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通用15篇)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通用15篇)

 作者: | 閱讀: 7.8W 次

篇一: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通用15篇)

春節包餃子

楊潤翔

餃子都吃過吧?那豐富的餡料,那美味的口感,再配上陳年老醋,味道真是一絕!

話說每到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開始包餃子。買塊兒豬肉,再買把大蔥,可使勁剁了,剁成沫後再把醬油,料酒、鹽巴、老抽等調味料胡亂放進去,一攪和,餡料就拌好了。再把擀好的餃子皮撐一下,放入餡料,一包,一捏,一懟,一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出現了,整整齊齊地碼放到托盤上,就可以下鍋了!據說當年慈禧太后當朝時,每逢三十,老佛爺都會讓宮女、太監們包餃子,閒來無事,把四個小金元寶包進餃子裏,說誰吃到誰明年就發大財,走大運。這個習俗,也被保留到現在。所以我們家包餃子時,一般也都會往裏面包個硬幣,誰吃到了誰明年可以發大財,走大運。

鍋中加水開火,那餃子噗通噗通落進水裏,水一開,那香味兒就飄出來了,一聞,啊!那豬肉混和着大蔥的香味,立刻想起那種充斥着原始肉味的香,那各種香料堆起來的香味……對了,媽媽說煮的過程中還要澆入涼水,這樣煮出來的餃子不會爛。

三十這天,坐在家裏,一家人圍坐飯桌,看着春晚,談笑風生,聽着屋外那陣陣煙花聲,此時再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那豐滿的包子QQ彈彈,沾一陳醋,輕輕送入口中,鮮美的湯汁,破皮而出,夾雜着美味的餡料,這味道,夠香!這年味,夠濃!

篇二: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俗話說得好:“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中元節,俗稱鬼節,是我們家鄉特別重視的節日之一,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家鄉傳統節日。咱們湖南人過鬼節的熱情絲毫不比春節要遜色多少,甚至還猶有過之。在鬼節的衆多習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要數燒紙錢了吧……

今天外婆家裏,忙得像一鍋煮沸的滾粥,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箱子被運進運出。看到這一場景,我不禁大感好奇,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箱子裏到底是什麼。

媽媽告訴我距離開始活動還有約三個小時。看似短暫的三個小時卻猶如三日似的,那耀目的金陽怎麼遲遲還不移動呢?

終於,漫長的三個小時可算是過去了,我們經過了漫長的路程,來到了一片空曠的草地。我同時也注意到,草地還有幾處埋着古老的墓碑。那些奇怪的箱子終於被撕開了,我立時驚奇萬分、面容呆滯、眼露恐懼之色。那些箱子不管大小,裏面都裝着各色各樣的冥幣!

大家從箱子裏取出了不同的冥幣,把它們分種類和樣式聚集在一起,並在冥幣上灑滿了猶如惡靈般的灰黑色靈粉(火藥),灑滿火藥的冥幣散發出了陣陣刺鼻的氣味。準備工作做好了之後,大人們就開始堆冥幣了:首先,大人們先把最大型號的冥幣按照多邊形結構向上堆積,其次纔是小的。不一會兒,高大的冥幣塔都快有兩個我那麼高了。那冥幣塔給我帶來了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懾力。接下來就是等待吉時的過程,不管是大人們,還是孩子們,都仰望着高大的冥幣塔,等待着吉時的到來。當吉時到來時,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凝重了起來,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緩步從人羣中走了出來,拿出了火把,小心翼翼地點燃了冥幣塔,然後快步跑回了人羣當中。隨着熊熊火焰慢慢上升,人們面對着壯觀冥幣塔的默哀也漸漸進入了尾聲。漆黑的灰燼無聲地掉落,這不僅寓意着送祖上天,也同樣寄託着後輩對祖先財源富足的美好願望!

