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5篇)作文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15W 次

篇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5篇)

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XX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20XX年度地質災害汛前調查結果,制定XX市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全市重要地災隱患點情況和20XX年發展趨勢預測

20XX年經汛前調查鑑定,全市確定了29處市級地質災害隱患點(見附件),其中八公山區4處、謝家集區2處、鳳臺縣19處、壽縣4處。我市地質災害發生類型以岩溶地面塌陷、山體崩塌、滑坡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爲主。

根據氣象部門汛期氣候趨勢預測,預計我市20XX年汛期氣候年景一般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階段性、區域性旱澇災害較多,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因此我市汛期要加強氣象研判和預測,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20XX年地質災害主要防範區段、威脅對象與範圍

(一)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發生地段爲八公山土壩孜、大瓜地、謝家集範圩村、九大地區以及鳳台政務新區,預測情況爲:災害程度將與汛期降雨量呈正比關係,降雨量越大發災程度越強,同時與礦山疏排水存在密切關係。

(二)採空地面塌陷

主要沿礦井周圍及採區分佈,危險區段爲淮河以南老礦區、潘集礦區、新集礦區、張集礦區、顧橋礦區等採空塌陷區。直接威脅對象爲塌陷區範圍內的村莊和居民。該類災害影響範圍較廣,危害較大,在汛期應加強監測和防範。

(三)山體崩塌與滑坡

主要分佈在山體岩石裸露區,集中於八公山、煙墩山、禹王山一帶,主要威脅周邊居民行人安全。八公山、禹王山的山體是重點防範地段。

三、20XX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

20XX年地質災害主要防範期爲5-9月份。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滑坡與崩塌災害主要發生在主汛期,尤其是暴雨時段和暴雨過後的一段時間發災的概率最大。部分小型山體崩塌、滑坡、採空地面塌陷、岩溶塌陷與採礦活動和工程建設有密切關係,發生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四、地質災害監測和預防責任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縣、區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主體,要將本縣、區範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同時報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備案。對於採礦活動和工程建設等人爲因素引發的或者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原則,由災情引發者負責治理。採礦企業按照“先搬遷、後開採”的原則,將因採煤和礦山疏排水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範圍、時間和程度有關資料向地方政府部門報告,同時對影響範圍內的村莊、學校等羣衆居住、生活和工作設施提前搬遷安置,將災害監測和預防以及治理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屬地人民政府負責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明確責任,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按照《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建設技術要求》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各級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制定年度防災方案。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應依據地質災害汛前調查成果,結合省、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出本轄區、本系統切實可行的年度防災方案和重點隱患點的應急預案,經同級政府批准後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要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線路、臨時安置地點和自救互救方法,並落實到單位和羣衆。鳳臺縣要在汛前組織崩塌地質災害點應急預案演習,如果災害發生,真正做到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三)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各縣、區政府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需要,結合當地財力,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專項用於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防、轉移避險、羣測羣防人員誤工補助和本級政府負責的地質災害危險點的治理。

(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在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內,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構造複雜的鄉鎮、學校、居民點、交通幹線、旅遊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和監測,做好預警預報工作。對於認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各縣、區政府要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標誌並予以公告。應將“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地質災害防治避險卡”發放到每戶受威脅的羣衆手中,宣傳普及防災常識,增強羣衆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2、認真落實汛期值班、監測、速報制度。在汛期,各級政府要實行24小時值班,在地質災害發生時,各縣區、鄉鎮人民政府應落實好速報制度,在2小時內向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報告,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災害發生的具體情況做出應急安排,並啓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不允許任何單位、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瞞報或不報,如有發現,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3、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準備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避險救援準備工作,發現災害隱患和發災徵兆後要及時採取措施,劃出警戒線,設立明顯警示標誌,向當地人民羣衆發佈公告,組織撤離危險區。落實避險救災機構、物資、設備、資金、人員和場所。健全轉移避險工作機制和應急技術專家隊伍,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夠有序、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五)加大重要地質災害治理力度。

1、鳳臺縣山口村崩塌2#隱患點調查發現位於居民廚房上部有2條貫通坡體裂隙,坡體隨時有崩落可能,穩定性差,屬地政府要加強監測,儘快開展工程治理,徹底消除安全隱患。鳳臺縣煙墩山隱患點坡體節理裂隙發育,穩定性差,近年來時有巖體崩落,威脅坡下村民,屬地政府要儘快開展工程治理。

2、壽縣政府要加大汛期巡查、監測力度,嚴密監測李傳宏、李傳偉戶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及上游山坡地形變化,汛期強降雨期間迅速組織受威脅羣衆避讓;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科學開展地質災害技術監測,積極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

3、八公山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土壩孜岩溶塌陷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大瓜地岩溶塌陷區禁止在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等人爲活動,同時做好羣測羣防工作;八公山區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文化廣場崩塌,加強監測、巡查,做好預報預警。

4、謝家集區政府要密切關注範圩村岩溶塌陷地表變形及發展趨勢,在周邊所有路口設置警示標誌,嚴禁行人進入危險區內;對十澗湖西路崩塌要按要求開展巡查監測,在地質災害點附近醒目處,樹立地質災害安全警示牌,及時協調相關單位、部門開展工程治理。

對排查鑑定爲市級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在的各有關縣、區,要按屬地負責原則,切實落實防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落實防災預案。相關責任單位應將具體治理方案、措施、時間、經費及責任人員進行落實,並在5月1日前報市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繫人:,聯繫電話:)。具體責任分解見附表。

