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8.99W 次

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教好这一课时,应该说课前的课件制作很重要。

本课时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景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在教学中,无论从本段描写技巧,还是描写景物等,我都逐步用ppt展示,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在设计ppt时,除幻灯片外,还采用动画效果,设计文字从不同角度飞入,并且所有幻灯片文字颜色的设计也突出了重点。

本文篇幅较长,但根据题目和课文内容,很容易把握本文的结构:由第九自然段(过渡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后一部分说的是鲁迅稍大之后进入私塾三味书屋的生活。

在教学中,我就是从这里切入的:根据课文题目和课文内容可以将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当然第九段的归属问题,我也带着学生进行了讨论。毋庸置疑:过渡段跟那一部分关系更近,就应该被划分到哪一部分中去。我让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跟哪部分关系更紧密。显然,这一段只是提到要被送到私塾中去(首句),而所有的句子都表达了对于百草园的不舍!这个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感受到。

就此,解决了过渡段的归属问题,也顺便提出新的问题:我为什么对于百草园这样的不舍?将学生带入第一部分的学习。并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学生不难找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再后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详细说说我为什么对百草园依依不舍或者说说百草园中有什么让我难忘的,或者说说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那时的“乐园”?

整堂课,我充分发挥ppt的直观、引导作用,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在分析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几乎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提醒学生,要注意暗含在文章背后的“我”的形象。分析完第一部分,我要求学生,把该部分中作者想要对读者传达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足之处,幻灯片制作方面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可丰富多彩,比如"美女蛇"图片,植物图片,动物图片等,还可适当设置背景音乐。

在今后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时,应适当考虑,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上完了,回忆刚刚结束的两个课时的授课情况,我感触颇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的文章,可以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用饱蘸了快乐甜蜜和惆怅忧伤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生活,文中有优美的写景,有详尽的叙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也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惘。

首先,作者对于百草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那景色优美的大自然,那充满诱惑的传说故事,那雪地捕鸟的乐趣,都让我们读者为之赞叹和神往。所以,在离开百草园的时候作者流露出了淡淡的失望和惆怅,这更符合一个孩子的心理特征。

其次,对于三味书屋生活的记叙,我们同样看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好奇心,看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也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所有的这些描写,都让此文充满了美好和乐趣。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掘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学习第二课时内容时,还是有不少学生对本文的写作主旨提出了质疑,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回忆他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吗?没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我知道学生之所以会这么问,就是因为他们联系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还有一直以来,各种资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礼教,和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忆童年美好生活,表达自己对三味书屋那种教学方式的厌恶和摒弃”等说法,可以说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

诚然,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觉者的敏锐,有思想家的责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于国家的贫弱,对于民众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来说,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回忆以及回忆中的快乐和忧伤。因此,当他在年已不惑的时候,在他忧国忧民内心忧愤的同时,他更加怀恋那些快乐甜蜜温暖的童年时光,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便诞生了。

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们讲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再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最后,学生们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踊跃发言,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认为作者通过对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来传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此时,我感觉学生们真的走进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许这才是我们可敬的鲁迅先生写此文的初衷吧??

总之,当我和学生一起再读这篇经典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感谢鲁迅先生能留给我们后人这么优美的文章,不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让我们了解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时让我们能再次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

篇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散文,语文课本几经变异,这篇课文仍然被编排进来,可见它的魅力,并且它也是我初中时代就很喜欢的一篇课文。

本学期伊始,我们就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还

不错,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

1、反思备课

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体裁、选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刚开学,小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应该交给学生解决地问题,我却没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写景为什么吸引人,从这你觉得鲁迅先生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怎么处理长妈妈讲的故事的,我是一语带过的。

在研究学情上,我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尤其是刚开学,有些同学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中调整过来,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

2、反思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这个目标符合单元教学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和课后阅读发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显,所以,教学目标定位“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合适,最后我把它改成了对私塾教育稍有不满。

3、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应把对词语的掌握加入教学目标。课后我做了补充,分别在练习本和练习册上听写了本课字词,巡视中发现好多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个假就忘记了怎么写字了。

4、反思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5、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

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是我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放手。

另外,在教学中,我把对比的写法割裂开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现在想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该这样设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景色有何不同,那里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对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学中是讲完了百草园、讲过渡段,再讲三味书屋,这样对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

6、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

(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篇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本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各抒己见”这一环节。预设的问题是:“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课堂上本环节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的一个环节。有的说三味书屋是苦屋,理由是

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有的说三味书屋不是苦屋,因为作者也写了一些趣事,如寻蝉蜕、折腊梅枝,,经过学生的探究,再由教师点拨,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三味书屋中既有苦也有乐,应该说是一个“苦中有乐”的书屋。再联系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题自然得以凸现,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关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有效性,必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乐于回答,急于回答。问题必须提到点子上,课文的难点才能得以突破。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它环节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课文的方式有些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在讲授这篇课文的三味书屋那部分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童年鲁迅的眼里,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趣味,那么相比较下,三味书屋是不是就是枯燥无味、没有丝毫的乐趣呢?”学生都很积极,纷纷举手回答,大家一致认为就算是读书生活也是有一点乐趣的,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跑到后园去折桂花,捉蚂蚁喂苍蝇;二是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在下面做戏或者画画。

