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推薦10篇)作文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推薦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W 次

篇一: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推薦10篇)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形成了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等鮮明的精神品格,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深潛精神、探月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獨特的精神氣質,融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成爲全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20__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爲核心內涵的科學家精神,要求“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實施,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今年是作風學風能否取得實質性改觀的關鍵之年,但不應是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終點,應認真總結落實經驗,持之以恆弘揚科學家精神,鑄牢科技創新的精神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爲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動力問題,多次勉勵院士羣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意見》的頒佈實施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系統落實。近三年來,中央、部門和地方圍繞《意見》實施,出臺了相關法律政策和配套措施,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制度化、法制化步伐明顯加快,教育、宣傳和科普工作卓有成效,樹立了系列優秀科學家榜樣,對廣大科技工作者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爲增強文化自信和創新自信、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應該看到,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制度建設和改革成果更加成熟定型。黨中央出臺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__-2035年)》等相關文件及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都對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作出規定。堅持“四抓”定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破四唯”“立新標”並舉,紮實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完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和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對作出重要科技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常態化的學術不端查處、通報機制,築牢學術道德底線。保障學術自由,保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營造追求真理、勇攀高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學術氛圍。

應該看到,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政策要求和保障措施得到系統落實。相關部門和機構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通過多種方式落實《意見》要求。科技部在系列規劃及政策制定中落實相關要求,組織編輯出版“科學家精神叢書”,加大了學術不端查處通報力度;教育部出臺或修訂相關政策,推進科學家精神進教材、進校園,深化科技評價制度改革,堅決杜絕片面搶挖人才和教師;中科院建設一批弘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示範基地,組建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組織系列報告會,出版《百位著名科學家入黨志願書》等圖書;中國科協構建科技工作者之家,發出系列倡議,組織系列論壇、報告會及主題展覽,出版《弘揚科學家精神——走近100位科技工作者》等圖書。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更加重視科學家精神宣傳報道;20__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20__年9月,中宣部就“科技報國創新爲民”舉行科創領域黨員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20__年,“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仰望星空話天宮、大國建造主題展成功舉辦。新聞宣傳力度顯著加強,爲加強作風學風和學術生態建設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更加需要我們弘揚以愛國和創新爲底色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進一步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意見》落實預期將完成階段性任務,但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久久爲功的事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

首先,各部門和機構積極落實《意見》要求,但行政化推進宣傳工作的色彩比較濃厚,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本部門特色資源挖掘不夠,開放共享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分工合作機制仍存在提升空間;其次,主流媒體顯著加強科學家精神的傳播,但對於佔有較大流量、在普通受衆特別是年輕人當中比較流行的新媒體平臺覆蓋程度還不夠,針對性內容建設和多渠道展示形式仍有待創新;再次,科研誠信與倫理制度建設明顯加強,但實施細則與配套政策相對滯後,與旗幟鮮明地表彰先進典型相比,對典型學術不端事件和存在較大爭議的一些灰色地帶的處理不夠嚴厲、明確和及時;最後,部分機構基層的微生態仍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學術民主的氛圍不夠濃郁,傳統評審評價機制不利於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未來5~15年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將《意見》要求適當拓展、深化,納入正在制定或實施的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及相關規劃之中。針對新形勢與新挑戰,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建立部門和機構統籌協調、分工合作的推進機制,結合部門機構特色,挖掘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資源,將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系統融入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第二,加強主流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發揮主流媒體內容製作科學性、專業性、權威性與新媒體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等優勢,拓寬傳播渠道,提升傳播質量與效果;第三,統籌抓好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工作,明確底線責任及突破底線後的處罰辦法,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和負面規範約束並重,加強科學共同體自律與社會倫理、道德及法制他律;第四,加強科學共同體基層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學術民主、開放包容的“微生態”。堅持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爲評價導向,引導科研人員堅守初心使命,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新機制,爲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更多機會。

篇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科技現在愈來愈先進,家務活有機器人,出門有汽車,消磨時間有電腦手機……通信方便,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快樂,可是,當天空不在湛藍,當花兒不再美麗,當地球環境越來越差,科技的發展真的給人類帶來好處了嗎?到底,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我在這給大家做一個總結。

今天,每家每戶都跨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中國也逐漸因爲科技的發展逐漸強大,當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當醫學的腳步快到如光速,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發展太快!