(六)提高地災監測預警預報水平。

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應急等部門的合作,加強分析會商,運用科技手段,努力提高地災氣象預警預報水平和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立暢通的信息傳遞渠道,充分利用廣電、電話、手機等有效渠道,保證地災預報預警信息及時、快速傳遞到縣、鄉、村、組防災責任人、羣測羣防監測員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羣衆和單位,不斷提高預報的覆蓋率。

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工作安排,20XX年完成鳳臺縣放牛山滑坡、八公山區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文化廣場崩塌安裝普適性監測設備,逐步提高地質災害防治預警預報能力。

篇二: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關於安全風險防範、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部署要求,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XX〕20號)、《福建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閩政〔20XX〕8號),省自然資源廳、省教育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結合《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閩安委〔20XX〕6號),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防治目標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爲主、防抗救相結合,分級分類管理,層層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全面啓動全省84個縣(市、區)新一輪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推進我省地質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繼續組織開展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着力化解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應用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建設840處專羣結合地質災害監測點,實施100處以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通過不斷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全力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二、地質災害防範重點

20XX年我省地質災害仍以土質滑坡、崩塌、泥石流爲主。早春雨季(3-4月)全省降雨偏少1-3成,全省這個時段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減小,主要防範局部的強降雨過程;雨季(5-6月)全省總降水量南部偏多2-3成、北部偏少1-2成,主要防範山區縣市連續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閩江上游的九龍江流域、汀江流域、沙溪流域等內陸山區是防範重點區域;夏季颱風季(7-9月)全省總降水量沿海偏多2-3成,主要防範受颱風影響的沿海丘陵山地特別是漳州東南部、泉州西部、寧德東部的山區鄉鎮及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防範重點區域。

涉疫醫療、避災點等重要場所、位於地災易發區的人口集中地和重點領域,我省已查明的村(居)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房前屋後高陡邊坡約4。4萬處,以及重要鐵路、公路等交通幹線沿線和重要工程建設活動區,均爲年度防範重點。

各級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清單,由同級自然資源部門於4月30日前在門戶網站公佈,並函告同級公安等相關部門。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及時將相關排查成果和防災措施函告同級自然資源部門。新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威脅範圍、威脅對象,經調查明確後,按照威脅人數或對象自動增列入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清單。

三、主要任務

(一)繼續深入開展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福建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關於繼續深入開展全省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整治三年行動的通知》(閩汛防指明電〔20XX〕1號)要求,保持方案、任務、分工、要求、機制不變,繼續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縣(市、區)爲單位,由縣級政府組織各相關部門抓好落實,做好隱患排查和汛前安全大檢查,強化對排查整治工作的監督指導,對查出的隱患問題嚴格實行閉環管理,推動工作落細落實。按照省安辦要求填報“一情況兩清單”,每月初將上月工作情況、季末前將階段性總結、6月和12月中旬將半年和年度工作總結,抄送同級自然資源部門。

(二)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工作

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關於印發<福建省第一次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閩災險普發〔20XX〕2號)要求,在同級應急管理部門領導下,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各項工作任務。同安區、南安市、浦城縣三個國家試點縣(市、區)應於20XX年4月底前完成試點任務,形成風險普查試點成果並完成匯交。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涉及縣(市、區)的風險普查應於20XX年6月底前完成成果審覈、匯交工作。其他位於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的縣(市、區)應於20XX年9月底前完成成果審覈、匯交工作。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積極主動對接本區域內開展的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並對相關數據和成果做好質量審覈把關工作,切實保障風險普查工作順利開展。

(三)着力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1、深化調查評價。在地質災害隱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基礎上,加快完成縣(市、區)新一輪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提高隱蔽性地災隱患判識度和風險評價程度,逐步提高“隱患在哪裏”的能力。

2、加強監測預警。應用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加強自然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聯動,強化會商和對縣(市、區)、鄉鎮(街道)的點對點精準指導。建設840處專羣結合地質災害監測點,提升對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機理研究。

3、嚴格汛期防範。強化應急值守,建立健全地質災害值班制度,明確值班職責,嚴肅值班紀律,確保應急值守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要根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和有關規定,嚴格預警響應,及時啓動相應響應措施,提前轉移疏散受威脅人員,劃定危險區,設置明顯警示標誌。

4、完善羣測羣防。加強對防災責任人、羣測羣防員的專業培訓,及時制發防災明白卡、避險明白卡,設立警示標識,抓好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複查。發現問題的,要及時進行處置或組織轉移。加強臨時避險點的巡查,防止被轉移羣衆擅自返回危險區。

5、高效應急處置。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發生後,嚴格落實速報制度。屬地政府要立即啓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調查、處置,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災情險情擴大,妥善安排受災羣衆生活、醫療。

6、推進綜合治理。按照輕重緩急、分類處置的原則,科學部署實施綜合治理對象,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資金髮揮實效。全面梳理20XX年至今開展的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的綜合治理項目存在的問題,實行問題清單管理,強化監督指導,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對已完工交付的治理點,加強後續維護和監測,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受益單位負責維護的原則指定單位負責。各地要統籌各方資金,加大排危除險治理的覆蓋面,逐步減少地質災害隱患點存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要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防災力量調度,明確防治目標任務,完善基層協同防災機制,細化防治工作措施,並將防災責任逐級細化落實到鎮、村和具體責任人,確保各項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二)明確工作責任。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具體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相關工作。自然資源、應急管理、教育、住建、交通、水利、文旅、鐵路等部門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閩政辦發明電〔20XX〕24號)等有關要求,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統籌多方資金。各地要多層次、多渠道籌措資金,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地質災害防治資金需要。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積極探索“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地質災害防治新模式。

