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精選13篇)作文

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精選1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11W 次

篇一: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精選13篇)

觀看本期的家庭教育,讓我懂得了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莫用補償心理教養孩子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補償心理,可能會反而讓孩子無法接受,適得其反。因爲父母想要得到的東西,可能並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會讓孩子心生反感;對孩子有求必應,會導致孩子溺愛成性,以自己爲中心,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精神負擔,失去學習興趣、動力和信心。

對父母來說,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一切圍繞孩子轉,只要孩子學習好了,考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就心滿意足,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甚至甘當孩子的保姆,放棄自己的工作。

我們父母不要以爲自己的願望是爲孩子好就是好的,補償心理要不得,“最可怕的禮物”送不得,切莫用補償心理教養孩子。

二、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通過學習讓我明白,父母要與孩子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共同成長,這是家庭教育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作爲父母要多抽時間陪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三、要樹立向孩子學習的理念

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負有教育孩子的主體責任,要始終把教育引導孩子成長成人成才作爲天職。但是也要看到,我們的孩子可愛可敬,值得父母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是一個個有思想的獨立生命體,儘管人生尚未成熟,仍然充滿着生機活力,在學習、生活中展示出很多優點、亮點、特點。

孩子也許有這樣的缺點,那樣的不成熟,但肯定都有這樣的優點,那樣的優勢,作爲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虛心學習孩子的優點。要讀懂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放下身段,以孩子之長補自己之短,促進自己的成長。

篇二: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我十分有幸地通過家庭教育半月一講進行學習。圍繞着家庭教育這一專題,聆聽到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幼伍同志,給大家帶來了極富養分的講座與分享,互動交流。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重大意義。當今社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家對孩子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二、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是必要的。對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爲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之成爲習慣,讓孩子在好習慣的陪伴下學習、生活。

三、做好與孩子的溝通。溝通要注意講究方法,首先要善於傾聽。其二,家長和孩子間存在年齡、心理和思想的差異,理解需要一個過程。

四、給孩子當好榜樣。父母必須處處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首先不去做。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學習生活,應該先做好表率,再去要求孩子,這樣孩子才能跟在父母后面學習他們的優點,擯除自己身上的缺點。放下手機拿起書籍,增加榜樣的力量,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

工作之外,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點開瀏覽器、抖音、快手、微信對話框,總是在不斷催眠自己是在學習中、進步中,偶有時候確實收藏了一些學習資料和教育孩子的文章,但是第二次打開的次數寥寥可數,最終還是在刷新各種視頻和聊天中度過了“充實的一天”。最是書香能致遠,清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明明所有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卻還是墮落了,這樣的我們怎麼能夠成爲孩子的榜樣?

我們作爲父母就應該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多讀書,讀好書,將讀書融入到個人的工作、學習與生活之中每天抽出時間讀書,每月多讀幾本好書。使讀書成爲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讀書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增強自身修養,提升職業技能。

注重知行合一,將讀書的體會和成果轉爲自我素養,不斷增強榜樣的力量。家長愛看書,愛學習,少碰手機,當着孩子的面就要多看書,多學習,不碰手機,直至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及周邊人對小孩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接觸最多最容易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對於父母的言行無論好壞都去照搬照學,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首先應該做好自己。這次的家庭教育是充滿學問。然而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篇三: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古語有云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謂是竭盡所能,無怨無悔。看了房娟老師的家庭教育,一點觀心心得與大家分享,共同做一個嚴慈共濟型的父母,爲孩子的未來打好環境基礎。

視頻中,房娟老師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大數據分析,講述了四種類型的父母未來培養的孩子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這都是我們做爲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也講述了嚴慈共濟型的父母培養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幾點感觸:

一是營造純真的成長氛圍。都說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帶着正能量的色彩,經常誇讚孩子所能看到的一切,用發現的眼睛帶着孩子走入美好世界,給孩子營造純真美好的生活氛圍,切忌吵架、抱怨等負能量的事情和行爲,多做誇讚夫妻對方的優點,多做孩子的榜樣,比如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打掃桌面衛生等等,都會讓孩子將來有陽光、溫和的性格和人格,這將是孩子一輩子財富。

二是重視孩子的“幼稚”想法,與孩子做好朋友。很多父母喜歡用“高壓政策”壓着孩子,讓孩子乖乖學習,乖乖吃飯。殊不知這些舉動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不要去“威脅”孩子,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要與孩子做好朋友,主動放低身段,用童年的思維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爲,生活中幾次孩子出現一些不符合大人思維的行爲,經過與孩子溝通後,才發現其實孩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做法並沒有大人考慮的那麼成熟,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循循善誘地去引導他如何做這個事情,既能讓孩子把事情做對做好,又保護了孩子的天真的想法。

三是不盲目溺愛,要嚴慈相濟。寵愛孩子一定要分寸,把濃烈的愛藏在心裏,不要表現的太明顯,怕把孩子慣壞了。鼓勵孩子沒錯,卻不是每一件小事都值得鼓勵表揚。比如幫幫拿了一盤子,是很乖很聽話,卻也該讓孩子明白,幫媽媽做家務事是應該的,孩子也是家裏的一份子,也應該參與家庭生活,而不該受到額外的很大程度的表揚。當孩子某一樣事情做的不好時,不要盲目地責怪孩子,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引導他逐漸養成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慢慢帶着孩子成長。

篇四: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近日,學習了第58期《家庭教育半月一講》車廣秀老師關於《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之四: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的講座,結合自身的學習感悟,與大家交流共勉。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最爲重要的,只有在學校和家庭兩面都抓,纔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從自己的家長身上去學習、模仿,從出生到上學,甚至到中學,可能接觸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家長,他(她)們時時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

家是每個人溫暖的港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讓家庭穩定的發展,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纔會給子女的成長帶來好處,才能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人格。

在家裏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非常和諧、舒適的環境,家人之間和睦相處,鄰里之間也互幫互助,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愉快地成長,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家長讓孩子處處感到父母無論何時都在關注着他,使孩子在家長的關心中獲得巨大的力量。

當孩子有了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及時地表揚、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當孩子有錯誤時,家長不要一味地訓斥,而是對孩子循循善誘,加以引導,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加以改正。

家長要注重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時常告誡孩子:做人必須誠實、謙讓、富有愛心;家長要以身作則自覺遵守有關法規及公民守則,做孩子的表率,抓住每個機會,對孩子進行切身的品德教育。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也很重要。現在孩子正處在成長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知識的學習才處於起步階段,家長應當隨時隨地知曉孩子的動向。可以利用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多與他們溝通。問一問學校組織了什麼活動沒有啊?班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沒有啊?可以從他們的言談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必要時也便與老師交流意見。

同樣與孩子的溝通也要積極主動,有時孩子是你不問他不說,有時甚至你問他都不說。因爲孩子一般是不太會主動與家長溝通,這就需要家長積極主動地與孩子溝通。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在孩子向家長求救或者準備放棄的時候,儘量不要批評、抱怨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給孩子時間,勉勵孩子、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家長從旁助孩子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的所在,從側面啓發他、引導他,激孩子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孩子一起享受解決問題後的喜悅心情。

對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認真聽完,不能隨意打斷,等孩子說完,再告訴孩子家長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臨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則家長以後真的再也沒法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現實情況了。

以上就是個人一些淺顯的學習感悟,自己目前也沒能完全做到。今後將加以改進,做一名合格的家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篇五: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說起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與愛。半月一講第62講到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第八條: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

訪談嘉賓視頻中講到,家庭教育中典型的補償心理“強迫孩子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是不妥的。這一點感同身受!

