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作文

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16W 次

篇一: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發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教育界的廣泛熱議。新課程標準以落實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發展爲目的,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更新的課程理念,爲促進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培育時代新人規劃了落地路徑。課程標準是綱領,心中有綱,教學不慌。新課程標準有許多新的發展、新的變化。這些新發展表現在:強化了育人功能、聚焦核心素養、優化內容結構、明確質量標準、引領教學改革。每一變化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課程育人的功能就顯得尤爲重要。它既是我們教育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教學的歸宿。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我對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認識。

一、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定位。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語言文字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言文字是一種交際工具,它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與別人溝通交流,這就是實踐的。而這種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也就是說,我們要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不是說我們把這個知識告訴他,他就會了。所以,因爲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和定位,就決定了它的育人功能。

二、育人功能。育人功能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1。它能促進人的發展。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爲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2。民族振興: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雖然我國民族衆多,方言很多,但我們卻都能聽懂普通話,這就是一種凝聚力。所以,語言是維繫社會最強有力的紐帶之一,因爲我們有這樣共同的語言文字。才能使我們幾千年的文明史能夠傳承延續,因爲我們有這樣的語言文字,能使我們大江南北,東南西北5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所以,學好這門課,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對於對於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優勢。

三、育人的內容。育人內容要突出重大主題: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本次新課標特別突出這件事求,我們語文大量的文章都是這三個文化,我們學習的不是古代的作品,就是現代的作品,不是古代的語言,就是現代的語言。

四、育人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鼓勵自主閱讀,自主表達,倡導小。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定位,育人的功能、育人內容、育人方式,深刻說明了語文課程育人既是我們語文課程教育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語文課程教育教學的落歸宿。

篇二: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不久前,學校發給每位老師一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打印版,翻閱了幾頁,比較2011版課標,發現課程內容獨立出了學段目標,成爲單獨的板塊,並且首次出現了學業質量的描述。統編教材已推行多年,如何雙線並行發揮其價值,本次由教研網和中國教師研修網聯合舉辦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線上解讀,爲我們指明方向。

新課標中有關課程內容的主題、組織與呈現方式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這一變化將直接帶動教與學的變革。

新課標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主題,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其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佔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應用、說明、記敘類作品,以及外國優秀文化作品,佔30~40%。這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這些具有紅色血脈的文章進入教材,它們的價值便發生了增值和變化,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澱與發展的過程。在學習中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着堅定的自信,從而形成文化自信。

新課標不僅強化了課程內容的育人導向功能,同時也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羣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根據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新課標設置了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羣:基礎性學習任務羣、發展性學習任務羣和拓展性學習任務羣。各學習任務羣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相互交叉、滲透的,體現出了語文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同時課堂上創設語言文字運用的情境,將知識轉變爲活動過程,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性活動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次線上解讀還不足以讓我們明晰新課標的全貌,而研讀課標、不斷實踐自然成爲我們每位老師必做的功課。

篇三: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語文作爲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科目,隨着社會的進步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2022年語文新課標的頒佈,讓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了新的思考。近期,聆聽並學習了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同時,也閱讀了相關專家的新課標解讀報告及訪談。其中,張建軍專家對2022版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解讀讓我頗受啓發。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2022版新課標中,用“閱讀與鑑賞”替換了原先的“閱讀”,同時還增加了關於整本書閱讀、多媒介閱讀等內容。張建軍主任關於閱讀給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張主任提出要“重視單篇(本)精讀,也要落實廣泛閱讀”,他認爲,“經典作品是需要精讀的。所謂精讀,不是要面面俱到的教學,而是在有選擇、有聚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逡巡於語言文字,感受、領略或賞析作品的獨特魅力,促進言語發展和精神成長。”衆所周知,部編版語文的閱讀量大大增加,其中名家名篇的學習更是拓寬學生了學生的文學面。在教學時,對於經典作品,我們要有選擇的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走進閱讀。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精讀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會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感受中國四大名著的魅力。在學習《草船借箭》後,教師不能侷限於課本,還要進行“廣泛閱讀”,即爲學生推薦相應的閱讀篇目和書目,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可以爲學生推薦四大名著讓學生進一步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其次,張主任提出“要重視閱讀策略,也要凸顯閱讀審美”。部編版每冊語文教材中,都設置了一個閱讀策略單元。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閱讀策略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閱讀的基本策略,讓閱讀更加系統、高效。同時,我們也要明確,學生對閱讀策略的掌握不能侷限在於“知道”,還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反覆地去運用策略,這樣才能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如四年級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學生基於自己的閱讀實踐,藉助學習夥伴的示範,學習預測策略。“預測”是一個很好地閱讀策略,學生學習完後教師要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加以鞏固和實踐,讓學生將新知內化爲自己的舊識,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時,預測文章的內容,也可以預測文章的結構或語言等等。預測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效率,更能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最後,張主任提出“重視閱讀吸納,也要引導閱讀輸出”。我們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學會記錄閱讀存摺;在二年級時教會孩子圈畫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從三年級開始,進行好句積累,進行背誦。張主任談到,這些通過朗讀、背誦、批註、摘抄的方法就是學生吸納的過程。但光有吸納還不夠,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輸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適度地進行多樣化的閱讀展示和交流活動,如撰寫讀後感、編寫閱讀手抄報、開展班級讀書會等等,讓學生共享閱讀收穫,共建閱讀文化。只有吸納和輸出互相配合,學生纔會真正參與到閱讀中,享受閱讀、愛上閱讀。如在教學一些歷史性的文章時,因爲故事人物以及情節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爲了更好的讓學生貼近人物,走進人物,瞭解人物,我會進行課本劇實踐活動。如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課本劇表演。學生通過自行分組,自制道具,排練表演……許多學生積極表現,表演時惟妙惟肖,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通過這樣歡樂的方式,讓學生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感受到歷史人物的魅力。

