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精選5篇)作文

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29W 次

篇一: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精選5篇)

致前輩

我們先來看份檔案,姓名:田xx,籍貫:山西省石樓縣羅村鎮沙窯村,出生年月:1930年10月12日,家庭成分:地主,本人學歷:運城師範,職業:公務員。

在以下文字中,我不再直呼其名,那會顯得不夠尊重,因此,以“前輩”作爲第三人稱,敘述那段流金歲月。

1947年6月,前輩畢業於運城師範,後經熟人介紹,曾在安邑僞政府幹過4個月的勤務(應該是今日夏縣),同年12月,安邑僞政府撤往臨汾,前輩就此離職,輾轉回到石樓沙窯村老家。

在外求學的坎坷經歷,讓前輩看到太多因戰亂造成的生離死別。因此,能與家人團聚且平安的過日子,成爲前輩最大的心願。

1948年7月,解放後的石樓縣政府百廢待興,需要有知識的人才,縣政府面向社會招聘教員。

前輩因自己的出身不好,因此抱着試試的心態前去應聘,竟然被錄用了。經過崗前培訓,前輩被分配到城關完小任教。

那年月,小學畢業都算是知識分子,更別說師範水平,漂亮工整的文字,紮實深厚的文化功底,前輩很快被縣裏發現並得以重用。

1949年7月,當教師不到一年的前輩,被破格調入人委會民政科,從此步入政壇。

此後17年至文革前的工作簡歷:

1957年7月,任民政科副科長;

同年12月,參加石樓縣第二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爲人委委員;

1953、1954年連續被評爲全縣幹部二等模範、一等模範;

1956年4月,被組織推薦到中央政法幹部西北分校學習近一年時間;

1957年2月被任命爲縣人委辦公室副主任;(就是現在的縣委辦副主任)

1959年1月,調任羅村鎮龍交公社書記兼主任;

1959年10月兩次調回人委辦任主任;

1961年3月,調曹家垣公社任書記;同年4月與時任縣長李志勇外出洪洞縣開展“四清”運動,到1966年6月結束。

在這17年間,前輩以嚴謹的作風、辛勤的付出,贏得組織的信任,這期間,通過不斷的學習及趙秀夫等老領導的影響。

前輩由對政治的懵懂無知,成長爲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識青年。

1966年7月,前輩被抽調去洪洞縣參加“四清”運動兩年到期,圓滿完成任務並獲得優秀“四清”隊員榮譽,回到石樓所在的單位曹家垣鄉。

迎接他的並沒有表揚與掌聲,而是張張大字報,文革運動來了。

前輩戴上紙糊的高帽,挨批鬥、被遊街,且下放到許家山勞動改造,政治暴風的洶涌澎湃及人格尊嚴的無情踐踏,讓前輩猝不及防。

白天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批鬥會,晚上被隔離在窯洞裏,那些日子,前輩在黑暗中輾轉反側,無數個夜晚他在苦苦的思索。

多少年來,努力辛勤的工作、小心謹慎的做人,發自內心的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

一直以來,前輩羞於自己的出身,羞於自己在安邑僞政府的工作經歷,儘管那只是區區4個月的時間。

在此之前,加入黨組織轉正程序一直杳無音訊,但前輩始終沒有失去信心,他認爲這是黨對自己的嚴苛考驗。

但是今天,前輩突然發現,自己的出身及畢業初期的工作經歷,已成爲重要的政治污點,深入骨髓與血液,讓他永遠也洗不乾淨。

他想辯解,想大聲的告訴大家,我對黨是忠誠的,我願意用有限的學識,爲家鄉百姓做些事情,不行嗎?

“不行!”冰冷的拒絕從無盡的黑暗中傳來,你的出身及歷史背景,決定着你永遠都是革命專政的對象,絕不會被信任!

