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作文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作文

 作者: | 閱讀: 8.8W 次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資治通鑑》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1

讀史明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而古籍中《資治通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宋司馬光完成這一力作後多少代儲君被要求必讀《資質通鑑》。直到今天,這本書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們信義,智慧,勇敢,執着等道理。

在這裏,我就挑我感觸最深的一篇說說。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少年得志,封侯拜將。是大漢王朝的驃騎將軍,立有赫赫戰功,擅長殺敵更是一馬當先。但是他卻不是一個能體會士兵疾苦的富家公子出身。每次打仗,專門爲他準備的後備物資就有幾大車,往往打完戰了物資還有餘。但是,普通士兵卻可能飢寒交迫。反觀同時期的李廣將軍,人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戰功,匈奴更是對他畏懼有加。但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李廣對下屬的愛護和體諒。就是這種真正融入羣衆的上級才獲得了真正的擁戴和信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李廣一直無法封侯,但是,在很多人的心裏,李廣更像一位偉大的將軍。而霍去病則自能成之有勇有謀,得天獨厚。李廣的仁義,李光的謀略,李廣的膽識,李廣的能力造就了這位流芳百世的將軍。我們如果將來成爲一名領導,不僅僅要有能力,還要懂得與下屬之間相處的藝術。合作,協助,共贏,相互體諒都是我們有學習的。

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資治通鑑》裏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典型,大家有時間都來讀一讀,從中瞭解我國的歷史,從歷史中學到做人乃至治國的道理。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2

近周來,我閱讀了一本名叫《資治通鑑》的書。

我最喜歡文中的朱買臣。因爲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時時不失讀書之心。面對妻子的罵聲,朱買臣不但沒有放下書本,反而更堅定了讀書的決心。果然,他的埋頭苦讀沒被埋沒,後來他成爲了會稽的太守。

我最愛其中《李鷹不懼權貴》的故事。因爲李鷹明知殺死張朔,他的哥哥張讓便會上奏皇上。但爲了還百姓一個清白,張讓待審後把張朔斬了頭。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鷹絲毫不懼。本想皇上會辭了他的職,沒想到卻重賞了他。其實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歷任要職,三度爲相,既能在朝廷輔佐君主,又能帶兵出征,而且任勞任怨。雖然屢次受到妄臣排擠,讓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與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有深厚的友誼,和他們之間的詩酒風流也使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帶了幾分書卷氣息。

讀了這本書史書,使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讓我飽覽了戰國到五代十國的歷史,還讓我瞭解了古代政治政壇方面的一些真實的故事。它還記錄着王朝是怎樣從繁華到衰敗的印痕。這個過程中有智慧,也有陰謀;有勇武,也有殘忍;有人性的掙扎、固守,也有墮落。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3

最近閒來無事,打開書櫃,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讀過的書——《資治通鑑》,慢慢讀來,竟然讀出了興趣。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著作。此書給當時的人的影響力非常大,更給後人予警示。

《資治通鑑》此書詳解了九世紀在戰國紀的滄桑風雲中,我瞭解了六合一統,在漢紀的泱泱文風當中,我知道兩漢的興衰,在三國紀當中,我清楚了亂世中的演進,在晉、宋、齊、樑與陳紀當中,我瞭解了當時渾亂的場面,在唐紀當中,我知道了封建社會的鼎盛,在五代紀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國的演進。此書裏面也寫了許多名人,如賢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開闢漢風的漢高祖劉邦、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國劉徹、渡江稱制的司馬睿;如賢明臣子有:變法的商鞅、縱橫的蘇秦、“仲父”呂不韋、開闢“絲綢之路”的張騫、外交家班超;如賢明的武將:樂毅、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父、“飛將軍”李廣、秦叔寶。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知識面十分廣泛。

司馬光發憤寫了《資治通鑑》完整記述了戰國至五代時期的種種時間,並且英雄人物輩出。裏面更加給後人給予經驗。俗話說“讀史明志”,所以,讀歷史可以讓人志存高遠。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4

《資治通鑑》是我國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時十九年才完成的編年史鉅著,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根據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編寫而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爲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可以作爲一面鏡子,就像“前車之鑑”,可以讓後人更好地治理國家,因而將此書命名爲《資治通鑑》。

長平之戰。趙王受秦國反間計,命趙括代替廉頗爲大將,但趙括只知死讀兵書不知隨機應變,紙上談兵使四十五萬人白白喪生,趙國損失慘重。從中我們借鑑到了學習知識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隨機應變,懂得準確運用。

