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精選20篇)

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精選20篇)

 作者: | 閱讀: 8.3W 次

篇一: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精選20篇)

東北純手工大醬

陳海毓

東北人就沒有不知道大醬的,大醬是東北人生活中無法離開的副食,蒸炒蘸拌,樣樣離不開它。

過去的東北家家戶戶都做大醬,可現在已經很少見到有哪家哪戶自己做純手工大醬了,但我們家卻一直堅持着這一門手藝,姥姥總說:“外面買的都不是百分百用黃豆做的,哪有自己家做的好,噴香噴香的,拿小蔥蘸一下大醬咬一大口那叫一個舒坦!”

一到落葉離家的時候,姥姥就會翻出一大袋黃豆,將它焯水撈乾搗成泥,最後還要壓成一個個大醬磚頭,做成這樣還不能吃呢,要留到下年五月才能開啓那道最重要的工程——下大醬。將大醬磚沖洗乾淨後放入那個小缸中按比例加入鹽和水後封上蓋子,讓它整個夏天一直孤獨的呆在缸裏獨自發酵。

這個過程一不留神,這個大醬裏頭可能就生蛆了,但這蛆對身體卻也沒什麼危害,就是看着挺膈應人的。東北有句老話專說這大醬裏的蛆“醬缸裏面的蛆,不咬人膈應人”。我小時候口味特別重幹吃大醬都不嫌齁,姥姥總是擔心我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就總是騙我說:“這大醬裏可會生蛆呢,那蛆一不留神就會把你的肚子給穿破。”當時我看着這缸頓時就躲的遠遠的,好一段時間沒敢吃大醬,就怕有蛆鑽到我的肚子裏。現在長大了也知道姥姥在故意嚇唬我,但我仍然每次都配合姥姥裝作一臉驚恐的模樣張着大嘴慘叫着。但每次吃着大醬做出來的菜時,心裏總是感覺暖暖的,那是姥姥溫暖的愛在口中融化,流入心間。

但它除了生蛆卻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就像一句網絡用語所言:“我就像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樣樣配它都好吃。豆腐它的晶瑩有如白玉一般細膩溫柔,有凝脂一般的肌膚披上大醬那深棕色的外套使其增添了一份神祕感,讓人更好奇它的滋味,用小勺輕輕舀起一塊深棕色的豆腐,大醬濃厚的醇香與豆腐溫潤的細膩相得益彰,感受着它沿着舌尖入口即化的夢幻般的觸覺卻又留下無限的回味。

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卻早已經將純手工大醬無情的淘汰,那麼這項東北發源的手藝就這麼消失了嗎?不,我相信仍然有人像我們家一樣傳承着我們東北的大醬手藝,傳承着我們東北的獨特情懷,讓全中國的人知道東北獨有的特色。

篇二: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吳佳航

一場冬雪,寒風凜冽,是冬天來了。雪是中國東北的名片,閉上眼去細細感受,好像能感受到剔透的精靈在向你訴說,訴說他的寂寞。

案臺上總放着一盆冰得透徹的水,與盆的金屬光澤一綜合,讓人更感刺骨,裏面卻安然地躺着七八個穿了黑紫色衣服的小傢伙,就快要飄起來了,外面都裹着一層薄薄滑滑亮亮的冰衣,是它想以冷禦寒?還是要保存汁液的甜美?總有孩子心急,趁大人不注意就往放小黑傢伙的那盆邊溜,用手指的力量往裏按壓,按碎晶瑩的冰外衣,草草地扔在地上,一會兒就都化成水了,小孩兒拽着梨把,高高舉起梨子,就着急急忙忙往嘴裏送,雖說牙齒被冰的直直地痠痛,但舌尖上傳來的絲絲涼意,甜甜的味道卻足以讓人忘我了。是了,這小黑東西就是凍梨了。秋天熟透了的梨子在原有的果香上又多了幾分冰涼,孩子剛想叫哥哥姐姐一起品嚐,纔想起他們早就去外地求學、工作了,不再留戀東北冷得叫人打顫,並不發達的現狀了。

凍梨和窗外飄飛的雪花招手,雪花也就替它去看看銀裝素裹的世界的另一番風景。零下三十度的室外,冰塊兒早都凍得硬邦邦的了,把冰塊上面的劃痕磨掉,就像水晶一般透亮。冰雕是東北冬天的一大景觀,再冷的天氣也有如織的遊人爭相去觀賞,那必定有過人之處。當你踏進兩旁擺滿栩栩如生的冰雕小路,真像進了東海龍王的龍宮。孩子、大人、老人都愛去看,人情的溫暖,把寒冷烘托得比江南之春還熱乎。吃凍梨的小孩兒心頭一酸,又想起以前過年,哥哥姐姐帶他一起去看冰雕冰燈的無憂無慮時光。小孩兒呆呆地望着看冰燈的熱鬧人羣,看着這美麗的冬景,心想下一個吃凍梨看冰雕的冬天哥哥姐姐一定會回來的。

篇三: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車星伯

我家住在吉林省長春市,也就是全國人民口中的東三省,和其他地方一樣,吉林也有風士民情,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吉林的一大特色,就是名揚天下的洗浴文化。

東北的洗浴文化歷史悠久,因爲東北地區自古天氣寒冷,在冬季,由於特殊的地理因素,很多天然溫泉在冰天雪地裏,古時候的東北人就知道尋找溫泉來驅寒,久而久之,漸漸形成了特色的洗浴文化,至今人們都喜歡去長白山腳下看着雪景泡着澡。

