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作文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79W 次

篇一: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

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

近日,我觀看了央視播出的《我們如何對抗抑鬱》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一共有6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們”和“步入老年”“或許,你也有一條黑狗”、“堅持,再堅持一下”,“尋找精準醫學之路”。每一篇都引起我內心極大的震撼,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少年已知愁滋味”的那些少年和我們傳統認爲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那些少年完全不同,還有正處於青年期的“她們”,也有衆多的老年人。從紀錄片的前三篇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特點:

第一、從年齡上來看,抑鬱症不僅是年輕人或產後婦女的特點,而是覆蓋面很廣,涵蓋各年齡段,甚至有向更低齡和更高齡兩端發展的趨勢。

第二、無論發生在什麼人身上,都存在不好判斷的特點。自己不好分辨,旁人也不好判斷,“它”往往是“悄無聲息”的就來了。

第三、大衆對相關知識瞭解甚少。即使知道得了抑鬱症,治療依然會困難重重,因爲我們要面臨自己不願接受,家人也不願接受,不能真正認識到它的危害性。直到付出生命的代價,才提醒了部分受害者父母、朋友或者飽受痛苦的本人形成了一個特殊人羣來提醒社會關注。

第四、抑鬱症還會反覆發作。這是對自身及他人的一種挑戰、考驗,是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遇到的危機再現。面對衆多的抑鬱症患者,真的是讓整個家庭都感覺到無知、無望、無奈、又無力。

第四集和第五集講述了堅持與黑狗鬥爭的人羣。他們需要和抑鬱症進行“持久戰”,就像我們和身體的病痛不斷做鬥爭是一樣的。這種鬥爭同樣是需要愛的支撐,不管是大學時期遇到的真愛在生活當中的檢驗,還是一見鍾情中對“愛的重新理解”,都是源自於一個人心中有愛,身旁的人也付出了愛的支持。他們的堅持、再堅持,都是用愛澆灌出的生命的活力。

第六集講述了目前藥物治療的現狀及發展。

我們可以感受到社會在呼籲關注抑鬱症,那抑鬱症是如何發生的呢?

它的原因是來自於多方面的,或許大多是開始於“思考”。包括尋找真實自我的思考、在成長中探索自我思考、天才少年或者早年成纔對生涯發展的思考、一個普通打工人對生存的思考、孕產婦在特殊人生階段的思考、老年喪子等的悲痛刺激下對餘生的思考等。都是在一個人的心境處於免疫力低下時期,強思考、弱行動下的一種較久的狀態吧?

它持續於“不被看見”。一般人都用嬌氣,矯情,悲傷,懦弱,自私等來評價他們,以冷漠的或強硬的態度去無視他們,更有可能遭受身邊人的嫌棄、責罵。不被看見、不被理解成了抑鬱症的催化劑。

它惡化於“無法陪伴”。抑鬱症患者很多時候是缺乏親人陪伴,但是身邊人不一定給他提供有溫度的,有他需要的愛的陪伴。也或許是有真正愛他的爸媽陪伴,但是爸媽需要有條件送他去尋找專業人員給他提供的陪伴和治療。這可能涉及到家庭的經濟基礎、當地的醫療條件等,並不是每個人意識到了病症的存在,就可以得到了有效的陪伴或治療。

它依靠於“愛和藥物”。希望大家能意識到這是一種病症之後,除了提供可以提供的最大能力的愛心之外,同時不排斥藥物的治療。希望我們國家在這一方面的治療領域可以得到強有力的發展,特別是精準醫療,爲廣大抑鬱症患者帶來福音。

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又能做些什麼呢?我想我可以把CCTV這1—6集紀錄片分享給我範圍內的同事、朋友和家長們,先起到科普推廣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家長、老師、同學可以科學地接納心靈也會生病,給抑鬱階段的“他們”提供被看見的可能性。同時,對我國醫療科研充滿信心,方方面面都團結起來,真正構成“社會”支持系統,打消文化中的“病恥感”,爲營造一個良好氛圍,改變整個中國精神健康的一種生態而努力。

篇二: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

抑鬱症,一個看似離我們很遠的詞語,在近幾年卻頻頻衝上熱搜。

曾經以爲那與我無關,但當我看完《我們如何對抗抑鬱》這部紀錄片,卻對此有了新的認識——玻璃晴朗,桔子輝煌,讓人不禁忘記了那些陰冷的情緒在暗處潛伏着,伺機而動。

抑鬱症,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這部紀錄片一共有六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們”“步入老年”“或許你也有條黑狗”“堅持,再堅持一下”“尋找精準醫學之路”。每一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立體、全面地向觀衆介紹了抑鬱症以及科學對抗抑鬱症的方法。但是在此之中,最讓我觸動的,是貫穿整個記錄片關於“偏見”的話題

在這個加速發展的世界,所有人都在馬不停蹄的向前。彷彿停下一刻就會被社會淘汰。在這樣壓抑的氛圍裏更容易滋生心理疾病——在我國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一個億的抑鬱症。但儘管數據如此驚人,人們卻依然持有不解的態度。我國在2012年12月才頒佈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在法律上規範和保障了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和權益。而中國的精神科醫生只有2萬人,缺口40萬,社區防控基本空白。

“我說我病了,他們只是覺得我矯情。”在傳統文化的塑造下,我們提倡勇敢堅韌的人格精神,而抑鬱症作爲“富貴病”“心裏脆弱”的代表被人誤解甚至鄙夷。

或許正是在整個社會態度、傳統觀念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在這個網絡如此發達,動動手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取信息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於抑鬱症的認識仍然是一個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就是矯情嗎?什麼抑鬱症。”“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面對這樣的誤解,多數抑鬱症患者還是如紀錄片裏的鐘華一般,長期處於一個“失語”的地位。

但其實引發抑鬱症的因素有很多,有的來自遺傳有的來自後天,是內因加外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據國外調查顯示,一個人一生之中,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最高是到20%。也就是說這樣的“疾病”甚至可能不確定性地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當深夜藏在枕頭裏痛哭時,或是走在街頭煢煢孑立形單影隻時,又或是穿梭人海卻感覺格格不入時——抑鬱時時刻刻潛伏在我們身邊。

這時候,我們還能說,抑鬱離我們很遠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那我們又該如何對抗抑鬱呢?

