未讀這本書,就感覺自己的生活少了點什麼,不管多晚,都會靜心去品讀幾頁鄭老師的書才得安然入睡。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我,是因爲在品讀語言中,我的心靈得到淨化,境界一次次提升。讓我頓悟,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們相處,更教會我們如何和自己相處,和這個世界相處。在相處過程中,彼此成全,共同成長。同時,讀完這本書後,我的眼界大開,書中諸如修辭手法、排比句式、古文的運用、專業術語的呈現等我都盡收眼底。無形中我的文學功底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

二、方法之妙,重塑我的教育觀,激發我的教育情懷

在本書的後半部分,鄭老師分享瞭如何和三位不同特質的孩子們交往的過程,其中不乏心酸和苦楚,但最終都被鄭老師的耐心、愛心、細心所突破。她的教育妙方,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不乏“芥末型”的和“紅孩兒”型的,芥末型的也許我會努力去感化,而對於“紅孩兒”型的,似乎在第一輪的“交涉”中我已俯首投降並用“我不是救世主”來爲自己開脫。現在想想,自己錯失了多少成長的機會,和這樣有特質的孩子交往,才能更加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在教育的長河中不斷探索其奧妙,成就一名有詩心和匠心的老師。讀完此書後,我不再抱怨“紅孩兒”的難教,也不再讓“芥末型”的孩子任其發展。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由於花期不同,花的色彩不同,從而要求種花人要精心呵護,加之耐心和細心來成就百花齊放的那一刻。正如教育的本質,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爲一名教育教育者,要有搖動樹,推動雲,喚醒靈魂的氣概和情懷。

三、用心之細,感動我的內心,激活我的柔軟心

書中鄭老師分享的,在端午節和孩子們一起戴花繩和香囊慶祝節日;在教師節和孩子們一起約定好爲任課教師羣發祝福;爲孩子們舉行集體生日並送上量身打造的禮物;每月進行“星光燦爛”活動;每週進行“我最讚美誰我最佩服誰”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善心;和孩子們一起打造優雅有品的班級文化。這些種種活動,無不體現鄭老師對班級的用心,對孩子們的熱心,對教育的大愛之心。當我讀到鄭老師精心組織,爲生日的孩子送祝福、過生日時,我深深的被感動,美好的畫面也隨之浮現。不僅感慨,能做鄭老師的學生實屬幸運啊!當看到鄭老師每週的“我最讚美誰我最佩服誰”活動時,我結合班級情況,稍作修改,在班裏實行,效果顯著。被讚揚的孩子眼中的光芒更加明亮了,心中的力量更加堅定了;學會欣賞讚美別人的孩子們,內心的善意被激活,更加寬容友愛了;就連班裏最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在悄悄告訴我,我要努力成爲被讚美的對象。這樣以來,班級中和善友好的氛圍水到渠成的被激發出來,好人好事不斷涌現。作爲班主任的我,也被孩子們的溫情所包圍,樂在其中,享受其中。也切實實現了那句話,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激發自我管理。諸如此類的細微之舉在本書中一次次震撼到我,最終,激活了我內心的柔軟之心,讓我對教育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改變。記得剛上班時,對於嚴和愛拿捏不準,導致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影響教學效果。隨着教齡的增加,我的教學風格也在不斷的更新,但最終定格在了嚴格要求上。多年來,一直嚴格要求孩子們,雖然教學成績優良,但孩子們對待我這個嚴師也只能“敬而遠之”,錯失了很多和孩子們一起歡樂的美好時光。讀了這本書後,我不僅感慨,師生關係平等友好和教學成績優良是可以同呼吸共命運般的存在的。我苦苦在教育中奮戰多年,似乎在那一刻找到了平衡,內心被點燃,下定決心要做一名有愛的老師,進行最美的教育-——師生間相互啓迪,彼此成全。只是,現在的我還略顯蒼白,要不斷用知識來填充自己的空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雖已讀完,但繼續拜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的心情是迫切的。讀完此書,猶如一粒幼小的種子,在經歷了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之後收穫了沉甸甸的果實。它點燃我對教育的熱情,激活我內心的柔軟之心。也無形中拓寬了我生命的寬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打開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境界;重塑了我的教育觀,激發了我的教育情懷。使我在育人的追夢之路上多了份勇氣和底氣。

篇二: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假期裏細細品讀了鄭英老師《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書中字裏行間都體現了鄭英老師對教育的執着和熱情,我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是鄭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啓迪性。同時也爲我們呈現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着我們教育者: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讀完鄭英老師的這本書,我深深地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諦。

自從教以來,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困惑的。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這本書才豁然開朗。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爲最好的自己。

