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通用6篇】作文

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通用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99W 次

篇一: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通用6篇】

2022年7月7日,我參加了鄭州組織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專題培訓,受益良多。作爲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前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今天又聽兩位專家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了解讀,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是互相配合,平等交流的。可在過去的語文教學,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甚至專制,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習嗎?由愛學轉爲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爲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着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我又怎麼忍心讓我的學生繼續我以前的遭遇呢?作爲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

教學的民主性

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爲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啓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

教學的開放性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也應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識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啓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篇二: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近期,根據工作室及課題組的安排,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地在網絡上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標解讀》。學習後,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

在教學實踐中,應力求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一、在識字教學方面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教學活動。新課標對學生的識字量和寫字量,不要求急於趕進度,先要在學生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和規範意識上下功夫,而且必須抓緊抓實,持之以恆。作爲教師一定要在兒童識字起步階段就通過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方法來優化識字的途徑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才能達到識字教學的目的。如何把這麼大的識字量落實下去呢?經過這次的學習發現我們教師在“認識”和“學會”兩項要求的把握上出現了一些混亂。“會認”的字只要整體上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舉措。我們要明確:新教材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識字量,目的是讓學生儘早進入提前閱讀,也就是說,識字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閱讀。大量的生字在要求會寫的時候還會出現,根本無須過早地進行分析,這樣就可減少大量的識字時間,更好地用於課外閱讀。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認得準,記得快呢?就要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二、在寫字教學方面

教學低年級學生寫字是一項比較困難的教學活動。現在,我們很多孩子的寫字姿勢、寫字習慣、寫字質量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而我們很多教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爲只要把字寫正確就行了,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其他的問題是小問題。新課標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

三、在閱讀教學方面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學生讀書的時間少,對內容的理解就不夠深入,即使老師講得再動聽也是事倍功半,因爲我們不能代替學生也無法代替學生,只有讓他們通過讀去感悟才能真正體會。

四、在習作教學方面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真正體現我手寫我心。“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言發展規律。寫作課程的設計,寫作教學的過程,都要從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關注寫作過程的愉快,讓他”願意“”高興“”能夠“”容易“進行書面表達。就如專家說的那樣,給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願意學、樂學,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篇三: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2022年4月,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課標(2022版)已於2022年4月正式公佈。起始,我從各級媒體平臺上搜集相關信息,從《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2022版)》兩個大塊進行粗淺瀏覽。初步明白了“國家課程標準”的內涵。

本次新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的改革,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而言,既是一種壓力,又是學習提升業務素養,更新育人理念的機會。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度學習,系統學習,結合所任教科目、學段進行融合學習,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探索,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結合相關材料及專家專題報告,下面我簡單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突出核心素養,強化課程育人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而這四個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是一個整體。這其中語言運用是其他三個核心素養的基礎,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學生學習文化的積澱,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語言文字是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結合現當代社會實際狀況及出現的各類“特殊事件”,不得不再次將“文化自信”根深於學生心中,文化自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本次新課標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內涵的首位,要培養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

本次新課標在課程設置上也做了嚴格的規範。課程的開始必須要具有育人功能,突出時代性,關注新發展,精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重視價值取向,同時根據國家“雙減”政策的要求,在新課標中,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味,多途徑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整體性的評價,多元化評價。

二、優化內容設計,注重學業質量

從第四板塊課程內容設計來看,本次新課標課程內容主題與載體形式主要是從三大主題: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革命文化;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上,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分三個層面設置了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爲基礎型學習任務羣,任務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是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共三個任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是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共有兩個任務“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各有側重點。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依據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尤其注重了學生實踐性學習的考覈,在課標中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能願意整理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向他人展示,樂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所得,在第二、三、四學段分別都闡述了善於分享、善於實際生活的表達,緊跟時代步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三、高效落地實施,全面創新改革

自今年4月宣佈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以來,全國各地全面開花,國家層面上組織專家進行線上宣講、解讀,各省市區縣組織社會組織或教育相關部門進行專項輔導、學習,要求教師要準確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的相關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語文教師也要將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堅持終身學習,努力提升專業素養,定期覆盤,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多種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教學方法,跨學科融合,玩轉課堂,向學生傳授適應新時代、適應未來社會的科學知識,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代代相傳,脈脈相通。

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義務教育課程課標(2022版)今年9月將正式實行,相信通過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大收穫與進步,成爲教學領域的行家裏手。

篇四: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出臺,出現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語文核心素養、語文學習任務羣、質量標準……這對我們語文老師來講是理念的更新。無論是哪種,我們的孩子學語文,總要從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中來學習和運用語文,形成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這就離不開一篇篇課文。所以今天我想談這樣一個話題:用課文教語文。踏踏實實用好每一篇課文,發揮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功能與育人價值,孩子們纔會愛上語文,學好語文。

我們現行的教材是文選型教材,文質精美。不但具有原先的閱讀價值,而且被賦予了獨特的教學價值,所以語文教學要教課文本身潛藏的語文概念,包括語言文字、讀寫方法、文體思維、審美意識以及價值觀念等。我們要確立用課文教語文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發揮語文教材的教學功能和育人價值。

一、存在問題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經常有三個問題

1、教課文,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

第一個問題是教課文。我們經常把課文誤當成教學內容,將課文中的思想內容當成語文教學內容。課文寫什麼,我們就讓學生學什麼,於是就滑向了泛語文的深淵。忘記了語文學科是一門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是要學習語言運用的方法和原理。

2、做習題,陷入了應試的泥潭

第二個問題是做習題。將課文後面的練習題當成教學內容,只求正確答案,不問讀寫過程,陷入了應試的泥潭,偏重於讓學生做題、刷題,這些都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3、講要素,異化成了教知識

第三個問題是講要素。統編教材提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並行的方式,很多老師在教課文時就圍繞單元的語文要素,學課文中的閱讀要素、寫作要素,然後拎出來一個一個地教,分門別類地講。這樣可能會脫離學生的生活語境和語文實踐的需要,異化成了教知識。

文選型的教材,我們對上述的三個問題要引以爲戒,不能教課本,更不能異化成做習題和講要素,那麼我們怎樣正確地運用語文教材去學語文呢?

二、課文功能

王榮生教授在《語文課程基礎》這本理論書中指出: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是三個不同的內容。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內容主題以及組織和呈現方式,它是結構化的。以往的語文課程標準沒有課程,只有課程目標,用課程內容來“規定教什麼”是一個難題。教材內容就是“用什麼來教”,現在我們是用課文來教。課文不完全是教學內容。課文中的一些語文元素纔是真正的教學內容,是需要語文老師通過解讀文本來進行發現、凝練以及確定的。理清了課文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才能準確地定位課文的教學功能和用課文教語文的實踐路徑。

1、立足例子“舉三反一”

“舉三反一”就是在一篇篇課文裏藏着的語言文字運用規律,是通過多個例子來揭示的。你讀了很多篇課文,才知道原來文章是這樣運用文字來表達的。比如說我們讀古詩,通過讀了許多五言、七言律詩,體會古詩的音律節奏是什麼。語文學習也是通過一篇篇文章,歸納類似的語言現象,發現其中的語言運用規律,這叫“舉三反一”。“舉三反一”是兒童學習語文的基本邏輯,孩子認識事物都是這樣的。比如貓,通過看到大貓、小貓,各種顏色的不同的貓,在一隻只貓的接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抽象思維概括,最終確定這就是貓。學習語文與數學等理科不一樣,數學等理科是先有一個公式,原理講清楚透徹,然後學生運用這個原理去解決問題,這叫“舉一”。但是語文學科沒有這樣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它只有兒童語文經驗的積累,“舉三”是豐富兒童的語文經驗,“反一”是生長於個體的語文知識。所以我們提倡要多讀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自然對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有了自己的認知和領悟。