面對這個問題,我坐在書桌前長久地沉默。

那時窗外秋日晴朗,陽光透過葉隙細細碎碎灑在宿舍的陽臺,樓下有同學呼朋喚友的聲音,嬉笑着遠去。然而我知道,在一切歡愉、明媚的時刻,總有陰影藏在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有陰冷如蛇一般的情緒悄悄纏繞在某個人的心。

藥物、科學的手段等或許是最合理的治療方法,但是卻無法避免心理疾病捲土重來。對抗抑鬱,更重要的或許是理解以及熱烈的愛。是“正常人”對於抑鬱症摘掉有色眼鏡的瞭解,是抑鬱症患者消除病恥感而對於自身正確認識,是人與人之間無畏而坦蕩的愛。

“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瞭解和體諒,纔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切身地體驗到他人的感受,體驗到那些他們面對蒼白天空時向外界求助的絕望與顫抖。

抑鬱症一直環繞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但只要能夠正視它,它就並不可怕。畢竟,太陽強烈,水波溫柔,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和植物一樣幸福。

情一樣複雜,有敏感與脆弱,也有倔強與頑強,但是我們依然堅信,即使最痛苦的地方,也能生長出美麗的生命之花。

篇三: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

前不久央視播出的的《我們如何對抗抑鬱》紀錄片極大的引起了我內心的震動。這部紀錄片一共有六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們”“步入老年”“或許你也有條黑狗”“堅持,再堅持一下”“尋找精準醫學之路”,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積極尋找解決路徑,從科學、社會等角度出發認識抑鬱、解剖抑鬱產生的原因,尋找對抗抑鬱全面、可行的路徑和方法。

在這部紀錄片當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何爲抑鬱:抑鬱就像一個黑洞,吞噬着人的一切,不管是好還是壞;不管是悲傷還是快樂;不管是抵抗還是衝動,全都成爲了黑洞的養料,讓一個好端端的正常人成爲了空心人。第四集當中張進認爲抑鬱的本質是一種對於耗竭的自我調整。抑鬱症具體的表現有: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軀體不適症狀,還可能伴隨有焦慮症、睡眠障礙、自殘自殺等行爲。抑鬱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周脈耕做過研究調查抑鬱症目前逐漸成爲了中國人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且女性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老年抑鬱症患病率上升。而紀錄片當中也明確的表示中國9-18歲青少年抑鬱症狀的檢出率近15%,稍不留意就會走向疾病。不管是第一集當中的子燁還是第二集當中的蔓玫亦或是第三集當中的老袁,他們都深陷於抑鬱症的困擾他們知道自己病了,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會病。目前國內對於抑鬱症仍然沒有太好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複發率也遠遠高於其他疾病。

丘吉爾說過:“心中的抑鬱就像一條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他不放。”從紀錄片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國內對於抑鬱症仍然存在認知失調,對於抑鬱症的患者仍然抱有偏見,他們可能會關照抑鬱症患者,但絕不會讓抑鬱症患者成爲自己生命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說白了他們仍然是一位過客,就像天空中的白雲風一吹就消散的無影無蹤。通過上述言語我們已經知道了抑鬱症的意義和危害那如何去治療抑鬱如何去對抗抑鬱呢?

在該片裏也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陪伴。家人的陪伴和理解,愛人的包容和體諒都是患者最好的良藥,但是僅僅陪伴就足夠了嗎?不夠!遠遠不夠!在症狀還未明顯的時候家屬就應當及時注意帶患者就醫。但是這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家屬對於抑鬱症的認知是正確的嗎?家屬可以注意到患者的提前示警和求助信號嗎?家屬可以糾正自己對於精神類藥物的偏見嗎?家屬會不會有病恥感並且施加在患者身上使其無限放大從而加劇患者內心痛楚呢?說不清楚,因爲年齡間的代溝、認知的缺陷以及對於精神疾病的偏見,大部分家屬會羞於就醫甚至覺得患者是在無病呻吟從而加重患者各類症狀、促使患者自傷自殘行爲的出現,目前國內能做到以上幾點的家屬太少了,以至於大部分患者很難接受專業的治療和家屬的陪伴。而大部分患者都倒在了這幾點上。

抑鬱真的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可怕,希望所有看到這篇觀後感的人都可以消除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有人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認爲套用在抑鬱症上實在再合適不過了,每一個患者的靈魂都是孤獨且痛苦的,外界的風言風語、家人的否決和自身對於患病的羞恥以及不解都深深的困擾着他們。在這裏就不得不誇讚一下心理學相關的從業人員和心理醫生,例如第六集當中提到的王剛博士,他們像一顆顆向日葵,給予患者無盡的力量和希望,如果患者對於自己的病都不抱有希望,那任何的治療手段都於事無補,在這裏向所有的從業人員和心理醫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問候。

觀後感在這裏就接近尾聲了,很簡單但卻是我內心當中最真切的所思所想,希望這篇觀後感可以消除一部分民衆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也希望這篇觀後感可以給所有的抑鬱症患者帶去力量和希望,更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297797.html

  • 標籤: 觀後感 抗抑鬱 精選 精選10篇關於讀書的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我們如何對抗抑鬱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