孩子上初三時數理化都很拔尖,唯有英語科目是弱項,吃過英語虧的我給孩子報了個校外英語強化培訓“一對一”,強迫孩子學英語,去了幾次後學習後孩子回來跟媽媽哭訴,說是學英語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其實孩子當時的策略安排是學尖數理化,先考上高中,英語上高中後再補救,如果一味地攻英語,其他學科落下來,反而考不上高中,事實證明孩子的策略安排是對的!

訪談嘉賓視頻中講到女學生與媽媽共同學習英語考上北京大學的案例,使我深受觸動!我在想,我是不是也重拾英語課本,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爲孩子學習英語扳回一局?!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爲家長我們也要不斷學習,讓自己充滿正能量,同時去影響孩子,和孩子起成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育兒育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的振興,需要幾代人的接力!

篇六: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培養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經過王先雲老師的課程分享,對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這段話更有感悟,一棵樹的成長需要陽光、雨露,孩子的成長也受不同的教育而影響,除了有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學習和思考,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爲什麼要尊重差異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兒童。兒童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作爲教育者,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要承認差異的客觀性,及早發現兒童的差異,並關注兒童的差異,根據差異因材施教。

即使是同一件事,孔子面對性格衝動激進的子路和謙遜猶豫的冉有,都有不同的建議方式,聖人的教育方式沿用至今,可見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個性特點和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因此需要尊重差異,我們才能開展合適的家庭教育。

二、兒童差異的具體表現

由於每一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身心發展也有不同,因此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孩子,我們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成不變,那麼如何做到尊重差異呢?

(一)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做好家庭教育。

王先雲老師分享了多個關鍵詞,幫助我們做好家庭教育,首先是“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瞭解”孩子們的性格及成長特點,“尊重”孩子的差異是客觀存在,合理設置期望值,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其次“滿足”孩子們在生理和情感上的需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潛能,“啓發”孩子的潛能,最後,根據孩子的特性,進行科學“引導”。

(二)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開展家庭教育。

兒童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家庭教育應依據兒童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開展。不同的年齡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針對一年級的孩子,需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升到二年級以後,就要發揮期待的教育力量,創造條件滿足成就感,積累自信。

到了三年級,來到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這樣,等到了四年級,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運用好示範、鼓勵、支持等策略,關注孩子,培養獨立性和創造性。

五年級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這時候,家長尤其注意提升自身修養,爲孩子做表率,與孩子平等相處,讀懂孩子的言行,做孩子言行的解碼師。

六年級的孩子進入青春早期,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這時候,家長要重視價值觀教育,以身作則,合理引導,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爲。

只有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安排不同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尊重差異,遵循成長的規律,因材施教,其次根據孩子的特點,合理確定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對孩子要有自信,纔能有效啓發孩子的潛能,而我們作爲家長,平時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

最好的陪伴是共同成長,高質量的陪伴會讓很多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孩子能夠從正確的言行中獲得學習的方向。相信每一棵用心澆灌的樹苗,都會茁壯的成長!

篇七: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看您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每個孩子都存在着個性的差異,他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我們更多的是在找他們的缺點和毛病,而對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卻關注不夠,甚至是置若罔聞。

長時間以來,我們都認爲孩子是一張白紙,很多父母就按照自己的意願給描繪“所謂的未來”,結果通常會畫得亂七八糟。

其實,孩子並不是白紙,而是一顆希望的種子,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都帶有獨特的基因和密碼。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個體的差異,先天的秉賦,後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間的千差萬別。成長過程中只有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快與慢,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讓父母認識到孩子的的價值,並去珍惜它。賞識孩子就是發現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孩子的價值是大是小,在哪一個領域他感覺不錯,在哪個領域感覺欠佳,這些問題他是從別人,特別是從父母的表揚和批評中得出結論的。

天上漂浮的無數雲朵,也沒有一朵是重複一致的那樣,發育程度,甚至家庭所處的環境都不盡相同,所以很多好的教育經驗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作爲家長要接受孩子之間存在差異這個事實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對待這些不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差異,首先要準確認識、然後冷靜對待,幫助孩子儘可能地跟別的孩子把差距縮小,這纔是最正確的。