2、用好例子“觸類旁通”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讀法,因爲不同的文體背後有不同的思維。比如詩歌是以想象、聯想爲主導的思維方式,那麼詩歌閱讀一定要用形象思維,才能辨別什麼是詩的語言,讀出詩歌的語言韻味;而議論文或者說明文是理性的邏輯思維,那麼在閱讀時就要運用理性的有條理的邏輯思維來閱讀。小說的閱讀重點是故事情節,所以需要預測與推理,才能從情節與細節中讀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散文重在情感的體驗與還原,才能從人、事、景物的描寫中讀懂作者的心思、作者的情感。所以“觸類旁通”就是要把課文的例子進行分類,一類一類地讀,發揮好例子的類化學習功能,觸類旁通,學生就越讀越會讀。

3、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語文學習要重視例子,但是不能停留於例子。例子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的起點,讓學生從讀與寫兩個方面進行拓展。

一方面沿着課文的例子要讀開去,越讀越廣泛。比如讀《刷子李》不過癮,你就可以讀《俗世奇人》這本書,既豐富了精神世界,也熟練了閱讀技能。另一方面是照着課文的例子寫,運用例子中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甚至創編。比如你讀了課文,也可以像馮驥才先生一樣,將生活中特點很鮮明的人物寫下來,既提高了認知能力,又提升了寫作水平。這就是超越例子,熟能生巧。

三、教學要義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按照單元的方式來編排的,有的是按照課文的題材組合的,也就是內容;有的是按照文體組合;還有的是按照讀寫要素來組合的,比如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文的教學功能,從單篇課文入手,緊扣教學的關鍵點來教,不求完整,但求充分。抓住單篇課文中最有價值的關鍵點,集中讓孩子學充分、學透徹,同時也要看到單元的訓練點。當我們的關注點是着眼於孩子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不是應試時,就會發現孩子一個單元學一點,學生的整體語文讀寫能力就是完整的。

1、對準“這一類”

一篇文章的教學內容,找到相應的教學核心目標,圍繞這一類課文的文體特點與讀寫要素確定單篇課文的內容落點以及教學的實踐,然後可以嘗試將單元幾篇課文的教學的順序重新排列。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6單元中三篇課文都是講父母之愛的,都是運用典型場景和細節來表達感情,單元閱讀要素是“體會場景和細節中的情感”。我們根據這個要素就可以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慈母情深》的落點在“母親掏錢給我買書”的場景,用反覆的手法聚焦母親“直起背,掏出錢,彎下腰”三個細節,進而表達情感。《父愛之舟》的落點在父親爲“我”做的一切生活小事,聚焦在那隻小漁船,用了象徵手法。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落點是父母對“我”寫詩的不同態度,用了對比手法。三篇課文的細節和寫作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把握每篇課文的落點,然後教學按照由易到難,從讀到寫的學習邏輯,再來重構單元教學。

2、參透“這一篇”

每篇課文的教學落點怎樣準確把握呢?

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由表及裏。由字面的意思到字面背後的含義,需要學生去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和思想感情。第二個方法叫由意及言。課文的語言形式及文本結構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教學的要義就是要學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謀篇佈局的策略,領會語言的魅力,所以語言與結構、語言與形式是語文教學需要着力的兩個教學支點。第三個方法叫由文及人。“文”是課本,“人”就是我們讀到的作者。學生通過讀文章,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例如老舍先生《貓》當中的小腳印,在他眼中是一朵朵小梅花,透過這篇文章看到作家的生活情趣,我們要像老舍先生一樣來去愛生活,生活纔會更加美好。

3、上好“這一課”

教學要義第三條就是上好這一課,需要抓住三個點。

一堂課首先要確定起點,即確定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準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爲孩子的起點都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把握我們的共性。

第二個,確定目標。這篇課文70-80%的內容學生可能知道,那麼接下來的20-30%內容,老師究竟讓孩子怎麼關注、怎樣理解,難點在哪裏,突破點在哪裏?學完後,語文能力、觀念,還有品格等方面,學生可能有哪些變化,老師怎樣才能夠把握這種提升?這叫終點。

第三個,確定關鍵點,即學生學習這一課可能會遇到的學習障礙。比如讀不懂的地方、體會不到的地方、感受不了的地方,我們要提供支持,可以設置階梯式的問題、提供輔助性的資料、代表性的範文,等等。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每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所變化。

四、因文而教

因文而教,什麼意思呢?課文是一篇一篇的,我們要思考怎樣針對這一篇課文,來教好語文,讓學生學好語文。我們可以轉換一個角度,這個“文”按照我們學生遇到的門類來進行學習。

(一)第一類:長文短教

在教材當中,安排了一些字數比較多,內容比較複雜的文章,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種考驗,那麼這篇文章怎麼教呢?怎麼讓學生學得更好呢?

1、長文的三大考驗:速度;記性;整體把握能力

第一個是考驗學生的速度,很多學生讀書速度比較慢,這個目的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規定每分鐘大概300字,那一篇3000字的文章,大概要在10分鐘之內完成。第二個考驗記性。第三個考驗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

2、長文的閱讀策略:

(1)跳過不重要的生字詞,猜讀。

(2)忘記前面的一些內容,回讀。

這個在教材中它用它泡泡的方式呈現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

(3)讀完一個部分停一停,緩讀。

你讀完一個章節,你停下來想一想這個章節,寫了什麼,這叫緩讀。

(4)讀完一段列個小標題,標讀。

列小標題,一段一個小標題,這個是我們教材當中提出來的一個策略,你要列一個小標題,用一個短句或者一個短語來標註,這樣你就能夠留下閱讀的痕跡,它可以幫助你理解,幫助你記憶。

(5)讀完全文和別人交流,議讀。

這是一種理解,可以從多個點思考。

3、《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

一篇長文,我們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呢?可以設計哪些活動長文短教?我們以《小英雄雨來(節選)》爲例,這篇文章很長,三千兩百多字,那這篇文章怎麼分析?

第一個活動,列一串標題。這裏每讀一段,停一下,想一想寫了什麼,然後自己用一個標示把它表示出來,要讀得懂、記得住。這篇課文第一個部分是“雨來水性好”,第二個部分“雨來上夜校”,第三個部分“雨來掩護李大叔”,第四個部分“雨來被鬼子拷打”……每讀完一個部分,列一個標題,當然每個孩子唸的標題不一樣,然後我們老師就要比較哪一個孩子的標題更準確。我們讀過《小英雄雨來》這一部小說,原文也有一個一個的標題,也就是小說的目錄,這個小說的目錄和我們學生在閱讀中概括每一個部分的標題,有什麼區別呢?小說的小標題非常吸引人,讓人一看這個小標題就產生一種好奇心,急着想去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作者列的標題爲的是吸引讀者,而學生閱讀這部小說裏的小標題是爲了幫助他理解、把握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所以目的不同,所列的標題也有所不同,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線索的把握來列標題,並非只有一個標題。第二個活動,講一個故事。把標題連起來講完整、講連貫、講生動,要注意的是標題和標題之間,怎樣才能夠連貫起來。不但要注意內容的連貫,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連貫,這是考驗我們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及語法表述的能力。《小英雄雨來》根據小標題,要被提示的是重要事件中的關鍵點,即課文中的出現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這是雨來能成爲小英雄的精神的支柱,所以這句話是不能丟的。在概括的時候,可以省略掉很多其他內容,但是關鍵語句、關鍵細節不能省,否則主題、思想就不深刻,沒有靈魂了。第三個活動,提一個問題。哪些事證明雨來是個小英雄?這個問題從頭到尾每一個部分都涉及到。在這個過程中完善對雨來是個小英雄的理解,這樣雨來的形象就把握得更準確、更豐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思考什麼是英雄?從雨來這個小英雄再到知識英雄這個話題,那麼孩子就從《小英雄雨來》讀下去,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故事卻有相同之處,那就是作爲英雄的本色了,這樣一句話就能串起來了,能夠加速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第二類:難文易教