在南方,人們把洗浴叫做沖涼,是一種在炎熱天氣裏爲了涼爽乾的活動。而對於東北人洗澡是認真的,一年四季不分冷暖,只要有洗浴中心,東北人就會很豪爽的進去。之前聽說傳言,南方人嫌北方人髒,因爲一週才洗一次澡:可以很負責任的講,北方人一點也不埋汰,因爲在東北人眼裏,沖涼根本算不上洗澡,洗澡的唯一標準是搓泥。

走進東北的洗浴中心,就是那規整的大澡堂子,南方人只以爲東北人只是在那裏面泡一泡就出來了,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東北人泡澡也是講究程序的,進門門口的服務生先給你手牌,把衣服寄存之後,先去汗蒸房蒸上一會兒,蒸的渾身冒汗,再去澡堂子裏泡,泡完再叫搓澡師傅用白色毛巾結結實實的纏繞在手上充當搓澡巾給你搓個後背,關鍵是還要再衝一下,有些人以爲這就結束了,關鍵的還在後面,搓完澡後走向休息大廳,那有按摩師傅再按一個摩,在那裏就有老人們三五成羣的下棋或者打麻將,大部分南方人應該覺得應該結束了,可是當人們出了澡堂以後,都會紛紛走向燒烤店和火鍋店,再吃上一頓,這樣纔算是當天的洗浴工作完成。所以說從早上洗到晚上是名不虛傳的。

東北洗澡也是有寓意的,並不只是人們消遣娛樂的地方,一般都是要離鄉的,或者做了一些忌諱的事情的人,都會去洗浴,這不僅是身體上的一種清潔,更是精神上的徹底放空,有時接風洗塵也會去洗浴。也許踏進池子之前,你們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但是大池子就是你們友情開始的地方。天生健談又能侃的東北人,在人與水合一之後,技能再次爆發,洽談商業,溝通思想,家長裏短,吹吹牛皮,這纔是真正的東北洗浴。

東北人說紅旗和澡堂都是滿滿的鄉愁一沒有洗澡不能解決的問題,一起洗過的澡就是最親密的感情驗證。

篇四: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王子睿

在我的家鄉東北民間有着許多民俗,其中一些與冬天的寒冷分不開關係。

爲了抵禦這冬天的寒冷,炕變爲人們不可少的一件物品。東北氣溫普遍較低,冬天裏,風颳在臉上如同刀片刮在臉上一般帶着陣陣劇痛。炕很硬,像一塊石板一樣,雖很硬,但卻充斥着溫暖,那是因爲炕底部與廚房連通,做飯時,熱氣就順着底部到了炕的位置,常常是做完飯後,炕就暖和了。躺在炕上,溫暖驅散了體內的寒氣,那感覺十分美妙。在這炕上睡上一覺卻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隨着暖氣和地熱的普遍,城裏再也見不到炕。而鄉下卻也是很少見,睡在柔軟的牀上,卻覺得少了炕上的那一份溫暖。

爲了應對冬天裏的食物短缺,東北人儲秋菜。並且製作酸菜。冬天的寒冷令食物變得難以保存,這時各家各戶都會醃製酸菜,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放上一口大缸,每次走過都會聞到酸酸的味道,近年來卻很少有人特意去醃酸菜了,傳統的醃酸菜逐漸被那貨架上的酸菜所取代,雖同爲酸菜卻少了一份味,那種傳統的味道。

爲了在冬天溼滑的路面上更好地行駛,東北有着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爬犁。爬犁是用幾頭牲畜牽着一塊木板,木板上有着座位,坐在上面,頓覺刺激,在冰上暢快地行駛,體驗着寒風拂過臉龐的感覺,涼絲絲的,但卻並不太涼,轉瞬間就穿越了無數座小山坡,在冰上毫無打滑之意,在我眼中,這已是在冬天裏最好的載具,這已是每個東北孩子的歡樂。悄無聲息地,這爬犁也少見起來,估計是交通的快速發展最終讓爬犁失去了競爭力從而導致了他的覆滅。在冬天,走在街上,向一旁看去。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可能就是那消失的爬犁吧。

隨着科技的發展,一些民俗逐漸地被人淡忘然後消失,所以將民俗傳下去,使屬於東北的文化永垂不朽。

篇五: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王梓旗

我生在東北,也長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習俗時刻環繞在我的周圍。

東北吃食很多,我最喜歡粘豆包。三姨姥爺做豆包做得好,只要有時間,一大袋凍的像冰一般硬的豆包就會給這些親戚送去。粘豆包最傳統的吃法就是蒸了,提前將豆包化好,然後放在鍋里加熱,幾分鐘後打開鍋蓋,一團熱氣就竄了出來剛出鍋的豆包互相緊緊地貼在了一起,不願分開。它入口也是一樣粘,但裏面的豆餡兒和剛蘸的白糖使人吃出了竈糖的感覺,只是豆包甜的與其他糖不同。

秧歌也是東北的習俗之一,但我之前卻對它沒有好感。沒上初中時姥姥總是想讓我和她一起去公園散步,但我總是連連拒絕——公園裏的秧歌隊聲音實在是太大了。偶爾路過幾次,現在還記憶猶新。一羣“老頭老太太”洋溢着笑容,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手裏拿着扭秧歌專用的扇子和手絹揮舞,整齊地踏着舞步。旁邊的伴奏甚至還不如舞蹈,震耳欲聾。老爺爺們十分賣力,吹喇叭的臉通紅,腮幫子鼓的老高;敲鼓的用力掄着鼓棒,發出“邦邦邦”的聲音。看着他們總有種過年的喜慶。家離公園不遠,那時每天晚上都能聽見他們的聲音,但現在不知道爲什麼他們不再扭秧歌了,一直不喜歡秧歌的我還總覺得晚上缺了什麼,也許是因爲東北秧歌的熱情吧。