隨着輕煙緩緩上升,彷彿撐開了一片空間,祖先隨着它安詳地去了……

篇三: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龍遊獨特風味——發糕

“軟、糯、順、滑,絲絲入扣,回味無窮,寓意深遠……”沒錯,說的就是我們龍遊的風味——發糕,這一過年必備點心。

龍遊發糕是圓形的,大小不一,看起來像一個個大圓盤。它有一股獨特的清香,嘗一口你會不自覺地讚歎道;“啊!真是甜而不膩,糯而不粘。”最具特色的,當然是它在製作過程加入糯米酒發酵,吃着比用發酵粉發酵的麪食更鬆軟,一口有一口的味道,一口有一口的香味。

關於這個加糯米酒的工序還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女子,年年做發糕給人們吃。有一年她在製作過程中一不小心倒入了糯米酒,於是她就將錯就錯,發糕做出來後不但聞起來沒有酒氣,而且淳香了不少,吃起來也更加有味道了。後來它成了衆人皆知的美食。就這樣人們做發糕就會有放糯米酒的習慣。

要說起來發糕的起源,那麼可要從明代說起,據《龍遊縣志》記載:龍遊發糕的製作始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澤潔白如玉,孔細似針,因“發糕”爲“福高”之諧意,所以有吉祥涵意,即爲逢年過節必備名點,又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龍遊發糕形成獨特的製作技藝和習俗文化,是龍遊人民過節等喜慶的場合必備的食品,是民間任何酒席的首道點心。隨着龍遊人民把發糕贈給親友們,親友又把發糕分享給其他人,這便讓龍遊發糕這一美食,傳到了大江南北,成爲了廣大人們都愛吃的一道甜點。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吃了呢?心動不如行動,快來龍遊嚐嚐發糕吧!

過年吃發糕,便是我的家鄉——龍遊的一種風俗。

篇四: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端午糉子

“石溪久佳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每每提起端午,誰不是先想到那香氣撲鼻的糉子來呢?

當這美味的糉子入口後,不禁會想,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我國戰國時期,有一位非常受人愛戴的詩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於汩羅江,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後來當心憑弔的飯糰被魚蝦所食,就想出用樹葉包裹飯糰並外纏彩絲,慢慢地發展成了現在的糉子。

包糉子的工序也不簡單。首先要把採來的棕櫚樹葉子一條條撕開來,然後一段一段結成繩子備用,再將包糉子的糉葉提早一天洗淨並泡在水中使其變軟。第二天將糯米洗淨過濾掉多餘的水,之後按家裏人口味拌上醬油鹽等備用。再就準備糉子餡:有芋頭的、有肉的、還有板栗的、豆沙的……這些備好後,拿出泡好的糉葉,兩片糉葉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歡的餡,面上再鋪一層糯米,之後用另外一張糉葉蓋上,最後用棕櫚樹葉做的繩子將整個糉子一圈一圈把它綁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糉子全部做好後就把他們放進鍋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開了之後,那棕葉的香味,棕櫚樹葉的香味,還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來,慢慢的從鍋蓋縫隙裏鑽了出來,聞着這些香味,我實在忍不住,總是一會兒就去聞聞,一會兒就過去提起鍋蓋看看,並不斷的問外婆:“熟了沒,熟了沒?”外婆笑着對我說:“等一會兒”。可沒過多久我又跑去問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說:“再等一會。”我就一直這樣子等着、盼着,總覺得時間過的很慢。

終於,外婆掀開鍋蓋,對我說:“快來快來,新鮮糉子出爐啦!”煮好的糉子散發出了更迷人的味道,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開一個糉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頓時間溢滿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這天開始是爲了紀念屈原,經過千百年後的發展今天成爲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五: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米糊界的“大雜燴”

家鄉的味道永遠是勾起舌尖味蕾最樸實的味道。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工作繁重的大孩子,安度晚年的老孩子。提起最熟悉的味道,莫過於——家鄉的味道!