在鄭英老師的心目當中,教育可以非常生動有趣,需要你自己去領略創造,親自嘗試,親自體會。教育向美而生,到底美的內涵是什麼呢?書中有兩點內容讓我深有感觸。

一丶調整心態,樂觀應對教育中的困難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們的抱怨:“教育很無趣,每天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日復一日,每天重複着相同的工作,好煩好累呀!”“教育真的很難,要和學生鬥智鬥勇,還要應對形形色色的家長,心力交瘁,筋疲力盡。”對於老師們類似的抱怨聲,鄭英老師認爲教師一旦陷入這種情緒,就會使教育越來越艱難。她認爲,任何職業都是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確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變化和可能,充滿了對智慧與人格的考驗。也正因如此,所以作爲教師要不斷挑戰、不斷突破,在漸進中收穫更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也同樣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在應對的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爲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並非想象的那麼艱難。

細細一想,當我們面對大量瑣碎的、令人不快的教育小“問題”時,要學會縮小,而不是誇大問題的難度。正確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這問題是不值一提的,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當我們面臨艱難的“選擇”時,永遠不要忘記:生活就是機會,當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敗時,在另一件事情上卻很有可能是順利的;要相信“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爲你打開另一扇門。”完全失敗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於要永遠保持樂觀的態度。

同樣,面對資質平平的學生,無論有多少種辦法,若想看到效果,關鍵在於堅持。而能否堅持,雖離不開老師的智慧、方法的改進,但說到底考驗的是老師的耐心。偶有的嘆息可以舒緩內心的壓力與急躁,是必要的,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更需要的是平心靜氣。只要學生不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們都沒有必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干擾。要做到莫急、莫燥、莫煩,這樣纔不會輕言放棄。當然,若能在細緻的觀察中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論是學習上的,還是做人上的,都會成爲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因此,在工作之時我們要學會笑,每天要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把快樂帶進教室,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學生,以利學生學習中信息的積極反饋。正如樂觀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就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請記住: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鍊,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二、用心教育,成就學生最美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一直默默地行動着,她立足現實、深入思考、樂觀前行,以善的眼睛、美的心靈、堅定的行動,給學生、給教育傳遞愛的力量,以二十多年執着不懈的一己之力,給教育播撒了一片陽光。也啓發了我們所有教育者不抱怨不折騰不怠慢,用行動來推動新時代的教育發展。作爲普通教師的我們,改變自己,成爲教育的向善向美的積極力量,既是力所能及,又是義不容辭。我們可以爲學生提供前行的動力。

記得我曾教過一個男孩子小澤,頭腦靈活,但調皮好動。在教他之前已知道他是個搗蛋大王,經常欺負同學,頂撞老師,而且不接受老師的批評,在學校是有一定的“名氣”。自從教了他以後,我特別注意觀察他:發現他在課堂上只要認真聽課,就能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後總是到處欺負同學,若同學舉報他,他絕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因而同學都不喜歡他。面對他這些情況,家長也拿他沒辦法。這的確讓人頭痛!那到底怎樣才能改變他呢?

某一天下午放學前,英語老師拿着早上考的試卷發下去便離開了,而我留在教室批改剛做的聽寫。改着,改着,突然聽到有學生說:“哎呀!氣死我了,不是我看錯了就100分了!”我隨着聲音方向看去,原來是小澤。機會來了,我順勢示意他上來,對他說:“小澤,原來你英語成績這麼好的!按理來說你語文成績也不會差呀?”小澤摸着腦袋說:“我不知道,反正我語文一直都是七十來分,從沒上過八十分。”“不可能!”我馬上應到。“老師,我沒騙你,真的!”小澤解釋着。看着他說得如此堅定,我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澤,根據老師對你的觀察,你語文也一樣能取得好成績的。”“沒可能的。”“如果你能按我說的去做,就一定能考上90分以上。”“老師,真的!”此時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接下來我一邊找他的聽寫本一邊分析他的情況:“你課堂上認真聽課時都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可見你很聰明,可惜你上課喜歡開小差;再看你的聽寫本,識字不理想……從明天開始,你若能專心聽課,把老師講的重點內容做好筆記,不懂就問,每次聽寫的詞語要過關,堅持下去就能考上90分以上了。”“老師,你沒有騙我?”他似乎不相信但又是多麼渴望。