目前,對於新課標,我還在持續的“充電”中。有了專家的解讀和引領,讓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我也將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學習、探索、驗證。

篇四: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四月份,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月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頒佈,掀起一股學習熱潮,官方解讀,名師解讀,霸屏大多數教育類的公衆號。作爲一線教師,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很難吃透,爲此,我學習了吳欣歆教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解讀,溫儒敏教授的《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郭華教授的《讓素養落地,讓學生進入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崧舟教授、李竹平老師等的解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期望可以釐清概念,指導自己的教學。

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社會風貌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洪流。“新課標”中哪些是作爲一線教師的我關注的呢?

一、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

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在“課程性質”裏有這樣一段敘述: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爲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是聯結學校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本質上來說,是以課程來達到培養人的目標。

參照《2017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新課標”中也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旨在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爲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課程目標對核心素養的定位: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課程內容部分,明確了主題與載體形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外國優秀文化、日常生活與科技進步。最大的變革是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以三個層面,六個學習任務羣來設置:基礎型——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羣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同時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其特徵是: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課程性質”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核心素養的特徵應和着課程性質。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和情境互動的結果,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構建,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當中表現出來的。學習任務羣追求的是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各個方面的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

課程內容的變化將會帶動教與學的變革,以真實的學習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以及典型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結構化思維。

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學業質量標準是本版課程標準的又一重大變化,分學段詳細描述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領域的關鍵學業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

增強了指導性。

教學建議部分,從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活動設計、時代要求四個方面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並且強調了“怎麼教”,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實施起來有了抓手,指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達到育人的目標。

加強了學段銜接。

從幼兒園到九年義務教育,再到高中,孩子的發展是連續的,“新課標”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對於第一學段來說,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幫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第二、三、四學段目標呈現螺旋上升式,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二、把握課程標準的關鍵點

1、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語文課程擔負了文化積澱、文化傳承的任務,王崧舟教授多年前就開始注重中華文化的滲透,做了一系列的“文化自覺背景下的教學”講座。王崧舟教授強調:學語文就是學文化,教語文從根本上來說教的就是文化,教的主要是中國文化。在他的課例中,特別注重文化的傳承。餘秋雨先生曾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中華文化如陳年的酒,時間越久,越是醇厚,它塑造着中國人的品格。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緊抓“感受與熱愛”、“繼承與弘揚”、“關注與參與”、“瞭解與借鑑”四組詞,適時在教學中滲透,“潤物細無聲”般植入學生心中。

“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具有深厚感情。”語文的基礎是語言文字,核心是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獲得“語感、經驗、意識、能力”,感受“內涵、情感”。近年來,一些名師特別注重語用的價值,研究語言的使用及其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課堂上體現語用的價值之後,學生獲得語言經驗相對較輕鬆,運用也較之前規範。將“語言運用”作爲核心素養之一,非常必要。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勇於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百科搜索中對思維能力的界定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爲理性認識來解決問題的。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與數學等學科不同,語文課程的語言材料大多是感性的,是作者有感而發的,將感性材料轉化爲理性認識,需要思維能力發揮巨大作用,在此過程中,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求真態度也要共生共長。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爲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美是能夠讓人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語言本身具有音韻美、節奏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因素,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進而創造。因爲對語言的審美,瞭解語言的美,發現語言的美,並且可以告訴別人美在哪裏,且能夠用美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審美經驗、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循環互動,互相促進,培養學生具備高雅情趣。