維果斯基提出學生學習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已有的水平,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距離就其實是最近發展的區域。

1、難文的三種類型

難文是課文的理解難度高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難文有三類:第一類文言文,第二類含義深刻的散文,第三類議論文。如最難的課文——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對學生來說有三大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文白相間,因爲此文章的寫作年代是文言文到白話文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有些語句裏面夾雜了文言文,甚至有文言文的語言句式,生澀難懂。第二個挑戰是背景複雜,《野草》完成於1924年到1926年,此時正處於魯迅人生的低潮期和革命動盪期。第三個挑戰是用意隱晦,文章中運用了大量象徵的手法,通過做的夢表達對現實的抨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難文的教學策略

(1)詞句熟讀:陌生的詞語、句式

多熟讀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越是難的課本越是要做到熟讀。

(2)資料鏈接:寫作背景;生活經驗;名家解讀

第一點:借用寫作背景。《好的故事》的寫作背景很複雜,將時代背景呈現出來,孩子們就能理解了。第二點:藉助生活經驗。生活中我們也有彷徨苦悶的時候,與文章共情就能遷移理解。第三點:藉助名家解讀。實在讀不懂的地方看看水平高的專家名家解讀,我們可能就會受到啓發。

(3)問題支架

怎樣讓學生將難文學得透且簡單?就要藉助問題來幫助學生學習。

比如魯迅先生《好的故事》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好的故事其實沒有故事,只有一個夢,你哪裏看出來這是個夢?此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一開始他在讀書,後來做夢,最後夢醒。第二個問題是這是一個怎樣的夢?魯迅先生夢中所寫的兩段文字都是描述一路看到的美景,不同點在於最前面那幅畫的底色是青色的,而後面這幅畫的底色是紅色的,紅色的這個畫面更美,更有衝擊力。孩子們學過很多寫景的散文,有很多類似的閱讀經驗,能幫助他們理解。第三個問題是爲什麼要寫這個夢?孩子不一定讀得懂,這時需要補充寫作背景,提供名家解讀激活生活經驗。讓孩子們自己來談爲什麼要寫這個夢?揣摩一下魯迅先生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境如何?他實際上是想表達什麼?他爲什麼不直接表達而是藉助夢境?這樣的層層追問,就讓孩子的思維的逐層深入,讓孩子們充分理解消化一篇篇難文。

以問促讀,讓學生形成理解思路,這個思路與作者的構思相契合,達到難文不難。

(三)第三類:羣文類教

1、羣文的三個層次

(1)單元組文

教材有些是按照人文主題來組文,有些是按照語文要素來組文。

(2)一篇帶多篇

選擇課本相關的多篇文章,進行了延伸的閱讀或者延伸到整本書。

(3)主題探究的多個文本

即圍繞問題解決而選擇相關的文本材料,包括非連續性文本,跨學科文章等等。在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任務羣圍繞學習主題來進行,全文的主題一般都是圍繞解決問題的需要進行探究,從單篇到羣文再到整本書,使學生閱讀思域不斷擴展,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進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人文素養的整體提升。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單篇教學的咬文嚼字上,而應該是多篇閱讀的觸類旁通。

2、羣文的三個挑戰

(1)速讀能力

(2)整合思維

因爲羣文閱讀除了讀得多讀得快以外,還要求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圍繞議題來分析或者解決問題,從多個文本中進行思考,整體把握融合理解。所以整合性的思維方式不僅是閱讀思維方式的變化與深化,更是創造性批判性閱讀思維的境界,所以整合思維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促進學生思維的容量思維方法,思維品質的提升。整合思維對學生來講是一大挑戰。

(3)遷移水平

羣文教學的範疇一般都在特定議題下創設開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現自我實現,從一篇當中尋找閱讀或者寫作的方法,然後再遷移到第二篇、第三篇閱讀寫作當中。

羣文類教的核心理念就是內化,一個方面是從多個單元的學習中發現規律性的方法,實現舉三反一。另一方面是運用單篇中獲得的讀寫方法學會閱讀這一類的文本,實現舉一反三。最爲關鍵的是舉三反一和舉一反三,這兩方面是在實際中相互轉化,彼此促進、螺旋上升。

3、羣文的教學策略

(1)議題統籌

羣文閱讀可以圍繞一個共通的問題,一個大概念進行整體設計。把單篇課文中的關鍵點進行整合。議題具有聚合功能,統整功能。如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整合了《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三篇課文。

(2)分層遞進

形成有層次有梯度的閱讀的階梯,比如將《貓》、《母雞》、《白鵝》三篇課文整合逐層遞進體會對動物的情感。在這組羣文中,老舍寫貓的性格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膽小又勇猛,既溫柔可親又冷漠無情。看似不討人喜歡,其實作者這是通過正話反說來表達對貓的喜愛。《母雞》一文中,老舍說我非常討厭母雞,這是爲讚揚後文母雞作爲母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做鋪墊。豐子愷先生的《白鵝》是明貶實褒。這三篇文章都是將情感藏在反語中,學習這三篇文章,抓住這個特點就找到了路徑,破譯了作者表達對動物情感的一個祕密。

(3)遷移運用

在圍繞“愛的體會與表達”主題後有一個習作是《我想對您說》。可以安排以下三個活動:

第一個是“愛”的細節。從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背影等等尋找“愛”的細節,體會愛的深意。再回憶父母愛自己的細節,選擇印象最深的一個用兩三句話寫下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的感應。

第二個是“愛”的回放。回放“愛”的事件或者場景,重現那個感人的細節,可以回放一個事件,也可以回放兩個、三個事件,重複出現那個“愛”的細節。

第三個是“愛”的理解。就“愛”的細節發表你的看法,比如說母親經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看似很囉嗦,但是處處體現母親對孩子的愛,沒有母親的嘮叨也就難以體會到作爲孩子的幸福。在細節中理解“愛”,有理有據有分寸。尋找“愛”的細節到表達對“愛”的理解,這一篇作文遷移了這三篇文章,現在我們把它整合了,這叫綜合思維,並且在一次習作當中來綜合運用,這就是遷移運用的活動設計。

(四)第四類:例文慢教

教材當中出現長文、難文,還出現羣文,還有一類我們要注意的是例文。

1、例文的兩種指向

不是每篇課文都是例文,我們所講的例文是統編教材當中特別的單元,如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

閱讀單元和習作單元當中的例文教學,重在這兩例文所列的閱讀要素或者寫作要素,關於寫的原理性知識、實用性方法與指導性策略,所以例文需要時間慢慢地理解消化,更需要時間來遷移運用,所以我們提出的一個教學要求叫既要讀的透,更要用得熟。例文要讀得透,讀學理方法策略,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能一直含糊其辭。所謂用得熟就是從單向運用到綜合應用。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要化爲我們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所以記住“讀得透、用得熟”這是我們例文慢教的基本目標。