果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很明顯他比之前認真多了,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好筆記,不懂的下課後拿着筆記本馬上出來問,並及時記下來;測試前就會認真複習筆記本的內容。一個多月過去了,一次測試卷終於發下來了,他考了88分。一下課,他就馬上把試卷拿到我面前,指着試卷上紅紅的88分問我:“老師,你騙我,我這段時間這麼認真,還是沒考上90分呢?”我看了看他的試卷,指着第一道題對他說:“你看看這道題,知道什麼知識你沒掌握好嗎?”“哦,我詞語不會寫。”我問他:“我不是跟你說每次聽寫詞語要過關嗎?”“老師,我明白了。那我以後凡是要聽寫詞語的我都留下來,老師幫我聽寫。”聽到他這麼一說,我暗自竊喜:“當然可以。”自那以後,每當我佈置聽寫詞語,他當天放學必定留下來找我幫他聽寫,過關纔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語文考試終於上90分了。語文成績上來了,知道我沒騙他,他就特別信任我了。一旦信任了我,他的惡習也在我的引導下也慢慢克服了。

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會出現種種“麻煩”,我們爭取給遇到困惑的孩子給以幫助,給遇到挫折的孩子給以支持,給陷入消沉的孩子給以鼓勵,給浮躁虛榮的孩子給以理智,給孤獨不幸的孩子給以溫暖。我們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進步、肯定孩子的品德、肯定孩子在行爲、習慣、態度等方面一切的向上、向善的表現……這樣一定會讓他們越過成長的沼澤地,成就自己最美好的自己。

最後,我想用書中最喜歡的話作爲結束語:在時間的流產中,許多東西會消亡,許多東西會退化,唯有一樣東西永恆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我們應當成就教育的美。今後我要以鄭英老師爲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篇三: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2019年6月,鄭英老師出了新書——《教育,向美而生》,於是便買來讀了,於是深深的爲其傾倒。

作者鄭英,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曾連續7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是《班主任之友》雜誌的專欄作者。

在本書序言中,顧久先生稱讚她有情有趣、可敬可親。幾十分鐘的演講帶給聽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欣喜。讓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願意重返少年,端坐在鄭英老師的課堂,當一回她的學生。

面對這麼高的讚譽,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向美而生》,是對教育的一種靈魂追問。

作者的聰慧與善思

鄭英老師每次接手一個新班,都會用全班孩子的名字串編成一篇妙趣橫生的短文,在報到當天送給孩子做見面禮。

陽春三月,正是舒怡佳時節。這天,正是張雨晴後,天空湛藍如洗,天上掛着一輪王欣陽,飄着朵朵陳夢芸(雲),於是我們相約去郊遊。穿過洪敏媛(園),翻過範玉峯,來到王磊林……

她不僅熟記了孩子的名字,更是讓學生欣喜地發現自己名字的趣味性,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這是做教育人特有的智慧。禮尚往來,鄭老師激發了孩子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弟子們也在畢業時還她一段歷史人物評論文字。

公元2009年,己丑,鄭氏稱帝,國號091,史稱鄭太宗。

她改革吏治,先後啓用吳、王、周爲相,實施三省六部制;

……不久,她便開創出政治(班風)清明、經濟(成績)繁榮,文化昌盛的局面。天下大治,史稱“鄭英之治”。

這就是教育的大美,師生可以同在教育的沃土上自由成長,相互傾慕,彼此成長。鄭老師不僅是聰慧靈動的,她更是善思好學。在《老師,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一文中,她寫到: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其終極目的還是爲了幸福生活。從現在起,做一個清醒的人,知道自己此刻在哪裏,想要到哪裏去。對此,我的看法是:過一種有品、有趣、有情的生活,精緻到老,優雅一生。

從這句話可以捕捉到鄭老師對教育獨到的理解,對教育人生有着最本質的追求。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而她用審美的人生態度,賦予了平凡生活的詩與遠方。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張楚廷教授在《教育哲學》書中談到的“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他感嘆“人因美而幸福地生活”“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質疑,丟卻了美育,教育還是人的教育嗎?”

這是對教育原點的發問,震耳發聵。同時,更看出鄭英老師的聰慧與深思。

教育的生動與美好

鄭英老師頑皮而充滿童趣。在課間十分鐘,許多孩子好奇老師的年齡。鄭老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不斷讓孩子“猜”她的年齡。在不斷的賣關子中,一句“比二十幾歲還大十幾歲”讓師生笑成一團。我們甚至可以在腦海裏想象出師生一起勞動,一起分享的畫面。

最美的教育莫過於師生間的啓迪和成全,這是生動、鮮活的生命所發出的碰撞。本書的第二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中《困難是成長最好的教科書》一章寫了鄭老師遇到了令無數老師頭痛的“紅孩兒”偉偉,嘗試了從“招安”“動員轉學”到形影不離的“笨辦法”,各種教育方法無果,但鄭老師依然不放棄,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注、被需要。最後在一次絕佳的談話中,鄭老師巧妙地安排偉偉爲班級擡水,讓這個內心與外表極度失衡的孩子從此找到了被認同的感覺,由此轉變,從一個滿口髒話,自卑到極限的孩子變成一位自信,且一直堅持爲班級做服務的奉獻者。可以說是鄭老師用自己的智慧呵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並同時激發了孩子內在的力量,讓他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