2、學習任務羣

“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羣,這個概念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陌生,不過,《2017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已有模型。溫儒敏教授提出:“學習任務羣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六個學習任務羣就是六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跟前面課程目標是相通的。理解學習任務羣的提出,一是想明確我們的教學內容。用學習任務羣來表達,把它清晰化,更加集中,具有創造性。二是想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就是設立一個情景,設定一個典型任務,在六個任務羣下邊的某一個項目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進行教學,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實踐性。”

“新課標”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中是這樣界定的: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李竹平老師說:如果一個單元設計一個核心任務,在主題、目標、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就組成了一個“羣”。基礎型學習任務羣是針對學習活動來說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羣是針對語篇類型而言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是針對學習方式的。

學習任務羣並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並列的,而是相互交叉滲透的,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如在各個學習任務羣的學習當中,都要爲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積累材料,提出問題奠定基礎,要滲透在所有學習任務羣的教學當中,它可能是在某個學習任務羣當中一個小小的伴隨性的學習內容。

李竹平老師指出:學習任務羣強調學習任務,是爲了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組織學習活動,真正實現“學爲中心”,注重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的學習體驗。這就強調了學生本位,強調在“做中學”。比如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學生生髮興趣,進而進行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鑑賞等語文活動,把“學”作爲主體,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師面臨的挑戰

“新課標”的實施,必然使一線教師面臨挑戰,雖說這一版的課標明確了教什麼、怎麼教,然而對於高層設計的理論層面,在落實中依然會有很多困難。統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說:教材會有一定的修訂,將吻合課標精神的保留,體現課標精神的也做保留,將不符合的內容做一些修訂、改造。

梳理現行的統編版教材,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學內容與《新課標》是契合的。

如:“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一學段的識字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第二、三學段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安排的教學內容,有識字寫字、標點符號的用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諺語、成語、古詩積累等等。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在口語交際、習作、部分課文中有體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每冊教材中都有文體單元,單元習作指向的也與本單元文體相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教材中有非連續性文本、含有思辨意義的故事、記述科學發現的文章等。

“整本書閱讀”是統編版教材很重視的教學內容,從一年級的“和大人一起讀”到後面幾個年級的“快樂讀書吧”,題材豐富,由易到難,有詳實的讀書推薦與讀書方法指導。“跨學科學習”在綜合性實踐單元中凸顯,三年級的傳統節日、四年級的現代詩、五年級的遨遊漢字王國、六年級的畢業獻禮,完成實踐活動,必然會融合幾個學科,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和運用領域。

《新課標》是風向標,教材承載着落實理念的任務,對於教學實施者的一線教師,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面把握教材。要想學生有結構化的語文思維,教師的腦中得有一張結構緊密的網絡,需要我們下苦功夫,對小學階段的教材體系有比較完備的梳理,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建立知識架構,注重核心素養的滲透,注意能力點之間的勾連,讓學習任務羣相互交叉滲透,整體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課程改革的得失,取決於教師。《新課標》的實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必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守正創新,以教學的規律爲前提,根據學情穩步推進,融合課標理念,立足“立德樹人”的目標,指導課堂教學,使《新課標》的落地有實效,育真人。

篇五: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年4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開了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此次改革中凸顯了語文學科地位。對比新舊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沒有變。但是站位高了。提出了“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是對語文課程的新定位。“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既要求我們重視語言這門學科的力量又要求我們不能過分教化,而把一切都進行在潤物細無聲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純的思想、深刻的道理、優美的語言的文章。正是這些精華給予學生極大的教育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這一優勢,分析課文中精美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以前只有“語文素養”沒有“核心”。核心包括着語言文字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需要協調發展。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是這麼說“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這是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內容。“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建構語言運用機制,努力學會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思維發展與提升”強調學生通過學習語言的運用,能夠獲得幾種思維能力的發展,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審美鑑賞與創造”,語文“新課標”要求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位。我們的語文教學其實已經久違了“情趣”,“新課標”的提示給我們一線教學提個醒:“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不應失去的光。“文化傳承與理解”。“課標”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虛無主義。”這裏值得關注的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關注當代文化,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