(四)加強演練培訓。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並做好應急物資儲備,確保轉移路線明晰、避讓場所安全、保障措施完善。設區市自然資源部門要在4月30日前會同有關部門對轄區內各市、縣(區)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和羣測羣防體系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省自然資源廳要隨機進行抽查複覈。各地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提高公衆自救、互救能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五)完善技術服務。市、縣兩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汛前要明確地災專業技術支撐單位信息與工作任務,做好應急物資儲備與清單管理,及時組建應急技術小組,有效調度專家力量,確保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及時響應。同時充分發揮地災專業技術支撐單位作用,以合同形式規範和完善技術支撐服務內容,在基礎工作、日常巡查、應急調查、臨災處置、防災建議、管理提升等方面給予服務,並做好資金保障。

篇三: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爲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盡職盡責做好我市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207處,特大型5處、大型13處、中型258處、小型931處;崩塌(含危巖)729處、滑坡(含不穩定斜坡)435處、泥石流15處、地面塌陷11處、地裂縫16處、其他1處;行政區域劃分右江區48處、田陽區396處、田東縣54處、平果市68處、靖西市113處、德保縣108處、那坡縣50處、凌雲縣72處、樂業縣58處、田林縣80處、隆林縣126處、西林縣34處,遍及全市12個縣(市、區)的所有鄉鎮,受地質災害威脅人數約11。82萬人,潛在經濟損失約28。41億元。全市地質災害高發、中發、易發區域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43%。20XX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30起,受傷2人,直接經濟損失142。5萬元,與20XX的地質災害造成6人死亡、財產損失1578萬元相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20XX年地質災害主要特點:一是發生災害範圍覆蓋面廣,全市每個縣(市、區)均有地質災害發生。二是發生災害時段相對集中,絕大部分地質災害發生在汛期。三是災害類型比較單一,只有滑坡(6起)和崩塌(24起)兩種類型。四是災害規模全部爲小型。五是人員受傷情況均發生在未知隱患點,再次說明未知隱患點仍是防控工作的難點。

二、20XX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20XX年,全市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仍然極高,總體預測20XX年地質災害發生的數量和危害程度略超歷年。一是地質結構複雜,大量陡崖斜坡在自然狀態下均處於穩定臨界狀態,在強降雨誘發下極易形成災害。二是持續降雨、集中強降雨加劇隱患點和風險斜坡蠕動變形,極易形成災害。三是公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切坡建房等人爲活動改變岩土體結構,如不能及時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極易突發地質災害。四是預測全市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爲主,規模以小型和中型爲主,可能有少量大型。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域和防範期

(一)重點預防縣(市、區)。全市均爲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域,各縣(市、區)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域,着重防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地質災害。

(二)防治重點對象。山區學校、旅遊景區(點)、城鎮、村莊、醫院、集市、廠礦、林業作業區等人員聚集區;礦山、切坡建房居住區、鐵路、公路等交通幹線沿線;德保縣地震影響較大區域以及在建公路和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活動區域及周邊人員居住點等。

(三)重點防範期。強降雨是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每年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所佔比例較大。因此,5月-9月(主汛期)是我市突發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其中5月-7月重點防範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連續大雨3日以上、過程降雨量大於100毫米的時段;8月-9月主要防範颱風降雨開始時至颱風過後降雨停止後的48小時時段,這些時段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另外,4月長期陰雨天氣期間,各地要防範房前屋後切坡小規模的崩塌;10月-11月需防範汛末颱風登陸帶來的影響。

(四)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根據近年地質災害調查,右江區百城街道城東路羣來坡等276處隱患列爲XX市20XX年重點預防地質災害隱患點(詳見附表),涉及約7。04萬人及16。36億元財產的安全。這些重點防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性大,涉及衆多人員、財產的安全,在強降雨、颱風天氣和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容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極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未列入本方案的其他地質災害隱患點,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在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中部署防範工作。

四、工作目標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中央專項資金及自治區財政資金爲支撐,按照預防爲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從災後治理轉移到災前預防,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向精細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全市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與移民搬遷、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等四大體系,較爲顯著地減輕地質災害對我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因災傷亡和財產損失較爲明顯降低。到20XX年底,完成全市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和調查評價成果集成,建立“隱患點+風險區”雙控機制;完成新增90處的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設備安裝;實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8個,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培訓、演練,使其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覆蓋率達100%,地質災害常態性工作達到預期值的100%,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危害和損失,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爲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五、主要任務及職責分工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各相關部門按照防治職責分別履行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因工程建設等人爲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相關主管部門負責監督檢查。

(一)全力做好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和“九大工程”建設。落實全區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在我市的防治目標任務,結合我市地質災害防治面臨的形勢,全力推進我市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和自治區部署的“九大工程”與地質災害相關工程的建設,提高全市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水平。

