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作文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28W 次

篇一: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現在這個社會,說做一個有用的人好像就是一件好笑的事情,或者說現在的價值觀都變成了“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所以“做一個有用的人”就變成了可有可無虛無縹緲的事情。

但是我覺得這句話雖然很樸實直白,卻真的很有道理。被別人需要是一件讓自己充滿快樂的事情,是讓有限的生命閃閃發光的東西。

今天課太多了給忘了導致沒有備好《落花生》這節課,臨時去備課,課堂效果不太好,自己也很慌亂很侷促。最後結尾我用了網上的一篇教學設計,沒有好好準備,效果不夠理想。事實上,不僅僅是落花生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啓迪,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事物都具有人類的美好品格,同樣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啓示,比如傲雪獨立的臘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蠟燭……哪些東西曾經帶給過你心靈的震撼,請以“生活的啓示”爲話題,模仿這篇文章“借物喻人”“圍繞中心選材”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文章,注意“詳略得當”。

我也希望孩子們能真的做一個有用的人,即使這個用處很小,即使只是幫班級搬書、提飯,但對每個受益的人都很重要。就像沙灘上那個把魚扔回大海的小男孩“這個在乎,那個也在乎”。

在課堂中出現問題,或許孩子是有問題的,但我一定更有問題,如果一味的把原因歸結到孩子身上其實更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面對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水平,尊重現實,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在現有的基礎上慢慢提升,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上課效果。需要對學生保持極大的尊重,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並且不斷地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

篇二:落花生教學反思

同年級的老師的公開課,經過幾次磨課,隨着聽她的課,和同事們的深入探討,我對這一課有幾點想法!

作爲北方人,我從小都知道花生,當然這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我上小學時就背的滾瓜爛熟,熟記於心。但是這幾天聽啓蘭的課,到今天我自己上這一課,還是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是課題“落花生”,備課時就對課題有了疑問,爲什麼直接叫“花生”呢?哦哦!和同事探討時,她們有的說:還真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有的問:是學生提出來的嗎?……隨後就百度一下,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爲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土裏長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又長知識啦!我把百度中的課件整理到我這節課中,用這種圖文並茂的解釋,相信能使孩子容易理解。

其次,聽專家在評課時講,我們老師上課不要做到面面俱到,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提倡“一課一得”,今天這節課,我真正體會並領悟到“一課一得”。這一課一得什麼,當然是理解“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並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這種寫作方法!當然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先讓學生理解這種寫作方法,當然我的處理方式是: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充分激發小組內孩子積極性!我在這節課中最主要部分是由“扶”到“放”環節的處理,拓展閱讀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並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這類課文,如:《搭石》、《梅花魂》、《白楊》甚至還有《桃花心木》。

最後,也是困惑,像這類課文我覺得是進行羣文閱讀的良好範本,可是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兼顧寫作練習。路漫漫,修遠兮,有思考、纔會主動去尋求答案、去讀書請教!

篇三: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教學反思《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我執教此課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聯繫生活,情感昇華。《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啓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

二、這節課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老師沒有抑制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按原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即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即: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善於表現自己,像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我執教時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我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己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

篇四: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這篇課文,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課堂設置得問題,學生很快能找出答案,或者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上來,這節課孩子們的妝臺也比昨天好,回答問題比較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

1、作爲老師的我,自己的思維似乎被教參、教輔以及課件限制得有點多,缺少自己!主張和見解,以至於不自覺地將學生的回答往“固定答案”上去去引。

2、要把重難點生字合理地分配到兩個課時當中去,不能把生字完全交給學生自學。做到隨文解詞寫字。

3、閱讀了一定要做到將一篇帶一篇,推薦多篇,真正促進學生課外閱讀。今天的《落花生》沒有課外閱讀了解,明天的課堂一定要帶進來。

4、由於時間不足,也由於課前小練筆本子沒有發下去,這節課得“小練筆”改成了口頭表達。所以,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

這節課,還有兩個驚喜呢!

