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選3篇)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選3篇)

 作者: | 閱讀: 7.28W 次

篇一:我眼中的道家

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選3篇)

我所理解的道家

邵世傑

我認爲道家所有思想的核心,在於本原。

老子論“道”,就是對世界本原的規定和探索。在老子之前,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天意,天命等就是最高層面,到了老子,他把根源由實體的天推進到無形的“道”,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說世界自然生成了道,一切物質都由道產生。產生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這樣,老子定義了世界本源爲“道”後,又對道的運動規律做出了最高概括。我認爲,老子提出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就是“反者道之動”的體現。就是說萬物的產生就是陰陽相互轉化,相互交合的過程,天地萬物因而都存在兩個截然相反的對立面,且在對立中相互轉化。“正復爲奇,善復爲妖”,也因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即相對立的任何一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於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上相傾。”

我總結得出:萬物的存在狀態就是對立面相互轉化的過程,轉化是同步且均等的,沒有時間性,產生的過程可有時間性,對老子的“道”的三方面涵義,我認爲是統一的。道是根源的一個量,產生了萬物,因此是存在於萬物中的普遍法則,它是本原,故無處不在而無形無象。

從此可以推出無爲是順應道,有爲是背反道,故有爲會使事物失去本真而消亡。但我認爲有爲不會改變道,因爲本質不變,而消失必定伴隨相對的誕生,所以無爲有爲都是道的進程。還有老子的“貴柔”等觀點,同樣也據“道”推出。

莊子的核心思想就是繼承了老子的思想。《莊子》中體現了他本歸於老子的認識論,主張應當從道的角度和立場來看待一切。那些傳統的對自然、社會、人生、文明的認識都是徒勞無益的,因爲這些都是相對的,表象的,局部的,不確定的。莊子的認識論最終決定也推出了莊子的人生論,他思想的核心,分爲現實人生論和理想人生論。現實人生論中,莊子提出在現實人生中對權力、對美色、對名利的一切追求都會傷害人的自然本性,是背反道的舉動,應當徹底棄絕。而要效法自然無爲之性,對是非、生死、得失等安之若命。而當看待萬事萬物都無功無名無思無慮無知無己後,通過“坐忘”、“心齋”、最終能達到他理想人生論中設定的逍遙境界,於是無所限制,絕對自由,與道一體。

有人批評道家老莊哲學是消極的,我認爲大多在詬病莊子否認現實追求之一點,誠然,莊子是爲了理想境界的追求要否定現實世界的意義,排斥已知的現實,追求未知的逍遙,在某些角度確實能說其消極,但不可否認,道家哲學給紛擾於現實的人提供了另一條道路,在複雜的世界中建起一條純白的方向,更爲我們在浮躁的世俗中提供了一種悠然而有目的的清淨的精神憩息之地。

篇二:我眼中的道家

我所理解的道家

朱逸婷

莊子給人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與先秦那些名聲赫赫的諸子百家大相徑庭。他是那個“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的貧窮困頓而又精神矍鑠的長者;他又是那個在諸子百家激烈論辯時獨自站在外圍的冷靜的旁觀者,一個奇怪的年輕人。他確實“年輕”,比孔子小一百八十多歲,比墨子小一百歲,比孟子還小了幾歲。

他是大師氣象和孩童氣息的最佳結合體,而他的大師氣象也來自於孩童氣息。或許,只有孩童能有如此豐富而又自由的想象,用自然而真摯的口吻講述那靈動的故事。正如司馬遷所寫:“其文汪洋自恣從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莊子在《逍遙遊》中講述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隻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一棵樹。可是隻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愛做的事,它們都得到了同樣的幸福。“大鳥”與“小鳥”之間的差別似乎象徵着個體的差異性。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在利害得失的考量,以及與他者的比較中產生內心的失落感和普遍的焦慮。而莊子卻告訴我們如何正確看待萬物的不同而不是被外界左右,喪失本性。我們追求的不應該是單一維度的成功而是在努力前行的過程中所獲得一種相對的幸福。《莊子駢拇》中所說:“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續,無所去憂也”。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相同之處恰恰是它們盡力而爲,充分而自由地發揮其自然能力時都是同等的幸福。