1、全面完成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與評價。根據《廣西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實施方案》(桂災險普發〔20XX〕1號)要求,年內完成全市各縣(市、區)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和調查評價成果集成,進一步覈實和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清單,逐點落實地質災害防範措施;深化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和發育規律的認識,總結成災模式,評價地質災害風險;開展那坡縣城1:1萬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提高地質災害調查精度,逐步解決地質災害隱患“在哪裏”的問題。要充分利用最新調查成果,及時更新地質災害隱患數據庫和風險數據庫,推進防控方式由“隱患點防控”逐步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爲防災減災、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礎依據。(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快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與避險移民搬遷。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根據各地質災害點的危險性、危害性和經濟條件,按輕重緩急,有計劃地開展排危除險、搬遷避讓及工程治理,發揮工程措施防災減災效益。一是對無法納入搬遷避讓的高危隱患點,要加大應急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險力度,切實消除災害威脅。二是對位於偏遠山區、工程治理投資過大或治理後仍不能有效消除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鼓勵受威脅羣衆搬遷避讓、異地集中或分散安置。三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要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對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點,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治理,治理未完成前,應列入隱患點管理,建立羣測羣防體系。四是工程建設等人爲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責任方組織治理並承擔治理所需費用。對未履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原則的工程建設項目,未按技術規範建設擋土牆、護坡而造成地質災害隱患的,各級政府應責成工程建設項目業主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完善防範措施,及時採取工程措施治理。五是各縣(市、區)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XX-20XX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防治區、重點防治隱患點以及20XX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按輕重緩急原則結合實際條件,擇優選擇地質隱患治理或搬遷避讓項目,編制治理勘查和施工圖設計或避險移民搬遷方案(包括新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申報中央或自治區地質災害項目庫,爭取中央或自治區資金支持。六是德保縣、靖西市、田東縣、凌雲縣要及時組織實施20XX年中央和自治區下達的2處中央特大型治理項目和6個重大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確保任務20XX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主體工程,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初驗或終驗,20XX年及以前的任務全面完成驗收,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

3、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完善羣測羣防網絡,健全專職監測員遴選、培訓、考覈和激勵機制,要把詳查和排查發現的隱患點必須全部納入地質災害隱患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監測管理,保證每處隱患點至少有一名及以上的監測員,並明確責任單位,及時向社會公告公示。在對待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問題上不能打小算盤,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如果發現將查明的隱患點不列入數據庫開展監測防範的,要進行責任追究。鐵路部門要落實鐵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和責任人,交通運輸部門要督促路段(航段)管轄單位落實公路、水運沿線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和責任人,教育部門要落實學校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和責任人,旅遊等部門要落實旅遊景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和責任人,水利部門要落實水利工程建設點地質環境隱患監測人和責任人,並加強監測,有序開展治理。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在監測預警中的應用,推動普適型監測預警儀器設備集成使用,20XX年4月15日前完成97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設備安裝,構建羣專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完善、推廣羣測羣防監測及專業監測預警App;升級建設自治區級地質災害信息平臺,逐步實現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從“人防”到“人防+技防”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科技化、精細化水平。(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自然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市水利局、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XX工務段)

4、紮實開展基層人員培訓演練。各縣(市、區)要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對轄區各級防災責任人、村社幹部、監測員、志願者、受威脅羣衆、工程建設單位項目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等進行一輪全覆蓋培訓。要結合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宣傳及羣衆有獎報災宣傳,發動廣大羣衆積極參與防災工作,提升全民防範意識。多層次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業務能力提升培訓,不斷提升各級防災人員的業務能力,要靈活採取集中與分散、綜合與單項相結合等方式開展避險演練,年內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至少開展1次避險演練,讓羣衆知曉災害危害性,明白預警信號、清楚撤離線路及安全區域,知道緊急情況下如何避險,切實提升基層羣衆遇險逃生能力。(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局)

(二)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

1、嚴格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三查”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別在各所轄區域組織防災責任人開展汛前、汛中、汛後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點及其他風險區域點的巡查排查工作,綜合運用高分遙感、無人機航攝等“空天地”結合技術手段,指導各點防災監測人開展隱患風險識別及“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覈查”並貫穿汛期始終,切實做到有人居住區域巡查排查全覆蓋、無遺漏。發現泉水斷流、異響、坡腳滲水、坡頂裂縫、坡面剝落、地面隆起等異常現象和問題時,要及時處置,情況嚴重時,要果斷轉移受威脅對象,在建工程該停就停,確保生命財產安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單位:市自然資源局)

2、精心開展地質災害汛期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工作。一是加強信息共享。氣象部門及時向自然資源部門共享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附近的雨量實況和預報預警信息。自然資源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向氣象部門共享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名稱、經緯度、類型,提供地質災害風險區劃圖、地質災害災(險)情、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和羣測羣防員等信息。二是做好風險預警。各級資源管理部門要主動與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進行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會商,第一時間發佈預警信息,在製作縣級預報預警時將預警信息發送到全部切坡建房戶,做到預警到戶到人。要聯合開展調查研究,共同確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致災臨界雨量閾值,遴選並確定雨量預警指標站,完善基於風險區和隱患點位置的風險預警產品,提高預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共同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效益評估。三是強化信息發佈。自然資源部門和氣象部門要共同推動預警信息進村入戶到人,發揮防災減災作用。氣象部門將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和羣測羣防員列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對象,第一時間爲上述人員提供雨量實況監測、降雨預報預警信息,爲其進行預警信息傳播和組織村民緊急轉移避險提供支撐。結合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基礎數據和不同條件下區域地質災害危害性等級疊加氣象雨量主要誘發因素,生成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並通過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平臺及時將地質災害預警隱患信息發送至各級地質災害防災管理人員和羣測羣防員及監測員。四是強化應急響應。各級地質災害防災管理人員要按照紅、橙、黃、藍四級預警信息進行分級預警響應,並按照預案及時採取防災責任人組織監測人加強巡查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陡邊坡受威脅對象應轉移避險等相應防範措施。(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氣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認真落實值班值守和及時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落實專人值班,認真做好值班記錄,嚴格按照《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地質災害信息報送制度要求》報送信息。一旦發現險情或發生災害,各地要根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啓動相應級別應急響應。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合理調度社會救援力量,組織開展應急救援;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技術支撐工作,及時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突發地質災害調查並進行科學評估和研判,爲搶險救災、處置地質災害提供科學依據,避免二次災害事故的發生。根據地質災害災情和地質災害防治需要,統籌規劃、安排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單位:市應急局、市自然資源局)