2、例文的教學要義

一是概念理解,二是方法運用,三是圖式建構。

(1)概念理解

每個例文單元(策略單元或者習作單元當中)都會提出一些關鍵性的概念——語文大概念,其實我們統編教材已經呈現了一種概念:在我們學生語文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語文知識。而且在後期的學習當中,它還能夠不斷進行豐富拓展延伸。這些基本概念就像我們一棵樹的樹根,在這個樹根上面它會能夠生長出枝幹、生長出枝條、生長出葉子,枝繁葉茂。所以對大概念,我的理解是在我們教材當中實際上是有的。

第一個就是新概念,是在我們這個閱讀當中提出來的。

比如說《牛和鵝》當中提出的批註,批註是一個新的概念。不是在邊上隨便寫寫就是批註。批註首先是要理解、要發現、要見解,沒有發現和見解就不叫批註,甚至是批判性的閱讀、意見,所以批註的內涵很豐富的。但是我們在教學當中,如果把它簡單化——在閱讀一段文字邊上寫下你的閱讀看法,這個就簡單簡單化了。目前對這個概念應該由淺入深,應該做一個系統化的一個教學,否則我以爲像這種閱讀策略對孩子來講僅僅是知道而已,他不會後續的學習當中持續的運用這一個策略來幫助學生的學習,比如批註。我們爲什麼要在中高年級,通過自覺地應用批註來預習呢,養成了有批註的良好閱讀習慣呢?我看很多學生都沒有啊,因爲我們老師對批註這個概念窄化了,簡單化了。四年級、五年級的批註和六年級的批註,它的內涵是不斷豐富的對吧,所以六年級要不要應用批註,當然要,批判性閱讀啊,更重要的是批課文的表達方式,甚至作者的構思技巧,這種東西你讓孩子做,孩子的閱讀理解力,那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了。所以新改我們要把它單列出來進行解讀,不要簡單化。

第二個是——近概念。

什麼叫“近概念”?就是相同的、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注意區分。比如我們這個教學當中出現“想象”“預測”“推測”,這三個概念初看都差不多的,都要想的。想象要想的,預測也要想的,推測也要想的,但是“想”的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想象是什麼?甚至和“聯想”也有區別。這些都要結合具體的課文範例,讓學生反覆地比較,這就是方法。最後原理性的東西要搞清楚,就像孩子學數學,小數、分數、整數、正數、負數,都是數,一定要把它搞清楚的。語文經常會出現似是而非的問題。想象,怎麼才能想象?有些孩子就不會想。老師有沒有教?沒有教,就是隻說“你去想象吧”。從什麼去想開去啊?怎樣想纔能有創意呀?從來不教。預測怎麼預測,推測怎麼推測?推測是一個邏輯思維。依據在哪裏,往哪個方向推?其中有沒有因果關係?我們對概念的辨析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所以語文概念理解很重要。

第三個概念——大概念,我今天不展開,因爲大概念有爭議,大概念就是支撐學科學習的基礎性概念、基本性概念,它是生長性的,這個不是我們隨便說說的。大概念統領的單元整體設計,大概念怎麼來的?這是學理的考證。所以概念理解,我舉出新概念、近概念和大概念。這是例文教學第一個。

(2)方法運用

關於方法運用,方法怎麼用?要把握方法的實質。比如學習提問,絕不是說隨便問的,是從課題、字詞、用意、表達方式等等,要有結構化。那麼孩子對提問要有完整準確的把握,而不是點點滴滴的經驗,這個就是方法,它一定是結構化的。

第二就是表述。這個方法怎麼運用,什麼時候運用,用到的度,什麼時候不能用,什麼時候能用?方法要有使用的條件的。

第三個要梳理方法之間的邏輯關聯。我們語文學習有很多方法,提出了很多閱讀策略,我們孩子拿到新的課文基本沒策略,爲什麼?他不知道方法。每個不同的閱讀方法背後是閱讀思維、文體思維,文體有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思維有不同的學法。邏輯鏈條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方法纔不會用。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之間有共通之處,方法是可以連成整體的,一篇課文它有多種方法的。我們老師經常是教一種方法,之後他體會這篇課文只用這一種方法。你換一種方法、換一條思路,這才能讓孩子越學越聰明。

所以方法運用一要把握實質,二要精準表述,第三要梳理。

(3)圖示建構

這裏有一個新詞叫圖示。圖示這個詞是外國人講的,其實我們講的是認知結構或者叫心智模式。

比如閱讀小說《跳水》,孩子們很感興趣,但是他關注的是小說的情境,讀到小說的情境就夠了嗎?這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我們要追問一個問題——爲什麼這篇小說的情節如此吸引你?或者再追問,作者是怎麼構思出這麼扣人心絃的小事情,他怎麼創造出這本小說的?如果你能夠追問到這個點上,那麼就觸及到了作家構思小說的認知模式,或者叫心智模式。小說《跳水》的模式是什麼?很簡單,先製造一個危機,這個小孩子明明在甲板上,最後怎麼上去的?它製造出了一個猴子,猴子孩子,孩子就追猴子,追猴子以後就陷入困境。邏輯線條就是這麼構思起來。發現了這個構思,我也可以設計一個危機。比如兩個小朋友是好朋友,一個小朋友把另外一個小朋友推下河了。兩個小朋友好好地在一起玩,怎麼把他推下河了?這時候就要製造危機。這叫構思情節。這就是心智模式、認知圖式。小說《跳水》,先造一個危機,但是後來這個危機解除了。他的第二個構思——如何解決危機。危機怎麼解決?猴子不可能解決危機,孩子自己能不能解決危機,前面故事情節當中出現的猴子、孩子、水手都無法解決孩子陷入危機的這個困境。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路了,死路一條,這時候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化險爲夷,一定要出現一個人物——船長。船長是什麼人物?是英雄。當出現一個危機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定要出現一個英雄。這是小說逆轉意外,讓閱讀更扣人心絃。所以船長拿着槍對着孩子說,可以跳到水裏,不跳就打死他。船長英雄體現在哪裏?第一是快,第二是準,第三是狠。心智模式就是構造英雄形象的思維模式。掌握心智模式,也可以構思出一個英雄。所以學生閱讀小說一定要讀到這個層面,我們的孩子才真正成長。心智成長了,超越了語文能力。這就是例文教學的要義,把握三點:概念理解、方法運用和圖示建構。

3、例文的教學策略

我們簡單的列一下例文教學策略。

第一個策略叫由個而類,由一個個例來涉及到這一類文章怎麼閱讀,有點羣文閱讀的意味,這裏我就不再贅述。

第二個叫由仿而變,例文當中所列的讀的方法在實踐當中轉化。第一個階段叫模仿,就像做練習題一樣。第二個階段叫熟練,做語文練習和數學不一樣。數學一道例題掌握一個方法,然後做三道習題,練熟了,再給你練習三道變式題,你就去運用,那麼這個原理、公式就能成爲自己的東西。語文經常是這樣,只有一道題,練完就結束了,根本沒有掌握。我的建議是模仿+熟練+變式練習。

第三個叫讀寫互逆,就是如何寫的方法,讀與寫相互可以轉換的。在策略教學當中,學生學到了提問。寫作當中要不要提問?當然要提問。《難忘的一節課》用提問的方法能不能來構思寫作?當然可以。難忘的一節課,什麼課?這節課是什麼時候發生的?難忘在哪裏?爲什麼是難忘的?這些問題就能夠把這篇文章基本的構思思路推薦出來了,所以讀寫是互逆的。