在整篇文章结束后,我又提示道:“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鲁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第三小题,请你静静的思考一下,看看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五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作答,大部分学生都赞成第三种观点,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但也有同学赞成第二种观点,即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我问他们的依据是什么,他们说老师拒绝回答怪哉这个问题就是很好的依据。我再追问还有没有时,他们都摇头说没有了。

这时周睿哲举起了手,他的依据是趁老师读书入神时同窗们在下面做戏或者画画。他的话刚一出口,其他同学都纷纷指责他,说他是胡说,明明前面已经说了这是读书生活中

篇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本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各抒己见”这一环节。预设的问题是:“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课堂上本环节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的一个环节。有的说三味书屋是苦屋,理由是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有的说三味书屋不是苦屋,因为作者也写了一些趣事,如寻蝉蜕、折腊梅枝……经过学生的探究,再由教师点拨,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三味书屋中既有苦也有乐,应该说是一个“苦中有乐”的书屋。再联系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题自然得以凸现,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关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有效性,必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乐于回答,急于回答。问题必须提到点子上,课文的难点才能得以突破。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它环节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课文的方式有些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篇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这是我本学期上的一篇课文,在编教案时反复阅读了教参,并上网搜寻了多篇教案,最后整合了几篇教案及自己的一些见解,就有了这篇教学设计。从教这篇课文至今,已有三个星期了,回头想想,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将三味书屋的生活基调定为充实快乐的生活,既让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前后一致——都是快乐的童年生活,又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在具体上课时,将“同学们,你们告别小学来到中学,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的问题一抛出,学生们都说快乐,并摆出了许多理由: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知识新……我再将“那鲁迅先生告别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来到三味书屋,生活得快乐吗?何以见得?”学生都说快乐,并一下子就找出了新的学习环境和折蜡梅花、寻蝉蜕,喂蚂蚁、做戏、画画儿的事。我再问学生“你们现在读书每天必做的事是什么?”学生都说上课、做作业。我再问学生“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每天必做的功课是什么?”学生马上就找到了读书,习字,对课。而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小遗憾,学生就更好理解了。

二、在将全文作为一个整体时,三课时又分别突出三个重点:如何写景、如何叙事、如何写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方法。

三、将知识方法的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在领略了文学大师的文采时,就学以致用,在第三课时的第四个环节,安排了学生的练笔。

四、板书的设计,全面地涵盖了本文的知识。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课的战线拉得较长,显得拖沓,不紧凑。我在具体上课时,实际上用了四节课的时间,到了第四节课时,学生的热情就没前面那么高了。这也正是我感到难处理的地方。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被人分析得太透彻了!随便哪个段落都可出几个题来考学生,在现在口头上说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试教育的时期,不详不行啊!

篇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今天,语文组公开课,我上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评课时,尽管我的课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语文组的同事们都在赞赏的层面上给了我诸多鼓励。

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度过了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当他把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葚……让人不由自主想到了百草园的美好。但这里有几个问题,不由得不去思考。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却把它称之为“乐园”,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真有这么好吗?

百草园中,我玩的是“蜈蚣”、“斑蝥”,这些毒虫、臭虫,是令人恐怖和作呕的对象,值得鲁迅留恋吗?读到“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股烟雾(放屁虫所干之事)”,你还会觉有趣吗?

哦,如果我们是站在成人的世界去考虑,这无疑是很扫兴的。百草园虽然普通,但和难忘的童年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变得那么可爱而美丽。所以无论是写百草园,还是写三味书屋,让鲁迅难以忘怀的还是那童年时代的生活,对童真的怀念,对童年自由欢乐生活的留恋。

三味书屋的生活,书上称之为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在《三级训练》上的参考答案“再现私塾教育的枯燥乏味,揭露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落后”。事实真是这样吗?

当我们进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以偏概全是不可取的。三味书屋是“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所教内容充斥着“之乎者也”,还有戒尺的惩罚和罚跪的措施,的确从上我们看到了书塾生活的枯燥单调乏味;看到了教学内容的艰深难懂,不合实际;看到了先生的严厉和迂腐。但是这并不是三味书屋生活的全部。

课之余,我们可以到小花园去“捉苍蝇喂蚂蚁”,先生在书房里会对我们“大叫”,而非“大骂”,而且这声“大叫”还是在我们到园子里去的“太多,太久”,才这样的。先生的宽容可以在此处体现。

有戒尺的惩罚和罚跪的措施,但是别忘了书中出现的两个“不常用”,先生的宽容亦可再现。当我们看到先生读书的样子时,我们更会为这个有点迂的老头忍俊不禁,“迂得可爱”,我想这是最合适的评价了。在先生间隙,我们可以做做套指甲、画画之类的小游戏,“亦庄亦谐,亦学亦玩”的双面三味书屋生活真实地展现眼前。

教学无止境。只有你不断地去探索,你一定会发现藏在文本背后更精彩的世界!