篇八: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通過線上觀看學習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之五:《嚴慈相濟,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相併重》之後,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作爲孩子的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然而,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卻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觀看視頻中,省教育專家重點對四種不同類型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特徵進行分析和詳細的解說。也提到家長如何去“關心愛護孩子和嚴格要求相併重”爲核心,特別的與家長分享了日常生活中作爲父母如何去接納孩子,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作爲家長的我具體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個要點的感受和心得:

一、接納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尖子生也會有自己的短板,後進生也有自己獨特的長處,作爲家長的我們,首先要從心裏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不管他考試第幾名,我們都要完全接納,他是我們最寶貴的孩子,把他看做是最特別最有潛力的那一個,平時對孩子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嘮叨,碰到問題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

二、陪伴孩子。我們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是不可缺少的夥伴。只是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自己的事情,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如果我們儘可能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在他們受委屈時,會第一時間向我們傾訴,及時給予安慰,在他們開心時,能第一時間分享那份喜悅,及時得到鼓勵。如果我們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和他們共同在旅途中成長,那麼,孩子會時刻感受到父母是多麼在意並且關心他們。

三、幫助孩子。很多人羨慕我有這麼一個乖巧聽話的女兒,其實在她的身上我付出了太多,我比較注重和女兒的情感交流,只有在生活中成爲朋友才能在她幼小的心靈成長過程中給予正確的誘導。理解和關心中通過語言交流能讓我看到孩子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鼓勵她正確處理好同學,父母,老師三方面的人際關係,減少她對這方面問題的困惑。從小培養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我們都儘可能幫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她在我們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四、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把他當做小大人一樣對待。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爲,人生很多事情不是隻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不管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爸爸媽媽都應該尊重孩子,不作負面評價。只有這樣,孩子一路思考,父母一路尊重,孩子漸漸長大了,才能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五、理解孩子。作爲家長,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要求孩子要多理解家長,理解父母多麼辛苦。其實,孩子也需要我們去理解他們的心情。爲什麼要理解孩子的苦衷呢?因爲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在很多方面都還很脆弱,當遇到一些他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很容易因爲遭受打擊而作出一些極端的行爲。所以,作爲成熟而有經驗的家長,我們更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要成爲孩子終生的良師益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關鍵,孩子到了青春期又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我們放慢腳步陪孩子一起成長,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最後,我也衷心祝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願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

篇九: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長對於“平等尊重、理解每一個孩子”的理念是肯定,但是在日常交流中,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把這點拋到了九霄雲外。

週日在班級羣裏看到兒子沒有完成語文作業,心裏面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晚上接他下晚修的時候,我一句話都沒有跟他說。他也很知趣,只是默默地跟着我上車。

看他耷拉着腦袋的樣子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吼了一句:你是想當“周託生“是嗎?(他不願意周託,平常他犯錯我就會以來”威脅”來威脅他”。

“媽媽您聽我說好嗎?我是有幾道題不懂做才留空白的,你出差不在家,爸爸也忙工作去了,我……”

“你不完成作業就是不對的,不要找藉口!你可以視頻找我幫忙呀,你也可以請教同學和老師,可是你做了嗎?”

“我到學校的時候組長就收作業了,我還來不及補上……”

“不要再找藉口,行嗎?”我又吼了一句。

於是我們都沉默不語回到家。

“砰”的一聲,他把自己關到房間裏面。約10分鐘後才從房間裏面出來,我餘怒未消,懶得理他。可他卻走到我面前,真誠地說:“媽媽,您不要生氣了好嗎”

“你知道我爲什麼生氣嗎?”