1、不一樣的生成

本來這節課的我不打算一板一眼地介紹作者,而是將課文學習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作者,可是上課的時候我把這個環節忘記了。當我告訴學生,這篇課文就講到這裏時,他們先是一愣,然後告訴我,作者沒有講,於是,我結合課藉助花生告訴我們的道理,順勢引出了作者。你看,就算沒有設計或者不小心遺忘了,還有這樣的“生成”呢!

2、不完美的精彩表達

在“小練筆”的口頭表達環節,引導學生嘗試使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絕大多數學生都只侷限於課本給出的“竹子”“梅花”“蜜蜂”“路燈”寫四種事物,而且由它們想到的也是環衛工人、警察、醫生、軍人、老師以及自己的爸爸媽媽,思維不是很開闊。

然而有一位同學,卻給我極大的驚喜。

她是借“泥”喻人。這位學生說了自己這樣生活中的發現: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平時大家都能夠關注到大樹小草花兒這樣的景物,但是很少能夠注意到滋潤他們養育他們的泥土。她關注到了這樣的泥土,並且它由泥土想到了奧運會得到金牌的運動員們,大家更多看到了他們的輝煌,但在這些運動員的身後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比如說教練,比如說替補隊員,比如說排練隊員以及那些醫務人員等等,運動員身後的這些人卻是被大家忽視的,他們就像泥土一樣,默默無聞地滋潤着、養育着運動員,培養他們成才。

她說完,大家不由自主地送上熱烈的掌聲。

雖然這個孩子的表達有點磕磕巴巴不是很流暢,但是它表達背後的思維是成熟的,這節課它成長了、發展了。

爭取以後的課堂,讓更多的孩子有這樣的發展和成長。

篇五: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一課講完了,留給我的反思頗多。

1,我認爲語文閱讀教學只是示例教學。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就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我認爲教師應抓住父親所說的這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善於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爲《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願提到它們。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並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麼,甚至由此引起紛爭,鬥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嚐它,而不要我們去拿它跟別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這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係的鬥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麼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麼一塊極普通的閒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說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譁衆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

2,我認爲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篇六: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資料。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資料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啓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爲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蘊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讓他們把課文的第10。12。13自然段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

3、抓好課後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透過比較、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一舉兩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在課前預習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瞭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從而讓學生明白花生名字的來歷。這樣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當然課堂上的不足之更值得反思,不善於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資料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爲《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我,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我。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於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並非它們自我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儘管自我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明白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總之,語文教學的路還很長,我們學習的道路也同樣很長。教學資料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後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纔會激發學習的用心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就應是流淌着情感的。

篇七: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我從開學第一天開始講,講的亂七八糟已經是第四天啦,把事情做個總結。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許地山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談到人生道理。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一、以讀帶講,邊讀邊悟。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孩子們在盎然的興趣引導下把課文讀熟,從而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要說明的道理。

在教學“議花生”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在學生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父親”在議花生的時候說了哪些話?“我們”分別說了什麼?你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說一說是喜歡花生,還是喜歡桃子、石榴或蘋果?理由是什麼?在你身邊的人羣中,有哪些人和花生一樣。比如:小區裏的清潔工。讓學生先說一說他們具有什麼特點?再對照文中“父親”介紹的花生的特點說一說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然後再通過交警、老師等學生熟悉的職業幫助學生感悟文中“父親”的話中的道理,並懂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做,做怎樣的人。

三、小組合作,用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教學“種花生、收花生”的時候,我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後分配角色,讓他們表演一番。在表演的時候,我提出問題:“‘父親’爲什麼要請?如果讓你請,你準備說什麼父親纔會在百忙中來?”這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在讀課文、說理由的過程中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表達。

條件1:種植花生不容易,居然收穫了,來體會大家的高興,讓父親來分享高興。

條件2:母親把這個吃花生居然說成過花生“收穫節”,母親還做了好幾樣食品,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體會母親對此的重視。