東北的冬天遊客多,因爲這裏的雪大,可以滑雪,但這是近幾年纔有的,爸爸媽媽那時候玩的都是爬犁。爬犁不同於雪橇,它只能讓人坐在上面自己用兩個長長的“鐵釘”來前行。靠人拉多沒勁!自己坐在上面,與其他人互相追逐纔有玩的勁頭。而且東北湖上的冰厚,附近沒有湖,小區裏也總有個結冰的地方,穿個不防滑的鞋,在上面使勁一滑,也能滑出很遠。

進入東北,不是靠地圖和路標,而是因爲看見東北的傳統與文化和“東北人”。

篇六: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大話東北

雷懿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裏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

東北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就要數秧歌了。秧歌隊中歡快活潑的嗩吶聲、鑼鼓聲,在半空中被舞動起來的綢帶,馬上把我吸引到了隊伍最近處。只見隊伍中有的男男女女都穿着紅色或桃紅色的上衣、綠褲子,上再戴上朵鮮豔的大花,別提多精神了。有踩高蹺的,有舞旱船的,還有邁着輕盈腳步扮演成神話人物的。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還有很多不知名的仙女。我最喜歡的是扮孫悟空的那位叔叔,當他路過我身邊時,還拉起我的手,讓我到隊伍中和他一起扭秧歌。我開始很害羞,但是看還有很多小朋友已經加入其中,我也就鼓起勇氣跟着鼓點一起扭了起來。隊伍的四周滿是觀衆,嗩吶聲不時地變化,不斷地傳來掌聲和喝彩聲。每個人臉上都佈滿了笑容,這樣愉快的氣氛一直持續很久。每次回憶起這次活動,我的心裏都充滿了快樂。

話說東北的美食最有名的就要數小雞燉蘑菇了。媽媽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雞燉蘑菇,湯的上面漂着一層黃澄澄的油,一塊塊讓人垂涎欲滴的雞肉,深黃色的雞肉與淡黃色的雞湯結合成了一道人間美味!對了,還有清香四溢的蘑菇,蘑菇呈咖啡色,用小刀在頂部劃了兩個口子,這樣美味、營養就更容易進去了。

說了這麼多該嚐嚐了,我夾了一塊蘑菇剛放進嘴裏,咀嚼一下,就有很多汁流出來,那營養價值可高了,緊接着我又來了一塊肉,那滋味更香、更鮮。

雞湯把雞肉的營養、鮮味以及蘑菇的爽滑、鮮露都綜合了起來,另外還有小蔥的醇香和生薑的辣味,讓我胃口大增,喝了整整三大碗,我覺得這世界上只有小雞燉蘑菇最合我的胃口了!一鍋小雞燉蘑菇下肚,嘴裏卻還有雞肉與蘑菇的餘香。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東北文化定會廣泛在華夏傳播。

篇七: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豐富的東北民俗

曹桂赫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哪都要講究因地制宜,在中國東北,也造就了許多民俗。

民俗一,火炕。由於東北特殊的地理差異,導致這裏冬天異常寒冷,促使智慧的人們發明了各種禦寒器具,最爲經典地就是火炕,這種磚制結構,內部燒秋收後的玉米糠,玉米杆兒等植物,通過燃燒使火炕表面溫度升高,達到禦寒作用,東北用火炕最多文字記載出現在《舊唐書。東夷傳》,當時“其俗貧寒者多,東月皆作長坑(炕),下燃溫火以取暖”,天氣嚴寒,他們就坐在炕上取暖,過着舒服的日子。在農村,這種火炕更爲普遍,幾乎家家都有,到了城裏,電褥子已經取代了傳統火炕。

民俗二,二人轉。說起二人轉,有人會聯想到京劇,但二者是有很大區別的,二人轉是曲藝,一人演多人,京劇是戲曲,一人演一人,二人轉採取夾敘夾議。通常我們看到的二人轉都是富有舞臺燈光效果,人物穿着十分豔麗,有的手中會有手帕,表情十分到位,唱腔式的表演吸引了老一輩人的喜好,成爲了老一輩人心中不朽的經典。

民俗三,小雞燉蘑菇。是以幹蘑菇,雞肉和粉條爲原料做成的菜餚,在東北十分流行,蘑菇大多用曬乾後的榛蘑,用作燉菜,與雞肉搭配後,便食物味道更加濃郁,既有大山中的菌味,又有雞肉的葷味,實爲美味佳餚也,在冬季的東北十分流行,還有活血祛寒,預防風寒侵襲的作用,又美味又健康。

東北的民俗可不止這些,好玩兒的,好吃的,好看的盡在大東北,歡迎每個人的到來。

篇八: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逐漸消失的東北民俗——東北十八怪

馬思宇

中國作爲一個擁有着上下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所流傳下來的傳統與文化民俗自然也是不少的,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東北,就祖祖代代流傳着東北18怪。

東北18怪是什麼?下面我來爲大家詳細介紹:一、女人叼個大煙袋;二、窗戶紙,糊在外;三、養活孩子吊起來;四、草苫土房籬笆寨;五、煙囪貼在山牆外;六、除病驅邪薩滿舞(俗稱跳大神);七、火盆上炕烤爺太;八、百褶皮鞋腳上踹;九、雙腿沒有單腿快;十、嘎啦哈姑娘愛;十一、冰上釣魚單線拽;十二、南北大炕對腦袋;十三、不吃鮮菜吃酸菜;十四、家家戶戶有醬缸;十五、上貼餅子下燉菜;十六、年節喜慶吃豆包;十七、大碗白酒輪着喝;十八、大姑娘上樹比猴快。