政治的宣判於前輩而言,無異於晴空霹靂,他絕望的戰慄着、掙扎着,眼裏噙着淚水望着遠方。

茫茫黑暗的盡頭,似乎有片光亮,他下意識的伸出雙臂,拼命的想抓住那光亮。

他相信那片光亮,能給自己帶來生命的溫度,光亮若即若離的在眼前跳躍,前輩步履踉蹌、精神恍惚的去追逐,他忘記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危險。

政治理想的破滅,尊嚴被打碎且踩在腳下,這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摧殘,對前輩這樣的知識分子而言,必然形成精神的幻覺與崩潰。

幾十米高的懸崖下,失足墜崖的前輩陷入昏迷,他的身體曲捲着毫無生氣,只有北風吹起的頭髮,凌亂如蒿,他似乎被周邊世界無情的拋棄了。

感謝老領導陳汝林,力排衆議作出“救命要緊”的指示。感謝上蒼的眷顧,前輩從那麼高的懸崖上墜落,竟然奇蹟般的活了過來。

傷愈出院後,那些人並不讓他回家休養,而是繼續接受隔離及勞動改造,思念父親的大女兒前往探望。

我相信數月未見,女兒看到父親憔悴時的驚愕,父親見到女兒時的悲喜,父女相擁而泣。

墜崖發生後,前輩已心如死灰,他的痛苦與絕望,他的熱情與理想,都隨着墜崖而消散,他冰冷而麻木。

但女兒的到來,讓他冰封的世界感受到一縷陽光,那個夜晚,前輩久久的凝望着熟睡中的女兒,楚楚可憐的女兒,眉宇間盪漾着稚嫩,眼角處掛着淚痕。

無限的柔情從前輩的心底升騰而起,他疼愛的輕輕撫摸着女兒的臉頰,在心裏默默的說,爲了孩子們,我要堅強的活下去。

1969年,解放軍某部進駐石樓,糾正政治運動中的偏差,前輩重獲自由。

1972年前輩被安排在縣建築社擔任支部書記,這期間,他帶領建築工人新建了石中橋、馬村橋和辛店村橋,這三座石拱橋,除縣城石中橋,在橋上建起新橋外,其它兩座橋,到現在還在被使用。

1975年2月,由於長期在建築工地過度操勞,前輩舊病復發,組織安排其到縣科技辦公室當幹事,那個時期辦公室只有兩名幹事,組織這樣安排,是爲了讓前輩安心調養身體。

但前輩卻沒有閒下來,他利用有線廣播等手段,及時傳播科技情報、農業信息,特別是對牲畜疫情及時預報監測,集中開展技術廣播講座。

1966年邢臺地震後,成立地震預防中心,前輩及時跟進抗震防震知識普及,把冷清的部門幹得熱火朝天。

1977年,石樓縣科技局成立,前輩被任命爲副局長,這期間,針對石樓科技力量薄弱,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實際,組織專業科技人才成立“技術協作攻關組”列入省市縣科研項目。

留村石家坪科研組沼氣發電試驗成功、縣醫院科研組研製成功藥物過敏速測儀、農機廠科研組設計出驅動型手持拖拉機、農業局林業局科研組在高頻種子處理試驗、土壤普查取樣、紅棗果樹修剪管理、磷肥推廣等科研對比示範推廣中,都極大的引領和促進了全縣工農業生產,爲強化百姓科學意識,做出突出貢獻。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後,科技局改爲科委,前輩爲副主任並主持工作。前輩受全國科技大會精神的鼓舞,開展全縣科技人才摸底普查,在時任縣委書記楊開元同志的支持下,兩年時間,39名學非所用的大專畢業生歸口歸業,30名受到不公正處理的科技人員平反覆職,48名同志恢復了技術職稱,16名科技人員入黨,12名科技人才被提拔重用,116名科技人員調整級別工資,12戶長期兩地分居的家屬調動得到解決。

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極大的調動起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全縣掀起前所未有的科研熱情,並重知識、尊重人才蔚然成風,據縣誌記載,從1977年到1984年,石樓先後榮獲省級科研成果獎52項,地級成果獎四項,特別是進行了遼寧白絨山羊與本地山羊雜交改良試驗推廣,絨產量提高1、58—2、7倍,僅羊絨,每隻改良羊比本地山羊多收入12、58元,全縣推廣絨山羊改良近10萬隻。山西日報以《切實關心、大膽任用》爲題,報道石樓縣委落實黨對科技人員政策的經驗做法,前輩也因此被評爲呂梁行署科學技術先進個人並受到表彰。