一碗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嚐到的“菜米糊”,說到它,嘴裏便不自覺嚥下三四口唾沫。鹹淡適中的米糊,搭配上各種食材。土竈裏升起熱煙,混合着米糊的濃香,伴着外婆用大鍋鏟不停攪和,香氣更是四處亂竄,令人想入非非。濃稠的米糊像許多個小吸盤,牢牢粘在鍋鏟柄上。

在一般人的眼裏,也許這和早餐店裏的米糊只有模樣之分。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外婆告訴我,我們這兒的米糊有個美麗的傳說。不是在大年三十熬成的米糊,滋味往往達不到年三十米糊那種鮮美誘人,味道自然遜色了許多。大年三十熬的米糊會特別鮮。因爲居住在天上的七仙女會在這天夜裏來到凡間,給放在正桌前的米糊撒下不同的佐料,讓米糊的滋味鮮美起來……這讓我對這道美味更增添了一份神往。

“菜米糊”聽這名字中的“菜”,就猜到這道美味中一定會添加很多素食。的確如此,“菜米糊”在熬製的過程中,放入了炸豆腐、青菜、白蘿蔔絲、胡蘿蔔絲、榨菜……就連熬米糊用的油也得特別講究:不能用平常炒菜的豬油,也不能用普通超市買的色拉油,必須得用農村裏自己榨的菜油!衆所周知,菜油是用油菜籽所榨成的,爲了讓“菜米糊”成爲真真正正的素食美味,每個步驟乃至每個細節都不容馬虎。因爲外婆說過七仙女是吃不得葷的,她們愛吃素。如果不小心用了由豬皮榨成的豬油,可就別想她們往米糊裏添上神奇而又神祕的調料了哦。

當一碗香噴噴的菜米糊端上桌子的時候,那種濃濃的而又不失鮮美的味道頓時飄浮在空氣中,我肚子裏的饞蟲就被香味勾引出來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着,那樣子像極了幾天沒吃飯的乞丐。真是太好吃了,饞得我舌頭都快要吞下去了。不一會兒,滿滿一大碗的菜米糊就被我吃的乾乾淨淨。

“菜米糊”,濃郁綿密,是我們家鄉的過年風俗,更是一種地方特色。如此誘人的美食,是否讓你也垂涎欲滴?

篇六: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閻芊池

相傳,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爲在外做工,沒有時間回家。到了春節,在外辛苦了很久的人趕回家中,與家人紅紅火火歡聚一堂。這個時候,親人當然以豐富的食物招待,後來,準備一桌好吃好喝的,和許久未見面的親人團聚,成了春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我們稱爲團年飯。

團年飯又稱爲年夜飯,是和親人團聚的一頓飯,是熱熱鬧鬧的一頓飯。

這不,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和久別的親人吃團年飯了。我們家也不例外,家裏來了很多人,有遠在永川的哥哥姐姐,也有近在老家的姨爹姨媽,更有從重慶遠到而來的弟弟。我十分激動,一會兒和哥哥姐姐玩,一會兒找姨爹姨媽聊天。媽媽連忙把準備好的花生端出來,供客人享用,她則在廚房忙碌起來。

看着一碗碗即將端出去的菜,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做這些菜啊?”媽媽笑着說:“魚代表年年有餘,花菜代表發財,蒜拌生菜代表會算生財。”我恍然大悟:“原來團年飯大有寓意,把親人的期盼都拌在裏面了,難怪這麼香!”

我激動地端着一碗碗菜走向餐桌,笑着吆喝:“祝大家年年有餘(魚)、生官發財(花菜)、會算(蒜)生財(菜)!”客人們也笑着,相互慶祝着,“祝大家新年快樂!”“同樂!同樂!”他們乾杯的乾杯,添酒的添酒,連小孩也拿着飲料慶祝。

入座後,大家擦擦口水,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歡笑聲依然不減,哥哥一本正經地夾起一塊雞肉,“金雞叫福,困難全無!”頓時所有人鬨堂大笑,紛紛說:“也祝福你!”吃着親人們的期盼,大家越來越開心。我學着哥哥的樣子,也興中衝地夾起一塊蠟腸:“長長久久,美美滿滿!”大家都拍手大笑:“好!”