當別人問遇到偉偉,是你的不幸,還是大幸時,鄭老師回答:兩者都是,因爲不幸,往往是化了妝的大幸。她把教育路上“絆腳石”一塊一塊壘成了“墊腳石”。

我們相信每一段經歷都是不可錯過的人生,無數的平凡背後,都可能蘊藏着潛在的非凡。在“教育路上,遭遇困難是必然的事情。教師要窮盡自己的智慧,盡己所能,知其心,引其行”,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相長。

我的初心與夢想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受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爲一名工作21年的“中老年”教師,在埋頭看地的時候,也需要仰望星空,這樣纔不會遺忘來時的路。猶記得剛入職時的我,工作量大,忙碌的我陷入無盡的事務工作中,上課、批改作業、開會、備課……,完全沒有規劃,不知道工作的意義,不清楚工作是爲了什麼?這樣的日子過了4年,一度讓我開始懷疑人生。但幸運的是,夢想沒有遺棄我,我從2004年開始堅定的走在品德學科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年復一年地參與學科研討、資源徵集、課例競賽……一路走到了今天,讓我明白:踐行,是讓夢想落地的唯一方法。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着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爲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爲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

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篇四: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讀了鄭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讀出了美的教育姿態,溫暖的師者仁心,讀出了敬畏生命,讓其符合自然規律自然而然的成才。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感悟: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滿人文精神的愛的互動。我們不要把教育作爲一件工具,當作一門技術,因爲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靈魂的人。

《教育的情調》認爲,每一個教育情境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在一種情境下適用的方法,在另一種情境下則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養教育的敏感和機智。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儀式感有人會覺得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尤其跟我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書中,鄭老師把這種儀式感滲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儀式感,用儀式感擦亮課堂,擦亮心靈,在傳承文化和滋養靈魂的同時點亮生命,懷一顆虔敬之心有意識的讓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種教學姿態讓我對她肅然起敬,原來生活可以這般美好,教育可以這樣有情懷,深深感受到愛的力量,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這種真摯的熱愛之情透過文字傳遞到我的內心深處。是啊,人生並不會因爲一場儀式、一次交流、一堂課而突然發生改變,因爲人的成長絕非一日一時之功,但是隻要我們帶着對生命敬畏之心,對學生關懷之情,對人生負責之態懷着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們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鄭老師的教育意識無處不在,涉及到生活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她在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哲學的智慧。我們應該營造和諧、愉快、寬鬆的課堂氛圍。老師帶着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老師的心情會影響到每個學生,讓他們以輕鬆的心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如果老師每堂課總是板着一張臉,一臉嚴肅,學生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很難與老師有很好的配合,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那麼學生就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師生互動更好,學習的效果會更佳。

鄭英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也同樣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在應對的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爲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並非想象的那麼艱難。

細細一想,當我們面對大量瑣碎的、令人不快的教育小“問題”時,要學會縮小,而不是誇大問題的難度。正確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這問題是不值一提的,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當我們面臨艱難的選擇時,永遠不要忘記:生活就是機會,當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敗時,在另一件事情上卻很有可能是順利的;要相信“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爲你打開另一扇門。”完全失敗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於要永遠保持樂觀的態度。

同樣,面對資質平平的學生,無論有多少種辦法,若想看到效果,關鍵在於堅持。而能否堅持,雖離不開老師的智慧、方法的改進,但說到底考驗的是老師的耐心。偶有的嘆息可以舒緩內心的壓力與急躁,是必要的,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更需要的是平心靜氣。只要學生不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們都沒有必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干擾。要做到莫急、莫燥、莫煩,這樣纔不會輕言放棄。當然,若能在細緻的觀察中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論是學習上的,還是做人上的,都會成爲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因此,在工作之時我們要學會笑,每天要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把快樂帶進教室,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學生,以利學生學習中信息的積極反饋。正如樂觀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就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請記住: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鍊,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她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力、創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爲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爲,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發現世界的美,或是創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成爲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如果你有機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

最後,我想用書中最喜歡的話作爲結束語:在時間的流產中,許多東西會消亡,許多東西會退化,唯有一樣東西永恆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我們應當成就教育的美。今後我要以鄭英老師爲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篇五: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拋開世俗的一切,我們的心念和本心纔是最寶貴的,它存在於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中。”——董卿