也感谢语文组同事给我的诸多鼓励和帮助,我们将会一起成长。

篇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散文,语文课本几经变异,这篇课文仍然被编排进来,可见它的魅力,并且它也是我初中时代就很喜欢的一篇课文。

本学期伊始,我们就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

1、反思备课

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体裁、选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刚开学,小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应该交给学生解决地问题,我却没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写景为什么吸引人,从这你觉得鲁迅先生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怎么处理长妈妈讲的故事的,我是一语带过的。

在研究学情上,我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尤其是刚开学,有些同学还没有从假期的懒散中调整过来,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

2、反思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这个目标符合单元教学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和课后阅读发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显,所以,教学目标定位“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合适,最后我把它改成了对私塾教育稍有不满。

3、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应把对词语的掌握加入教学目标。课后我做了补充,分别在练习本和练习册上听写了本课字词,巡视中发现好多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个假就忘记了怎么写字了。

4、反思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虽有师生互动,可是学生互动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5、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

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是我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放手。

另外,在教学中,我把对比的写法割裂开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现在想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时,应该这样设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景色有何不同,那里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对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学中是讲完了百草园、讲过渡段,再讲三味书屋,这样对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

6、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

(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3)、提问的语言不简洁,爱重复。

那么,我的教学就没有优点吗?不是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分别布置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景,用一连串动词写事,用我和鲁迅比童年写童年趣事。这些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发现这节课有收获,有失误,方法上有改进,我想,只要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篇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本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学习文章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习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生动多姿的写法。为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关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有效性,必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乐于回答,急于回答。问题必须提到点子上,课文的难点才能得以突破。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它环节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课文的方式有些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篇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置教学目标的:

1、学会默读,快速把握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乐园之“乐”。

2、精读课文,品味童年的乐园,学会赏析景物常用的方法。

3、运用已学写景的方法,写出校园好景色。

我认为该课教学目标突出,有层次性,先从文本出发,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更从写景句子赏析方法中化知识为能力,贴近生活自行修改先前描写校园景色的文章,并当堂呈现成果,效果佳。

篇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上午第三节,内容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莫园到三味书屋》。

上这一段内容时,自己也只提供了角度,让学主生自己阅读并作批注。学生大都关注的是语段中的两类。一是几个传神的动词,二是修辞的运用。至于段落中写景的层次,详略的安排、,多种感官的运用,描写的顺序,以及我的两个活动则涉及较少。至于这段作者为何要这么写,则由老师一笔带过。

现在想来,这与上课时主向题没有设计好有关联。第一二句比较:有色彩与动作的各异,有静物与动物之分,有形客词与动词运用的不一样,有短句与长句错落,有观察顺序的区别。向我们展示了色彩艳丽,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百草园。短句明快层次分明,长句传神形态毕现。

第三句是该段重点描写"。意在表现百草园充满了无限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有动物植物还有我的活动,不仅增加美妙的声音和多样的味道,还有我的切身体会,如果说前二句是客观的描写,后此处则句句融入情感.,低唱与弹琴那么悦耳动听舒畅之意不言而喻,连蜈蚣这种令人害怕的小动物也用遇见一词像经常碰到的老朋友一样,可见心境之美好。因听人说何首乌吃了能成仙,常拔之活现出一幅有童趣的场景,好奇之心可见一斑。至于覆盆孑则用比较法勾起人们对美味的回忆。

细细想之,虽觉刻意,然文句章法用词情感等无不恰到好处。总结如下:长句短句,略显参差,色彩动态,艳丽传神,角度各一,层次有别。详略安排,尽显乐意。比较一二,声情并茂,我之活动,童趣洋溢,多样感官,遐想无限。

因此,我的主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发现比较段内三个层次之间的不同。当然可以提供一些比度的语言点。

课堂上还出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1.教案比较老套,没有上出新意;2.课堂上出现了即可拼音的低级错误,课件备课不够仔细,学生的预习工作也没有落实;3.课堂提问过程中,提问比较凌乱,语言过于随意,口头禅也比较多,课堂掌控能力不够好,课下还需花大力气,继续努力,任重而道远。

篇十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反思一下,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怅惘。对这篇文章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但是在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眷恋。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

我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文章写景的方法;这个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配图片介绍作者,然后是介绍这组散文,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重点放在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的过程也是按照由课文顺序进行。

因为课文较长,所以设计时就没有想学习字词,但是,在读文章时就发现了问题,也使我明白了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毕竟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绍作者的图片也应该用上,否则,只是浪费,毫无意义。最主要的是课程的进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关联的整体。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h-my/chuzhong/zkzw/1296703.html

  • 标签: 精选 三味书屋 教学 反思 百草园 作文课教学反思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精选11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