小學階段如何落實語文的核心素養呢?說讀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語感。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助於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與發散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說讀結合教學的方式創造學生的練習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新課標還提出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教材中已經編排“快樂讀書吧”,這就是引導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指導,首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具體閱讀指導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除了保證足夠多的圖書、自由的閱讀空間與有效的閱讀檢查外,要主動放手,重視閱讀感受。學生的閱讀心情,直接決定了閱讀質量。要讓學生保持愉悅的閱讀心情,前提是讓他們自主選擇書籍。當前不少教師與家長在書籍挑選方面把關很嚴,要麼是害怕學生閱讀到不良書籍,要麼是過於追求閱讀功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他們的閱讀心情。其實對於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來說,前提不是學生從中學到多少知識,而是能夠享受閱讀過程,保持一種愉悅的閱讀心情,這對於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來說很有必要。教師與家長可以多做“旁觀者”,多注意學生的閱讀喜好,放手讓他們自己選擇課外閱讀書籍,爲他們以後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次新課改讓我們一線教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霖,再一次激發了我們內心的激情和活力。語文教學路上,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

篇六: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經過努力,漸漸地對新課標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並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和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所以,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用心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務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帶給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構成用心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教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篇七: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新課標落地與教師與學生息息相關。新課改倡導立德樹人,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一線教師課程改革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我們更新教育觀念的契機,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核心素養的界定

義務教育段語文教學我們常常說到語文的核心素養,真正的語文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舊課標沒有明確指出,而新課標總目標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溫儒敏教授指出:“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是社會發展提出的嚴峻的要求。一個社會不可能要求全體公民都有很高的理想和道德境界,但教育必須有高的站位,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而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也有了明確方向,一是文化自信,可以從感受與熱愛、繼承與弘揚、關注與參與、瞭解與借鑑來理解;二是語言運用,可以從是語感、經驗、意識、能力、內涵、情感來理解;三是思維能力,可以從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求真態度來理解;四是審美創造,可以從審美經驗、審美能力、審美觀念來理解。這四個語文課程核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有機的將核心素養相互融合貫通。例如在學習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以“家國情懷”爲主題,在學習本單元的《古詩三首》就可以將核心素養有機結合,通過古詩詞學習,熱愛國家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達到文化自信,在古詩學習過程中通過解詩題、知詩人、想畫面,在學習過程中落實語言運用,通過悟詩情進行思維訓練,通過反覆誦讀進一步又讓學生體會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審美情趣。

二、學習任務羣的增加

新課增加了六個任務羣,六個學習任務羣包括基礎型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每個任務羣都承擔着一個學習內容,形式更靈活,難度更大,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學習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使自主性學習和整體性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纔是學習真正的主人。”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來進行教學,要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以前零碎的、隨意性的學習,減少灌輸式的模式,充分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的精神,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樂學、悅讀。

三、新課標兩個不變

課時比例不變

學段目標不變

識字與寫字部分:一二年級認識1600個,會寫800個;三四年級認識2500個,會寫1600個;五六年級累計認字3000個,會寫2500個。

閱讀與鑑賞部分:一二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三四年級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五六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表達與交流部分:一二年級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三至六年級習作大於每學年16次;

新課標的出現對我們一線教師教學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改變之多任務之艱鉅,但細讀學段目標發現其中無論課標怎麼變學生訓練的能力點沒有變,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完善,我們要做的是認真將課標梳理研讀,在舊課標的基礎上繼續研讀、研究,讓新課標更好的爲教學所服務。

篇八: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身爲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我們應該不斷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改變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語文新標準改變了2011版的目標結構安排,以語文核心素養爲綱,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完善了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按照核心素養四個方面構建了課程總目標,分條表述,卻又相互關聯;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念有機融合。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構建階段目標,以學習爲主線,核心素養滲透其中。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可有所側重。

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說一說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的感受:

整本書閱讀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爲主。引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圖書的特點和價值,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閱讀目的,選擇圖書和適宜的版本,合理規劃閱讀時間。應創設自由閱讀、快樂分享的氛圍,善於發現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善於發現、保護和支持學生閱讀中的獨到見解。