讀完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部書。掩卷而思,不由得讓我想起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的一句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拋開世俗的一切,我們的心念和本心纔是最寶貴的,它存在於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中。”回顧這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細細回味和學生在一起的每個日夜,不由得讓我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諦,教育唯有向善、向美、向真,才能讓我們樂在其中,身心愉悅。

然而如何做到教育向美而生,首先要加強教師自身修養,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美好的人。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試想,如果一些事情連老師都做不到,如果要求學生做到,那是不可能,即使學生勉強做到,也會使要求大打折扣。所以每當開學之初,特別是一個新班級的組成之時,我就採用毛遂自薦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推薦,然後根據學生的自薦確定班委,根據班級情況讓每個學生寫出大家應該遵守的班規,然後根據班級評議,確定大家應該遵守的班規班紀,“無規矩不成方圓”,確定班規班紀後,在執行的時候,我會做到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我也嚴格要求自己,要求他們做到的我也積極做到,力爭成爲學生的表率。“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例如,在進行學生的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中,早鍛鍊是我們班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我要求學生早上利用早操的時間進行跑步,同時我自己總是先於學生出現在操場上,每天學生們總是能看到我在領着他們鍛鍊,同學們每天看到我帶領他們跑操,自然也就養成了自覺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即使有的同學偶感身體不適也會堅持鍛鍊,所以從入校到現在,我們很少有不上操的,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少同學堅持一個學期,其肺活量增加了兩千多毫升。很少有感冒的同學,也許正是這樣長期的堅持,有時候遇到天氣不好,不能進行早練,學生反而感到不適;也許正是這樣學生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精力充沛,學習效果較好;也許正是這樣的堅持讓學生找到了生活學習的自信。

不僅如此,在學生的心態、品行方面我都會進行積極的引導,針對每次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的考試,面臨學校的評優樹先等活動,我都會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正視自己的成績,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用一顆平常的心態對待每一件事情。同時我也會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品行。

其次,在教育過程中我也懂得教育要成人之美的重要,教育是一項美的事業,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追慕美好,是教師職業的可貴之處,也是教育的高貴之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深深感悟到這一點。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我時時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的美,我所教的學科是語文,對於高中語文的學習背誦成了教學的難點,即使有的學生會背,在考試的過程中得分也會很低,針對這種情況,雖然我年齡較大我也儘量做到讓學生背誦之前我先背,並且儘量做到一氣呵成,另外還組織學生對文中難寫的字進行書寫正誤比賽,看誰是學習的有心人。如在教《赤壁賦》一文中,首先讓學生感悟作者筆下赤壁美景,讓學生閉上眼睛領悟“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的美妙;領悟“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美妙和“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的淒涼。正是這樣學生才感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的真諦,也許一次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自然的美所在;不僅在教學中我積極的引導學生感悟美之所在,在生活中我也時時引導學生髮現美、創造美,學期之初曾經和班委的同學商議班裏要組織聚餐活動,期中考試結束後,班委組織學生進行包水餃活動,但是今年豬肉太貴,素餡又包不好,很多同學建議吃薺菜水餃,薺菜在東校到處都是,然後就利用自習可讓學生到操場邊挖,學生提着籃子,邁着輕捷的步子,向操場奔去。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咋咋的叫着,遠處天上白雲朵朵。學生邊說邊挖,高興的眉飛舞色,當然在親手包的過程中,團結互助,收穫頗豐,活動後我班的一位學生高興說道“這是我一生中做的最美的一件事”,活動結束後我接着讓學生寫出這次活動的感悟,每個學生都寫出自己的心得,可以說經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師者,當懷一半師心一半匠心”,對高中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同學已經具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是當他們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往往不夠堅定,經常出現浮躁,搖擺不定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做出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對待事物的品行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學生選課之初,我班是我們部比較集中的走班的班級,班裏有八種組合,一段時間下來,學生走班走的也有點浮躁,對自己所選的學科失去了信心,對自己的未來也感到茫然;根據學生這種情況,我及時瞭解了學生的情況,逐個談心。通過了解讓我認識到他們大多數同學入校成績較好,但進入到高中後或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或許是貪玩的問題,也或許缺乏自信心……,經過高一一年他們成績落了下來,現在即使是想學習,但是感覺自己已經學不會了,自卑心理較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堅定的學習品行,於是我就利用上課時間,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如我們班王小宇同學,智力較好,就是缺乏意志力,學習的畏懼心理較大,抓住這一點,再學習《阿房宮賦》的時候,那是第二課時,我說“賦”這種文體比較注重鋪陳,文辭優美,那個學生能試着背誦一下這篇文章。在我創設情境後,我把目光投到他身上,當我點到他的名字時,先是有點拘謹,但在背的時候還是比較流暢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時機,對他進行了表揚。從那以後他每天都積極的學習,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習成績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運用同樣的方法我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進行了及時的發現,現在可以說我班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做了老師的一點欣慰吧!其實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他們的優點,我常常告誡我們班裏的學生“要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做最美的自己”。不僅學習是這樣,做人做事都是如此。