最後一個叫由人及己。例文教學裏的例子是作家的,人家寫的文章,但是讀者要讀到自己。例文所涉及到的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策略,一定要和我們孩子已有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進行勾連。這個方法對我們來講是不是新方法,新在哪裏?與我們已有的方法相比,哪裏是相似的,哪裏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提出三條:激活已有的讀寫經驗;體驗新方法與我們已有經驗之間的差距;嘗試運用新方法改造自己的經驗。這樣,例文才能真正發揮例子的功能,才能根據這一篇形成對一類的學習經驗。

所以對於語文書例文單元(閱讀策略單元和寫作單元),我們老師的教學節奏要稍微慢一點,多花點時間讓孩子把例文中閱讀和寫作的原理、方法慢慢領悟,逐步運用。這個時間應該留給孩子。

今天講用課文教語文,針對教材中的長文、難文、羣文、例文這四種類型,我們談了學生面臨的挑戰,以及我們這四類文章的教學策略。每位老師要真正把握這每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用課文教語文。要更進一步用於發展人,我們教語文不止就到此爲止。教語文的目的是爲了發展學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學生爲本,不是以課文爲本,從課文轉向以人爲本,這是我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大的理念轉型。後續我們再來探討在任務羣視野中,如何充分發揮教材的課文育人功能,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任務單元和課文的學習任務。

篇五: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2022版“語文新課標”出爐,筆者根據新課標“學段要求”;目前語文考試的題型分佈和考覈要點;家庭教育實際操作,彙總整理,解讀孩子成長的各階段中,家長們給予孩子助力的要點,希望能幫助制訂有價值、目的性強的家庭語文學習管理規劃。

今天首先介紹的是小學低段(一、二年級):

思想價值

介紹:

任何學習的首要條件是思想認識上的正確,這是保證學習順利進行,促進學習積極性的保障。

課標要求:

1、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及背後的內涵。

2、崇敬革命領袖、革命家、英雄人物,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家庭管理建議:

1、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直觀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瞭解以及對文化背後價值觀的理解,可以從介紹最貼近生活的“24節氣”開始。

2、對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瞭解,可以從“看電影、電視、課外故事書”開始。

3、日常生活中,說說自己或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故事,與現在優越的生活形成對比,加深孩子對幸福生活的理解。

4、樹立“學習責任感”,首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爲自己學習,不是爲別人學習。

語文基礎

介紹:

“語文基礎”在語文學習中指的是“拼音”、“漢字”、“詞語”,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直接決定語文整體學習的效果。

課標要求:

1、認識1600個常用漢字,會寫其中800個常用漢字。(所謂“常用”,指的是在“當代”各類漢語閱讀材料中的“出現頻率”和“教學需要”來確定的。新課標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收錄有3500個常用漢字,可以此爲參考。)

2、學會漢語拼音;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掌握筆畫和偏旁部首,學會規範、端正、整潔的硬筆書寫;寫字姿勢正確。

4、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家庭管理建議:

1、拼音、漢字讀寫相結合,反覆聽默寫,進行鞏固。

2、特別注意:與英語字母讀音的區別;地方方言對孩子讀音的影響。

3、不會寫的字和不認識的字,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4、通過字形、部首的規律,瞭解漢字的意思,與生活實踐相聯繫。

課外閱讀

介紹:

“課外閱讀”是孩子喜歡上語文學習的最好方式,也是語文學習積累性的集中體現。新舊課標對“課外閱讀”的篇數、字數都進行了細化要求,還附有“課內外讀物建議”和“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足見對其的重視程度。

課標要求:

1、閱讀附有“圖畫、拼音與漢字相結合”的“童話類、寓言類、故事類”書籍。

2、朗讀兒歌、兒童詩;背誦淺近古詩50篇。

3、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家庭管理建議:

1、從聽家長講故事開始,到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效果最佳。

2、不僅要學會默讀,更重要的是要能用普通話大聲朗讀,出聲閱讀是訓練語感的重要途徑。從開始的“磕磕巴巴”到最後的“流暢而有感情”。(“有感情”的標準,是與文中的標點符號所能傳遞出來的情感情緒相一致的語氣、語調、語言節奏。)

3、讓孩子在文中尋找自己喜歡的“詞語、成語、格言警句”,引導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養成摘錄的習慣。(最好是整句摘錄,而不是隻摘錄詞,這樣才能更好的體會詞)。

4、閱讀結束後,鼓勵與家長共同討論文中“感興趣的情節和人物”→再到複述“內容大意”→最後交換讀後的“感受、想法、意見”。

作文

介紹: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核心,是“物→意→文”轉換的過程,最能表現出學生的綜合能力。是“觀察”、“積累”、“審題”、“立意”、“構思”、“文字組織”等多環節考覈。

課標要求:

1、學會基本的“看圖寫話”,即從一幅圖到多幅圖的觀察,尋找圖畫中的重點,進行口頭語言表達,再到“一句話”、“多句話”、“一段話”、“幾段話”的文字表達。

2、鼓勵運用所積累的詞語、古詩於看圖寫話中。

3、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家庭管理建議:

1、家長帶孩子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在玩的過程中,耐心引導、熱情討論、細心回答,引導孩子求知慾、學會發現和感知美,熱愛生活。

2、養成“心情日記”習慣,保證每週一則。

所謂“心情日記”,指的是:喜歡從生活中尋找和觀察印象最深的場景、片段、事件、人物,並用多種方式記錄下來(畫畫配文字;拍照配文字等),同時簡單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表達自己的感情。

所謂“付出纔有回報”,語文學習“細水長流”,沒有辦法“打急抓”,全靠學校教學,是不現實的,我們的家長也需要相應的努力,給孩子將來輕鬆學習語文打好基礎、製造條件。

篇六: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

一、2022年版語文課標的修訂背景。

二、2022年版語文課標的主要內容。

三、2022年版語文課標的學習建議。

2022年版課標的修訂背景:簡單的說,就是這一次爲什麼國家又要修訂課程標準,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個方面的原因,這次修訂是新時代我國社會和教育發展對語文課程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確立。立德樹人成爲教育的根本宗旨。那麼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些必須在我們的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當中做出明確而清晰的回答。大家還知道現在我們都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械化爲特徵,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氣化爲特徵,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信息化爲特徵,那麼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直面的工業革命,它最大的特徵是什麼呢?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互聯網+這些高科技,智能技術將會深刻的影響我們的課程教學。所以這些必須在我們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當中有反應,有落實。我覺得這是修訂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第二個10年的成就與挑戰。大家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經歷了8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那麼2001年開始是第八次課程改革,也就是一直延續到我們現在的課程改革。這課程改革的第一個10年,從2001年開始到2010年,後來課標做了一次修訂。從2010年開始到2020年,這是第二個10年。那麼第二個10年的課程改革,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面臨着一些新的問題。譬如,第二次課程改革,我們進一步確立了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爲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爲了學生的一切發展,這個理念這個10年當中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再比如我們堅持了學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定教,順序而到,這些都是取得的成就。但是同時我們也面臨着問題,而且有些問題是深層次的問題。譬如,學生的學業負擔,課業負擔不但沒有減下來,某種程度上面來看,反而變本加劇。所以去年推出的雙減政策,也可以說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學生的學業、課業負擔沒有減下來。那麼這些問題在這一次課標修訂當中,一定要直面,一定要做出迴應。

第三個原因是當今世界外國母語教育課程改革的氣勢。大家不要以爲只有我們在搞課程改革,全世界都在搞課程改革,尤其是西方的發達國家,也一直在從事課程改革。譬如,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提倡的核心素養問題,其實核心素養不是我們自己在搞,世界各國都在搞核心素養的改革。再比如跨學科的學習,這幾年也是比較重視的一個改革領域。跨學科的學習,跨學科的學習,你像美國他的英語教訓,教學就是它的母語教學,它是把英語教學都融入到其他課程的教學當中去的,完全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那麼這些國外的母語教育的經驗,課程改革的經驗,對我們的課程改革會有非常重要的啓示。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制定,實施與修訂。大家知道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前幾年已經提出來了,那麼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當中,其實是最早提出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我們2010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到了語文素養,卻沒有提到語文學科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這個最早提出來的是在高中的語文課程標準當中,那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如何與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相銜接,相對接?