翻開科技進步的史冊,你會發現,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不知不覺,我們一出門就會搭上車子,看着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喜愛的東西,不需費力,便可以知道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隔着十萬八千里,可是一個屏幕就可以輕輕鬆鬆與人交流,網上的許多平臺滿足了我們的創造和想象……我們不得不驚歎科技給人類帶來了太多太多便利和輕鬆的快樂。

但是,從實際生活來說說,科技的發展,也是帶來了許多壞處。科技的日新月異給小河帶來黑乎乎的髒水,污染了小魚的家,工廠往天空排放的廢氣,汽車尾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早上也會有塵埃撲面而來,不知不覺,樹木差不多被砍個清光……環境在一步一步地惡化,地球一步一步接近毀滅,這就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後果,難道人類會倖免嗎?不會的,環境的惡化也在侵蝕着人類的身體健康。人類是多麼的愚昧。

但如果每個人都把垃圾扔進垃圾箱裏,每個人都做個有心人,那麼環境還會惡化嗎?

不是說科技的發展是不好的,而是說,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環境,科技發展利和弊是成比例的,所以說,今天的環境是人類造成的,而“科技的發展”就是人類的藉口,逃避最終結果是面對更壞的結果,如果人類不保護環境,那麼,很難保證,地球以後會發生什麼,難道,僅僅只是全球變暖這麼簡單嗎?不,絕對不會。

篇三: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家有光芒,喜氣洋洋”,今天的光芒已經聞名全國,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陽將光芒普照在東方大地上。我有幸來到這裏一睹光芒集團的風采。

首先,我們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光芒真空管太陽集熱器__造廠。剛踏進工廠,十五個大字赫然映入我眼簾:追求高起點,創造零缺陷,讓用戶滿意。接着,一根根真空管整齊地堆放在兩邊,閃爍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往前走,工人們仍在辛勤忙碌着,一刻也不停息。一根根真空管從工人們的手中誕生,我仔細端詳着一根剛加工好的真空管,別看它如此細小,但從__作到加工完成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它浸透着光芒工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工作總結範文這時,眼前的一個工人已經汗流浹背了,可她仍然工作着,我__不住上前問道:“你不累嗎?”她笑了笑說:“這活兒可不算累,比起其它工人來,幹這行兒好多了。”說完,又繼續忙碌起來。辛勤勞動的工人啊,你們向我傳遞着光芒精神:做企業精誠,做事情精心,做產品精藝。

我們又乘車來到了光芒集團中心。一進門,我就被各種各樣的光芒產品吸引住了:電子竈、調壓閥、爐板、閥門……真是琳琅滿目。隨着光芒講解員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一個圓桶形的電熱水氣前,講解員叔叔介紹道:“這個新產品叫做光芒中央電熱水器,它由藍金剛內膽__成,抗蝕十分有效,它獨特的漏電保護器可在0。1秒內自動切斷電源,安全無憂。”講解員叔叔又將目光轉向另一臺電熱水器,“來,再看這一臺。”他停了停,繼續說:“這臺光芒電熱水器是數碼控__的,是檔的產品。”“哇,數碼控__!”同學們不由得瞪大眼睛。“這兒的產品可真行啊!短短的幾年時間,你們就創造出這麼多新品種,你們是怎麼做到的?”一個同學問道。“這就是我們光芒作風,”講解員叔叔微笑着,“以快致勝,一次做對,團結協作,勇於負責。”

接着,我們走進後廳,聆聽了總經理助理馬飛繪聲繪色的講座。馬飛叔叔告訴我們:“光芒之所以發展到今天成爲全國,源動力是創新。‘科技光芒,創造無限’,而學習則是創新之母,實踐則是創新之父。興趣會給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責任感、愛心能爲創新指出正確方向。”

光芒啊,你讓我懂得了許多,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許多。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裏,在這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時代裏,像光芒一樣,我們要以快致勝,一次做對,務實創新,精益求精,才能開闢出一塊新天地,一塊自己獨特的,富有個性的新天地。

篇四: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科技改變歷史”、“科技創就未來”!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在這麼響亮的口號下,我們粵東地區創造了第一個以科技爲題材的高科技主題公園——方特世界·藍水星。

