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38W 次

篇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

認真學習了郭華老師的講座《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對新課標有了全面、系統的整體感知,對於新課標的重點、亮點有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作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段的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爲小學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繫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瞭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儘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初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爲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二、注重素養的落地

郭華老師解讀道,新課標的重點和亮點是素養導向、素養落地。在講座中,郭老師也始終將“素養”二字貫穿在整個新課標的解讀當中。她指出,在教學、評價、反饋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識,而是要考慮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學生學習目標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識、技能,而是通過知識技能成長爲什麼樣的人,形成了什麼素養。課標也從提供內容轉爲提供過程。在前一版課標中,就在探索以學生爲中心展開設計和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新課標中,就將這一點深入拓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標,以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爲導向。真正將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位。

篇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我認真聆聽了韓震教授的報告,讓我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大局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育人功能,貫徹五大核心發展理念,不斷改變育人方式,進行跨學科和大單元設計嘗試;改變評價方式,優化終結性評價,探索增值新評價,突破紙筆考試評價,發揮評價對教育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同時,作爲思政課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

篇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修訂,旨在迴應時代之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服務。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界定了課程性質,闡明瞭課程理念,凝練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一體化設計,並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同時,爲了保證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還對教學、考試評價、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培訓與教研進行了具體論述。

關鍵詞:鑄魂育人;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課程標準;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石芳,法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修訂組祕書;;韓震,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

2011年,教育部印發了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十餘年來,2011版課程標準在推進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提升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着國內外課程改革的推進,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及其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課程標準也存在一些與之不相適應的地方。2019年1月,教育部啓動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在總結我國課程改革成功經驗和汲取國際課程改革有益成果的基礎上,修訂組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進行了一體化的修訂。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由三本合爲一本,統稱爲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以下主要從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與思路、主要內容與變化等方面進行解讀,以幫助相關人員更好地領會和落實新課標。

一、修訂背景與思路

(一)體現新時代人才培養新要求,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課程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載體,直接關係人才的培養方向和質量,涉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2]6“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15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面對國家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黨和人民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道德與法治課程必須迴應時代之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強化課程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認知、領悟、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3]。其後,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等要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根據學生成長規律,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循序進、螺旋上升的原則,構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圍繞思政課教師的培養問題,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力求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切實配齊建強師資隊伍,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專職爲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名師輩出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與此同時,教育部強化重大主題教育整體設計,研究制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指導性文件。

上述關於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講話和相關文件,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修訂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治觀念教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要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統籌設計一至九年級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標準等;要積極促進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思政課專業素養、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教學內容,提供可操作的教學建議,引導教師採用和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啓發式等教學方法,促進教師的成長髮展。

(三)與黨的理論創新同步推進,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項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思政課積極迴應和體現黨和國家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反映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新成果,與黨的理論創新同步前進。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修訂,注重體現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充分反映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幫助學生理解黨的初心使命,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瞭解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樹立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遠大理想。

(四)汲取國際課程改革有益成果,開闊研究視野

自20世紀末以來,關於核心素養及其評價的研究,成爲世界範圍內教育改革的熱點與潮流。時代在變化,知識形態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時代,很多國家、地區和組織不約而同地將教育發展的目標和課程改革的重心指向了核心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美國、法國、澳大利亞、芬蘭、日本、韓國等,紛紛開啓了關於核心素養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索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創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本國、本地區實際的素養框架模型,並啓動了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爲目標的課程、教學、教材和評價綜合改革,開發了PISA等國際大型素養測評項目。

二、主要內容與變化

(一)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確立了課程培養目標

2011年版課程標準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闡述課程目標的。新課標實現了對三維目標的傳承與超越,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和細化,依據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4],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學生髮展需要,凝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着力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這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主要變化。

1、彰顯課程的育人價值

上述五大核心素養是在深入分析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的基礎上,總結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的突出貢獻後凝練而成的,體現了課程在促進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上的獨特價值。“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爲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課程標準對每個核心素養從內涵、主要表現和培養意義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這五個核心素養各有側重、各有指向,也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2、堅持課程目標的一體化設計