再比如關於學習任務羣的建構,這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最先提出來,最先在課標當中設置的,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必須作出迴應,要有一個非常好的銜接。蔥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從第一學段開始,就需要做出銜接,否則你到了高中突然出現學習任務羣,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所有這一些都在告訴我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是到了修訂的時候,也是必須做出重新調整的時候。這是我向大家彙報的第一個方面的內容,2022年版課標的修訂背景。下面也是重點部分,主體部分。我向大家彙報一下2022年版課標的主要內容,這個是大家最關心的。

這一次新調整的課標,究竟調整了一些什麼?有哪些變化?有哪些變化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的這些是我們解讀的重點,也是我們今後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重點。那麼2022年版課標的主要內容,我覺得它的大的框架可以用一個核心,四大板塊來描述這次新修訂的課標。

它有一個核心的。這個核心貫穿着課標調整的始終,就從頭開始一直到結束爲止,貫穿始終的。我們在學習領會把握課標精神的時候,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這一個核心。另外還有4個板塊,我們是要重點研讀、重點學習、重點領會的。第一個板塊就是5大課程理念。第二個板塊就是5類課程主題。第三個板塊就是6個學習任務羣。第四個板塊就是4條教學建議,那麼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哪5大課程理念?又有哪5類課程主題?又設置了哪6個學習任務羣?又提出了哪4條教學建議?而這4個板塊又是如何圍繞着這1個核心來展開來落實,來體現的。那麼下面呢我想通過具體的解讀來一一的回答老師們感興趣的這些話題。我們先來看一個核心,這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和調整,跟2010年版相比,最大的特徵就是把這個核心落實了,落地了。那這個核心是什麼呢?這個核心就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

之前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就是2010年版的課標,是沒有這個核心概念的。之前我們提什麼?我們提語文素養,那大家都知道語文素養的內涵非常廣泛,涵蓋面非常之大。那事實上語文素養要逐一落實,這個難度和挑戰性是非常大的,因爲語文素養的頭緒實在太多,那麼後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最先提出來的。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表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涉及4個方面,語言見過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的修訂,提出了語文課程核心素養,高中提的是語文學科,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新修訂的提出的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那麼語文課程核心素養跟核心素養之間是什麼關係?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又是如何表述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課標對課程核心素養的表述。在2022年版課標當中,課標是這樣表述的,課程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大家注意這個核心素養的概念,其實核心素養涉及到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正確價值觀。第二個維度,必備品格。第三個維度,關鍵能力。素養跟核心素養不一樣,核心素養跟素養不一樣。它集中體現在這個核心上,你素養是多方面的,核心素養肯定是擇其要者,那麼這個擇其要者的要者指什麼?

1、正確價值觀。

2、必備品格,既然是必備品格,那就是要者。

3、關鍵能力,既然是關鍵能力,那一定是要職。

所以他說這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而不是全面體現,是集中體現。解讀了課課程核心素養,那麼我們再來看看2022年版課標對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表述是怎樣的?可不要是這樣說的。他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也就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老師們要注意了,這個表述也是說這個提法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表述有一定的區別。

那很顯然根據新課標,也就是根據2022年版課標的表述,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包括4個方面,哪4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文化自信。簡單的說就是文化素養。

第二個方面:語言運用,簡單的說就是語言素養。

第三個方面:思維能力,簡單的說就是思維素養。

第四個方面:審美創造,簡單的說就是審美素養。

所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包括文化素養、語言素養、思維素養和審美素養,大家注意這個排序。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當中,語言素養排第一,思維素養排第二,審美素養排第三,文化素養排第四。但是這一次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文化自信排在了第一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這個信號向我們傳遞着什麼?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文化自信課標是怎樣表述的?

一、文化自信

新課標是這樣說的,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瞭解和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事業和一定的文化底蘊。文化素養最終體現在文化視野和文化底蘊上,而它的核心是什麼?它的核心或者說他的根基,它的根基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那中華文化包括幾個方面,我們來看這一段表述。中華文化包括三個方面: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歷史在時間維度過程當中逐漸積澱下來的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思維方式,共同的心理結構,共同的審美之趣。當然這些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方面革命文化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爲國家獨立,爲民族富強,一代又一代的人拋頭顱灑熱血,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這個過程當中表現出來的精神、節操,這個就革命文化。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指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全面改革全面開放的過程當中,讓我們這個民族走向偉大的復興。所謂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個都體現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中。那我在這裏還要強調一點的就是這裏的文化自信,這個文化是專指是特質,指的就是中華文化,是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是對中華文化的發自內心的熱愛擁護,是將中華文化落實在日常的言行舉止當中,落實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這纔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所以我覺得文化自信其實是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宗旨,在語文課程當中的最高體現。就語文課程怎麼做到立德樹人,怎麼做到以文化人?那麼就要通過文化自信來實現。這是第一個方面。

二、語言運用

關於語言運用,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解說的。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語言運用,根據課標的解釋,我覺得主要涉及到四大要素:

(一)語料的積累

大量的規範的優秀的優美的典範的語言材料、詞彙、句子、語段甚至整個篇章都需要日積月累,這個是語言運用的基礎。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是語料。

(二)語言運用的核心

那就是語感建構、語言學習語言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語感的培養。語感,包括輸入型的語感和輸出型的語感,輸入型的語感,那就是聽和讀輸出性的語感,那就是說和寫,尤其是輸出型的語感,我們說看一個人語言素養高不高?最終看兩條,第一條,出口能不能成長,第二條下筆能不能成文?就輸出性的語言感。

(三)語理習得

語言的語,理論的理,這個語理的習得。就是對語言文字運用規律的認識,它不是普通的一般的語文知識,而是對語言運用規律的一種把握。這個是語文素養語言素養的必要的補充。

(四)語言表現

你要表現出來,你要會說你要會交流,你要會寫,你要會表達,你的表達要文從自順,你的交流要文明得體,那這些都屬於語言運用的素養。

三、思維能力

新課標是這樣表述的,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敢於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從這一段表述我們就可以發現,思維能力主要涉及到5種思維類型,要關注5種思維品質。5種思維類型: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5種思維類型當中,直覺思維是一切思維的基礎。那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相對偏右腦思維範疇,而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相對偏於左腦思維範疇,那這4種思維類型綜合在一起,就是創造思維。

思維能力其實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我們以前說聽說讀寫,其實聽說讀寫必得再加上一個字,那就是思。聽說讀寫離開了思,既不能內化,更不能外化,所以思是關鍵,只有通過思和讀才能夠被真正的內化。也只有通過思、說和寫才能夠被真正的外化。所以這個思維能力非常重要。