1981年調整成爲縣科協主席。前輩到科協後,把推廣優種、配方施肥、良種良法配套作爲後半生的全部追求。

他說:大躍進靠浮誇糧食產量上1004斤,今天我們要用科技實現畝產千斤糧。

在前輩的推動下,全縣14個鄉鎮組建科技普及站,134個村委全部配齊科普員,並從省市爭取專項科普經費,各鄉鎮開辦科技集貿市場,舉辦各類農業技術講座。

在全縣56箇中心村進行千戶萬畝優種田活動,將當時全省22個優良品種全部引進石樓推廣。

三年時間,石樓糧食產量逐年遞增1983年10月,前輩代表石樓縣科協參加山西省科協先進集體表彰大會。

從1972年復出至1984年退休,12年間,前輩這劫後餘生的工作機會,倍感珍惜,他懷着敬畏與感恩之心,用百倍的熱情奉獻事業,以紮實的工作,爲充實石樓科技檔案資料做出重要貢獻。

1984年3月7日,前輩代表石樓縣科協參加全國科協農村科普協會工作經驗交流大會在。

前輩初次來到北京,會議間隙,身穿中山裝,腳踏圓口布鞋的前輩走進天安門廣場。

他看到了城樓上高高懸掛的偉人像,他如此之近的佇立着、凝視着,像委屈的孩子見到久別的親人……

迎風飄揚的鮮豔紅旗、矗立的英雄紀念碑、雄偉莊嚴的人民大會堂。

他的眼睛溼潤了,嗯!所有的付出與委屈都是值得的!

屈產河畔,水流潺潺、柳枝婆娑,前輩手拄柺杖站立在自家大門外,他目光深邃、飽經滄桑的臉龐浮現出安然的微笑:這個世界我來過!

2008年10月,前輩因病離世,終年79歲。

逝者如斯,精神永存,前輩之後、再無前輩……

篇二: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古樓春秋

我叫四照樓,是一座名不見經傳,形不上圖冊,鮮爲人知的小樓。六百多年前,我出生在黃土高原上這個名叫石樓的小城裏,工匠們用十六根粗壯圓木擎起了我兩層木製的軀體。斗拱精巧,飛檐凌雲,雕樑畫棟,堪稱一景。登樓遠眺,石樓風光盡收眼底,人間百態悉納足下。

風雨滄桑數百年,我早已融入這片黃土的血肉中。我愛這片熱土,愛她的風光旖旎與壯美,愛她的歷史厚重與悠久,愛她的人民淳樸與堅韌。我見證了一個個時代的更迭,也記錄了一段段難忘的過往。忘不了侵略者鐵蹄下百姓痛苦的血淚,忘不了文革浩劫中百姓無奈的掙扎,長長陰暗的寒冬裏,勞苦大衆飢寒交迫,錦繡河山滿目瘡痍;嗚咽的屈產河訴說着不盡的苦難,憔悴的翠金山顯露着無限的悲壯。我無聲的哀嚎沒有人聽得到,我滿腔的憤怒沒人看得見。可我聽得到、我看得到,人民、大地、山川、樹木,所有的生靈都企盼着春天的太陽。

終於,十月革命的勝利號角吹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新帷幕,脫貧攻堅奏響了全面小康的最強音。古老的屈邑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的周圍屋舍儼然,高樓林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原來《桃花源記》所言非虛!“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原來大同世界真的存在!我因這片飽經苦難如今終於煥發出勃勃生機的黃土地百感交集,我爲歷經磨難卻依然堅韌不拔的石樓兒女歡呼雀躍。歷經幾百年,我終於迎來了這個最好的時代!

樑思成說“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奠基的靈魂裏,無形中都在訴說乃至歌唱時間漫不可信的變遷。”山川無言,歲月靜默,我的故事還在續寫,相信我,以後的故事都是美好。

篇三: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綠水青山寫春秋

把四十年放到歷史的長河裏,也許微不足道,可它卻會讓一個貧困落後的縣城,走向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輝煌。

我出生在這個縣城,從剛剛懂事的那天起,就知道周圍的人們爲吃飯穿衣而疲於奔命,根本就沒有時間考慮生存環境質量問題。這種情況一定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我只想從一個角度去探討,因爲我親眼目睹了它的全過程。