“我錯了,我以後一定自覺完成作業。”

我有點啞然,突然感覺他長大了。我在想:這次我跟他的交流是否又是過於簡單粗暴了呢?聽了季淑華老師的講座,似有頓悟之感。

他是犯錯了,但我是否跟他好好溝通,瞭解原因,耐心傾聽,善於剖析,精心引導了呢?我想,我的教育方法正如季老師說的“在行爲上專制地‘壓制’,在語言上居高臨下”。

家庭教育須謹記季老師的一句話:父母要把專制讓位於平等,把漠視讓位於尊重,把斥責讓位於理解,把批評讓位於鼓勵。

篇十: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當我今天觀看了季淑華老師的講座後,我感悟頗深,我們作爲父母的,應當平等地與孩子交流,給予他尊重,同時理解並鼓勵他而不是一味地去剋制。

首先與孩子如何平等交流呢?尊重、理解和鼓勵是最好的辦法,尊重既指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也意味着平等與信任,更意味着真誠理解是指對孩子的情感給予支持和迴應,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得到愛與歸屬感,也可以讓孩子更加懂得愛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並思考問題。

鼓勵既誇獎孩子,會給孩子一種可以自己掌握的感覺,會讓孩子認識到成功與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我們做到了尊重、理解和支持孩子後,不僅可以實現和孩子平等交流,更能幫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隨着時代的進步,生活越來越美好,教育也越來越受重視。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望子成龍的路上,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看了這個家庭教育之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我深有體會!

小時候父母都是農民,不懂什麼家庭教育,只要你按時上學就行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網絡發達了,小孩接觸的東西多了,心理也發生了變化。十幾歲正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叛逆期,這時他就需要大人的理解與尊重。這時候他就像個小大人,有了自己的想法。

就說我兒子吧!滿腦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但他願意跟我交流,我也經常鼓勵他去做。

從一個個案例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成長,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作爲家長我們更應該多學習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培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篇十一: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今天和女兒一起學習了由羅麗丹老師主講家庭《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第三條教育方式方法是相機而教,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相機,就是尋找時機,就是尋找教育效果最好的時機。家長對子女進行教育,教育時機選擇得恰當,孩子樂於聽取,聽得進去,接受得了,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深刻教育。

而教育時機選擇得不好,在不恰當的時候進行教育,動機再好,內容再正確,也會事與願違,弄不好還會使家長和孩子雙方都不愉快。教育時機抓得準,抓得好,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家庭教育藝術的具體體現。

羅老師以生活中生動的例子與我們分享了以“學習動力”爲核心,老師從例子的分析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相機而教,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養成願學樂學愛學的良好學習習慣。找出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原因,和教育時機。

由此我也反思了自己教育的方法,作爲家長的我們要善於學習、及時總結,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如當孩子的成績考試差時就會數落孩子。其次,總把孩子與學習好、品行好的孩子比較,看不到他的優點。第三總拿話來刺激他,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她缺乏了自信心。第四孩子成績不好,不能着急,得分析原因,得想辦法。

通過今天學習我更加認識到教育講究時機,節點,父母忌諱數落孩子,或拿別人做榜樣來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一時在某個方面失誤了,他本來就很內疚,你再在他傷口上撒鹽,拿隔壁孩子比較,其陰影有兩個:自卑和仇視隔壁的孩子。

你可以跟孩子分析:這次成績沒考好,我知道你心裏不舒服,我也一樣,我們一道分析一下你失敗的原因,是粗枝大葉還是知識有疏漏。如此,孩子就比較好接受。

教育的契機就藏在各種生活故事裏,我們作爲家長要善於觀察生活,讓教育自然地發生在生活故事的關鍵節點。我們要慎重地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在陪伴中瞭解孩子、在做事上約束自己做孩子的榜樣、平等中支持孩子的主張。這樣孩子成才路上成爲他的領路人。

不管是因時而教、因勢利導,還是因事而教,所有的相機而教都離不開對教育情境的把握,而要想在教育情境中有其趣、適其趣,家長只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才能真正在生活教育中進行語言的交流,感受互動的樂趣,實現思想的碰撞,才能實現共同成長。