(三)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專項工作。

1、加強極端天氣強降雨期間地質災害防範。發揮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統籌協調和牽頭抓總作用,指導、協調同級交通、水利、文旅、住建、林業、教育、鐵路、公路等部門切實履行部門(行業)監管責任,督促指導相關企業落實防災責任和措施。深刻汲取20XX年河南鄭州因“7。20”特大暴雨造成嚴重損失的教訓,各主管部門切實將在建工程、學校、旅遊景區和公路、鐵路、河道沿線全部納入監測預警和培訓演練體系,落實應急預案和防災責任人,加強強降雨期間隱患巡查排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城鎮、人口集中居住區、風景名勝區、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和交通幹線、重點水利電力工程等基礎設施作爲防護重點。各主管部門加強與當地氣象、水文、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聯繫與協作,加強巡查排查和防治,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機制,保證防災信息共享,密切監視局地的雨情水情和颱風等汛情變化,提前採取應對措施,保障人口密集區和交通、學校、風景名勝區、水利設施、能源等重要設施安全。(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XX工務段等,指導監督單位:市應急局、市自然資源局)

2、加強山區農村切坡建房管控。各鄉鎮政府組織力量摸清本地農村切坡建房隱患情況。自然資源部門將切坡建房隱患點納入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加強對農村地區新建房屋科學選址的技術指導,對農村新建房屋是否符合村莊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要求,合理避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危險區,進行現場覈實。對山區新建房屋選址困難、確實無法避免切坡的,農業農村部門在宅基地審批時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對其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風險性評估;新建房屋施工過程中及完工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組織驗收時相關部門應重點核查是否存在新的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是否已落實相應的防災措施,並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時登記切坡建房情況。(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的監督管理,明確因工程建設引發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並做好防範。加強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監督管理,因工程建設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由負責工程建設的主管部門組織建設單位全面開展調查和排查,並由建設單位負責對地質災害進行監測。切實落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經評估認爲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並與主體工程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責任單位:工程建設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單位:建設工程主管部門)

六、保障措施

(一)壓實防治責任。一是政府責任。各地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負責全面防範化解地質災害安全風險。主要負責同志是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親自安排部署、抓好督促檢查,分管負責同志要深入一線、掌握情況,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二是組織責任。自然資源部門要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監督和指導,要充分發揮行業技術優勢,組織開展羣測羣防、專業監測和預警預報,切實爲基層防災提供服務保障,指導協調相關行業防治工作,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技術支撐。三是監管責任。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教育、文化和旅遊、農業農村、應急、氣象、地震、鐵路等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地災、管業務必須管地災”的要求,督促本行業領域相關責任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巡查、複查、監測,切實採取措施消除隱患。要督促本行業領域建設工程項目業主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配套完善防治工程,嚴厲查處工程建設活動引發邊坡垮塌等安全生產事故。

(二)資金保障到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投入,保障防災工作有序開展。整合發展改革、財政、審計、自然資源及有關鄉鎮、街道的力量,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實施,確保項目按時啓動,按期完成。強化項目資金績效監管,提升資金執行率,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杜絕截留、挪用、擠佔項目資金情況發生。

(三)強化督查檢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強化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針對主汛期、重要時間節點和重點行業領域,定期組織開展督促檢查,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和各項任務的全面落實。督查中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時整改。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推進不力、失職瀆職、推諉扯皮的部門及個人,立即進行通報。對截留、挪用、擠佔項目資金,不按時撥付資金造成自治區級通報,並嚴重影響市對中央項目和自治區項目申報的縣(市、區),按程序上報市人民政府嚴肅問責。對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地質災害信息,貽誤時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將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四)加強宣傳教育。各縣(市、區)、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教育作爲日常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製作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手冊、活頁、掛圖、動畫、影視光盤等各種形式防災減災宣傳資料,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網絡公衆號等各種媒體進行宣傳,統籌發揮好日常巡查、演練和“黃書包”地質災害科普知識進校園、專業地勘單位調查、施工工地安全生產宣傳、“4。22地球日”、“5。12”國家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宣傳工作,深入地質災害易發地區和隱患點,將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放到幹部羣衆手中,將宣傳材料張貼到村莊、學校、建設工地、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努力提高公衆防災減災避災意識、臨災避險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篇四: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爲全面做好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各族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因地質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自治區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相關要求,結合XX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全州地質災害概況

自治州地質災害爲崩塌、滑坡、泥石流,共有地質災害災害點885處(不含兵團第五師數據),其中:崩塌609處、滑坡74處、泥石流20XX。誘發因素多是強降水、氣溫升高融雪、地震及人爲對邊坡的破壞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多集中在3—5月融雪季節和6—9月降雨季節。

二、20XX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㈠根據自治州地質條件、氣候特點及地質災害分佈特徵,預計今年地質災害易發時段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其中主汛期(6—9月)強降水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各縣市自然資源局、各鄉鎮場、有關部門單位要對地質災害重點預防區域加強預防監測,提前開展綜合防治。

㈡經預測,20XX年度全州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高,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夏季階段性乾旱、高溫、冰雹、局地暴雨及由此引發洪水的概率較大。預計汛期主要降水時段在6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中旬。