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聽大人們喊“植樹造林,利國利民”的口號。我們村有一口60年代吃大鍋飯時留下的大鐵鍋,裏邊加上水可供我們兩三個孩子洗澡玩耍。放假了,村裏人把這口大鐵鍋擡到我們的學校,放進大半鍋核桃,加上水浸泡催芽。爲防止核桃種籽被人偷吃,同時加進了些石灰面,可不等核桃芽催出來,核桃基本被一些饞嘴貓偷吃光了。種植核桃樹成爲一紙空文。下一年重來,大人們把鍋里加進了茅糞水,沒人偷吃了。核桃籽如期種到了地裏,連續十多年過去了,我就沒見過我們村長成過一棵核桃樹,究其原由,經濟林是在人們的愚昧狀態下被扼殺的。

生態林遭遇的也是同等的命運,國家年年要免費下發好多的苗木到村裏,分配給個人栽種,其結果是天天栽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有一件事在我心頭始終揮之不去。那是我離開村多年後,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恰逢植樹造林之季,當時龍交公社梁書記非常重視這一次的植樹機會,親自到現場坐陣。把上邊發下來的比較珍貴的松樹苗,分發到各村各戶各人手裏,並把這次植樹的重要意義講給大家,本以爲大功告成,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原來大部分村民都是敷衍了事,在一個坑裏同時栽幾十棵樹苗的現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把整梱樹苗丟進山坳裏,扛起工具一走了之。

這也許不是個例,這種現象全國各地在所難免,如不然一個石樓光禿禿,也不至於全國各地年年造林不見林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總結吸取以上經驗教訓,把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人類生存質量,提到一定的高度來重視。2003年在我國西部地區推廣實施了退耕還林補貼政策。使農民在退耕還林還草中得到實惠,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有效地推進了退耕還林還草的進度。

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全縣退耕還林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宜林荒地綠化率達80%。8萬多農業人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惠。屈地依她獨特的地理環境,一改開門見山不見樹,十年九旱草不長的惡劣環境。

每到夏季,綠鬱在在石樓大地揮毫潑墨,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映入眼簾的都是鬱鬱蔥蔥的綠,漫山遍野的林木百般地蔥蘢和葳蕤着,多姿多彩,如詩如畫,把濃濃的生命層次極盡展現。讓人們在這天然氧吧的庇護中,神清氣爽,盡享清涼。

屈地綠色環保生態林的建成,與國家的大政方針指引分不開,與石樓的各屆領導和石樓人民的努力分不開。回想當年展望未來,古老而比較落後的石樓舊貌,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個全新的石樓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習總書記講過:“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退耕還林政策的有效落實,徹底改變了石樓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生存質量,它必將載入人類歷史的史冊。

篇四: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二郎坡村變遷記

二郎坡村是城中村,位於石樓縣城北面,與舊縣城隔屈產河相望。

1956年二郎坡村出土了一批文物,曾轟動一時。文物是商周銅器,一批共十五件,是由農民賈炳智(我的父親,當時十六歲)兄弟在砍柴時發現的。當時兄弟二人從二郎坡塬上把青銅器擡回家中,後上交縣文化館。其中商青銅鴞卣,現在山西省博物館收藏,是青銅版憤怒的小鳥。

從出土文物看,早在兩三千年前,這裏曾繁榮過,輝煌過。後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這裏就默默無聞地偏安在縣城對面一隅。

從記事起,二郎坡村,就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村落。村子座落在半山坡上,住房以土窯洞居多,村民以種植業爲主,薄田幾畝,勉強維持生活,是城附近有名的窮村子。以前有歌謠:“二郎坡,真恓惶,一天一頓稀米湯。”

村子離城近是優勢,但隔河千里遠,屬於死角地帶。平時去城裏要徒步行走,連個自行車都無法騎行,下坡,過踏石河,爬坡,交通極不便利。

如果夏季下了大雨,屈產河發洪水,河裏不能通行時,就僅有一條小路可走。下村子東頭一段難走的半崖路,繞過泥濘的水地灣,從崇文橋上通過才能進城。

村東頭的半崖路,是一條緊鄰河面的陡峭的山面上開闢出來的石子小路,路上路下都是幾十米高的石子山。路面也是石子路,僅容一個人走。發洪水時,人更是暈得不敢往下直視河水,只能面貼山壁,屏住呼吸,一步一挪。這樣難走的山坡路大約有幾十米長。如果在平時,老農們抄近路擔水擔糞時就人走在靠山崖的那個面,擔子靠在外面。假如你不是本村人,從河對面遠遠向小路看過來,就望而卻步了。