從學段來看,在提煉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時,體現了一體化的設計思路。這五個核心素養既符合義務教育階段的育人規律和學生髮展特徵,同時也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要求培養的核心素養保持有機銜接,體現出循序漸進性。

“政治認同”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目標中,均作爲首要的核心素養提出,體現了思政課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同時,考慮到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認知水平與行爲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了“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與對思想更爲複雜、行爲更爲獨立的高中生的“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形成進階。此外,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和本階段學生髮展的需要,強調了“道德修養”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3、形成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課程體系

新課標以培育核心素養爲綱,描述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提出教學建議和規定考試命題原則。具體來說,基於學科本質及育人價值,提煉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圍繞核心素養描述了課程目標;基於核心素養及其水平,選擇和確定課程內容;基於課程目標、依託課程內容,形成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啓發式等教學方法;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進行刻畫,形成了學業質量標準;基於學業質量標準形成素養導向的考試評價原則,實現核心素養培養在課程中的有效落實。

4、體現總目標與學段目標的有機統一

課程標準圍繞五大核心素養,用具有統攝性、深刻性的大概念,描述了學生學習本課程後應該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提出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總目標。同時,考慮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年級跨度大,爲了更好地將總目標進行分解和落實,幫助各學段明確落實五大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目標,課程標準按照一至二年級、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制定了學段目標,形成了學段間有序銜接、層層遞進的目標階梯,有效落實了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一體化設計的要求。

(二)更新了課程內容,建立了更加清晰的框架

與2011年版課程標準相比,修訂後的課程內容有較大變化。課程內容反映新時代發展的偉大成就,框架和線索更加清晰,形成了學段間循序漸進的內容體系。

1、反映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產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道德與法治課程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課程內容充分反映新時代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呈現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和理論探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大勢,關心國家發展,關注公共事務。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爲基礎,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建立了主題鮮明、線索清晰的內容框架

課程內容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同時,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內容的基礎,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呈現教育主題。

3、堅持一體化設計思路,形成了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統籌小學與初中的課程內容,構建起四個學段圍繞主題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內容體系。這樣既避免了學段間的交叉重複,形成學段間層層深入的學習進階,又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有機銜接,有效落實了思政課課程內容一體化的要求。

(三)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引導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

2011版課程標準沒有學業質量內容,新課標則在第五部分專門論述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業質量,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在“雙減”背景下,學業質量標準承擔着減負提質的功能,對於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發揮着重要作用。

課程標準界定了學業質量的內涵。學業質量標準通常也叫“學業成就標準”,是指學生在完成本階段課程學習任務後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學業質量標準與課程目標直接相連,反映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同時,學業質量標準作爲學生學業成就水平表現的質量標準,是教育質量的重要體現,也是衡量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指標。

課程標準概括了學業質量標準的功能。學業質量標準能夠引導教師轉變育人方式,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學業質量標準不是傳統的知識本位的內容標準,不是衡量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多少和深淺,而是以素養爲導向,全面反映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標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教師形成科學的質量觀和人才觀。同時,學業質量標準也是指導評價與考試命題、教材編寫、教學與課程資源建設的基本依據。

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內隱性,一般不能直接觀測,需要通過將其轉化爲具有操作性、可觀測的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的行爲表現。這些行爲表現要具有“夠清晰”“易辨識”“可操作”的特點。學業質量標準通過描述學生學習課程後能夠做什麼的關鍵特徵,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在什麼情境條件下,學生能夠做什麼、完成什麼,表現出什麼素養。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一樣,學業質量標準也採取分學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四)貫徹落實“八個相統一”要求,提出具體教學建議

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要求,貫徹落實“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教學目標的制訂要超越雙基目標、三維目標,把促進學生的素養髮展置於核心位置,制訂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結合思政課的特點,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發展的脈搏,及時跟進社會發展進程,關注國內外大事,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引入課堂,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的現象,思考社會問題,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學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教師既要把教學內容講清楚講透徹,也要注重啓發學生,把說理教育與啓發引導有機結合起來。灌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方法,道德與法治課程離不開必要的灌輸,但同時也要注重啓發,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倡導案例教學和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教學方式,以及參觀訪問、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擴展視野、提升能力、學以致用。