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主題公園是集娛樂、科教、休閒於一體的參與型主題公園。公園由十二個大型不同主題高科技娛樂項目組成;引領了世界主題公園發展方向,以科幻爲主題,以高科技文化和時尚遊樂元素爲主導,注重項目的主題創意,採用國際一流的理念和技術精心打造;將遊樂項目設計融入到園林海濱城市景觀中,是汕頭市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滄海桑田,神州鉅變,黃皮膚的民族,終於在屈辱中站起來,她腰板挺直,頭顱高擡,終於揚眉吐氣。沖天而起的蘑菇雲,打破了蘇美兩國的核壟斷;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向世界宣示中國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使世人再次認識生機勃勃的中國。

縱觀歷史,環顧全球,我們發現,一個社會如果不追求科技進步上下大力氣。我認爲應在三大方面加大力度。一是扶持高新產業發展;二是注重信息技術在便民利民方面的應用;三是推廣新興技術和新產品。這些新科技和新產品,都將有效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增強幸福感。

在當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像科技這樣廣泛持久而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的時代。科技不僅已滲透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而且還深深地觸及到了人們心靈的深處。

我相信,隨着東部經濟帶的持續開發和整體旅遊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處於東部經濟帶起點的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必定爲粵東的旅遊經濟和東部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大的驅動力,成爲廣東旅遊業又一顆閃亮的明珠!

篇五: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什麼是科學家精神?

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

20__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第一次對科學家精神做出了全面概括。

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學界寶貴的精神財富。過往70餘年間,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傳,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中國的嶄新面貌。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今天的科技人員又當如何傳承並弘揚這些精神呢?

爲什麼是這12字?

“科學家精神”的豐富內涵,被歸納總結爲12個字,6個詞。“愛國”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要義,而與之密不可分的,是“奉獻”精神。

“愛國與奉獻,就是讓科研人員、科技工作者回答‘做什麼人’‘立什麼目標’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張瑜對《中國科學報》說——這位耄耋之年的老教授,是錢學森在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的首屆學生。

“你做科研是爲了什麼?是爲了人類的進步?爲了大多數人的幸福?爲了國家的富強?還是隻爲個人和小家庭優越的物質生活?不同的答案,註定會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人生高度和厚度。”他說。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則強調了“創新”和“求實”的意義。“所謂‘求實’,就是追求真理、尊重規律,不被權威束縛,不向功利折腰。這是科學研究最本質的動力。”他說,“‘創新’則更不必說了,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必須打破傳統的、慣性的思維,要有創造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真正開拓人類的認知邊界。”

“對今天的科學家來說,‘協同’的意義尤爲凸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說,“當今時代,除了純數學等極少數學科外,絕大多數研究領域都需要廣泛深入的合作。如果說過去的研究是一條線,今天的研究則是更加龐大複雜的綜合體系。你沒有協同的精神、合作的藝術,就很難做出真正有價值有影響力的工作。”

“同樣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一點,是‘育人’。”張瑜說,“一個科學家只知道做好自己的課題,做好自己的研究領域,那遠遠不夠。只有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而且做得成功,學界才能後浪輩出,我國科技工作才能‘可持續’的發展。錢學森先生‘科學家辦教育’,着力培養科技後備力量的光輝典範,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研究和發揚光大。”

不薄今人尊古人

一提起“科學家精神”,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老一輩科學家。相比之下,那些奮戰在當前科研一線的,正當年的科技工作者們,則較少被談及。

這是爲什麼呢?

“這並非我們只歌頌老一輩,不歌頌新一代,不存在‘厚古薄今’的問題。”張瑜說,“老一輩科學家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尊敬,不是人爲定義、刻意宣揚的,更不僅僅是因爲資歷老、地位高,而是他們確實爲新中國科技建設做出了開創性、奠基性的重大貢獻,這是不爭的事實。”

他說,如果把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前輩稱作“第一代老科學家”,他們從無到有地開闢了兩彈一星、中國航天等偉大事業。如今八十歲上下高齡的一批科學家,“或可稱爲‘第二代’”,他們繼承了前輩科學家的精神,在他們的身體力行和引領下,推進了像北斗、空間站、天眼、高鐵等重大的科技突破。