㈢地震誘發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種類多、危害大、分佈面積廣,治理難度大。

㈣隨着城鄉融合發展進程的加快,房屋、公路、礦山及水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活動逐年增多,轄區內一些在建和擬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爲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段。

根據全州地質災害現狀、危害特徵及降雨和人類工程活動預測,20XX年地質災害具有如下特徵:

1、地質災害類型仍以自然因素誘發的小型山體崩塌、泥石流和滑坡爲主,其次爲人類工程活動(公路建設、採礦等)誘發的崩塌、滑坡等災害。

2、地質災害主要發生於汛期5—9月,爲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地震和工程誘發災害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3、由於治理難度大、條件差,治理措施難以有效到位等原因,災害活動性仍不斷增強,危害性有擴大的趨勢,從總體看,全州地質災害的活動和危害仍處於重點防範時期。

三、20XX年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段

根據全州地質災害易發區分佈,圍繞自治區和自治州重點工程建設需求,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地質災害防治現狀,提出7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㈠哈日圖熱格重點防治區。分佈在博樂市北部中高山區邊防公路或簡易道路,低山區與中山區轉折地帶有黃土分佈,在降水、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及修路等人類工程活動的作用下,易發生滑坡災害,重點防治崩塌、滑坡災害。

㈡塞裏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阿拉套山的塞裏克溝公路,重點防治崩塌災害。

㈢五臺工業園區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博樂市石灰窯礦區,重點防治崩塌災害。

㈣闊騰加瓦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博樂市達勒特鎮二牧場闊騰加瓦溝,重點防治滑坡、泥石流災害。

㈤溫泉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溫泉縣縣城、孟克溝、小溫泉-賽里木湖旅遊公路一帶和東北部的阿爾夏提風景區、大呼斯臺溝、米爾其克溝、沙爾貝里克溝等地帶,重點防治崩塌、泥石流災害。

㈥精河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精河縣南部山區,冬都精河、烏圖精河中上游沿岸,小海子—大海子牧道兩側,巴音阿門村巴音那木度假村,阿恰勒河中上游,那仁果勒溝,阿合其農場夏牧場,託託河中上游的音門卡果勒溝,中游阿拉特克西,八家戶鄉四牧隊塔舒、沙爾沙拉、戴普山、雪蓮溝,牧業二隊伊克祖蘇龍,烏圖精河中下游,阿恰勒河中游,庫蘇木切克河中上游,重點防治崩塌、泥石流、滑坡災害。

㈦阿拉山口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分佈於阿拉山口市南部的G219國道以西山區,該區是G219國道重大工程建設區,重點防治崩塌災害。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㈠強化管理措施

⒈加強組織領導。爲實現防災減災目標,各縣市、賽管委、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以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克服鬆懈麻痹思想,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預防爲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落實各項防治措施。要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要對本轄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及時研究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建立完善責任制,將具體工作層層落實到人。對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的有關責任人,要按照相關規定追究責任。

2、編制年度防治方案,落實各項防災制度。汛期來臨之前,組織應急、自然資源、住建、水利、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調查,特別要對容易誘發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區域以及20XX年新增的地質災害點進行重點調查,及早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覈查)制度、“兩卡”(防災工作明白卡、避險明白卡)發放制度、汛期值班和災情報告制度,把地質災害各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

3、加強地質災害評估評價。各縣市、賽管委要加強人爲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在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審批新建住宅周圍爆破、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作爲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新建、改(擴)建、延續礦山應當提交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報告中應當包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內容,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做出詳細評估,並制定綠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要通過各種媒介宣傳地質災害相關法律法規、防治知識、典型事件等內容。要把宣傳的重點放在礦山、農牧區、旅遊區和重大基礎設施所在地等地質災害易發區,使受災害威脅嚴重地區的幹部羣衆掌握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調動廣大羣衆防治地質災害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㈡加強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

完成全州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及時覈查綜合遙感識別調查發現的地質災害風險點和風險區,開展年度地質災害風險動態排查,確定地質災害點風險等級,提出地質災害風險防範對策建議。完成州、縣市地質災害數據庫,全州地質災害數據庫更新;編制州、縣市風險區劃圖和防治區劃圖。分類提出監測、治理、搬遷避讓、銷號等風險管控對策建議。

㈢完善監測預警體系

1、提升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精度。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體系建設,整合氣象、地震、地質災害專家資源,定期開展預報預警,切實做到風險預報預警研判及時到位。加密佈設山區雨量監測站,夯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基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發送渠道,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送達羣測羣防員,實現“進村入戶到人”,及時進行巡查、排查和上報信息。

2、全面推進專羣結合監測網絡建設。對尚未規劃實施搬遷、治理且威脅人數較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持續進行專羣結合監測預警建設。20XX年選擇30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佈設普適型監測設備,進行專羣結合監測,總體提升地質災害智能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監測預警覆蓋面。整合完善指揮調度平臺,開通“地災調度”專用電話,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常態化開展州、縣市、鄉鎮及羣測羣防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調度,確保指揮調度到位。

3、提升羣測羣防能力。充分發揮地質災害防治“第一道防線”作用,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人員配備巡查記錄儀,對40處專羣結合監測預警點羣測羣防員手機安裝羣測羣防工作APP,適當發放汛期信息通報電話費補貼。對各級行政管理人員、技術支撐人員及羣測羣防員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針對受威脅羣衆開展防災避險演練,加強基層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風險防禦和應急處突能力。