美,也是一種生產力,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爲一個美好的人;其次教師要學會成人之美,只有這樣教育才會向善、向美、向真發展。

篇六: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非常感謝工作室給我們推薦並提供《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這本書是這學期以來我最大的驚喜,鄭英老師的講述鮮明,精緻,生動,又富有藝術感,極具吸引力,讓我這個不愛讀書的“懶人”也改了性子,也非常感謝工作室老師帶着我們堅持讀書打卡活動,有了這個激勵,我很順利的讀完了這本書,並且受益頗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總結一下我的體會。

1、教師要熱愛閱讀,堅持閱讀。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第一感受並非關於教書育人的收穫,而是盪漾在紙面上的文字之美,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王羲之);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我會及時上網查閱,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這也成了一天當中的美好時刻,我對讀書的興趣被喚醒了。在聆聽工作室培訓時,有位老師說道,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羣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閱讀是我們的生命方式,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接下來我計劃閱讀海鷗喬納森這本書,期待從中有所感悟。

2、教師要熱愛生活。從書中看出,鄭英老師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她每週都會定一束鮮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門着裝都保持清新整潔;每次看書都要將手洗淨……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裏或許要多花費很多時間,但也正因爲需要花時間,才更能體現出對生活的深情。

提到班主任,我們往往想到沉重,壓力,班主任的形象往往是嚴肅的,匆忙的,不修邊幅的,網上經常會有老師拍攝當班主任前後的對比視頻,能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壓力感。但其實當做班主任並非要如此,繁忙是我們的常態,但是在繁忙之餘,我們也要做一個像鄭英老師一樣具有詩意,熱愛生活的班主任,這學期有幾次已經畢業的學生和家長到學校送來了鮮花,之後我開始定期訂購鮮花,心情失落的時候擡頭便是美好之處,養花的過程中,我驚歎於她們頑強的生命力,在我的影響下,辦公室的老師也開始訂購鮮花,沒過多久,辦公室裏幾乎人人桌子上都有一束美麗的鮮花,並且還會互相贈送,這也成爲了我們營造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

在班級方面,我也有了明顯的改變,所以這學期雖然受疫情影響時間減半,但是我努力爲學生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高中生活。作爲年級長,備課組長,班主任,英語教師,我的工作有些繁雜,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在班裏組織了領袖氣質培養活動,讀書分享活動,期中考試總結大會,最美宿舍評選,每日心語,生日慶祝活動等等,只要有校級活動,我都鼓勵學生參加,這學期班級學生被選入新生髮言,國旗下演講,以及研學活動等等,表現優秀,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成長迅速,驚喜不斷。

真正的教育,不離生活之美,因爲我們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爲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以拐彎的方式爲教育人生做新的箋註和眉批。

3、教師要成人之美。在書中鄭英老師提到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師生互相傾慕,彼此成全,各自成爲最好版本的自己。這一章節也給我帶來頗多感觸,做班主任的初期階段是生存階段,我總是想要贏,這種贏體現在管理班級的方方面面,爲了體現自己的威嚴,我處處不讓步,那時總覺得學生要由着我來,這兩年我慢慢有了不一樣的感觸,鄭英老師的這一章節內容彷彿寫進了我的內心,作爲班主任,作爲教師,要維繫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彼此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彼此成全,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真實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而非只搞一言堂的獨裁者。

4、教師要富有耐心。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鄭英老師介紹了她培養典型學生的一個過程,有紅孩兒,有績優生,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充滿了耐心和智慧,反觀自己的急躁與粗暴,實在是需要反思改進。孔夫子生前就有“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名聲。聽起來悲涼,卻是當老師,當父母,當貴人的最好心態。去做一件對的事,要像去拉一個快要掉進井裏的小孩那樣,不想結果,盡力伸手。當貴人,爲之,主要是因爲我們有惻隱之心,有遠大目光,可不可爲,有沒結果,不是主要原因。只有這樣,孔夫子才一生做似乎“沒有用”的事,最後卻寫下了中華文明的高貴基因。

我期待自己能夠成爲一個美好的人,像鄭英老師學習,用心做教育,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篇七: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今年暑假十分有幸成爲了“洛陽市趙小麗名班主任工作室”中的一員。成爲這個大家庭成員之後,最大的幸福就是工作室給我們每個人送來了精神食糧——《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教育專著。