(五)發揮評價的育人作用,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對於促進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爲了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傾向,新課標不僅給出了具體的評價建議,還專門論述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評價不等於考試,評價是一個內涵和外延更爲豐富的概念。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內容不是單純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是“涉及價值觀念、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包括學生的知、情、意、行,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狀況進行全面判斷。同時,評價也不僅是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是“貫穿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和教學的各個環節”。評價伴隨着整個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交織在一起,發揮評價改進學習、促進教學的作用。

新課標強調評價要堅持素養導向的基本原則,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爲根本標準,通過對學生理想信念、愛國情懷、擔當精神、品德修養、法治觀念和日常品行表現等進行全面而綜合的評價,發揮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以評育人的功能。爲了能夠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還提出一系列具體的評價建議:重視表現性評價,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主體的參與,發揮育人合力;採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更加多元的評價辦法,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學生的相關信息;抓住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期終評價等主要環節有效落實評價;評價結果可以採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避免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可以採用等級制加評語的方式呈現,還要進行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評價。

課程標準明確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對考試性質與目的、命題原則、命題規劃、題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同時,爲了讓教師易於理解和掌握,還給出了三道樣題示例,對每道試題的命題立意和考查內容作了具體說明。

篇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一、自我教學診斷分析。

1、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達成。

2、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差,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需要經過反覆引導後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驟的教學,對知識點一知半解。

3、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脫節。課堂停留在知識的講授上,沒有能有效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實際道德的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理論實踐兩張皮”。

二、解決問題的改進措施。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正確把握課標要求。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制定目標很重要,目標好比師生在游泳課堂裏的目的地,目標過大,遊不到,目標過低,達不到訓練的目的,恰當的目標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既能夠達成目標,又能起到訓練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課標對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才能在制定具體目標時有標杆,纔不會有偏差。

2、要關注學情。三年級孩子,他們的生活大部分是被家長包裹着的,他們在家被家人包裹着,在小區,被家人看護着,上放學路上,家長一路接送,在學校,被老師包裹着,他們生活的空間就是家裏、小區、學校,很少獨立與他人相處,社會生活經驗缺乏,難以達成老師課堂設定的目標,因此,作爲老師要充分了解學情,要能夠課前讓孩子在家長的協助下,充分挖掘自己助人和被助的體驗,瞭解社會上愛心傳遞的人和事,閱讀了解雷鋒的故事,增加不在場經驗,提升他們對傳遞愛心的理解,爲課堂教學鋪墊。

3、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教學思路是一節課學生“學”與教師“教”的步驟和流程,也是教師對一節課教學過程所做出的思考、安排與策劃,它體現了本節課“學”與“教”的邏輯,一堂成功的課必定有一條非常清晰的教學主線,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重點突出,精彩紛呈。相反,凡是不成功的課必定是主線不明,思路混亂。好的思路既便於學生理解,更利於教師課堂教學的展開。教學活動的流程,要依據目標,每個環節以目標爲始,更要以目標爲終,每個活動要達成總目標中的一個分目標,按照德育課堂的“知、情、意、行”進行串聯,明理導行。

4、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多媒體教學富含多種元素,能將視頻、音頻、文字等一次性的呈現在一堂教學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工、變形,讓這些生活素材轉變成爲學生能夠理解、可以學習、易接受的教學素材,然後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分析課堂中的知識點。

5、正確使用評價語。評價語是教師在課堂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學語言。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評價語是對學生認識的統一和提升,是對課堂目標達成的表達形式之一,是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對目標達成的催化。

三、今後五年工作計劃。

1、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用愛促進教學。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心便不能爲人師。爲師之道,必須熱愛學生,猶如父母之愛護子女。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果;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讓他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只有熱愛學生,才能使教師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位置上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2、要不斷加強理論修養,用知識感染學生。對教學的內容要反覆琢磨,要與自己和學生的生活融爲一體,用心去上好每一節課,只有這樣才能去感染學生,去影響學生的成長,讓孩子在成長途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要不斷加強綜合素質修養與教學技巧。除了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是自己專業的專家,同時還必須是個雜家,教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豐富知識和教學藝術的完美結合。

4、教師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與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只有創造師生平等的環境,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理論,而又不感到枯燥。