在這東北18怪中,由我來爲大家詳細介紹兩個:第一個內容養活孩子吊起來。這是人相信有很多同學就會有疑問,爲什麼養活孩子要掉起來,生下來的孩子放在搖籃裏搖或者放在嬰兒車裏,但是民俗是從老一輩那裏傳下來的,那時候沒有嬰兒車和搖籃,那怎麼辦呢?聰明的東北人民就想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把孩子放在一個小框裏,然後用繩子把框栓到房樑上,根據鞦韆的原理仿造出一個搖籃,這樣做既給孩子一個舒適的休息空間與睡覺的居所,也防止了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有野獸把孩子吃掉,這是一舉兩得。

第二個內容是大碗白酒輪着喝,過去關東人親友聚會,招待客人或者紅白事兒,尤其在農村,飯桌上除了豐盛的美味佳餚,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輪着喝,喝光再滿,盡醉而止。東北人大碗喝酒的習慣,和過去關東的氣候和人的性格有關。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凍,忙碌一天。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喝一杯剛熱好的白酒。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出門做客帶着的也是一罐酒,畢竟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兄弟坐在一起,把酒言歡,促膝長談更快樂了。直到現在,東北人也以豪放的喝酒方式,在中國各省份酒量大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更是傳出了“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抿一抿”這一網絡金句。

但是現在這些民俗在慢慢的消失,爲什麼呢?當今我們住在高樓大廈中“養活孩子吊起來”這一民俗還需要嗎?其實不單單是這一個民俗,整個東北的民俗,甚至全中國的民俗,都在因爲時代文化的進步發展而慢慢的消失,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難道會被稱之爲優勝劣汰嗎?有沒有可能在100年後,50年後,這些民俗我們只能在博物館中看到了呢?

答案不從而知,但我認爲民俗是承載了我們老祖宗文化與知識的結晶,我們作爲他們的後人,應當將這一結晶流傳下去,而不是任憑他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只存在於書裏、博物館裏,所以請了解更多的民俗吧。

篇九: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一剪紙,一世界

徐奕維

每當我看見剪紙藝術家在一張紙上飛快地揮舞着剪刀創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時,我不進讚歎不已。但是,藝術家們得心應手的剪紙技術,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工序繁雜,技術難度大的事情。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每當新年時,媽媽和姥姥都會和我一起剪紙花。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花,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壽”、“喜”等貼在門上,窗戶上來表示慶賀。

還記得我剪的第一個剪紙,當時我選了一張生肖羊剪紙圖,心裏想:這小小的一張紅色紙,三下兩下就剪好了。媽媽說應該先從裏面剪起,順着時針方向剪。於是我拿起剪刀,信心十足地剪了起來。我剪,咦?剪刀怎麼不聽我的話了,有的剪彎了,有的剪斷了。一不小心,哎喲,都戳到手了。我先把中間的月牙形剪好,再剪外面的扇形、馬蹄形……原來剪紙沒有我想得那麼簡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隻紅紅火火、栩栩如生的小羊躍然紙上。新年的夜晚,我看着自己的傑作,瞬間感覺新年就有了年味。

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剪紙。剪紙不但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還體現了他們的心靈手巧,真使人歎爲觀止啊!

篇十: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徐川賀

有句話講的好,叫“民以食爲天”,填飽肚子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在以前人們的目的只是填飽肚子,但隨着經濟與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食物有了更高的要求,於是就有了更精美的菜品。品嚐美食也是人們所喜愛的事情之一。而我們東北的美食更是數不勝數。

東北菜在全國都是十分出名的一種菜系,在這其中,東北的燉菜是最具代表性的,小雞燉蘑菇是一道婦孺皆知的燉菜代表,通過大鍋大火的燉制,蘑菇的鮮香充分的融入雞肉當中,湯汁的香味也十分濃郁,讓人流連忘返。除了小雞燉蘑菇,豬肉燉酸菜是另一道代表菜,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薄片,再鍋中熬出油汁,在加入清爽的酸菜,二者結合,使豬肉變得不油膩,使蔬菜變得不單調。相得益彰一道香醇美味的殺豬菜就可以上桌了。

這道菜裏的主菜之一——酸菜,是我們東北獨有的一道蔬菜。它在東北的歷史和燉菜一樣悠久。在一個大缸裏一層白菜一層鹽這樣的羅列,最後在上面再蓋上一個大石頭,等上一段時間後,酸菜就做好了。醃製酸菜的過程就是白菜“修煉”的過程。因爲在東北冬天十分的寒冷,應時的蔬菜是有土豆,蘿蔔和白菜。這其中白菜又最不禁凍,老百姓爲了保存白菜,就爲他量身定做了這樣的“修煉”。這樣的方法一代一代的流傳,到了現在成了東北的一個特色。

不管是酸菜還是燉菜,都是在東北這個特定環境下,才能催生出來的美食,這也是東北人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的智慧,這不僅是美食的傳承,更是東北人民智慧的傳承,文化的傳承。