四、審美創造

新課標是這樣表述的,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爲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那麼這個素養從審美的一般過程來看,大家知道審美的一般過程分成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準備就審美的對象先要出現;第二個階段是關照,就是簡單的說你要面對你要直面你的審美對象;第三個階段是效應,那就是說這個審美對象離開了以後,你還在回味他,還在反思他。最後個階段,那就是表現就你被審美慾望所驅動,你也想自己去表現美,去創造美,是這麼一個過程。那麼審美感受,審美理解基本上屬於審美關照的關照的階段。審美評價審美慾望基本上屬於這個審美效應的階段。那麼發現美、創造美,那就是屬於這個第四個階段,表現的階段。總之審美素養它的表現其實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語言文字及其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同時又是美的載體。所以對於語言文字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我們不僅要從理性的角度,也更需要從審美的角度獲得更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獲得更高雅的更健康的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麼剛纔講了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4個方面,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這4個方面不是彼此割裂的,當然他們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相對的獨立性,更要看到他們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有着高度的關聯性,所以最後我想用這樣一個結構圖表達我對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整體理解。我覺得語文課程素養是一個整體,它是一個圓,4個方面都統一在這個整體當中。

那麼它的基礎是什麼呢?大家看到它的基礎,基礎是語言運用,因爲我們是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語言運用是它的基礎,是它的本體,這個非常關鍵。這其他幾個方面統一在哪裏?都統一在語言運用當中。譬如思維能力,思維能力要通過語言運用來培養思維能力,也要通過語言運用才能夠體現出來。那比如審美創造、審美創造是在語言運用的過程當中得到培養的。同樣也是在語言運用的過程當中得到實現的,他們都離不開語言運用,是從語言文語言運用出發,最後回到語言運用上面來。同樣的道理,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自信,也是要通過語言運用才能夠得到培養的。最後也是要通過語言運用才能夠實現的。所以這個技術很重要,他們都統一在語言運用這個技術當中。那同時呢思維能力、文化自信、審美創造,又各自具有獨特的規定性。

我們打一個比方,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文化自信、審美創造,就像是一個硬幣的一體兩面。我們講這個一體就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兩面的一面是語言運用,另一面是思維能力,是文化自信,是審美創造。那麼除了語言運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你看它在這個圓裏面就是放在最下面,然後佔比又非常大,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那同時呢思維能力文化自信和審美創造,就最核心的我們說核心素養排第一位的是什麼?老師們還記得吧?排第一位的是正確價值觀。是的,這個排第一位。那正確價值觀在語文課程當中怎麼體現?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在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當中現在排第一位,是最重要的排第一位。文化自信,然後是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大體上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就是這樣個結構圖。我們要辯證的來理解,用整體的觀觀念,用系統的觀念來全面的把握語文課程核心素養。

那麼這個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在這次課標的調整當中,它是一個核心,而且這個核心貫穿課標的始終,從課程性質到課程理念到課程目標,到課程內容到學業質量,到最後的課程實施,都是用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來貫穿的,這就像一條紅線,這就是綱,我們有一個成語叫綱舉目張,綱舉目才能張,這個綱是什麼?核心素養,語文課程核心素養,譬如關於課程性質,課標是這樣表述。關於語文課程的核心性,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課標表述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個大家比較熟,我們已經反覆講講反覆了。好,接下去他表述,他說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大家注意,我標紅色紅色的這一部分文字,你有沒有發現這一部分文字講的就是什麼?沒錯。就是語文課程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是語言運用。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這是思維能力,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是,審美創造,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這是、文化自信。你看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具體表述,就是圍繞着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來展開的。

再比如課程目標,這次新修訂的課標設置了9個總目標,這9個總目標也是緊扣核心素養來展開的。譬如我們一起來看看總目標的第一、第二,第三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什麼?文化自信。當然這一條側重於文化修養。

第二條總目標,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及其作品的獨特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當然這一條側重於文化傳承。

第三條總目標,關心社會文化生活,積極參與和組織校園社區等文化活動,發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感受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精華。還是文化自信。當然這一條側重於文化參與。

第四條,認識和書寫常用漢字,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領悟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運用多種媒介學習語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什麼?語言運用。當然這一條側重於語言梳理。

第五條,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誌,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借鑑工具書,閱讀淺譯文言文,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根據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這還是語言運用。當然這一條側重於語言表現,就是在真實的語言實踐當中,學會交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語言表現。所以這兩條都指向語言運用素養。

第六條,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激發創造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明確了思維能力。當然這一條側重於感性思維。

第七條,樂於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方法,辯證的思考問題,有理有據負責任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摯的態度。也是思維能力。但這一條側重於理性思維。整個就是圍繞着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來展開,來分類,來表述。

第八條,審美創造。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能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這是側重於審美鑑賞。

第九條,能借助不同媒介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習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這是側重於審美表現。整個兩條講的就是審美創造,所以你看一共9條,一共9條差不多,就是兩條兩條的分,涉及到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4個方面,所以語文課中核心素養要落地,怎麼落地?通過課程性質來落地,通過課程目標來落地,那這纔是落地。這是第一個方面。一條主線一個綱領,那就是一個核心。語文課程核心素養。

第二個方面,5大課程理念,新修訂的課標,對課程提出了5大理念,哪5大理念呢?第一大理念是從課程目標的角度提出來的,你看排在第一位,那就是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第一個理念,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是綱是核心,是主線要貫穿始終的。那你看課程理念第一條就做了迴應,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而核心素養文化自信放在首位,文化自信是語文課程育人功能的最高體現和集中反映。

第二個理念,課程結構,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大家都知道2010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是沒有課程內容的,語文課程內容非常複雜,之前都沒有語文課程內容,但是這一次在課程結構當中,以語文學習任務羣的形式,建構起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第三個理念,課程內容,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大家特別注意這個整合。新課標特別強調整合,尤其是課程內容,學習任務羣的建構其實就是對課程內容的整合。以前我們講語文知識要一點一點的落實,語文要素要一點一點的落實,但是這一次課程標準的調整強調語文課程的目標,語文課程的要素,語文課程的內容不是主點的線性的落實,而是要在任務,在情境當中整合性的落實。

第四,課程實施,要加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更加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重視跨學科的學習,還重視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深度融合,還重視多媒介的學習,這些都是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五,課程評價,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這是5大課程理念。

5類課程主題

因爲這一次調整修訂的新課標,對語文課程內容做了表述,我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爲這個太難了,語文課程的內容太複雜了,太豐富了。語文課程我們有一句話叫語文的外延,生活的外延等於語文的外延,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所以語文學習內容是非常寬泛的,那麼這一次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做了規定做了梳理,那這個規定和梳理集中體現在對課程主題的確立上5類課程主題,非常明確的哪5類課程主題?它是從文化的角度來梳理的。

第一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課程內容的第一類,要學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課程學習的基因,語文教育要立德樹人。語文課程的方式就是以文化人,而這個文既是語言文字,又是語言文章,還是語言文學,更是語言文化語言文化第一類的主題,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家注意這是基因。

第二類,革命文化。從鴉片戰爭以後,我剛纔說了形成的一系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脈,也是語文課程學習的購買。所以你你接着你會發現,就是我們教科書可能也會要重新調整,我估計教科書的調整涉及到革命文化教育的內容,一定會有一定的比例。在我們的語文課程內容當中加以體現。

第三類主題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中華文化的靈魂,這個靈魂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的語文課程當中,一定會就是這個教科書的調整,學習內容的調整,一定會有一定比例的這個落實。

第四類,那就是外國優秀文化語文課程學習必須面向世界,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一方面我們要建立文化自信,但是建立文化自信並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並不意味着妄自尊大,我們有這個根基,有文化自信這個根基。那麼將會更自信的面向全人類的所有的優秀文化,這是一種必須的文化事業。那麼所有的這些文化都必須回到當下,回到學生的生活。

第五類,那就是當代文化生活。纔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所以這次新課標的調整對語文課程的內容,從主題的角度做了分類做了梳理,這個是非常宏觀的,也是非常大氣的。