篇十二: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聽完了家庭教育第62講,我受益匪淺。孩子是一扇心靈的窗戶,我們應該給他們留點空間。沒錯,我看了家庭教育第62講後,讓我受益匪淺。懂了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必須以身作則,因材施教。

李幼伍主任先爲我們講了一件案例。一天,媽媽對慶慶說:“媽媽這輩子全指望你了,好好學,將來一定要考個名牌大學。今天媽媽給你準備了一個補習班,好好學習。”可慶慶早就不耐煩了,聽着媽媽刺耳地嘮叨。慶慶忍不住回了媽媽,說她只知道打麻將,對門的阿姨都拿到研究生文憑了。

這位媽媽正是典型的補償心理,她只知道自己得不到的,要孩子去得到,從不顧及孩子的內心感受。一味地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馬卡連柯說:“爲了他犧牲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孩子可能會對這些話語反感。久而久之,就會像一劑毒藥一樣害了孩子。

所以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出發,但是千千萬萬不能給孩子用補償心理來教育他。不然可能適得其反,聰明反被聰明誤。

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孩子和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我們父母如同一桶水,但這桶水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蒸發,應不斷地往裏面加水,纔不會枯乾。我們父母也要陪着他們一起學習,纔能有更廣闊更全面的知識,更好地調整自我,以知識充實自己,以孩子之長補自己之短,雙方纔能更好的成長,孩子總會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明白了不能用補償心理去教育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創傷,讓他叛逆。我們應該與孩子一起學習,讓他對學習更加自信,我們應該去鼓勵他,讓他明白學習沒有捷徑,但父母會陪他,讓他在學習上更加努力。

篇十三: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

無論怎樣的教育方式,怎麼寬怎樣嚴如果掌握不會尺度,都會對孩子未來產生不好的影響。家長對孩子有要求的同時,要把握好“嚴寬有度”,不然,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許會適得其反。

第一、要嚴而有格

對孩子是要堅持嚴格要求、管理、教育。但並不是越嚴就越好。中國有這樣一句成語:“過猶不及。”不論做什麼事,做過了頭,超出了有益的範圍,同樣效果也是不好的,甚至會走向反面。

“嚴格”也是這樣。“嚴格”的“格”字,就是“規格”,即有要求、條件、標準等。其中就含有“度”的意思。“嚴格”,就是“嚴而有格”,嚴格要有“度”,有分寸、尺度。嚴格得不夠,效果要打折扣;嚴格得過了頭,效果同樣不好,甚至會導致失敗。

第二、要做到有嚴有寬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中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管教往往出現兩種偏向:

一是過於寬容姑息,一點兒也不管教,任其爲所欲爲。這是很有害的。他說:“這種‘姑息養奸’的教育在家庭裏是常見的,會使孩子養成利己害人的壞思想。”

二是規矩過嚴,事事都要秉承他父母的意旨。父母對待小孩子好像對待成人一樣,“既叫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穿起長袍馬褂來限制他們的動作,又叫小孩子一舉一動要模仿成人的樣子。”這樣,就會使小孩子成爲一個“萎靡不振、具體而微的小成人。”

對小孩子進行管教,有的問題上需要嚴格,而在另外一些問題上則需要寬鬆、寬容。不能不加區分,事事都看得嚴嚴的,管得死死的,要因事而異。

第三、要做到嚴慈相濟

對孩子要嚴格,但不能只是一味地嚴格。該嚴格的時候要嚴格,該慈愛的時候也要慈愛;而且,嚴厲和慈愛都要掌握好分寸、尺度,做到“嚴慈相濟”。

正確的態度是要既嚴格又慈祥,嚴慈相濟,相得益彰。讓子女感到父母既有威嚴,又和藹可親,既可敬又可愛,從感情上樂於接受父母的管理教育。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55298.html

  • 標籤: 家庭教育 觀後感 講座 作文觀戰狼2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精選1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精選1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