篇十一: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陶心茹

每每地理老師講到“東北三省”這一課,心中總會倍感親切。手指細細摩挲這上面的文字,它們都是我所熟悉的,上面散發着濃濃的家鄉味兒。

扭秧歌

小時候,奶奶總喜歡牽着我的手遛彎兒,走到市場盡頭,那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東北的冬天總是黑的很快,但那裏卻總是燈火通明。率先入目的是一個半人高的大音響,一個大媽蹲着在那裏認真地調試,其他的人有老有少,大媽們上身穿着大紅的衣服,及腰,下着喇叭褲,腦後盤一個圓髻,聚在一起說說笑笑,聽聲音就知道是一個十分爽朗的性子。但音樂一響起,他們就會一個接一個排成一個圓,一手拿一個紅扇子,另一隻手拿一個紅手絹,“一、二、三、四”,他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節拍,跟着音樂一起律動。沒有誰帶他們一起排練過,似乎所有人都會,對的,這是東北人從出生就紮在骨子裏的技能。小時候看總有一個男傻子,也穿着紅棉襖,跟在隊伍末尾,見誰就憨憨的笑,也分不清誰是誰,我們見了,也跟着笑。

後來我們搬走了,再回來的時候和奶奶逛市場,市場盡頭沒了人羣,有的只是一直閃的迎賓小燈和大條橫幅。我便住了腳,這麼熱鬧,怪冷清的。

火炕上放着火盆

東北人稱牀爲“炕”,去鄉下三姨奶家,和雞鴨鵝馬打過了招呼,就進了屋子。那是多麼大的一條炕!我和妹妹趕緊脫了鞋上去滾了一圈,姨奶說,上面能住十幾個人呢!炕中間溫溫呼呼的,盤腿找了個合適的位置坐下,抓一把瓜子放懷裏,邊磕着,邊聽姨奶說:“炕在你們來之前就燒好了,過年大家躺炕上,外面天冷,進了被窩就暖和了,心也跟着暖和……”東北做炕,都是先把土和成泥,然後放到外面晾乾,晾個四五天,就成了坯。一層層疊着,就成了炕。在冬日裏零下20多度的東北,特色菜的名字都樸實接地氣:豬肉燉粉條,酸菜燉骨頭,小雞燉蘑菇……還有就是最著名的烤“火盆”了,泥做的火盆,裏面放上幾個玉米穰子,用火燒着,裏面放幾個土豆。不僅保暖,而且烤熟的土豆外皮焦脆,一掰開,滾燙的熱氣就嫋嫋而生,取出一個放進嘴裏,嘶!好燙!趕緊吐着舌頭呼着熱氣,也捨不得把土豆吐,大人見了,笑着給我遞涼水喝,“看看,着什麼急呢!”熱溢滿了屋子。

時代變遷,人人都說,年味兒也沒有那麼濃了,東北味兒似乎也跟着淡了,只能讓它成爲東北留駐的永遠的記憶。但無論如何,我們是地道的東北人,這始終如一。

篇十二: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王漢奇

如果你來我們老家東北。就會發現有許多的民俗,每個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也包含着東北人民的情感。

東北民俗承載了東北人的熱情。

在東北,只要你到附近的公園走上兩圈。就能聽見“咚咚鏘,咚咚鏘,叮咯嚨咚嗆”的鑼鼓聲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打竹板聲、“嘀嘀答答”的嗩吶聲一起上陣。公園中央,不約而同地一撥兒接一撥兒秧歌開始上場。爺爺奶奶們都攜手而入,穿着花花綠綠的綢子做的秧歌服,畫着濃濃的誇張的妝容。扭秧歌時,一手拿起扇子,一手拿着手絹。左一扭右一扭,有趣極了。那整齊劃一的動作,使身後不知什麼時候聚來了衆多的大姑娘與小夥子。有的還被熱情的東北爺爺奶奶,拽入隊伍中一起隨着鑼鼓聲,熱熱鬧鬧地也跟着扭起來。扭得好看的像神仙姐姐一樣輕鬆自如,動作有形,看着非常舒服,扭得不好的像步履蹣跚的老人,惹人開心地發笑。使過路人目不暇接,雖然他們的穿着,身份都不同,但是他們的臉上卻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就是東北秧歌的魅力,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愉悅心情,扭的人開心,觀看的人更開心。

東北民俗寄託了東北人的希望。

東北傳統年俗,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在當天,人們常常歡聚一堂,煮餃子,吃餃子。雖有些人忙忙碌碌,但總要吃一口餃子。人們在破五那天還要祭五路神,就是戶神、竈神、土神、門神、和行神。接財神時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並且人家家裏都會吃一條魚,每當我想吃魚頭或魚尾,總被姥姥制止。原來魚頭和魚尾都不能吃,因爲年年有餘。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破五時,天剛矇矇亮,我就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震醒。小窗外眺望,小鞭,二踢腳,竄天猴等一一俱全。我怎麼能“坐以待斃”?我拿上鞭炮、打火機。像一隻離弦的箭一樣,竄出了家門來到空曠處,點燃了鞭炮。雖然鞭炮聲很大,震的人很不舒服,但我也樂在其中。這是年的最後一天,鞭炮卻顯得格外熱鬧,千家萬戶都歡聚一堂,感受着其樂融融的幸福。這個節日有些封建迷信,但也十分有趣,表達了東北人民想要脫離貧窮,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東北民俗體現了東北人的智慧。

在東北農村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就是窗戶紙糊在外面。這體現了我們東北人民的絕頂聰明。東北人怕窗戶紙糊在內,主要是因爲東北冬季寒風凜凜迎窗撲來,如果把紙貼在裏面就會吹掉。這也讓外國友人爲之驚歎。雖然現在早已有了玻璃,但仍有部分地區使用窗戶紙。這也肯定了東北人的智慧。它在東北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好用的。