按我們家的規矩,團年飯不僅是一頓晚飯,後面的娛樂活動也必不可少,只是各吃各的,比較散亂罷了。大人們在一起打麻將,誰輸了就罰喝一杯酒;小孩兒在一起“組圖開黑”,享受着久違的遊戲時光;就連貓貓狗狗、小鳥烏龜都聚在一起,彷彿聊天似的,嘰嘰喳喳嚷個不停。

天色慾發晚了,宵夜擺上來了。大家一排排坐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大家挑好喜歡的零食,有時嚼兩口,有時哈哈大笑,有時太忘我,把零食都噴了出來……

熱熱鬧鬧的團年飯結束了,很快大家又要上班、上學了。

篇七: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中秋月餅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節來臨的時間。等到了夜裏,月亮升起,中秋節纔算真正到來。

一輪黃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掛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時的月亮顯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顯明亮、耀眼。也難怪,古人對中秋月亮總是寄予無限的情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我們一家人搬着小椅子,來到樓下賞月,既然是中秋節,那當然少不了吃月餅了。月餅的外形大多爲圓形的。一般表面都會印上各種精緻的圖案,可能是月餅的外表長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餅吧。

月餅的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還有各種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餅。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水果味的月餅,甜甜的月餅中又伴隨着水果的甘甜。能一邊欣賞着夜晚的美景,一邊吃着月餅,跟家人聊天,這種享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團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諺語道出了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地,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現在,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篇八: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談傑聖

這是一年的結尾,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在這一天,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放鞭炮。我的家鄉,安徽,在這一天的風俗,是其它玩樂不可代替的。

除夕這天,一整天,家家戶戶,忙裏忙外,集市上格外熱鬧。小孩子們在這天最爲興奮,因爲能買到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新鮮玩意兒,到處是雞鴨魚肉的香味。除了這些食品年貨,還有一樣,是最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鞭炮。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鞭炮映入孩子們的眼簾。我看着別人手裏拿着鞭炮隨意揮舞,很是羨慕。表弟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再加上他自己也想玩,於是他一邊賣着萌,一邊拉着媽媽求着去買鞭炮,媽媽也愉快地同意了!我們一下子買了幾大捆鞭炮,我和表弟不知是該樂還是該愁。

正當我們驚訝的功夫,父母已經把鞭炮都拆開了,爸爸說:“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我們去吃點東西然後找個空曠的地方把這鞭炮給放了吧。”我們激動得一蹦三尺高。

吃完了東西,走出集市,在村口不遠處,我們找到了一塊荒廢的水泥地,就在這了!還沒反應過來,爸爸就點了火,他讓我拿起挑着鞭炮的杆子,他握着我的手,隨意地揮舞着鞭炮,那發出來的光芒照亮了天上閃爍的星光和地上的皚皚白雪。很多孩子聞聲而來,共同欣賞這耀眼的美景。一波來了接着一波,這光芒彷彿在童真的快樂中永遠延續了下去。

我陶醉其中,雖然我們站在這塊老舊的水泥地上,但是我們一家人閤家歡聚,在這水泥上一起放鞭炮,我想,這份和睦溫馨,纔是這決水泥地的價值所在。那時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偷快和滿足。

雖然可能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這種場面會很少再次進入我們的眼簾,但是,一家人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會在我們的心中一直保留下去。