祖祖輩輩的二郎坡村民,吃苦受累,就是這樣挑着自己種的一擔擔菜,一擔擔糧,從踏石上或小路上挑着進城的。

後來,到二OOO年左右,村子裏來了扶貧隊,從二郎坡村到東河灣架起了一座水泥直板橋,解決了村子進城難的問題。

“環城路要從二郎坡村通過。”喜訊終於變爲現實。環城路從二零一零年左右開通以來,村民們的出行大大便利了,村裏的經濟也飛快發展。如今環城路兩邊都是高樓林立,商鋪連片,樹林成蔭。村子裏都是小洋樓,平房,水泥硬化路。家家戶戶的車都可以開到門口。居民也由單一的本村村民變爲雜居的人羣。

從遠古走來的二郎坡村,在現代化城市建設和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路通暢了,村民們富裕了,而且一個新型的城市化農村正以嶄新的姿態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通往車輛和小縣需定居的人們。

篇五: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

我父親在縣晉劇團當過團長

我的父親叫張啓夏,一九七七年從城關公社調到縣晉劇團擔任團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干就是八年,那個年代在石樓生活過的老人手都曉得。

父親祖籍孝義,一九五八年從隰縣師範畢業分配到石樓最偏遠的韓家山當老師,後來任過裴溝公社的聯合校長,再後來調入城關公社任幹事。因爲平時喜歡戲曲,也會拉二胡,組織上知人善任,就讓他去縣晉劇團工作。

那時候,國家處於剛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的特殊時期,晉劇作爲傳統文藝事業也順勢興起,調他去也是爲了晉劇團重整旗鼓再創輝煌。

那幾年,晉劇團排了《狸貓換太子》《鍘美案》等許多優秀劇目,衆各到處演出,深受老百姓歡迎和喜愛。

當時,我家就住在晉劇團院子裏(舊大禮堂後面)。每天早上天不亮劇團的同志們就起牀練功了。年輕演員在老師傅的督促下一遍又一遍翻跟頭;吊嗓子的演員朝着二郎坡的方向“咦咦咦啊啊啊”地呼叫;寒風凜冽的冬天,雪地裏留下一圈又一圈的腳印;熱得要命的夏季,大家的衣服常常讓大汗浸個水溼。我大姐張秀珍和一個叔伯姐姐張榮清也在劇團當演員,絲毫沒有一點特權,和小夥伴們一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人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確如此。劇團是個自負盈虧的單位。雖然國家也補貼一部分經費,但主要靠演出收入維持生計。排出好看的戲是一方面,有沒有臺口更重要。劇團裏設一個崗位叫“外交”,專門負責四處尋找演出的機會。一旦訂下了演出臺口,全團人馬立即出動。幾輛大卡車拉上所有的演職人員和要用的道具服裝樂器,還有每個人打包好的鋪蓋行李,浩浩蕩蕩,直奔目的地。有的地方安營紮寨演三兩天七八場,有的地方就演一兩場就又得起身,有時候一兩個月都在東跑西顛趕場子。用現在的話叫辛苦得不要不要的。

父親作爲團長事務繁雜,而且一直跟着大家一起跑。吃的是大鍋飯,睡得是地鋪,還要應付方方面面的鋪排。樂隊要缺個人手他就主動頂上。每天晚上休息時都到了午夜甚至更遲。吃苦耐勞,身先士卒是他一貫的作風。

記得有一年夏天,劇團聯繫到了省城的演出,正好我放了暑假,就纏着父親同意隨劇團去了太原。居住和演出都安排在太原動物園內。夜深人靜的時候,酷熱難耐,蚊蟲叮咬,還有野獸此起彼伏的怪叫,儘管每天兩場演出大家都很疲憊,估計好多人依然是夜不能寐。

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非常單調,看戲就成了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在戲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讓男女老幼都可以享受到價廉物美的精神大餐。晉劇團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許多外聘的、本土的演員以精湛的演技和奪目的風采家喻戶曉聞名遐邇。

晉劇的繁榮振興趕在了一個好時候,更有一批熱愛晉劇事業的人孜孜以求,而我的父親在晉劇團當團長,領導和見證了不可複製的石樓晉劇的一輪輝煌。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45937.html

  • 標籤: 徵文 主題 國際 檔案 精選 以長征精神爲題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國際檔案日主題徵文(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