一個人,不論強智弱智,只要努力,走到自己認識圈的邊沿,他便是了不起的人了。走到邊沿而止,知道自己智力已用盡了,不去越圈妄動,他便是很聰明的人。生命中的追求或許可以出自衝動,但放棄一定是理性省思的結果。道家的智慧,時至今日仍能夠引導人們,放下內心普遍的焦慮感,真誠地看待自己,走向自身的幸福。

莊子的政治、社會哲學,目的正在於爲每個人求得這樣的幸福。任何政治、社會、哲學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過如此吧。

另外,莊子本人也有這樣一個故事。莊子妻死,惠施去弔喪,卻看到莊子蹲在地上,鼓盆而歌。面對死亡時的氛圍無疑是哀傷的,情感上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時與肉刑一樣的劇烈。然而,“鼓盆而歌”是莊子對萬物自然本性的完全理解,是他對死亡的獨特體認。正如斯賓諾莎所說:“心靈理解到萬物的必然性,理解的範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範圍內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後果,而不爲它們受苦。”

“以理化情”是道家的觀點,是在紛繁多變,充滿着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獲得內心平和的智慧。莊子絕非是無情的,他以自身的行動告訴世人如何以勇氣改變自身所能夠改變的事物,以內心的安寧去順應自身所不能改變的部分並用理智去區分這二者之間的差別。

莊子在《秋水》中說:“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或許,只有用這樣的視角才能突破當下的種種侷限,置身於一個更爲廣闊而浩渺的時空中去。所以說,莊子哲學的最大特點便是“專在破執”。

篇三:我眼中的道家

我所理解的道家

吳宇軒

從老子的《道德經》到莊子的《齊物論》與《逍遙遊》,道家學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天人合一,萬物平等,清心寡慾,自然無爲的思想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世人。道家崇尚與追求的是相安無事的道法自然,令人聽着感到溫柔和暢。故無法避免反對人對自然的干預,而力求順應自然規律。

既是順應規律,則適用於自然,萬物,人生。莊子看透了封建階級的戕害,陷於失意困頓的苑囿。故文英這樣評價他:“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冷眼看穿。”莊子也有儒家推崇的鯤鵬“怒而飛”之積極進取,志存高遠,但他的道家又多了一份心靈慰藉。逍遙是人生痛苦指出的精神道路,使得寂寞者有所慰,孤獨者感到溫暖;虛無者有所撫,苦痛者得以前進。於是我們的精神天空不再虛妄,思想大地不再荒涼。

道家超脫豁達的人生態度對蘇東坡的生活有着極深的影響。正如《赤壁賦》中所寫:“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御風”、“登仙”之類充滿道教意味的詞語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順應自由、超脫物外的生活,也正是蘇東坡的精神寄託。“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與《水調歌頭》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都反映出蘇東坡積極、豁達的處世態度,充滿着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若說儒家使蘇東坡入世,則道家便是在蘇東坡出世的邊緣支撐着他的信念。

順應自然,物我合一,庖丁以此爲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進於“道”,達到爐火純青、技藝超羣的地步。“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這十二字是對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繪,方法正確,不僅解牛快,刀受損也少。十幾年解數千牛竟未曾換過一把刀,刀刃鋒利如初。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區別就在於“技”與“道”。莊子認爲“技”與“道”通,而“道”高於“技”,“技”屬於“道”。只有“技”合於“道”,技藝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庖丁深味此理,因此成爲了解牛者中的佼佼者。文惠君正式通過庖丁之技,悟得養生之道。養生,就要順應自然,而庖丁解牛,就是莊子對養生之道的形象比喻。

“上善若水”,道家尚水,既是清心寡慾,又是逍遙自在;如水這般,簡單樸實而寓意寬廣,潤澤萬物而不爭名利,成爲了人們入世後逢坎時最好的心靈解藥。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406303.html

  • 標籤: 精選 道家 我眼中的道家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選3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我眼中的道家作文1000字(精選3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