東北民俗承載了東北人的熱情、寄託了東北人的希望、體現了東北人的智慧。

篇十三: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孫禹鴻

說起東北的民俗,我最熟悉不過的是“二人轉”了。

“二人轉”是東北獨特的民俗,但是家家戶戶幾乎只有中老年人才會看,小孩子覺得這種唱法很老土,甚至我也曾這樣想過,家裏只有爺爺奶奶的時候,每晚八點總會看到電視機裏放着二人轉節目,演員來自各行各業,我卻能感受到人們發自內心對二人轉的喜愛。疲勞了一天奶奶會帶着老花鏡,仔細地盯着電視,生怕漏掉每一個環節,每到廣告的時間,我會搶着看隔壁臺的“熊出沒”。奶奶總是打發我,說她在看決賽,播不得,播不得,我也只好從了她。當奶奶喜歡的一位選手淘汰了,她會不平的大發脾氣,像極了認爲黑幕的我,興奮時會跟着哼哼兩嗓,隔壁大娘就打趣道,唱得挺亮,去比賽吧。奶奶聽了就會裂懷大笑,眼睛眯成一條縫隙,像開了花一樣。

過年呢,一家子會一起包餃子,我們家也最喜歡酸菜餡的餃子,小的時候我最排斥的就是芹菜餃子和酸菜餃子,總會草草的吃了幾個餃子就揚長而去,然後下樓和哥哥放煙花,現在呢,每年吃餃子我都會大顯身手,吃二三十個不爲過了,我和爸爸會因爲一塊錢而磕壞牙齒,雖然說吃了硬幣有好運是一個迷信,但是我真的願意相信,這就是餃子的魅力?配上臘八節醃製的蒜,和醋,簡直就是太完美了!

東北的民俗總是很土味,卻又不土味,能讓我們樂在其中的不正是東北民俗嗎?

篇十四: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沈禹瀚

要是提起東北,首先體現在我的腦海中的便是二人轉了。

二人轉在東北地區極爲流行,表演者手持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跳舞。在觀者面前訴說着一段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卻又不失細膩,唱詞詼諧幽默卻又不乏嚴謹。

二人轉不但集中反映了東北民歌、口頭文學的精華,還體現了東北民間舞蹈的特有之美。

我還記的小時候,姥姥帶我去看過一回。進了劇場,我和姥姥找了空位坐了下來。很快,劇場裏就開始擁擠了,劇場的後面還有幾個因沒有座位而站着的人,人聲嘈雜。不一會兒,二人轉開始了,劇場裏立刻鴉雀無聲,唯獨舞臺上的表演者在“咿咿呀呀”地唱:“一輪明月照西廂,二八佳人巧梳妝……”外行的我連忙問姥姥:“姥姥,現在臺上唱的是哪段啊?”姥姥白了我一眼,說:“外孫啊,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連着都沒聽過,這是大西廂。”我“哦”了一聲,繼續看了下去……

東北人曾俏皮地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由此看來,二人轉還是秧歌和蓮花落的結合體呢!

“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二人轉儼然成爲了東北地區的一張特色名片,它更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是二人轉,平凡而不平庸!

篇十五: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範盈寶

我的家鄉在東北,這裏白山黑水,沃野千里,冷溼的氣候條件下,廣袤的黑土地孕育了一批批樸實的東北人。東北的發展過程中,統治者多數是少數民族的夷人,在不斷的文明衝突和交融中,迸濺出一股文化的清流——東北文化。

提到東北文化,不得不提到飲食文化,東北的粘豆包最享有盛名。粘豆包又叫“年豆包”,蒸粘豆包和蒸饅頭一樣要發麪,發麪的“發”字意喻“發財”、“發家”,蒸粘豆包的“蒸”字象徵“蒸蒸日上”,所以每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會蒸粘豆包。奶奶每到冬天也會蒸上幾大鍋,然後放在屋外凍着,等凍的梆梆硬的時候,就會用塑料袋裝起來,什麼時候想吃就拿出來,用鍋一熱,就着酸菜土豆條,就是一頓簡單的美食。每年冬天去奶奶家串門,我也特別愛吃粘豆包,金黃錚亮,體態圓潤,一口咬下,甜糯鬆軟的豆沙入口即化,別有一番風味,真的是好吃。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等。長這麼大就在農村一家婚禮上見過一次現場表演。瞧,那是二人轉女演員飈起了高音,觀衆們掌聲成片,只見那女演員又轉起來手中的手絹,輕輕的手絹在演員手中不停的旋轉,我都擔心手絹會飛出去。男演員也在那裏又唱又跳的,配合的天衣無縫,整個婚禮現場氣氛歡快、熱鬧非凡。

我的家鄉在東北,以前一羣羣樸實的人民在這裏辛勤勞作,以前的夜漫長而好冷;現在仍是一羣樸實的人在奮鬥,但夜中卻是燈火通明。

篇十六: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徐赫鍶

東北有許多風俗,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東北的大秧歌和飲食。我的老家是一個小村莊,所以過年的時候依舊很保留以前的習俗。“正月裏來是新春呀,青草芽兒往上升哎呦,天憑上日月你就人憑上心唉人憑上心唉,哪哈咿呀嘿……”伴隨着歡快的歌曲,廣播前面的老爺爺,老奶奶們都開始跳起來了。他們邊唱歌邊跳舞,又扭又唱,動作一致,就像一個人跳的一樣,越跳越歡快,他們還拿着五彩的扇子,跳啊跳啊,就像一道亮麗的彩虹。每當這時,人們都聚過來觀看。有的把小板凳拿出來,坐在那裏看;有的坐在那兒嘮起了家常;有的看得很興奮,竟手舞足蹈起來;還有的在給他們打拍子。來來往往的人越來越多,小孩子們也上前湊熱鬧他們七上八下地跳起來,很有趣。人越聚越多,彷彿這不是在扭秧歌,而是在開一場盛大的舞林大會。