篇九: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我的家鄉每年都要過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而每一個節日都有它傳統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秋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重陽節在農曆九月初九,有登高、賞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的風俗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爲老年人過的節日。這些節日都非常有意義,但是我最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當過了農曆臘八節後,新年就快到了。每年的農曆臘月三十是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喜氣洋洋,門口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人人臉上都滿面春風的,到處都洋溢着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這是個團圓的夜晚,一家人無論是在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到家裏,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年夜飯。大家邊看春節晚會,邊聊天可幸福了。吃完晚飯,我們小孩兒便可以拿着煙花在院子裏或街上盡情地玩耍,而大人們也會聚在一起看看電視、聊聊天,我們把這叫做守歲。到了夜裏十二點的時候,天空中便會響起了煙花爆竹聲,此起彼伏,響徹天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競相開放,這五彩繽紛的天空真是太美了。直到很晚,我們才慢慢地回去睡覺。第二天一大早,你就會聽到“新年快樂,紅包拿來!“的歡聲笑語。這就是大年初一,這天才是真正的春節。而“新年快樂”這句話是我在春節裏說的最多的語言。早晨起來,我就跟着爸爸去各處的親朋好友家登門拜訪,俗稱“拜年”。有的親戚還會給我一個大大的紅包,這是長輩給小輩的,俗稱”壓歲錢“。對我來說,在新年裏收紅包纔是最快樂的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臨了,家鄉的風俗也就在這一代代的傳承中延續!它如煙花般絢麗,不停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篇十: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初一登高

何昔夢

初一是一年之首,這一天有人會去逛廟會,有人會去拜年,有人會去登高。在我們這邊,初一那天與家人一起去登高,一起呼吸新鮮空氣,是最爲常見的一種習俗。

除夕夜,奶奶告訴我明天要去光口山上登高,我一臉不情願地說道:“爲什麼要登高哇!初一待在家裏不好嗎?”奶奶向我說起了登高的來歷:登高除賞秋,亦有惜別時別離之意。九九乃秋之尾,此時登高,就有將謝幕前的風景盡收眼底,將天地之恩默誦於心,頗有依依不捨和立此存念的意思。這僅僅是登高的來歷,而初一登高呢,可以看看新一年的風景,將舊年的風光銘記於心。

初一,我起了個大早,和家人們一起登高。

山腳下,人山人海,有在商店買紙錢買鞭炮的人,有正在下車準備登高的人,還有給小孩子買菸花的人。越往上走,人漸漸變少,空氣也變得新鮮,一切都那麼自然,那麼悠閒,彷彿時間被按下了返回鍵,世間萬物都成爲了最初的模樣,像一個個孩童般,天真爛漫。

到了山頂,萬州的景色盡收眼底,“快看!那是我們的家!怎麼變得那麼小了?”表弟疑惑地問道。熟悉的一切,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越來越小:人,小得像黑芝麻;車,小得像泡沫球;連平日裏看起來很高的樓房,也只有我的手指頭那麼長了。站在山頂上,俯望着城區,我似乎覺得自己像一個掌控世界的巨人,一個響指,就能讓世界發生改變。到達山頂的大家,滿心歡喜,臉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悅的笑容。

下午,我們在下山路上,用小刀挖了一小袋的薺菜回來。回家後,奶奶和外婆在廚房清洗薺菜,爺爺和外公在桌上揉麪,爸爸將清洗過後的薺菜細細切碎,媽媽在旁邊拌着餡兒,我和表弟認真仔細地包着薺菜餃子。

夜幕降臨,我和舅舅、表弟一起去放煙花。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成爲了夜空中最絢麗的風景線。人們都閉上眼,祈禱着來年紅紅火火、財源滾滾。

篇十一: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每逢元宵節,恰好明月當空,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被照得火熾而美麗,無論是淘氣的小孩子,還是年紀大的老人,誰不是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熱鬧繁華的畫面。