㈣加大綜合防治力度。

1、加強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勘查。從威脅鄉村、景區、重要基礎設施區域、重要工程建設區等安全風險較高的隱患點中,排序、優選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專項勘查,查明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成因、特徵、危害程度及危險性,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建議,爲防治工程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2、加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工程治理。從已開展專項勘查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中,選擇難以搬遷避讓的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科學設計防範措施,提高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防禦工程標準,消除和減輕地質災害威脅。

㈤提升基層風險防控能力。

1、健全防禦技術支撐體系。全面建立完善州、縣市兩級地質災害防禦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隊伍建設和汛期駐守專家隊伍建設,提升地質災害防禦技術支撐能力,做到技術力量保障到位。

2、加強現代化防禦技術裝備應用。推進地質災害防禦技術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大幅度提升地質災害防禦信息獲取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和數據綜合分析能力等。

3、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依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鄉村幹部、羣測羣防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和公衆等各類人員防災減災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政府主導、人人蔘與、人人盡責、共享平安地質災害防治新格局。面向全社會開展多形式的防災減災知識科普宣傳。對地質災害防治區內的縣及鄉鎮地質災害防治人員進行不少於1次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以防範化解地質災害風險爲主題,構建適應不同對象和不同需求的地質災害防治科普材料,助力全社會提升地質災害避險撤離、自救互救能力。

㈥做好地震災後重建工作。

在地震災後重建工作中,預防次生地質災害是首要任務,應貫徹躲避和綜合治理相結合、長遠的措施和短期的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㈦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和每日災情報告工作。

汛期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值守、領導帶班制度。每日向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和自治州應急管理局報告當日有無地質災害災情。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值守各項管理制度,並向社會公佈地質災害帶班領導和值班人員的名單、電話等信息。

篇五: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爲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XX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20XX〕20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等精神,進一步做好全區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20XX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一)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佈情況

全區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40處,按險情等級劃分:中型1處,小型39處;按災種劃分:崩塌21處,滑坡2處,泥石流7處、地面塌陷10處。

(二)全區降水量時空分佈預測情況

1、20XX年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XX年XX區全年降水量415毫米左右,接近歷年(402。4毫米),年平均氣溫8。5℃左右,較歷年(7。5℃)偏高。分季來看:春季全區降水量偏少1-2成,氣溫偏高;夏季全區氣溫偏高,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可能出現局部洪澇和階段性乾旱;秋季全區降水量偏多2-3成,氣溫偏高。

2、20XX年分季節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XX年春季,全區降水量在56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64。7毫米)相比偏少1-2成。季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3月,全區降水量在11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8。7毫米)相比偏多2-3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低0-1℃。預計20XX年4月,全區降水量在15毫米之間,與歷年同期(20。6毫米)相比偏少3成左右。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1-2℃。預計20XX年5月,全區降水量在30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35。4毫米)相比偏少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春季中後期可能出現短時的低溫雨雪或倒春寒天氣,相關部門需關注後期訂正預報並及時做好防護工作;預計春季沙塵天氣接近歷年。

預計20XX年夏季,全區降水量在205毫米左右,季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6月,全區降水量在62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54。1毫米)相比偏多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7月,全區降水量在90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100。8毫米)相比偏少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8月,全區降水量在90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85。2毫米)相比偏少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夏季的高溫天氣接近歷年,季內降水時空分佈不均,盛夏期間可能出現局地暴雨洪澇和階段性乾旱,相關部門需做好防洪抗旱準備相關工作。

預計20XX年秋季,全區降水量在110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90。4毫米)相比偏多2-3成。季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9月,全區降水量在67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57。3毫米)相比偏多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10月,全區降水量在35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24。2毫米)相比,偏多4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0-1℃。預計20XX年11月,全區降水量在8毫米左右,與歷年同期(8。9毫米)相比偏少1-2成;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偏低0-1℃。預計秋季初,霜凍出現日期接近歷年略偏晚。

3、關鍵性天氣預報

春播期第一場好雨(≥10毫米)預計出現在5月上旬。夏季第一場≥30毫米的降水預計出現在7月中旬至下旬。終霜凍預計川區結束在5月上旬,山區結束在5月中旬末,接近歷年。初霜凍預計出現在10月上旬,比歷年稍晚。

我區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2—4月份的凍融期和6—9月份的主汛期。在冬末春始的時候要預防地面塌陷、黃土崩塌等;在汛期時要重點預防滑坡、泥石流等汛期地質災害。

二、主要地質災害類型與易發地區

(一)主要地質災害類型

根據全區多年來地質災害隱患的特點來看,主要類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煤礦採空區地面塌陷等。

(二)重點礦山與鄉村

1、重點礦山:同煤浙能麻家樑煤業有限責任公司、XX中煤擔水溝煤業有限公司、XX中煤東坡煤業有限公司。

2、重點鄉村:小平易鄉的西趙家口村、劉家窯村、林家口村。重點預防採空區內的房屋裂縫、地面設施毀壞及採礦造成的地面塌陷。

(三)流域與水庫

1、主要流域:桑乾河及其支流恢河、黃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要對汛期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段加強監測。尤其要緊盯擠佔河道建成房屋、沿河種植土地和傾倒廢渣、礦渣企業等。

2、主要水庫:東榆林水庫、太平窯水庫、趙家口水庫、耿莊水庫,要對各水庫加強巡查、監測,防止泥沙淤積造成抗洪能力下降,高水位運行發生坍塌引發次生災害。

(四)重要交通線路

1、準朔鐵路朔州段、平朔露天礦鐵路專線劉家口村邊南部鐵路段、楊澗煤礦專用線、平朔東露天鐵路專用線林家口段、梵王寺麻家樑專用線,要重點預防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2、朔只線、朔紫線、康馬公路沿線要重點預防邊坡崩塌、滑坡。