這學期開學我們學校就組織學生開展“我愛閱讀”讀書打卡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對按時參與打卡的同學進行階段性的表彰,還開展了“我愛閱讀”的講故事比賽和班級讀書分享會,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寫讀書筆記,課前5分鐘進行交流分享,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安排閱讀內容,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兒歌集、童話故事等淺易的讀物,體會讀書的快樂;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表現英雄模範事蹟的圖書,如《小英雄雨來》、《雷鋒的故事》等,講述英雄模範的動人故事。閱讀兒童文學名著,古今寓言、中國神話傳說等,分享自己獲得的啓示;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如《可愛的中國》《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講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閱讀文學、科普、科幻等方面的優秀作品,如《寄小讀者》、《十萬個爲什麼》等,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容,與同學分享自己整本書閱讀的經歷、體會和閱讀方法。

二、跨學科學習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

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雙減”政策下,全國都在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對作業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不再是單一的學科,應該是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性學科,我們學校通過三個課堂開展社團活動,作業設計也是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比如,我校的經典誦讀社團,既有背景音樂,又有動作,還可以加入一些情景劇的表演;手工社團不僅讓學生動手製作,還要把所需要的材料、製作過程、製作感受記錄下來,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業設計方面:一二年級無書面作業,老師就讓學生以詩配畫的形式,或者以歌曲或舞蹈的形式表現古詩的內容;三、四年級可以讓學生學習寫綠豆芽的觀察日記,或者是思維導圖;我們還注重勞動教育,讓學生介紹家裏的農具和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知識。

以前我校不重視科學和道法這兩門課程,一考試才發現了問題,隨後老師通過上課、輔導學案、習題講解等形式加強訓練,學生的成績提升得很快,而且這些成績好的學生大多數是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可見學好語文是多麼的重要。

根據不同學段我們可以這樣安排跨學科學習,第一學段(1-2年級)(1)圍繞愛圖書、愛文具、愛學習等主題,學習識字、說話、計算、設計、美化,學習與他人溝通、交流,養成愛書、愛文具的好習慣。(2)在班級、學校或家裏養護一種綠植或者小動物。綜合運用語文、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學習日常觀察和記錄。(3)參與學校、社區舉辦的節日和風俗活動,留意身邊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學段(3-4年級)(1)嘗試運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並主動參與朗誦會、故事會、藝術節等校園活動。(2)參觀物質文化遺產,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傳統節日節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歷史和傳說等;探尋日常生活中的中華文化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區舉辦的文化主題活體驗。(3)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爲、校園衛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討,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

第三學段(5-6年級)(1)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社團,參與學校和社區舉辦的戲曲、書法、篆刻、繪畫、刺繡、泥塑、民樂等相關文化活動,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2)綜合運用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勞動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小組研討,集體策劃、設計參觀考察活動方案,運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學成果。(3)選取衣食住行、學校、地球、太空等某個方面,設計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生活,運用多樣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呈現與分享奇思妙想。

其實,“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這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的師生來說是陌生的,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們會結合農村的實際和當地的特色,科學地開展學習任務活動,不斷地摸索形式多樣的“整本書閱讀”,讓學生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篇九: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圍繞核心素養學習任務羣,實現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大家都知道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正式頒佈是中國語文課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課標體現的幾個幅度比較大,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接受上的困惑。

我記得毛主席的矛盾論中間曾經說過,當有許多矛盾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抓住主要矛盾,如果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的矛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那麼在我們讀見新課標的過程中間真可以從這樣的角度來幫助我們逐漸推進。我認爲語文核心素養和這些任務羣正是新課標兩個主要問題這兩個大概念,應該就是我們解讀新課標的重中之重。那麼,我們應當怎麼圍繞核心素養和學習任務羣這兩個大點要的讀解,走進新課標呢,我想從四個方面說下個人的見解。供大家做參考。一是要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現實隔絕的存在問題,這是我們進入新課標的基礎。不瞭解現實的存在問題,我們可能讀解新課標會帶來一些問題。

二是要抓準新課標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這個關鍵問題,當是兩個一個是語文核心素養,還有一個是學習任務羣,三是要分析課標中這兩大特點的歷史發展規律。四是要認識大概念,這些語文課程時代發生態勢的基本精神。今天就圍繞這樣四個內容,我分開的說一下。

一要充分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現實隔絕的存在問題,老師們,我們應當看到在貫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審驗稿也就是2001年的那個課標,在這樣的一箇舊課標的實施過程中間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重大的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對照國際形勢的多變和國內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來看,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我覺得主要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這是我們的量的過度關注。對教學的量的過度關注裝閉了質的突破,這是一個存在問題。教學目標的知識化問題,今天依然比較突出這種。2021年7月,中央提出的建福優質的戰略中,已經有充分的體現。