楚霸王項羽。誅殺宋義,威震楚國,聲名大震。鴻門宴,義放劉邦,雖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大破秦軍卻在烏江之夜聞得四面楚歌最終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善於用人的漢高祖劉邦,手下三傑韓信、張良、蕭何輔佐劉邦完成大業,可見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結交豪俊,收天下英雄爲己用,在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看到人民羣衆力量的偉大,便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他善於納諫,聽取正確的治國方法,最終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納諫與得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廣交益友,善於聽取別人真誠的勸告。雖然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它們卻對自己有很大的利處。

歷史是一本集錯本,而且是鐵皮封面的,其中穿插的竟都是刀光劍影。但是這樣的血教訓就讓我們能夠更加的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不在犯古人犯過的錯誤。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鑑》,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爲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

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因爲我在其中聽到了太多佞臣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就讓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些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5

在延綿不絕的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顆顆閃光點,一座座里程碑。就如司馬遷的《史記》,高爾基的《童年》,以及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一本奇書。它能與膾炙人口的《史記》合稱“史學雙壁”。它也用不朽的史實,傳世的語言激勵了無數人。而我,就是被《資治通鑑》折服的人之一。

在我看來,它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博學多才,通曉古今的老先生。他用戰國的智伯之例,向我傳授智伯敗亡的原因。最後再加上一句深刻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點醒了我,令我牢記在心。

唐太宗說過:“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而這本書就是一面生動的鏡子。它告訴我古時朝代“爲何興替”,“如何興替”。漢朝的“巫蠱之禍”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漢武帝雄才大略,威震蠻夷,卻在晚年“悔恨不已”,最後只能建造“歸來望思之臺”表達對已故太子的懷念?我正疑惑不已時,這面鏡子給了我答案:武帝晚年多疑,信奉鬼神,任用奸臣致使朝政混亂,最後讓奸臣鑽了空子引發慘烈的“巫蠱之禍”。太子因此遇難,數十萬人也因此而亡。

在講述道理的同時,它也不忘打一個生動的比喻:“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不能使之破堅。”“以史爲鑑”果然可以“知興替”啊!

《資治通鑑》用它全面客觀管的語言教會了我爲人處世的道理。“德勝才者謂之君子”。相信我會運用古人的寶貴經驗做最好的自己。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6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遂被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這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鉅著名字的由來,爲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所著。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內容包括政治、軍事、商業、農民起義等,以史爲鏡,警示後人,而張國剛教授以更深層次的角度和論點剖析了領導者頭腦和決策、審時度勢對團隊發展的重要性等問題,以全新的視角來解讀《資治通鑑》。

商鞅的變法是多勢造就的,秦孝公廣發求賢令,招募天下能人志士,力求在秦國變法是一勢;商鞅以先進的思想和過人的智慧舌戰羣臣,駁斥“法古”,“巡禮”之見,爲變法贏得輿論準備爲一勢;“南門立木”,一諾千金,將法治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爲一勢,以法爲綱常,取信於民,是以最後變法獲得空前的成功。雖然商鞅最後車裂而死,但其所立之法,所倡導的`價值觀卻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流傳。

項羽——天不亡我,是自取滅亡。“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一代天驕西楚霸王以自己的勇猛精進,號召天下能人志士破秦立楚,建立霸業。其有將能,而非帥才,以威服衆,以強服衆,沒有團隊意識的領導者只會衆叛親離,成爲光桿司令,終將團隊連同自己推向滅亡的深淵。

民間常言劉邦是位“流氓皇帝”,不學無術,吊兒郎當,這樣的人是如何成爲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他又是怎麼在羣雄並起的亂世中脫穎而出?他又有哪些異於常人的智慧呢?善納諫,有判斷,以禮待人,統籌帷幄,立制度明文法,能用人,用好人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帶領團隊走向成功的諸多要素。後人不懂劉邦而笑之,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不過流氓無賴之徒。然而聰明的領導者不必事事展露鋒芒,因勢利導,隨機應變,紮實沉穩的不斷向着目標奮鬥。

作者以領導者的對團隊的重要性作了現代化的解讀,讓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讀懂這本書,觀古人治世,亦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7

有一樣東西,它每天都在革新,這便是歷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歷史是不容質疑的,是不會改變的,它已成爲一種定局。但我們卻能從這歷史中得到許多感悟,從而規劃自己的人生,防止自己犯與歷史中同樣的錯誤,這大概這是這本《資治通鑑》所要告訴我們的吧!