三、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明確責任

1、嚴格落實黨政主體責任。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實施意見》精神,強化黨政“一把手”負責制,鄉、村及有關單位嚴格落實防治責任,確保“兩卡”發放到位。同時,黨政“一把手”要深入到災情、險情大的隱患點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

2、強化部門監管責任。自然資源部門要做好本行政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要加強與應急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應急管理部門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負責組織督促生產礦山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照養管原則,交通部門、鐵路部門負責公路、鐵路修建範圍內沿線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利部門負責河道、水利設施地質災害防治和因洪水及地下水開採引發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住建部門負責全區房屋建築和基礎設施工程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負責危及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旅遊景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源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新建、在建煤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石油、天然氣等長輸管道所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工程建設項目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要指導和督促工程建設項目業主單位,做好在建項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重要信息、突發事件要及時通報、快速反應,實現防災信息與部門工作間的充分銜接,確保防災效益最大化。要嚴格履行對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建設工程的監管責任,按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論和建設項目承諾書要求,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步進行,項目建設單位要落實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建設承諾。

3、全面加強羣測羣防。各鄉鎮、街道要加強羣測羣防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羣專結合的防災體系建設,建立羣測羣防隊伍,每個隱患點均要設立警示牌,警示牌內容要明確監測責任人、監督責任人、技術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和避險場所。爲確保監測隊伍穩定和工作積極性,鄉鎮人民政府要爲地質災害羣測羣防人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爲一線監測人員發放監測補助,爲隱患點羣測羣防人員配備基本的監測預警設備,加大對基層監測人員的科技監測能力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羣測羣防人員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能力。

(二)密切關注重點環節

1、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各鄉鎮、街道及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關注冰雪凍融期、汛期及汛末重要時段的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做好凍融期、汛期和汛末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和專項檢查工作。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在汛期對各鄉鎮街道進行全面督促檢查。

2、各鄉鎮、街道及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專門力量對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加強排查黃土區、旅遊區、交通幹線、工礦施工區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並紮實開展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回頭看”工作,進一步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範區。同時,要把山體邊坡住房安全隱患作爲重點,密切關注高陡邊坡附近建築物、街區的排水系統是否完備,認真仔細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邊坡中,高陡邊坡下部已經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搬遷的原有住房必須全部拆除。切坡建房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存在安全隱患的,要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進行工程治理或針對性的排危除險,切實消除隱患威脅。及時補充完善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臺賬數據,制定防災預案和監測方案,明確責任人及監測人,並進行公示。

3、對已排查出的高陡邊坡隱患,要加快推進分類處置。對納入工程治理的隱患點,要制定治理方案,落實治理資金,認真組織實施;對納入搬遷避讓的隱患點,要制定搬遷方案,加快組織實施;對納入日常監測的隱患點,要明確專人盯守,嚴格落實監測監控措施,發現情況變化要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羣衆避險撤離。

4、加快推動地質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要強化自然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的協作聯動,提高氣象信息服務水平,及時發佈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進一步擴大預警預報覆蓋面和影響範圍,不斷提高預警預報精準度。

5、汛期要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制度。一旦出現險情,帶班領導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指揮搶險救災和善後處置工作;災情嚴重的要立即請示指揮長啓動應急預案,實施搶險救援。同時,值班人員要迅速嚮應急部門、自然資源部門上報災情,確保通信暢通。嚴格執行國家重大公共突發事件信息上報和地質災害災情信息上報制度,確保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各類地質災害險情信息,不得遲報、誤報、瞞報。

(三)積極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

1、實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相關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千方百計推進工程建設;要將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和城鄉一體化、美麗鄉村建設、扶貧開發、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等工作相結合,強化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搬遷戶信息臺賬管理工作,及時健全完善搬遷工作資料,確保資料合規、齊全、真實。

2、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工程治理力度,相關鄉鎮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對無法納入搬遷工程的高危隱患點,要加大應急工程治理力度,切實消除災害威脅。

(四)強化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演練

1、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組織技術支撐單位開展“進千家入萬戶”公益宣傳,加大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的宣傳頻率,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全國土地日、“10·13”國際減災日等活動開展廣場式防災減災宣傳,發放科普讀物、張貼宣傳圖冊、刷寫標語警示,有效提升羣衆的“防災、識災、避災”應知應會水平。

2、全方位培訓地質災害防治人員。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內隱患點羣測羣防全員培訓,切實夯實羣測羣防基礎。

3、加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力度。應急管理部門要在汛前組織1次示範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地質災害隱患點所涉鄉鎮要組織以避險爲主的防災演練,努力提高指揮決策、協同配合、應急處置和後勤保障能力。

(五)及時召開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會商

自然資源部門應會同氣象、水利、地震、應急管理、交通運輸、住建等部門就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進行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結合降水趨勢,汛期適時組織趨勢會商,及時分析預測災情險情和重點防治方向,周密部署防治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鄉鎮、街道和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思想,要充分認清當前地質災害防範的嚴峻形勢,堅持底線思維,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明確。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全民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建立聯防聯控的日常聯動協調機制。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因領導不力、推諉扯皮、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格考覈問責,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要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有力、搶險有序、救災有效。

(三)加大經費投入。各鄉鎮、街道和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羣測羣防、隱患調查排查、搬遷避讓、工程治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等工作,以及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物資器材等裝備採購,切實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序開展。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68833.html

  • 標籤: 方案 地質災害 防震防災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