6個學習任務羣

6個學習任務羣的設置和建構,是這一次新課標調整的又一個重要的特徵。也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當然以後對我們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包括對語文教科書語文教材的編寫,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我估計這個語文教科書會有一些新的樣態新的形式出現,因爲必須將6個學習任務羣落到實處。課標課標是一課之標,它相當於是語文課程的憲法課標已經確立了6個學習任務羣,那麼接下去從教材編寫,從課堂教學改革,從課程的評價都要跟它相關聯,都要把他的這些理念和精神落到實處。

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新課標建構了哪6個學習任務羣?這6個學習任務羣,包括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還有跨學科學習,六大學習任務羣。但是這6個學習任務羣不是一個平面的東西,根據新課標的表述,它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屬於基礎型的學習任務羣。也就是說其他5個學習任務羣,你要展開,你要實施,你要評價,他得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指什麼?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說這個要貫穿語文課程的全過程,從第一學段到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要觀察整個過程,而且必須作爲基礎加以強調和落實。在這個基礎之上,就是在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梳理這個基礎之上,進入到第二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羣。

那就是發展型任務羣,發展型任務羣,包括三個方面,包括三個學習任務羣。第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第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第三,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他們都有閱讀,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他們都有語言文字的交際,唉有的是交流,有的是表達。就讀和寫你發現沒有?在這4在這三個學習任務羣當中,讀和寫成爲一個整體整合了,其實不光是讀和寫,還包括什麼?聽和說。其實不光是聽和說,還包括什麼,還包括思聽說、讀、寫、思都整合在一起了。這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主體,就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第三個層次的學習任務羣,那就是拓展型學習任務。它包括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那那麼這個整合性就更強了,這個跨度就更大了。

這就是新課標2022年版課標關於語文課程內容提出的六大學習任務羣。那麼這個對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來說,是一個新概念,是一個新生事物,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那學習任務羣它既是課程內容的一種建構方式,其實也必將成爲我們未來語文課程學習的方式,教學的方式,甚至課堂變革的方式,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習任務羣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學習任務羣有哪些特點?根據我對課標的學習和理解,我把它概括爲這樣5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學習任務羣是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爲綱,注意:是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爲綱,不再是學科知識的主點解析,語文技能的逐項訓練。一個學習任務羣,他的目標具有整合性。我剛纔說了聽說讀寫思整合在一起了,而不再是知識點的一個一個一個的落實。就一個學習任務羣,它必將同時涉及到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當然它會有所側重,但一定不再是知識點的主點的線性的解析,這是第一個特點,整合性非常強。

第二個特點,它通常是以學習項目爲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等。你看這又是一個整合,如果第一個特點的整合是目標的整合,素養的整合。那麼第二個整合其實是一種學習要素的整合,那麼它通過什麼方式來整合呢?學習項目,就給你一個比較大的任務,這個任務裏面可以把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都整合在一起。

第三個特點,以問題情境爲導向,不僅着眼於語言能力,還整合自主合作、個性化等。就學習任務羣,往往是有一個問題,有一個問題情境,而且這個問題情景往往來自生活,來自學生的學習實際,是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用這個問題情境把學習內容,學習過程整合在一起,那學習的方式不光是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還有自主學習,還有合作學習,還有個性化的學習,還有基於信息技術的整合性的學習,甚至還有跨媒介的跨學科的學習,這是第三個特點。

第四個特點,學習任務羣強調以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特別強調學生的參與,學生的體驗,學生的經歷。簡單的說就是做中學,學中做。這個做中學,這個做就是語文實踐活動,聽說讀寫思,在聽說讀寫思的語文實踐活動當中,學習提升聽說讀寫思的語文素養,我們說要學會游泳,必須得在游泳當中才能學會道理就在這兒。

第五個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學習任務羣,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那麼更加重視學生自主的學,合作的學,探究的學,這是學習任務羣的基本特徵。那麼這個學習任務羣跟語文課程核心素養之間又有着怎樣的關聯呢?我用一張表格來做一個說明。你們看錶格的左側是6個學習任務羣,表格的右側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4個方面。

那這個任務羣跟核心素養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我剛纔說了,肯定不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肯定不再是逐點落實的線性的關係,而是什麼關係?整合關係,網狀關係是的。那也就是說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對應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跨學科學習對應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就這是一種整合性的呼應和聯結。當然他們是有所側重的,是有所側重的,但它這個聯結一定是多維度的網狀式的聯結,而不是線性的點對點的聯結。

我們這個觀念一定要調整。這是我對2022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主體內容的解讀。還有一個是4條教學建議,我簡單的做一個說明,4條教學建議也是課標提出來的。

第一條教學建議,強調立德樹人,彰顯教學目標的育人導向。

第二條建議,強調整體規劃,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的特點。語文學習任務羣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合性,以素養爲綱,對語文學習的所有要素加以整合。

第三條創設情境,就強調語文課程學習的實踐性特徵。就在真實的問題情境,當中學語文用語文。

第四,智慧學習,強調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深度融合。強調跨媒介的學習,強調泛在性的學習,就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最後我想簡單的跟大家交流一下2022年版課標的學習建議。

我認爲所有的培訓最終都必須回到自我培訓。所有的學習最終都必須回到自覺學習。我給出幾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2022年版課標學習建議。細讀課標文本,這是基礎。這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大概36,000多字,我覺得這36,000多字,我們語文教師要逐字逐句的細讀,只有首先細讀課標,細讀課標的文本,而你的理解你的體會纔有基礎。你們現在聽我解讀或者聽別的專家聽聽別的名師解讀,那已經是二手貨了,我們都屬於二道販子。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是首先打開課標文本,細細的讀,逐字逐句的讀。而且我還有一個小建議,就是最好能夠跟2010年版的課標比照着讀,哪些是以前也有的,哪些沒有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哪些是有調整的,這樣就是互文比較着讀,你的理解和體會纔會更深入更深刻。

第二條建議,那麼學了以後就得改變觀念,觀念的改變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難的。所以要增強課改意識,你課標學習了,你現在知道了核心素養是綱,那這個觀念你就要建立起來,這就是課改意識。現在提學習任務羣了,那學習任務羣有這樣一些特點,那麼這些觀念在你的專業素養當中就要逐步的建立起來,最後牢固的樹立起來,這是第二條建議。

第三條建議,最終要落實在哪裏?要落實在你的教學當中,尤其要落實在你的課堂教學當中,以文化人還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不知,非真行,知行合一。那麼重構課堂教學,就是你學習2022年版課標的行動,實踐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我們的課堂要調整,課堂的面貌樣子要改變。語文學習任務羣要求我們對課堂結構、課堂策略、課堂途徑做改變,有些是重大的改變,有些是具有顛覆性的改變。所以新課標的頒佈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那關鍵就看你行不行動,落不落實?誰先行動,誰就搶佔了專業發展的先機。

第四條建議,提升課程素養。那一句話:要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和發展,那你自己的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首先得提升和發展。學爲人師,行爲師範,你自己首先得學習得提升,你的語言運用的素養,你的文化自信的素養,你的思維能力的素養,你的審美創造的素養,就在這次課標的學習過程當中,自己能夠整體的規劃,能夠有意識地加以落實。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這是個慢活,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但是你不變永遠不會變。所以首先是要變,是要直面當代語文課程的變革的大趨勢,在這個大趨勢當中成爲時代的弄潮兒。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62936.html

  • 標籤: 版心 小學語文 從小學用典心得體會600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通用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部編版心得體會【通用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