在燈會上,孩子們個個喜笑顏開,舉着各種各樣的花燈,在人海中鑽來鑽去歡呼雀躍,大人們也放下繁忙的工作,拉上親朋好友來到廣場賞花燈。

廣場上,一幅幅燈展都光彩照人,令人陶醉。一擡頭看各式各樣的花燈像是無數顆星星一樣,照耀了整個燈會,到處絢麗多彩,光彩閃爍。他們有的一律是玻璃晶瑩剔透,有的清一色是荷花燈,五彩繽紛,有的全是沙燈,半遮半掩,有的通通是元寶燈,燦爛輝煌,有的都是虎燈,氣勢磅礴,不僅樣式上各種各樣,連上面的圖案都豐富多彩。

元宵燈會真是熱鬧非凡,那麼花燈的來歷是怎樣的呢?

聽說花燈起源於漢武帝,每年正月十五日在皇宮設壇祭祀當時最尊貴的太陽神,由於徹夜舉行,所以在夜晚裏點燈照明。當然,也有一種說法,在佛教從印度傳來中國後,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所以,每到正月十五日,到處燈火通明,不管是誰,一律掛燈,形成一箇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天空上也飄着燈,那是有人放孔明燈,許多人許下美好的願望,隨着孔明燈冉冉升起,我的心也隨之顫抖,那一盞盞燈載着真摯的情感,暖暖的祝福飛向遠方…

人們的歡笑聲久久迴盪在廣場的上方…它們或許是同孔明燈漂浮在空中,飛向遠方…這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情意濃。世間有那麼多情感,或許都藏在花燈裏吧!

篇十二: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元宵節吃湯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爲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然而對於我們孩子來說,節日最重要的是“吃”。

每年元宵節奶奶總會給我們做元宵吃,今年也是如此。我對奶奶說:“我可以幫忙。”奶奶同意了。奶奶先把準備好的糯米粉倒在一個大盤裏,然後一邊加開水一邊揉搓糯米粉。“加水要慢慢加,一點點的加,等到糯米粉搓成一團,軟硬適中了,就不能加水了。”奶奶一邊示範一邊叮囑……把芝麻和白糖攪拌好了,再把糯米粉搓成一個個小球狀,然後把芝麻和白糖的料放入糯米粉內,搓成圓形……

奶奶把水燒開,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圓溜溜的湯圓兒放進鍋裏,湯圓立刻沉入鍋底。奶奶用湯勺輕輕地攪動,防止湯圓粘在一起,然後蓋上玻璃鍋蓋,很快玻璃就有一層水蒸氣。過了幾分鐘,水又開了,“咕嚕咕嚕”冒着泡兒,從鍋縫中冒出許多水汽,一個個湯圓接二連三地浮上來了。

我好想吃啊,拿了勺子正要去舀。奶奶說“別急,讓它再煮熟一點兒。”大約過了5分鐘,奶奶用湯勺把那些在水裏打的滾的湯圓一個個的舀起來。看着大碗裏白白糯糯的湯圓,我垂涎欲滴。這時奶奶才說“可以吃熱乎乎的湯圓嘍!”我一聽馬上一陣風似的衝過去拿碗,用湯勺舀了滿滿一小碗湯圓。

我迫不及待地把湯圓舀入嘴中,哇!好燙!但是真的好吃!外面的那層薄薄的皮,比軟綿綿的棉花糖還軟,真是嫩滑柔軟,香糯可口。輕輕一咬,你會感覺香噴噴,甜甜的芝麻流入嘴中,嚥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嘴中,真讓人回味無窮,一大碗滾燙de湯圓,我五分鐘不到就吃完了。

我喜歡湯圓兒,元宵節吃湯圓是願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吃了湯圓,我希望我的家庭可以甜蜜幸福。