“老一輩科學家固然可敬,我們今天的科技中堅力量和後備力量也都很出色,堪當大任,令人欣慰。”張瑜說。但他也看到,與老一輩科學家對改變國家面貌、造福民族同胞的迫切相比,部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對愛國和奉獻的體會則沒有那麼深刻。

“他們沒有經受過解放前國家的苦楚,沒有經歷過百廢待興的年代。因此我們應該負起宣傳、教育和培養的責任,讓年青一代更好地承擔起國家重任。”

李家洋認爲:“時代賦予老一輩科學家人生的傳奇色彩和典型意義,讓他們的故事更加動人,更有傳播性。但我們也不能忽略身邊千千萬萬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的科技工作者們。在較爲和平的環境下,他們沒有那麼多激動人心的故事,但也都在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中國的科技人員非常勤奮。就我所見所聞,從研究生到研究員,很多人都沒有節假日,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的動力從哪裏來?就是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對祖國對科學事業的熱愛。”李家洋說,“如果每一個科技工作者,都能從每一天的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做起,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成爲世界科技強國。”

精神會傳遞,未來亦可期

“科學家精神”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在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時代被先行者們小心翼翼地點燃。自此以來,無論坎坷,不懼風雨,一路被傳遞着、保護着,被作爲火種傳播着、擴散着。

林建華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工作者能保持純粹,初心不改。

“作爲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國家爲我們創造了非常好的工作環境,我們就更有義務去心無旁騖地奉獻科學事業。而且正因爲物質條件變好了,科學家更需要對名與利的誘惑保持清醒。只問是非,不計利害,潔身自好地做學問,不要辜負時代的幸運和國家的厚望。”

李家洋曾擔任中科院副院長、中國農科院院長、農業部副部長,卸下這些行政職務的他,今天依然奮戰在科研一線。

“事實上,我從未離開過科研。即便在做行政工作的那十幾年,絕大多數的晚上與週末我都在實驗室。”他說。因爲從事科研,瞭解科研,所以作爲管理者能更好地指導科研工作;因爲做過管理者,所以能從更高的層面和更寬廣的視野來開展科學研究——這就是李家洋從自身做起,對科學家精神最樸素的堅守。

張瑜已經81歲了,過去十年來,他走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遍訪228所高校、一些科研單位及中學名校,以親身經歷爲線索講述錢學森的故事,傳播他的科學家精神。

“在各高校進行講座的時候,每次到學生互動環節,我都很受感動,他們聽報告的時候非常聚精會神,積極提問,跟我討論自己的心裏話,展現出樂觀積極、獨立思考、求知慾強的特點。”張瑜說。

看着他們,張瑜彷彿看到科學家精神的火種,正在一顆顆年輕的心裏萌芽,星星之火,生機勃勃。

“精神會傳遞,未來亦可期。”

篇六: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日前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並重點闡述了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去年5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峯、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爲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六個方面,構成了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必將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藉精湛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野,爲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就一定能匯聚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光榮業績。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峯、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成果,爲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爲自覺行動,在解決受制於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強化擔當作爲,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我們就一定能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自覺踐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爲”的勇毅擔當,激揚“敢爲天下先”的創造豪情,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七: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經歷了閉關鎖國,經歷了貧窮落後,在幾代人不懈的奮鬥下,中國終於脫胎換骨,能立足於世界科學時代。

首屆世界公衆科學素養促進大會上發佈的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素養素質提高了,然而一些缺少科學依據的言論還時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錯誤、荒謬的引導性言論屢見不鮮。對此,我國提倡提升科學素養,掌握科學思維和科學思想,運用科學技術處理社會事務,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提升科學素養呢?首先我們應先認清缺少科學素養的危害。魯迅的作品《藥》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缺少科學素養的人們認爲吃了人血饅頭便能治病,這種低素質的國民水平是造成時代腐朽的原因,因此,一個國家無論在社會發展還是在科技發展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素養。

而提升科學素養的方法在於腳踏實地提升教育質量。知識能使人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在人人懂科學,信科學的情況下,喝白酒能抗癌,閃電不會兩次擊中同一個地方,這樣損害人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言論即使出現,也不會博得信任,因此,務實務力,宣傳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文化,從點滴做起,方能有效地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