我愛看史書,卻常常沉迷於其中,我曾經幻想改變歷史,但這卻是不可能發生的。我爲那些壯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感到嘆息;也爲那些奸險小人無故弒君感到悲哀;我爲那些奇才智土屢屢取勝感到高興;也爲那些浪子能夠半路回頭感到慶幸。但我們更應該吸取其中的教訓,防止我們犯與他們同樣的錯誤,這纔是最重要的。隋朝結束了南北兩朝多年分裂的現象,但卻二世而亡。

這無不是因爲楊廣這個欺世盜名的暴君沒有能力,卻又裝成正人君子,多次進勸父母,廢了楊勇,立自己爲太子,導致自己窮奢極欲的作風禍亂國家。他還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多次沿運河乘舟南巡江都,擺出全國大豐收的樣子裝給外國人看,致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就應該努力改正,而不是加以掩示,每個人都有野心,渴望獲得更高的地位,但我們不能沒有能力就去獲得與自己配不上的榮譽和地位,更不能像楊廣那樣僞裝自己,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即使你有較多的野心,例如宋太祖,但你最終總會成功的。這僅僅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或許歷史中要我們領悟的道理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樣,領悟也領悟不完,但我們至少也要領悟一籮筐吧!當然,領悟只是基礎,我們更要學以致用,改正我們的缺點,完善自己的人生,這樣我們纔會成功!

歷史的車輪正在慢慢駛向遠方,也許我們以後的作爲便成了一段歷史,那麼,我們是希望自己流芳百世呢?還是希望自己遺臭萬年呢?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8

最近,因爲校訂《資治通鑑》,讀到通鑑裏很多故事,尤其是有一類故事,體現了古人對事情發展的預見性,可以說是見微知著。正如《周易》裏說:“知幾,其神乎!”這些故事,對我們今天做人做事依然很有啓發。

今天,我們先講一個趙簡子的故事。

趙簡子的兒子,大的叫伯魯,小的叫無恤。趙簡子準備設立繼承人時,不知道該立誰纔好,於是把一些訓誡的話,分別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囑咐他們說:“好好牢記這些話!”三年之後,趙簡子問他們簡書的內容,大兒子伯魯回答不上來;問他竹簡在哪裏,說早就丟失了。再問小兒子無恤時,他把竹簡上訓誡的話背得滾瓜爛熟;問他竹簡在哪裏,馬上從衣袖中了抽出來。於是,趙簡子認爲無恤具有賢能,就立他爲正式的繼承人。

趙簡子派尹鐸治理晉陽,臨行前尹鐸請示說:“此行您是讓我搜刮民脂民膏呢?還是要把晉陽作爲晉國的保障之地?”趙簡子回答說:“要把晉陽作爲保障之地。”尹鐸去了後,於是就減少戶數(這樣可以減免賦稅,增進民生。)趙簡子告訴兒子趙無恤說:“假如晉國發生了災難,你不要嫌棄尹鐸地位低下,更不要嫌晉陽路途遠,一定要去晉陽投靠尹鐸,作爲你的歸宿。”

(無恤繼位以後,就是趙襄子。)

(後來),智襄子向趙襄子索要蔡與皋狼兩地,趙襄子不給。智伯大怒,於是統率韓、魏兩家的甲兵攻打趙襄子。襄子準備出外避難,說:“我逃到哪裏纔好呢?”

隨從的官員建議說:“長子縣較近,城郭也堅固完好。”

襄子說:“人民精疲力竭地去鞏固城郭,又要拼死命防守,有誰能與我同心合力呢!”

