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張姓氏的研究報告(推薦10篇)作文

張姓氏的研究報告(推薦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97W 次

篇一: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張姓氏的研究報告(推薦10篇)作文

關於蔣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們老師讓我們看了李家的家史,讓我對姓氏起了興趣,所以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氏的書籍、報刊。

2、上網瀏覽、瞭解蔣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的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上網

蔣姓的來源

出自[女臣]姓,以國爲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國爲氏》雲。周朝初,周公第三個兒子伯齡受封於蔣國(一說在今湖北前仙居縣,一說在今河南省固始縣東)後被楚國所滅,遺民以原國名“蔣”爲氏。

書籍

蔣姓的歷史名人

蔣姓歷代重要人物有:蔣詡、蔣晉,三國東吳名將蔣欽、蜀漢丞相蔣琬、南北朝北魏書畫家兼雕刻家蔣少遊、唐朝宰相蔣伸、魏州刺史蔣軟緒、文學家蔣防……

上網

蔣姓人口數量

蔣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大姓之一,川湘、江浙一帶是蔣姓最影響的地區。蔣姓人羣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47%,即每10000箇中國人中姓蔣的至少有47個,總人口大約在560餘萬。

報刊

蔣姓族譜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蔣姓歷代名人214名,佔名人人數的0。4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九位。

四、結論

1、蔣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大姓之一,川湘、江浙一帶是蔣姓最影響的地區。蔣姓人羣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47%,即每10000箇中國人中姓蔣的至少有47個,總人口大約在560餘萬。

2、《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蔣姓歷代名人214名,佔名人人數的0。4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九位;蔣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的0。48%,排在並列第五十二位;蔣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65%,排在第三十二位。

3、蔣姓歷代重要人物有:西漢兗州刺史蔣詡、交州刺史蔣晉,三國東吳名將蔣欽、蜀漢丞相蔣琬、南北朝北魏書畫家兼雕刻家蔣少遊、唐朝宰相蔣伸、魏州刺史蔣軟緒、文學家蔣防,北宋書法家蔣璨、大臣蔣峴、南朝詩人蔣捷、清朝文化殿學士蔣廷錫、戲曲作家兼文學家蔣士銓、篆刻蔣仁、文學家蔣郭復、詞人蔣春霖、民國政府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當代歷史學家蔣廷黻、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家蔣明謙、植物學家蔣英、語言文字學家蔣禮鴻、作家蔣冰之(丁玲),圖書館學家蔣復璁、教育家蔣夢麟、自動控制與人工智能專家蔣新鬆、氣象臺學家蔣丙然、書畫家蔣萬綏(兆和)

篇二: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關於蘇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老師說,姓氏也是一種漢字的形式,今天我就來查查我的姓氏——“蘇”。“蘇”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蘇的名人有哪些?“蘇”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蘇”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借閱書籍。

2、網絡查找。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來源

蘇姓出自上古帝王顓頊高陽氏。陸終有子6人,其中長子名樊,在夏朝時被封於昆吾(今河南許昌東)。再後來,昆吾氏的子孫中又有人別封於蘇(今河南溫縣一帶),其子孫也以封地爲姓,姓蘇,成爲當今蘇姓人中最早的一支。

出自古代少數民族中有蘇氏。據《漢書》所載,遼東烏桓在漢武帝時附漢,他們分遷至上谷、漁陽、右北等郡地,其中有改漢姓蘇的。

回族蘇姓起源:蘇姓爲“回族十三姓”之一。回族蘇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蘇里曼……之後裔取姓蘇。’“蘇達尼,就取自第一個音‘蘇’爲姓”。

2、歷史名人

蘇秦,建合縱聯盟,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蘇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蘇洵,擅長於散文、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蘇軾蘇轍,北宋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本善,抗日名將,曾任浙江保安部隊第三縱隊中將司令……

3、現狀

蘇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大姓。在兩廣地區和華北地區比較常見。在當代全國近12億漢族中。蘇姓人羣大約佔了0。47%。即每一10000箇中國人中姓蘇的人至少在47個。總人口大約在564餘萬。

四、研究結論

1、“蘇”姓的來源有三:蘇姓出自上古帝王顓頊高陽氏;出自古代少數民族;蘇姓爲“回族十三姓”之一。

2、歷史上,“蘇”的名人不多。有策略家蘇秦,持節不屈的蘇武,文筆甚好的“三蘇”父子……

3、2020年蘇姓是排名四十一位的大姓,從人口大約在564萬。

篇三: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關於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邵,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邵。“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邵”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邵姓的來源:邵姓出自於周王王姬昌的兒子召公,後來又加上的偏旁則代表“封地”,意思就是分封在召地的主人,所以,邵和召兩個姓氏原本也是一家人。