總之,要做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老師,以實際行動履行好一名思政課教師鑄魂育人的時代使命,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篇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爲上,體現師德,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真正認識善和惡,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

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爲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我個人以爲,師德師風所包含的內容,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爲人師表”。但“育人”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的老師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其中在業務素質上,爲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要求老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師德師風應注入新內涵。通過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想指導下,我談下面的一點體會:

“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我們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爲,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爲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愛國守法的模範,用我們的言行去薰陶、教育下一代,使他們從小樹立愛國守法的意識,爲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纔打下堅實的基礎。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教不好學生,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師。我們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用我們的責任心、愛心、寬容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親情去感化每一位學生,絕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常言說:“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成爲專家、教授,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成爲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我們要用模範的言行去薰陶、感染學生,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表率,爲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樣。

“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的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用紮實的知識儲備教育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會時時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爭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篇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一、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與2022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對比

前言較2011年課程標準發生變化,前言內容強調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課程思想性,發揮本學科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

新增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課程內容按學段設置,新增第一至三學段(1~6年級)相關內容,第四學段(7~9年級)分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五大學習主題。評價建議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新課標在個人成長的這一板塊當中更加細化了學生對於生命安全的重視要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必要性。給“成長中的我”更加具體的實施方法與要求標準。

兩版課程標準,不變的地方在於國情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側重與要求。力爭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瞭解到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做合格守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二、新舊兩版課程標準下的學校教育實踐

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下的思品課程,基本課時1個班每週兩節政治課,具有極強的應試性,教材版本各個不一,給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以及不同經驗水平的教師備課上課帶來了一定矛盾。2022年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程標準,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全國統一使用的基礎上,有了較強的可行性以及參照度。近年來,在思政課程備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學校課時也進步爲1周至少3節道德與法治課,授課教師團隊專業度不斷增強,均爲高校思想品德專業出身的教師團隊。

除此以外,思政大練兵活動的如火如荼,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以及區領導張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的專題講座,高楊傑校長面向高新區第五校師生的思政講座活動,足以見證思政課程的備受矚目,實踐活動學習的不斷進步。

三、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標對雙減的保障作用

“雙減”工作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作爲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凸現出了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雙減”環境下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首先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創建學習共同體,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績效,全面實現課程目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合作學習過程。在課堂實踐中,爲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勤學;實現教知識走向指導學會學習、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逐步嘗試、總結形成了課前預習、情境導入、課堂探究、課堂總結、課後拓展“五步”有效教學法,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

四、課後服務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實踐

爲落實雙減政策,貫徹課後服務的育人作用,道德與法治學科針對不同學年級段的學生有着不同類型實踐活動的開展,比如:針對七、八年級展開思政大講堂、黨史故事人物事蹟演講活動、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手抄報評選活動。針對九年級師生,西安市高新區第五學校我校積極開展名師講堂弘揚正能量,學習政治課。在富有興趣與獨具匠心的規劃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爲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質疑與思考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五、新課標對校本課程(大美陝西)實施方面的促進作用

“陝西娃愛大陝西”、“大美陝西美麗秦嶺我的家”、“草堂我的家”,道德與法治課堂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了大美陝西·道法系列課程,充分的體現了草堂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以及經濟發展的高新速度。《陝西娃愛打陝西》這節課堂帶我們瞭解了草堂區的文化風俗、人文特點,讓學生了解家鄉、爲建設家鄉而奮鬥。

《大美陝西保衛秦嶺》這節課堂帶我們瞭解了美麗秦嶺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保護秦嶺,建設美麗中國人人有責。陝西作爲自由貿易試驗區,當然是全面貫徹國家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方針,草堂區的高新產業園區、比亞迪新能源二廠的蓬勃發展。五校初中部道德與法治教師團隊們在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探索上不懈努力,道德與法治之大美陝西課堂在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均有校本研修的綜合性較強的課堂。爲學生了解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2022版本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爲“雙減”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有效支撐,是“雙減”政策的理論支撐,相信國家的“雙減”政策將會在新課標的支持下得到強有力的貫徹於落實。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41889.html

  • 標籤: 法治 課程標準 心得體會 道德 精選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