隨從又說:“邯鄲倉儲存糧充裕。”

襄子說:“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糧食,現在又讓他們去作戰送死,有誰能與我同心呢!還是到晉陽吧,晉陽是先主的屬地,尹鐸又仁厚愛民,人民必定團結和睦。”於是前往晉陽。

於是,趙襄子固守在晉陽,聯合韓、魏兩家兩家消滅了智伯。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9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

《資治通鑑》記載了從周威烈王到後周世宗顯德,前後共1362年,全書記載了十六個紀,即:周,秦,漢,魏,晉,宋,齊,樑,陳,陳……

全書記載從周紀開始的政治,軍事開始的歷史故事,講述了歷史的傳奇。

全書記錄了每個朝代的建立繁榮,強盛,爭鬥,叛亂,衰落,滅亡,記載了一個又一個從強盛轉向滅亡的過程,相當於是一本警示世人的書。

通過閱讀《資治通鑑》,使我對歷史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原本我認爲歷史是枯燥的,乏味的,但自從我閱讀了《資治通鑑》,它讓我與歷史拉近了距離,讓我明白了歷史的神祕與長久,歷史是一段神奇的故事,它讓人類探索,探祕這一段神奇的故事。

其中我最熟悉的當然是三國時期了。當我閱讀時,卻發現歷史與三國演義中描繪的大不一樣。原來《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歷史記載而編寫的,自然與歷史不大相同。

《資治通鑑》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歷史是隻有一個的,探索歷史的神祕是要揭開歷史被時間掩埋的面紗,,探索歷史的真相。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10

前段時間讀華衫講論語,提及資治通鑑說,細細研讀三十多遍發現,資治通鑑全篇不過圍繞六個字:親賢臣,遠小人。仔細想想,似乎確實如此。

這本《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不是司馬光版的原文,是沿着原著的脈絡剖析利弊得失,興衰緣由,許多觀點和總結還是非常切中肯綮的。

司馬光對歷史事件陳其因果,總結了治世經國的經驗教訓,給古代帝王提供了一本翔實的教科書,所以宋神宗提詞: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書名如是而來。然而對我們而言,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讀?又如何從讀史中明心見性,去學習適合自己經事處世的方法呢?我覺得得搞清楚這些,才能更有利於我們在讀書中獲得成長。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早在一千多年前,唐太宗就把讀史的意義說透了。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夏商周開始,自華夏文明以來,中國的政治體系歷經了多次進化蛻變,歷朝歷代統治階層都不斷的汲取前世的經驗教訓來鞏固專制統治,但往裏深究,其實翻來覆去也就那麼些事兒。仁君賢臣的品質大抵是相同的,奸佞小人各有各的特色,整體來看,卻逃不過人性二字。比如,我們會發現,開國皇帝和朝代早期君王大都勤政愛民,因爲經歷過打江山的不容易,品嚐過奮鬥的艱辛,所以會格外恭謹。而後期的君主,長於深宮之中,不食人間煙火,生來就有着優渥的條件和尊貴的身份,很難出現有雄才大略,體察疾苦的,因爲成長經歷存在太多的侷限,胸懷天下的格局和鞏固地位的權謀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很多優秀的品質是在長期艱苦奮鬥中磨礪出來的,人性有着安於享樂,趨利避害的本能,就像老人們看到年輕人浪費就從內心接受不了,因爲他們有過饑荒年代吃樹皮的經歷,而這一代人生在物質優越的和平年代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那種感覺,所以我們讀史書就是要在前人的經歷中不斷去尋找這種切己體察的感覺,多去豐富自身的經歷,多去體驗生活的難處,要有憂患意識,才能明白居安思危的好處。

在講領導力這個方面,資治通鑑講了很多,我認爲劉邦,劉秀,劉備這一票姓劉的就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創業初期,最好的選擇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領導藝術就顯得特別重要,大事精明,小事糊塗,有容人之量,用人所長而不求全責備,聽進意見能夠知錯就改,這些都給了我們很好的教導。其次,領導的職責是制定戰略,搞好文化,傳播思想,選拔人才,而不是放在具體的事兒上,凡事親力親爲把自己累死也達不到效益最大化,這都是值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借鑑的。

資治通鑑中最讓讓我感慨的就是王莽那段,王莽的性格其實是那個年代儒家知識分子一個典型的縮影,但他卻做到了兵不血刃和平奪取政權的第一人,真正是民主選出來被推上去的皇帝,但是最後短短几十年就身死國滅,他腦袋中的理想國轟然崩塌,這難道不是從側面也證明民衆的愚蠢無知嗎?讓我想起來三體中的程心,其實很多事情說到底,是因緣巧合,也是歷史的選擇,被推向前臺的承載了後世無數的褒貶譭譽,我們試圖從他們身上管中窺豹的去探尋緣由,最後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於他們而言: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平。於我們而言:讀史而明知,鑑古而知今。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duhougan/638258.html

  • 標籤: 資治通鑑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資治通鑑》讀書筆記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