拿到書後,第一時間我們便在汝陽縣外國語小學的多功能廳裏靜靜地共讀了半小時,又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共讀中,在分享時,我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因爲它讓我精神抖擻,它讓我面目一新,它讓我單調的假期不再無聊,我暗暗給自己定下計劃,每天讀一個章節,每天堅持分享讀書心得,接下來我就談談這本書帶給我的感悟。

書共分兩輯:第一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爲一個美好的人。第二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從這兩輯裏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首先得先學會做人。即教師自己成爲一個美好的人,那麼才能給學生帶來美好的教育,才能創造美好的課堂。

在第一次共讀時,書中這句話就深深地點燃了我。“農人耕作的對象是莊稼,他們有着各自的生長規律,稻麥桑麻,形態不一;教育施行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有着各自鮮明的特性,每一個都是世間的孤品。”“農人犁田,師者耕心。對農人來說,不管種什麼,最要緊的一步是耕耘,讓土地變得柔軟,才能孕育出無限生機;對教師來說,教育耕耘的是心田,只有深深耕耘,去除雜草,種下良善的種子,才能耕耘出心靈的沃野良田”說得多好啊,形象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質。農人耕作的對象是土地,是莊稼,他們一年四季忙着翻地,播種,除草,澆水……最後爲的就是莊稼有一個好的收成。那我們教師呢?對象不一樣而已,我們耕耘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有思想,有主見,有活力,有生命,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孤品。每每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我們都要認真對待“莊稼”地裏的每一顆秧苗,他們有壞習慣啦,我們要幫忙去除雜草;他們渴了,趕緊給澆澆水,(課堂上耐心地灌輸思想,講解知識);他們倦怠了,成長速度慢了,我們要對症下藥,該施肥的施肥,該打藥的打藥……爲了使每一顆秧苗都能茁壯成長,這就更需要我們教師課堂上的巧妙引導,耐心講解,課下的疏通引導,交流溝通,針對每一顆秧苗,傾注不同的心血,使他們在自己的一方莊稼地裏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做一名美好的“耕心”人,便是我的最大收穫。

之後我又連續讀了幾個章節,書中鄭英老師爲學生做的一件件繁瑣而用心的事情深深地震撼着我。比如在“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時刻”這一章節,鄭英老師每次接手新的班級,都會在開學報到那天讓孩子們一個個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並講述名字背後的故事;每學年結束時,會隆重的給孩子們拍一些視頻;每個節氣會與孩子們一起看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並用相機定格,用文字記錄;每逢學生生日,都會組織全班爲他製造驚喜,聽學生髮表成長感言,見證他給父母打親情熱線的溫情時刻;每年元旦會組織學生在大紅的心願卡上寫下自己的新年願望;每一節課都會提前五分鐘走進教室,打開課件,投影儀,拉上電腦桌邊的窗簾……用鄭英老師的話來說:“春天,她會和學生一起看花浪滔滔,明媚的裝點世界;夏天,她會和學生一起看星光點點,閃爍于晴朗的夜空;秋天,她會和學生一起聽蟲兒聲聲,歌唱着金色的歲月;冬天,她會和學生一起看雪花片片,積蓄着季節的思念。”

同爲教師的我們呢?同爲22年班主任的我呢?讀到這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年有365天,天天重複同樣的日子,繁瑣重複到懷疑人生。一個月有四個星期天,每一個星期都是從週一上到週五,作爲教師,只要開學那天接手新班級,接到新課表之後,好像以後的每一天都計劃好了,一週幾節課,每天上什麼課,日子彷彿也一下子望到了頭,於是便有了很多的職業倦怠。當我今天看到這句話,我心中頓時豁然開朗。回想22年的語文教學,我也從沒有感到過煩,因爲每天我都會以每一屆學生爲對象,打造屬於她們的儀式感,每一年都會留下不同學生的精彩難忘瞬間。雖然我的教學沒有書中鄭英老師那樣的精緻,我的課堂儀式感沒有那麼的莊重,但對於每一屆學生我也加了一點兒情懷。比如:科技節的製作,秋天的樹葉貼畫,元旦的手勢舞,國慶節的詩詞朗誦節目。再比如每一屆學生的練字卡,班級文化牆佈置……

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儀式感能喚醒孩子對美的嚮往。儀式是什麼?他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生活庸常、細碎,需要手動加一點兒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兒外部加持,而這種加持就是儀式。的確如此,如果沒有這些加持的儀式感,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而我想說,《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喚醒了我。這本書我讀的還不到三分之一,但每一天讀的一個章節我都用心地拜讀,圈畫,做筆記,寫心得。我想等這個暑假結束,我會自信地告訴大家,我的思想在蛻變,我的精神在超越,我的內心在強大,我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篇八: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