第二以課文教授爲中心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在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心,總是狹隘的圍繞課文,在那裏做層級性的提問。這就回避了我們語文教師的豐富性和生動性造成課堂主要是方式的統治化問題,這應該是我們存在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語文教學呢還是偏重於所謂知識點的訓練。帶來了作業的過量,教學內容目標的淺易化,去年中央提出的雙減戰略正是爲了解決這一嚴重弊端。

第四課堂教學中,輕問題充斥,課文的情趣是分析,提問仍然是今天課堂的主流。這就嚴重的造成了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帶來的輕表化問題,所以我認爲啊以上四個相當嚴重的存在問題及教學目標的知識化,教學方式統治化,教學目標內容的狹義化和思辨能力培養的輕表化。這應當是我們讀解新課標的邏輯起點和認識基礎。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是。深入分析新課標的兩大特點,他們的歷史發展規律。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習任務羣,這是新課標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上提出的兩個最重要的新內容,無疑是我們讀解新課標兩個關鍵問題,這是兩個大概念。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學習任務羣是兩個大概念。我們應當怎麼樣去深刻的理解呢?最好的理解方法那就是我們可以回顧歷史。解這兩個方面是如何嚴謹的?這應當是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先來看看,語文核心素養這個教學目標的問題,他的歷史,我認爲可以分六個步驟來理解,第一是以課文的講習爲重點,中國語文教學的傳統啊。一直來,就是講課文,說明語文教材,那就是一篇一篇現成的文章編制的課程課文,從而呢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進行教學。這是課文,都是姓陳的作品。所謂教學目標,也就是教師怎麼樣把課文講給學生聽,並希望學生能全盤接受。課文熟讀,背誦課文,這就要成了教授目標的主體,這顯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歷史引進到第二個階段,那就是以語文知識,作爲教學目標的重點。民國以來,西學東建,中國傳統的課文教學應該說呢,是帶來了相當猛烈的衝擊。語文教學開始關注語文課程知識體系的傳授。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不能說是一個進步。於是這語文就要是中間解課文的,講習中間我們開始關注對字詞句評等語法修辭等語文知識的重視。傳統的語文知識似乎成了當時教學目標的重點所在。

第三個歷史階段。是以能力作爲教學目標的重點。解放後我們隨着不要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進一步認識到語文知識。還應當轉化爲以爲能力,所以就提出來語文教學要加強語文訓練,要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要變多餘的分析爲紮實的語文訓練等等。所有這些口號都強調了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就必須強化訓練。

第四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理解的重點又有了變化,開始關注,應當以智力發展爲重點。因爲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語文的問題,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當然很重要,但是在進一步看,這二者都是人的智的發展,於是發展質變。這樣的語文教學又走上了世紀末,被視爲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中心點。我們的語文教訓目標的理解。就從知識與能力,進一步發展到了重視語文的智力發展,開始關注語文的創新教學問題,這是第四個階段,。

第五個階段那是我們舊課標中心提出的就是以三維的表達爲重點,應當說這是對我們語文教學目標的任職,一個重要的進步。進入了2001年義務教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就是舊課標正式發飆了,在課標中明確提出來。我們語文課程的目標要更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的設計。這些提法被人們稱爲三維目標。

這樣的教授目標無疑是更全面了,他的概念也無疑是更大了。他的重點當然也更加突出,更加完整。

第六個階段。新課標,我們要從舊課標的三維目標。提出來以語文核心素養爲重點。二零二二班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應課程理念,要確定課程目標的重中之重,那麼什麼是語文核心素養呀。這個大概念的。新課標中的解釋是。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全部現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裏我們特別要注意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應該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三大要素,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系。同時,新課標還特別強調這一核心素養是學生間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不是教師講、設總結的,而是要點學生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總結的。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中,表現出來的這個意思非常重要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新爲創造的綜合體現。那麼這段話,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性質特點都解釋的非常清楚,我個人的理解這段話十分重要。他告訴我們語文核心素養所具有的思想性,實踐性和審美性。這些人在語文教學目標的表示上。這第六步,也就是語文核心素養是最先進的。也是最全面的。