篇十三: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中秋和洛陽邂逅

常馨羽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與我的家鄉—洛陽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最早見於《周禮》的“中秋”一詞,就始於周公在洛陽制禮作樂時。洛陽與中秋節已相識千年,如今的邂逅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我們家中秋祭月時,老月餅和瓜果是不能少的。中秋節前,正是各種瓜果成熟之時,孟津梨、伊川棗、偃師葡萄、洛寧蘋果、宜陽柿子等行銷洛陽,豐富洛陽的節日市場。每當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帶着我去市場採購,還會帶我去參觀賣老月餅的店裏是如何製作月餅的:他們用麪粉做皮,包上白糖、芝麻、桂花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然後在鍋內烙制。這就是洛陽的傳統月餅。

中秋節晚上,明月高升之時,爺爺代領全家在露臺的桌子上擺上買來的瓜果和老月餅,然後鄭重其事地向月神行禮,禮畢後,爺爺將月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會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着月餅,奶奶會用香爐焚香上供,虔誠祈福。我問爺爺奶奶:“爲啥要拜月?”奶奶耐心地告訴我:“月神嫦娥又被尊稱爲牡丹花神,傳說八月十五晚上是她下凡種花之日。因此,這天被稱爲牡丹的生日,晚上拜月,寄託了洛陽人盼望花開天下、富貴吉祥的願望。”我一邊賞月,一邊聽着奶奶講着這美麗的傳說。

中秋節是我們洛陽最有人情味的節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共賞明月,共食一塊月餅,成了千古不變的主題。即便不能團聚,那也要面向明月,傾訴心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的

篇十四: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端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大詩人屈原看到國家滅亡,傷心不已,寫下絕筆之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悲忿的懷抱大石,毅然決然的跳下汨羅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投江殉國後,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糉子投放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時節及節後,天氣炎熱,蠅蟲滋生,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爲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爲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古人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能殺百毒,在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

篇十五: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

賽龍舟

李東燦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大習俗。每當端午節到來,人們就會舉行賽龍舟活動,爲的就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

你以爲賽龍舟就是一個簡單的比賽嗎?其實在這裏面還蘊含着深不可測的講究呢!賽龍舟前先要舉行各種祭祀、紀念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進貢雞、米、肉、供果、糉子……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十分嚴肅,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宗、保平安。用通俗的話說:“圖個吉利!”不僅如此,“龍舟”可不僅僅只是一條普通的船。要給船頭和船尾分別用木頭雕刻龍頭和龍尾,在龍身子裝飾上彩帶,繫上彩繩,真正的“龍舟”纔算大功告成。

賽龍舟前的準備不簡單,想要組成一支隊伍,並在賽龍舟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那就更不簡單。你賽過龍舟嗎?如果沒有,那就讓我爲大家還原賽龍舟時的精彩時刻吧!

遠處五條龍舟排列整齊,蓄勢待發,彷彿是江中的蛟龍即將開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着四周的龍,一場扣人心絃的賽龍舟即將上演。

“啪”的一聲槍響,四周靜了下來,只聽只聽見陣陣鑼鼓聲隱隱作響,一條條龍舟如離弦的箭一般破浪疾行。龍舟上的槳手們一聲一聲整齊劃一地吆喝着,那聲音震天動地,聽起來好不精神。他們奮力划動手槳,個個都喘着粗氣,汗流浹背,但仍舊堅持與隊友有序地配合着,不敢有一絲鬆懈。龍舟們都不分上下,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你追我趕,好不刺激。船頭站着一個人,手拿棒子,身子一顫一顫地使勁兒擊鼓。隨着咚鏘、咚鏘的鼓聲,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一團又一團雪白的浪花。條條龍舟競相沖過了終點線,激情四溢的賽龍舟圓滿結束了。人們在歡呼聲中欣賞了一幅幅“龍舟競渡”的壯景。

賽龍舟,帶着我們熾熱的心,帶着我們無限的希望,帶着我們的凌雲之志,一起划向遠方。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xiaoxue/lnjzw/1387859.html

  • 標籤: 風俗 下冊 家鄉 單元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通用15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風俗(通用15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