今年暑期,學校又爲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書中,鄭老師以真實的故事、生動的表達和充滿愛、充滿創意的教育實踐,展現出一位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懷。

我深深的被她那種教育情懷所打動。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強烈的感染着我,讓我愛不釋手。書裏既有生活,又在平平淡淡的文字當中蘊藏着大道理。鄭英老師熱愛美好的生活、熱愛美好的教育、熱愛學生。在她的心目當中,教育可以非常生動有趣,需要你自己去領略創造,親自嘗試,親自體會。

鄭英老師說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美好的教育,源自教師美好的心靈。

一、美好的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是一個美好的人

在書中,鄭英花了很大篇幅闡述自己如何成爲一個美好的人。她認爲,教師是學生最好的範本,要想學生朝着美善的方向發展,自己先要成爲美善的典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言談舉止、處世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班主任的影響更爲直接和深刻。美國名師雷夫也強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身要做得更好。

鄭英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爲美好教師的三重境界,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之。

她認爲,在人生的很多時刻,我們要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並賦予未來以期盼、祝福和新的意義。在她看來,生活庸常、細碎,需要一點兒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兒外部加持,這種加持就是儀式。爲此,她用儀式感去擦亮生活、擦亮課堂、擦亮心靈,把原本一些無彩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正是因爲重視儀式感的作用,在她眼裏,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什麼“苟且”,同樣可以成爲“詩和遠方”,這也印證了工作即修行的道理。

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的鄭英,過着有品的生活,過着有趣的生活,過着有情的生活,這從她的微信朋友圈可以得到驗證。她不僅曬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也曬家人之間的甜甜蜜蜜、幸福美滿。

當然,鄭英過上美好生活的一個前提,就是她在工作上的用心付出。也正是因爲她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遊刃有餘地完成各項工作,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空間。

所以,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教師應該要充分的完善自我修爲,去追求美的三重境界:第一境,形勝;注重自己的形象,教師的形象,就是教育的標籤,有了教育形象之美,纔能有教育的未來之美。第二境,氣勝;注重提升內涵,優雅從容的氣質,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個教師身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氣質,能對學生產生長久的薰陶和濡染,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後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學生朝着美善的方向發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爲美善的典範。第三境,格勝。注重修行自己高貴的靈魂,做教育的行者,提升人格修爲,鑄就教育人生的高度。

二、美好的教育,還在於教師要基於學生立場成全學生

教師的作用要體現在學生的變化和成長上,除了學生的學業進步外,也包括學生人格的健全、心靈的美善等。

正如教師的專業成長最終要促進學生成長一樣,鄭英認爲,教育也是一項關於美的事業,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

“對於教育,師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鄭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自然就堅持學生立場。她遵循學生愛玩的天性、愛美的天性、不喜歡被說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關注的天性,採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學生的天性,贏得了學生的心,成爲學生心中的“自己人”。這樣,爲了實現班級的共同目標,大家都不遺餘力,努力使班級成爲一個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

她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力、創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爲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爲,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發現世界的美,或是創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成爲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

作爲教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鄭英老師的聰明與睿智,讓學生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學生帶來由衷的快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教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彷彿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裏面有藍天白雲,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羣,充盈着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

她主張,“教育”一詞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從“育”開始,致力於培育出一個個有趣、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潑的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校園的二十四節氣裏,曾在每個節氣走進八卦田,並拍下美好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着意於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發現世界的美好,或是創造新的美好。

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過一種有主題的教育生活,班級每個月開設一期,把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交流,如同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看見了更遼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

她引領學生閱讀,閱讀讓人知道“光”在哪裏。教室的書櫃裏,有國學叢書,讓孩子們輪換着閱讀,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待畢業時,每人挑走自己喜歡的一本,權當是她的一份小小紀念品。鄭英時常用帶有精神成長媒介的物品當獎品,既傳遞了知識,又傳遞了感情,更傳遞了一種品質。

孩子們在成長路上,會出現種種“麻煩”,我們爭取給遇到困惑的孩子以幫助,給遇到挫折的孩子以支持,給陷入消沉的孩子以鼓勵,給浮躁虛榮的孩子以理智,給孤獨不幸的孩子以溫暖。我們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進步、肯定孩子的品德、肯定孩子在行爲、習慣、態度等方面一切的向上、向善的表現……定會讓他們越過成長的沼澤地,奏響青春的協奏曲。

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我深深地認識到:做教師,要勇於自我革命,修己度人,要讓自己成爲一個美好的人。

最美的教育,莫過於師生互相啓迪,彼此成全。這樣的教師才能生出意志力量和信心,突破教師的職業困境,實現師生的共同幸福,一起走向美好的境界。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52485.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健康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通用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教育向美而生心得體會(通用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