條件3:在後園茅亭裏過節。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教師扮演“父親”,說不全條件就推脫自己很忙。這樣逼着學生在書中找答案,學生們把條件說清楚了,書也就讀明白了。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後,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細緻。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對話的內容處理得比較匆忙,也沒有涉及寫話,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沒有落實好。如果再重新學習,我會帶着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讓讀書聲充盈課堂;還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再仿造文章對比的寫法進行小練筆活動。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吸取經驗,多向前輩請教。

篇八:落花生教學反思

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我按照教參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落花生的品質,做人就要像落花生一樣,務實有用。然而學生並不買我的帳,一個平時很有主見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您的說法,做落花生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好,您平時不也常告訴我們要善於表現自己嗎,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啊?”此時課堂中出現了不少竊竊私語的聲音,很多同學都贊成這位學生的見解。我想既然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特感悟,作爲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的引導。對於現在的社會,是不是一定要做“落花生”呢?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也有思考過,因此也有了自己的一點預設。於是我把問題拋向學生:你願意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還是“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呢?就這一問題我們展開一場小小的辯論吧!我原以爲這樣的一場辯論賽肯定是旗鼓相當的,然而令我吃驚的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願意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做“落花生”,這樣的場面卻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這也更證明了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敢於表達,這也是讓我深感欣慰的。於是我讓這些“蘋果、石榴”們暢所欲言,闡述他們各自的想法,而我則加入到“落花生”隊,用實際行爲支持他們的選擇。這時的學生不再小心翼翼,他們得到了老師的支持,拋開所有的顧慮,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理由。

正方:“我方認爲現在社會更需要像蘋果、石榴這樣的人,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不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不積極爭取機會,你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也就會被社會所淘汰,這樣你就成了社會的負擔。”

反方:“我方認爲現在社會還是需要像落花生這樣的人的,就像是清潔工、園丁,要是沒有這些人的默默付出,我們能有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嗎?”

正方:“看看我們現在的小學生除了要學好課文中的知識,還要學習各種特長,不是畫畫就是樂器之類的,不就是爲了能有一技之長,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嗎?如果像落花生那樣,那就什麼也不用學了,因爲那樣的人是不起眼的。”

反方:“如果每個人都像蘋果、石榴那樣,高高在上,爾虞我詐,爲了展示自己不顧別人的感受,不腳踏實地做事,那麼我們的社會不就亂套了嗎?你們看我們的老師爲了培養學生默默工作,無私奉獻,不要求任何的回報,這不就是落花生嗎?”

……

課堂上精彩的話語層出不窮,思維的火花不斷跳躍其間,我被學生的精彩辯論所折服,沒想到五年級的學生居然對社會、對生活會有這麼深入的體會與感悟。

在學生激烈爭論之後我適時點撥:“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我們的社會需要像‘落花生’這樣的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人,更需要像‘蘋果、石榴’這樣不斷創新、敢於挑戰、勇於展現自己的人。同學們到底願意做哪種人,等將來你們長大了自己來決定吧!”同學們見自己的意見得到了老師的認同,臉上都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篇九:落花生教學反思

李瑞霞

本學期開學初就接受了要爲課題上一節公開課的任務,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上完之後,收穫頗多。這次教研課題爲“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分層教學”。我選取了《落花生》一課進行教學,這是一篇老課文,也曾聽過不少老師上過。課文雖簡單,但並不好上,讓學生了解的內容太多,所以我上的這節課容量較大,既有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習方法的指導,又有深刻道理的滲透。《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教學中我以花生謎語導入,簡介作者,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再緊緊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層層深入引導。讓學生了解詳略分明、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重點對父親兩次對花生的評價和“我”對父親話的認識這三個段落進行分析指導。整個教學過程自我感覺比較流暢,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有種潤物無聲的感覺,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我的牽引下水到渠成。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朗讀,以讀促悟

教學中我運用了齊讀、個人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尤其是理解父親第一次評價花生的段落,課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花生品質,我也讓學生通過對比讀,讀桃子、石榴、蘋果時,語調高揚,讀花生時語調沉穩,學生也因此理解了花生品格,所以說出了很多讚揚花生的四字成語。讀“我”對花生理解部分,我讓學生抓重點詞讀,使學生很輕鬆地就理解了“我”的那句話的內涵。