東北的扭秧歌讓我印象深刻,當然,飲食也很有特色。東北最出名的飲食莫過於酸菜了,每到冬天,家家都會醃酸菜,拿一個大缸把白菜放進去,等到了冬天,每家每戶都有酸菜的香味。豬肉燉白菜是每個東北人都吃過的菜品,隔一段時間就要吃一次。

我熱愛東北,更喜愛東北淳樸的民風民俗。

篇十七: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許航碩

寒風吹走了路上的行人,可卻吹來了臘月中人們久久期待的臘八。

大清早,天沒有一點光亮,姥姥家便忙碌起來了。四五平米的廚房裏,全家人擠在裏面,歡聲笑語中夾雜着鍋碗瓢盆碰撞的“叮叮噹噹”。

我揉着眼睛靠在廚房門上,竈臺旁的臺子上擺了不下十個碗,裝着不同的糧食穀物。

姥爺朝我擺擺手,說:“大孫兒,一會兒喝臘八粥!”然後便去剝花生粒上的薄皮了。

紅棗、花生、蓮子、紅豆……一眼打量過去,舔着嘴脣,恨不得生着就把他們全吃進肚。忙忙碌碌中,很快,花生、白果都已露出白身子了——一切都準備好了。十幾個碗中不重樣的米,都倒進了一個大鍋中,嘩嘩的加入沒過米好一大截的水,好像一個小湖——清澈得能看見下面小石子的湖。

扣上大鐵蓋子,鍋下的煤氣竈躥起了火苗。粥得煮上一小時,這一小時分外地漫長,聞着那香甜的味兒,嘴裏卻餓得發苦。

打開蓋兒,熱氣中,隱約地,眯着眼,看到棗紅色的粥吐着泡泡,裏面的米翻騰着——那清澈的湖水被攪渾了似的。姥姥三隻手指捏起一大塊兒冰糖,冰糖下端先貼着粥面,鬆開手,冰糖緩緩沉了下去。煮好後,除了送親友的,自己家喝的,鍋中定要留下些,寓意着年年有餘。

“傳說這粥可還幫助了釋迦摩尼修煉成佛呢!”姥姥打趣道。“那大孫兒可得多喝點啊!”姥爺也接過了話茬。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不過,這臘八粥好似有魔力似的,喝上一碗寒冷便都被驅散了,留下的便只有家人同過臘八節的溫暖,還有如“過了臘八就是年”所說對年的期盼。

篇十八: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白悅瑤

在很多人心中,東北是一個很“土”的地方,那裏人們的語言,行爲,都不是十分得體。但如果真正瞭解東北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東北的人們很樸實。

都說好吃不如餃子,但這句話應該是對應北方的,聽南方的朋友說,南方過年是吃混沌的。在東北,很多節日都吃餃子。過生日要吃,冬至要吃,小年要吃,大年三十也要吃,一吃還要吃三天……但這些也並非是所有東北人都做的。

東北的習俗在鄉村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鄉村快過年時,有的人家要殺豬,親戚鄰居都來幫忙,殺完後,這家人就會做一桌滿漢全席,請大家吃飯。臨走時還會給大家分一些豬肉。

在東北有一個詞叫趕集,多在農村,每個村都有固定的一天爲集,每週一次。大街小巷都是商品,有賣飾品的,有賣衣服的,有賣食品的,還有玩具等等。這一天商品全,價格便宜,人多還熱鬧。小孩都嚷嚷長輩買糖吃,小姑娘圍着賣頭花的攤子這個好看,那個好看的。大人們就想着多買點水果,蔬菜。趕集給人們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幾分色彩。

北方的冬天也是非常有趣的。姥姥家附近有條河,冬天就結了冰。小孩,大人都喜歡在冰上滑,用東北話叫“打出溜滑”。一不注意,摔個四腳朝天,冬天穿的衣服厚,也不怎麼疼,一同玩耍的人都不會關心摔疼了沒,而是在一旁哈哈大笑,摔倒的人也不跟他們生氣。

剪窗花是姑娘們喜歡做的事,一羣姑娘精心設計,經過漫長的製作,在春節那天貼在窗戶上。一走一過的人們看到就說:“你看,那是誰家啊,剪的窗花可真不錯”。

早些年,東北人都喜歡扭秧歌,小曲一放,就知道這是東北的特色。不過近幾年大多都是年紀較大的喜歡扭秧歌了。說來說去這些都是一波人,小的時候自己哼着小曲在炕上扭,大人見了一笑。等到年紀大了,就有一幫人去空曠的地方,放個小喇叭,全村人都聽得到。