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新課標的第二個大問題就是語文學習任務羣。

學習任務羣。是爲了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是以生活爲基礎,以爲實踐活動爲主線。以學習主題爲引領,整合了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對特徵,突出不同時段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要求體系。語文任務羣。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他就是對我們語文教學內容的。組織構建模式,因爲我們曉得語文教學關鍵的問題是加這兩大問題。一個就是教學目標叫什麼,教學目標,明確以後那就是教學的內容如何構建。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兩個方面,正是我們瞭解。新課標的關鍵,當然,對於語文學習任務羣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來體會它是怎麼一步有一步。這到今天的我歸納了下呢。也可以分六個步驟。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單篇課文的編寫爲重點,我們很長的一頓的是時間裏邊。語文教材就是單篇課文,並且這個叫語文教科書編排的歷史上。從古代一直沿用,並沒有出現單元的概念和編排的其他形式。那麼教師呢,就是按課文一篇一篇的講些給學生聽。學生的也就是一篇以篇,把課文都熟了,那語文學習也就是到位了。這是第一個階段的

第二個發展到的階段的。那就是以一個單元的課文教訓的要一個編排的中心,這個中心。或者是按思想內容,或者是按語文工具性要求。或者是作家作品等等,到目前爲止。單元編排和單元教學已經成爲我們語文科教材的基本形態。這是第二個的階段。

第三個的階段呢。那就是大單元的語文教學出現了,以大的單元教學爲重點。以大單元教學爲重點,那麼什麼是大單元呢。大單元?其實它有兩種概念,一種概念呢。那麼老師呢?根據相近的。以及根據他說認定的目標要選定了兩篇作爲補充。那當然,這個單元跟原來的教材中的單元比起來呢,他就是個大單元了。這是第一種對大單元的理解,第二方面對大單元的理解。

這意思也就是說呢,還是原來的的那些課文,但是對課文的內容擴大了,挖深了,學習的任務呢也就有了相應的擴大,有一位教授。他對大單元的理解時,他說大單元應該就是一種學習單位。這是非常正確的,他就是一個學習單位,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學習世界。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這是第三個歷史階段。

第四個階段。以項目化學習爲重點,項目化學習,是一種系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干預和拓展、探索過程進點複雜精神的問題。讓學生從中學習。某項重要的知識和某項有用的技能。所謂項目,其實數值就是語文學習活動的某個內容的名稱。這個我們都非常理解啊,現在我們有些老師的項目化學習,他主要的呢,還是從單元中間確定某一個項目把他到深透。

第五歷史階段的。那就是整本書閱讀、跨學科的學習爲重點,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課程教學給箇中間最新提出的兩個概念,

跨學科學習,那就是我們很多老師其實在課文的教學中心往往呢。也在引領孩子擴大視野,做跨學科的思考。或者是跨學科的聯繫,對我們來說呢這也不陌生那這也不陌生。因此,整本書閱讀書或者是跨學科學習。嚴格的講,這是項目化學的進一步發展。

第六個教學內容歷史階段。那當然就是以學習任務羣爲重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的安排遵循了學生的新型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他以生活也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以學習主體爲引領,以學習任務爲載體,整合了,實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等等這些要素,設計學習任務羣學習任務羣的安排。注重了整體規劃,因爲沒有整體規劃,他也就沒有學習的武器,體現了他的連貫性和適應性,基礎性的學習的任務羣。是發展性學習的啊。所以呢,課標中間明確指出。實現任務羣的有一基礎性實現任務羣,二。發展型學習任務羣,這裏是包括了使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倡議表達還有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篇十: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很慶幸這兩天的假期參加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培訓,接受了一次知識的大洗禮,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這次的一點感受: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課程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要變革人,首先要重視教師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教學改革就是新舊觀念的鬥爭,教學改革的阻力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此,確立新的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其次,調整和拓寬了我的知識結構。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科整合是課程改期的特點之一。根據科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科學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語文教師要具備與科學教學相關的學科知識,諸如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等;還需要了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其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較完整的基本知識,語文教師還應具有思維科學知識,這有助於教師通過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師還要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能以敏銳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瞭解、蒐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識儲備能否適應這一變化,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

再次,激發了我學習探究的慾望,新課改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洗腦”,還要“充電”,通過活動的開展樹立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最後,培訓促進了我對教學行爲的反思。教師需要在反思中成長。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還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不停地通過追蹤說課、上課的過程,審視教學環節,總結教學得失,從中產生更多感悟。

總之,培訓爲我們教師搭建了溝通和交流學習的平臺,可能在某些方面我的認識還有些膚淺,但我相信本着對教育一顆執着的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一定會讓自己心中栽種的教育之樹碩果累累。

篇十一: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成長學院的學習。作爲朱煜老師班的一位學員,7月18日下午,朱煜老師做了題爲《一線教師看新課標》的主題報告。朱煜老師就《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與學員分享了自己的研讀心得,下面我也將自己的感觸與大家分享。