二、觀察比較,學法指引

本文第一自然段有個“播種”一詞,學生讀的時候字音有誤,我指引他們觀察比較,通過詞語結構和詞義明白讀音。分析父親第一次評價時,我先撇開課文,通過圖片觀察比較,總結出花生和三種水果的特徵。本文最突出的兩個寫作方法是詳略分明和借物喻人。我也分別通過橫向比較,觀察本文段與段的區別,得出詳略分明的特點,在通過縱向比較,結合前面學的《梅花魂》一文,總結出借物喻人的特點。

三、聯繫實際,昇華情感

對於“有用的人”的理解,學生結合實際談了不少的個人理解,最精彩的還是對於原因的解釋讓我有些意外,因爲後面坐着一、二十位老師聽課,我擔心學生緊張,說不出太多所以然來,舉出幾種身份的人物就不錯了,沒想到學生說的正是我想拓展的,所以我覺得聯繫實際這個部分使主題得到深化,情感也得到昇華。

四、巧用多媒體,分層教學

課堂伊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謎語,設置懸念,學生踊躍猜謎語,調動了課堂氣氛。講授過程中,通過幻燈片出示重點段落,又通過小組討論,互助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質疑,提出自己想要弄明白的問題,也有自問自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還利用圖片比照的方式分析課文,讓學生自己總結,避免了教師一言堂。

當然,教學中也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如時間有限,還有些地方讀得不充分,父親的第二次評價沒能很好地指導讀。結尾佈置的小練筆如果在課堂上能展示一下,整節課會更完整。另外,課堂氣氛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活躍,由於是公開課,課堂上A類學生展示得稍多一些,C類相對少了些。分層次教學很難得到較好的開展。

篇十:落花生的教學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質兼美的課文,寫的是“我們”一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事。“議花生”一部分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和重點,通過“我們”一家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

一、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我以文本作爲載體,緊緊抓住作者和文本的聯繫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一瞭解作者許地山筆名的含義,第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課文的寫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設計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方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緊緊抓住“主次分明”這一特點,簡單地分析完“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後,快速進入“議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種統一,爲課堂有效地節約了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簡、精,儘量做到提綱挈領,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問題,既不是應付差事地隨便提問,也不是投師所好地虛假提問。如:發現了“居然”的問題、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的問題、“最可貴”的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的質疑分爲兩個環節,一個是針對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出了“居然”這個顯眼的詞,並由質疑這個詞的用意體會到了收穫花生的意外和喜悅。第二個環節是默讀3至15自然段質疑。他們的確是不明白爲什麼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也不明白議花生爲什麼還要講桃子、石榴、蘋果。問題也是學生自己解決的,我只是提醒他們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討解決。“體面”問題,“有用”問題則教師示弱,讓學生幫着解決,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或者鼓勵他們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既有學法滲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體現了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先填表,再討論,最後感情朗讀,既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又體現高效性。

四、情感滲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什麼最可貴”到“爲什麼最可貴”的解讀中,我採用了層層剝筍法:“體面”是什麼意思?“只講體面”是什麼意思?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通過這樣發問,層層逼近,幫助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的差別,爲準確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學生領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真正含義,有效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就一定能發展學生,就一定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篇十一:落花生教學反思

今天講《落花生》這一課,昨晚十二點之前把這一課教學簡案梳理了一下,今天在講課時,雖然遭遇電腦剛開始的不給力,但因爲提前的備課充分,從拼音生字書寫、詞語理解、到看似很隨意的質疑,課上的還算順利。

用謎語切入時,還沒出謎面,孩子們就說一定是花生,於是,我說既然是花生,那你猜猜我這謎語裏爲什麼是花生?“青藤藤,黃花花,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一個孩子說:“因爲花生是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是啊,花生就是這麼低調。