邵姓的歷史名人:邵信臣,西漢著名大臣,曾歷任零陵、南陽太守。在南陽任職期間,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衆開溝築壩數十處;邵續,官至散騎侍郎。續樸素有志列,博覽經史善,善談理義,妙解天文;邵雍,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邵興,南宋抗金義軍首領。

邵姓的現狀: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約300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5%左右,邵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

四、研究結論

1、傳說,先秦時期,邵姓活動在河南、山東地區,到了秦漢,邵姓已擴散到江蘇、安徽。

2、歷史上,“邵”姓名人輩出。西漢著名大臣邵信臣,妙解天文的邵續,北宋著名理學家邵雍。

3、2022年,當代邵姓人口300萬,排在全國83位,大約全國人口的0。25%。

篇四: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看過課本上關於李姓的調查報告以後,對姓氏感了興趣,想知道“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張”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於是,我決定對張氏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網瀏覽。

2、詢問家長。

3、查閱書籍。

三、資料整理

張姓來源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爲姓氏的。是爲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着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爲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爲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爲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歷史名人

張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

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製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衆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爲後人尊爲醫聖。

張飛:三國時名將。爲蜀國五虎上將,戰長阪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擇端北宋畫家,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

張大千:著名畫家。

現狀

張姓人口約爲7800萬,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四、研究結論

1、在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漢初大臣張良、唐朝名相張九齡、晉代文學家張翰、現代國畫家張大千、清代詞畫家張子祥、宋代詩人張耒、西漢外交家張騫、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

2、張姓出自皇帝之後代揮。得姓始祖:張揮。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了啓發,發明了弓。於是黃帝封揮爲製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張姓是中國三大姓氏之一,據統計,張姓人口數量已接近一億。

篇五: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關於曹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的學校裏,很少有人姓“曹”,在媽媽的單位裏也很少有姓“曹”的同事,“曹”姓是最多的嗎?“曹”姓的名人有哪些?“曹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曹”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我上網查了一下“曹”姓是不是最多。曹姓,中華姓氏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國姓,主要源自上古時期火正祝融支系和西周王族支系,爲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二十六,2018年排名第三十五。宋代曹姓在川甘地區和中原比較興盛,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甘肅四省,佔全國人口0。58%,總人口約730餘萬。現如今,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0%。其次分佈於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爲曹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曹姓總人口的10%這證明了“曹”姓不是最多的。

我從書上知道了姓“曹”的曹雪芹。我還查了一下百度。知道了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1],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四、研究結論

1、我國“曹”姓歷史悠久,“曹”氏家譜原書在宋代。因爲宋代家譜已經走向成熟,加上國家對私家譜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譜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還一直保留到今天。

2、在浩瀚歷史的長河中,“曹”姓人才輩出。有《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漢朝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曹操及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曹衝等。有大孝女曹娥,近代作家曹禺………;現在的國防部部長曹剛川、文代作家曹文軒………我爲我們祖國驕傲

3、據2001年,曹姓大約佔全國的0。59%,全國排第二十七位。

篇六: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高”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對於它的演變過程及現狀,我展開了以下調查:

一、提出問題:

1、“高姓”來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現狀

二、研究方法

爲了查閱資料,我請教了UC瀏覽器、百度大哥、書籍老奶奶、資料大叔。

三、具體研究結果

1、高姓來源:

相傳古代神農氏第六十三世孫孫傒,因封地爲高邑故改名爲高一;北齊時部分將臣因立功被賜“高”姓;隋唐時部分複姓少數民族因附屬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陽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戰國時期高漸離,曾參與刺殺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騷人高適擅長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北宋名將高瓊驍勇善戰,其人及後世被稱爲高家軍;清代文學家高鶚,續寫紅樓夢,將經典延續;現代化學家高士其,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根據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數量全國排名第15,這排名相當可觀啊!

四、結論

1、高姓是由古代神農氏姜姓逐漸演變而來,部分少數民族或者將臣被改姓高,也爲後來高姓人口的增長做好了鋪墊。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偉人都層出不窮,在歷史的長河中爲祖國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3、從人口數量來看,高姓雖不是姓氏之大戶,但也具有不可小覷的地位,可喜可賀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過這次研究,內心頗爲激動,我對自己的姓氏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要將“高”姓的文化傳承,努力學習,以後也要爲國爭光。

篇七: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的老家廣東省揭陽市,普通都姓“陳”。但是我發現在我們班上姓“陳”只佔百分之十不到。這讓我好奇,“陳”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現在全國的“陳”姓排名多少?“陳”姓人員主要分佈在哪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一)來源