朱煜老師在解讀“課程性質”時,重點提取了“基礎”“情境、實踐”“經驗-規律-能力”等關鍵詞,並逐一跟學員進行了研讀分享。“情境、實踐”是新版課表裏的高頻詞,聽完朱老師的報告,回顧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三點學習心得:

一是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教學。不論是真實的情境還是模擬情境,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都應增加情境設計。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定義是“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情境中學習運用語言也正符合了“實踐性”的本義,也才能讓學生真正把語言學好。

二是情境教學離不開對文本及其創作背景的研讀和擴展。情境教學必須給學生提供可感、具體的信息,因此教師在情境教學設計中不僅要研讀文本,還要適當擴展創作背景,這樣才能爲把學生帶入自己的教學設計裏,課堂上的情和境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是情境設計要儘量貼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和熱情。情境教學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可實踐、可操作,能讓學生獲得較強的代入感和體驗感,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在情境教學的設計中,必須考慮幾個方面,如學生的年齡、學科基礎、興趣點、生活環境等,儘可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儘可能地實現全員參與。

當然,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實踐永遠在路上,這方面我很有幸能聽到多位名家之言,並從中獲得指導和引領。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繼續研讀課標和教材,持續增強自己的研讀能力和理論基礎,爲教學工作不斷蓄力加油。

篇十二: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年7月7日,我們認真學習了崔允漷教授《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和吳剛平教授《義務教育新方案新課標》的主題講座。兩位教授針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深入解讀和精彩闡述,讓我們受益匪淺。

兩位教授均強調了核心素養,新課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是義務教育課程建設的五個基本原則之一,“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傳承文化,創新知識,促進人的發展。我們通過教育傳承文化,把優秀的,符合時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傳給下一代,同時還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注重培育學生的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我們教的是課文,是知識技能,留下的是素養。兩位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結晶。那麼,讓學生形成更加正確的世界觀,不斷地形成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努力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爲一名語文老師,結合這次學習兩位教授的對核心素養的深入解讀和自己以往的教學實踐,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着重入手,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樂學求知中不斷提升核心素養。

興趣是基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

興趣,學生心中才會產生學習的慾望,纔會主動地探究、學習。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學習,合作探究中學習,創設的情景中學習,在品讀感悟中學習,在老師的賞識和激勵中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在樂學求知中不斷提升核心素養。

一、注重閱讀,在積累沉澱中提升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我覺得離不開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知識積累沉澱到一定程度,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素養。吳剛平教授指出:學生的閱讀離不開老師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讀什麼,怎麼讀。我們老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知書達理”,學生讀的書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優秀的品格、能力。所以我們要加強閱讀的指導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的積累和沉澱中不斷提升核心素養。

二、培養能力,在自主創新中提升核心素養。

吳剛平提出新方案新課標中關鍵詞“育人爲本”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理念很重要,從原先的知識爲本到育人爲本的轉變尤爲重要,它關乎我們國家的未來,關乎每個學生的未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我們作爲老師不能越俎代庖,學生應該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老師的引導組織下,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探究,主動地獲得知識。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獲得,不是老師講授的死知識,這樣獲得的知識學生印象深刻,也會創新地靈活運用。學生這樣學習,不但獲得了知識,學習能力也不斷得到提升,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在我們的課堂上還存在着直接灌輸的現象,這樣有時候是節省時間,但“育人爲本”是以培養學生爲目的,而不是以灌輸知識爲目的。所以,我們老師應該大膽地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地、合作交流地、靈活創新地學習,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不斷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切切實實踐行課標精神,爲培育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篇十三: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近日,我認真研讀了《2022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爲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教學。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顯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着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爲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篇十四: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新課標,深刻體會到新課標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新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煉了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

2022版的語文新課標主要有五個方面的變化:

一、強化了育人導向;

二、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四、增強了指導性;

五、加強了學段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正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2022版的新課標重點關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民族自尊心、愛國情感、集體意識、文化自信,這些內容在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編寫與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都有體現。

課程內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主題與載體,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學習任務羣的特點與優勢:

1、課程內容由雙基爲綱轉化爲素養爲綱。

2、以任務爲導線;

3、內容整合;

4、活動貫穿;

5、情境真實;

6、教學轉型。

學習任務羣轉型,更加關注學習方式的變革。那麼,怎樣將任務羣小學化?怎樣將任務羣轉變爲教材,是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探索的目標與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61436.html

  • 標籤: 小學語文 心得體會 新課標高考作文寧夏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新課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精選14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