一個國家公民的科學素養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和實力強弱,爲此,國家對於提升文明科學素質做出的努力也是可觀的,而我們青少年對提升國民素質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爲這樣的科學素質是需從小培養的,我們青少年一代能夠做好,那麼國家末來科學素質的提升便指日可待了。但前提是我們青少年要從自身做起,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學好文化知識,提升自我,影響周邊,以利國利民爲己任,讓我們國家有一個科學的未來。

腳踏實地,務本精神,提升素質,方得始終。

篇八: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科學精神是很重要,科學精神包括了“新懷疑主義”。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並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這就是“新懷疑主義”的解釋。

老師講的,書本寫的,並不是一貫正確的。應該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如果這是真理,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會堅持真理。上課時,老師讓我們做判斷題,同學們說對,老師就說:“對嗎,到底對不對”。同學還是堅持真理,老師又說:“你們好好看看這道題,到底對不對”,這是已經有同學說錯了。老師問到第四遍,第五遍時幾乎全班同學都說錯。其實這道題是對的,只是老師鍛鍊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

我們要學會質疑,老師說的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老師說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是這句話其實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這時,我們要糾正老師的錯誤,要有堅持真理的毅力。

不迷信權威,不盲從與書本,不墨守陳規,執着求實,堅持真理,勇於創新,這是“新懷疑主義”的另一種解釋。

我們懷疑不能沒有依據,要有自己的理由,如果覺得老師講的錯了,我們要站起來說出懷疑的理由。如果我們懷疑錯了,老師在糾正我們的錯誤時,我們加深了對食物的理解。有事我們的懷疑是正確的,它促使老師也去糾正錯誤。

我們以後在學習中要具有“新懷疑主義”精神,這樣,課堂就不會變的很枯燥了。

篇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科學精神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科學史中的重大進展或者突破,都是科學家們不停探索和鑽研的結果,科學成果很重要,但是不斷實踐、勇於探索、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纔是最寶貴、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我讀了《數理化通俗演義》最大的感受。

《數理化通俗演義》是當代作家、記者樑衡先生寫的一本小說。這本書用了中國特有的體裁——章回體小說,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情節敘述了一個個偉大科學家一生的付出。這本書爲讀者們科普了數理化的歷史,讓人們體會到了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那些繁瑣的歷史故事,被樑衡先生以生動的語言轉化爲一個個簡潔、有趣且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瞭解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也發現這些科學成果後面,既有汗水有淚水,更有喜悅和歡笑。無論如何,每一名學者的付出與犧牲都是有意義的。正是因爲他們,纔有了現在那一個個看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公式。就像樑衡先生說的:“這些公式是多麼珍貴,多麼可愛”。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特別是勇於實踐和深入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我非常敬佩書中的很多科學家,他們選定方向和目標,通過不停的實踐和探索去尋求真理。科學探索的路上充滿坎坷,但他們鍥而不捨地朝目標奔去,最終有了成就。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物,例如祖沖之、布魯諾、開普勒等。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祖沖之年少時就十分聰穎,學問高深,但是在面對科學的探索上,他一絲不苟、嚴謹求證、不停地去接近真理。

祖沖之在數學史上最偉大的貢獻,便是算出了圓周率十分精確的近似值,即3。1415926<圓周率<3,1415927。當時,在劉徽的《九章算術》中,已經提到了圓周率爲3。14,這已經是十分精確的數字了,但祖沖之仍然想精益求精、算得更加精確。他用割圓術,將圓割成六等分,再依次內接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再用新竹割成的算籌來計算,手指都漸漸被算籌磨破了。祖沖之算到月落烏啼、算到雞鳴日升,他日夜不停地算着,終於算出了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近似值。我想,這種追求真理、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就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科學精神,這種科學精神就是照亮人類進步的火把。

讀完《數理化通俗演義》,我想在生活中也應該向自己的目標堅定走去,哪怕面對困難,只要方向對了,不要放棄,不停努力,總會到達目的地。

篇十: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爲天”、“食以稻爲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裏,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爲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麼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峯,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着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裏高興,吃點苦沒關係。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後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那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幹,他希望自己再奮鬥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願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

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閒看雲隱;他們精確地估量着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爲綠蔭,去感恩那些爲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爲,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35488.html

  • 標籤: 弘揚 科學家 工作者 弘揚大國工匠精神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推薦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弘揚科學家精神活動心得(推薦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