1、出自嬀姓,其始祖爲嬀滿,也爲虞舜之後裔。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

周武王追封嬀滿於陳國。

後陳國內亂,其後代出奔到齊國,以國爲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

嬀滿在陳國死,其子孫有以國爲氏,就是陳氏。

3、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4、南北朝時,鮮卑族候莫陳氏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稱陳氏。

5、出自白永貴之後。

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有改陳姓,是爲萬年之陳氏。

(二)歷史名人

1、清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陳勝;

2、西漢大臣陳平,與張良並稱“良平”;

3、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著作有《三國志》;

4、唐代文學家、詩人陳子昂;

5、宋初道士陳摶,作《太極圖》、《先天圖》;

6、宋末發明出霰彈手槍陳規;

7、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

8、新中國開國元帥陳毅;

9、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

(三)現狀

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排名第五位,戶籍人口達0。633億人;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該人口10%以上,爲省內第一大姓。

四、研究結論

1、2018年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陳”姓排第五。

2、全國“陳”姓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和廣東省,爲省內第一大姓氏。

篇八: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1、姚氏的來歷?

2、姚氏古代的名人有誰?

3、名人他/她有什麼故事?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或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網絡搜索。

4、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1、姚氏的來源:

源於舜帝姚重華,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於姚墟,故因生以爲姓”,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爲氏,稱爲姚氏。另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2、名人及名人的故事:

姚明1980年生於上海。美國NBA及世界籃球巨星。中國籃球史上里程碑式人物。CBA上海隊老闆。曾效力於中國國家籃球隊,NBA火箭隊。2011年7月20日退役。獲7次NBA“全明星”,被美國《時代週刊》列入“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被中國體育總局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籃球傑出貢獻獎”。姚明以高超球技,頑強進取精神,謙遜幽默氣質與人格魅力,贏得了世界聲譽。讓世界對中國有了新的瞭解與認識;讓更多的人關注、喜愛籃球。姚明成爲東西方文化的橋樑,具有史無前例的個人影響力。姚明的意義與價值,超越了籃球運動,超越了國界。

四、研究結論

1、姚氏主要來源於“虞地”。

2、姚氏的名人是“姚明”。

篇九: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的身邊有不少親人姓張,我有許多朋友姓張。所以“張”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張”的名人有哪些?現在“張”姓在全國人口數量的第幾?

二、研究方法

1、網絡蒐集

2、查閱書籍和報刊

3、詢問身邊的親人

三、資料整理

來源

張姓,是全國第三大姓。最早出自於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姬姓。在距今5000年左右,黃帝先後戰勝蚩尤、炎帝,統一了中國的中西部,生活在東部地區以少昊爲首的東夷族看到黃帝的勢力強大,就臣服於黃帝。

歷史名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爲相;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爲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爲丞相,封爲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張邯(23),籍貫不詳。因爲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爲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衆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爲壯武郡公。

現狀

2014年所統計的數據中,中國張姓人口,有8960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只比王姓和李姓人口略少。這還不包括海外華人的張氏宗親,全世界張姓人口總共將近一個億!其實,中國姓氏人口記住三個重要數據就可以了:王李張三個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1%,前十大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2%,前100個姓氏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5%;截止2010年,張姓人口約爲8480萬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07%。作爲中華姓氏之一,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

四、研究結論

1、我國的張姓源遠流長,傳說皇帝的第五子揮在觀察天象時得到了啓發,發明了弓矢,這個是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揮被皇帝賜弓氏,然後又成了張氏。後來,又有許多姓氏先後改爲張姓:比如聶氏、諸氏……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改爲張姓。

2、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張姓人才輩出。有劉邦重要的謀士張良,西漢外交家張青,著名政治家張居正……我們爲張姓祖先創造的歷史輝煌而感到自豪。

3、張姓是當代中國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據統計傷心人口總數是也超過1億。

篇十: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關於屈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一些同學姓屈,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屈,“屈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屈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屈”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屈”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詢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資料整理

屈姓的來源:源於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時期的屈驁,屬於以先祖名爲氏。屈驁,亦稱大廉候,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領,建有屈驁城。屈驁城在夏王朝出奇北,夏王啓討伐所滅。屈驁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後裔子孫時代稱屈氏。

姓屈的歷史名人有: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的楚國詩人屈原等。

姓屈的現狀:到2009年一月爲止,屈姓在中國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82位,人口約76萬,3000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四、研究結論

1、傳說,屈姓來源於上古時代的黃帝后裔,夏周時期少量姓氏改爲屈姓,這可能爲後來屈姓人口的增長制定了基礎。

2、歷史上,徐姓名人輩出,有屈瑕、屈晃等人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閃耀光芒。

3、2009年一月爲止,屈姓位於百家姓第182位。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422004.html

  • 標籤: 姓氏 張姓氏的研究報告 報告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張姓氏的研究報告(推薦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張姓氏的研究報告(推薦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