在很多南方人眼裏,東北人有一股“農村”味,但我敢保證,只要你在東北待上一個月,你絕對不會這麼想了。

篇十九: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那些年東北的事兒

張子旭

往事霏微,憶來尤惜,流年的浪花拍打這遼闊的心跡,水波滌盪心河裏的小船緩緩飄來,不經意間回到那個鎏金般的歲月。

土炕,1957年,小張在一個偏遠的鄉村出生,陪伴小張的是未滿4歲的親兄弟,與同鄉的接生婆,和他的母親還有那土炕,這土炕陪伴了小張的童年歲月,小張家庭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中有這三畝地,那是小張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可以看出小張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們卻十分快樂,小張在未滿月的時候就是在土炕上度過的,那土炕上的蘆葦十分堅硬碰到小張稚嫩的皮膚有時候會被擦破皮,時間長了,小張的母親感覺苦了孩子,於是在土炕上鋪了一層較厚的被,那棉被直到小張4歲時才被收起來,但是早已經變得雜七八糟,棉絮掛在個個地方,蘆葦上,被裏,甚至枕頭上,小張4歲之後一直很快樂,和兩個哥哥在一起玩耍,他們喜歡在土炕上跑來跑去,那時候土炕是他們的樂園,這份快樂維持的小張8歲,家中決定送到鎮裏的小學讀書,小張每天都是父親用老毛驢的車接送,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小張坐在冰冷的木板上,蜷縮着身子,一動不動,那時候土炕是小張的精神支柱,小張唸書到高中,隨着家中的長輩與兩個哥哥和身邊的弟弟妹妹,一起去農田裏營生,一天的疲倦在土炕中吸收,那時候土炕是小張休息的地方。

殺豬燴菜,每年過年小張家中都會殺掉一頭豬,辛辛苦苦養了一年就是爲了這一天可以吃點好的,請來殺豬匠,安照規矩兩斤豬下水和半斤豬肝是必備的,殺豬匠每次都會對小張的父親說:爺們兒,今兒你家殺豬這鄉里相鄰的能不能來蹭口啊?按照規矩,殺豬一定要請客所以這屬於很正常的事,小張父親就會說:哈哈,放心吧爺們兒,今兒我家殺豬你去幫忙吆喝吆喝這大過年兒的,咱也敞亮把。隨着笑聲的伴隨與來的鄰居們的圍觀,豬頭落地的時候,要放鞭炮,爲了祭天還要先把豬肉給村裏的最老的送去,這一系列繁瑣的習俗過後,纔可以忙活,女人們則在廚房中忙的熱火朝天,男人們坐在土炕上吸着捲菸侃侃而談,談論的大多都是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誰家的誰半夜路過墓地看見什麼了,誰家的年輕漂亮姑娘讓誰家小子娶走了,誰家的兒媳婦打婆婆。還有就是談論關於一些人的事兒,這些人被說的面紅耳赤就尷尬的離開了,但是要是在飯桌上在談論關於生這些人的事兒就不好了,比如兩個人喝多了,吵的熱火朝天,就要有人拉架,但是如果對方臉皮薄就會轉頭離開,所以這是飯局一大忌,而小張小時候是對聽到殺豬充滿喜悅,長大後離開家鄉對殺豬充滿懷念,現在對殺豬充滿感慨。

二人轉,在小張很小的時候總是有些戲團來馬路上搭建戲臺,然後又蹦又跳,這些戲臺可能是生產隊花錢請的或者誰家有錢的老爺子過生日請來給老爺子看的,當時,一聽說:今天下午有戲臺子來。就會立刻放下手裏的所有活,馬上去家中找到小板凳,生怕去晚搶不到好位置,有些人不信,走到後才發現連站腳的地都沒有,臺上一個個濃妝豔抹,手裏拿把花扇子,逗的臺下的人哈哈大笑,這時候要是有個不懂事的孩子站出來喊:真沒意思,還不如回家玩那家的大人臉面就會掛不住,找個藉口把孩子領會家中,進行毒打,所以一般小孩子都不會去主動看,而小張小時候對於唱戲感到枯燥,長大後感到興奮,現在是感到對那段歲痕跡的回味卻無力。

是啊,現在都一切早以物是人非,改朝換代,土炕變成了席夢思,殺豬燴菜被披薩漢堡替代,二人轉被流行歌曲擠壓的無立足之地,小張變成老張。老張當了爺爺,滿頭蒼銀的白髮,粗糙的手,老邁的身體,但是那顆被歲月深深烙印的心,始終未變…

篇二十: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

周銳奇

東北的冬天是寒冷和漫長的,新鮮蔬菜很難保存,放在外面會凍,放在屋子裏容易爛,所以人們都會挖深深的地窖來儲存冬天吃的菜(白菜土豆地瓜),除了這些還會醃製一種菜,把白菜放到缸裏,放些鹽,等個十幾天,發酵了,就變成了酸菜,現在因爲防火通道不讓佔用,說以城市裏很少還有這種酸菜缸,所以人們就在超市裏買現成的酸菜,然後放到冰箱裏。東北人的家,特別是農村,過去家家門前或小院裏都有一個大醬缸,醬缸都是附近瓦窯燒製的,醬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蓋着,一般裏面還會放些黃瓜,到時候就可以方便的吃到鹹菜了。

大醬在東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幹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大醬燉豆腐。上貼餅下燉菜這樣的方式,是東北特有的,菜燉在鍋底,餅貼在鍋邊。多數一鍋出裏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塊,鐵鍋的四周貼上玉米麪的餅子。用料十分豐富,味道也一樣,豆角綠綠的,綿而不過爛,土豆塊已經到了被燉得沒有任何棱棱角角的狀態,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錯。當然主菜可以改成魚、牛肉、排骨、雞肉等等,也可在鍋邊貼上一圈白麪小花捲,吃起來特別有味道。現在東北這樣的烹飪方式在農村見到的不多,反而城裏人喜歡。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87898.html

  • 標籤: 東北 民俗 關於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精選2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東北民俗的作文(精選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