課剛開始,睿同學就趴在桌子上,書也沒打開,問他怎麼了?回答:“頭不舒服”經過溝通經他同意沒有給他家長電話聯繫。誰知,我讓孩子們猜謎語時,他竟然一下子坐了起來,並舉手回答說出了謎底,隨後,就又趴在桌子上,講課空隙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部,也不燒,看來不是感冒了,可他的行爲,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因爲是兩節課,當第二節上課時,他依然是趴在課桌上,睡着了。課間給他家長微信聯繫,也沒聯繫上。這孩子,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昨晚沒休息好,可不是什麼不舒服,剛開學,第一節這個孩子對老師的那種態度,到今天他的這種表現,讓我感到如果家長不介入、不配合老師的話,他將很難有好的未來,因爲,他在墮落。

在品讀感悟課文環節,我重點指導第一段和第九段的朗讀,使學生感悟到在荒地裏經過買種、翻土、播種、澆水後,居然收穫了的那種驚喜。第三段到十一段是對話描寫,用分角色朗讀更合適一些,分組後,小組展示時,三個同學配合還算默契,只是聲音比較小,還沒有一點點感情,致使大多數孩子都在交頭接耳,這時候,我一方面告訴孩子們,傾聽也是一種學習,一方面用範讀的形式讀出不同身份的人。果然,接下來的朗讀就好多了。

課堂上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我拋出“茅亭”是啥意思時,子浩同學說應該是廁所,我沒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追問了他一句,吃花生會在廁所吃嗎?不料,他說:“老師,是不是在茅廁的旁邊?”這時候,全班同學都笑了,宸浩同學給了他一個很正確的解釋,這個小插曲才結束。哈哈,我喜歡這種課堂上有疑問,有交流,思想的碰撞,這說明孩子們在思考,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精彩還有一處,是關於“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明明是一家人,爲什麼要說父親也來了?記得我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時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遺憾的是我沒有問老師,老師也沒給我解釋,今天我講這一課,不但自己要把它搞清楚,也一定讓我的學生弄明白。當我拋出問題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父親在外打工的,不常回來,所以很難得。”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我又補充了許地山的一些資料,他們終於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幾十年過去了,積壓在我心裏的疑問終於消散了,這樣的方式真好!

回到家後給老公交流課堂上的插曲,老公問落花生是啥意思?我說一方面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另一方面,因爲花生開花後,不是在樹上結果,它的花落到了地面,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結成了果實,所以叫落花生。老公說,其實你應該告訴孩子們,落花生就是咱們這裏的方言“laoguashen”這樣子解釋,相信孩子們會更喜歡的。唉,錯失了一個方言和普通話的結合教學,如果當時考慮周全,相信今天的課堂會更和諧。

今天的課堂,缺憾美,也是美。

篇十二:落花生教學反思

10月25日,我們朱曲鎮小語工作室聯合門樓任小語工作室開展了“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執教了《落花生》一課,通過備課,上課、評課,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狀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設置懸念,激發探究慾望

在本課的導入環節,我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誦讀三首古詩《草》《梅花》《蜂》,看似無心,實則爲文末“借物喻人”手法的理解運用埋下了伏筆。然後出示落花生的圖片,並將這種農作物與作者許地山放在一起,設置懸念——許地山爲什麼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筆名?以此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從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適時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

本課在寫作方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關於這一點的教學,一開始,我只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篇幅上發現這一特點,然後設置懸念,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安排呢?等學完這篇課文,你就明白了。在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後,我再次把問題拋給學生。此時學生已經感悟到,議花生這一部分最能突出做人的道理,而這也正是課文的中心。然後遷移到寫作方法,在我們今後的寫作中,也要做到主次分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就詳寫,一些鋪墊性的材料就可以略寫。

在本課的教學中,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資料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說明和對教材資料的補充,我都充分思考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資料,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以人爲本,授之以漁

課文第一自然段涉及許多字詞方面的知識,我以抽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通過四個詞組的構詞結構來講清“播種”的“種”在這裏爲何讀“zhǒng”,從而讓學生明白多音字的讀音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判定。“園”“院”二字的區別,我讓學生通過組詞來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從而得出形近字的區別是根據字義來判定的結論。還有對“居然”一詞的理解,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出那種“出乎意料”的感覺。

在這裏,知識的獲得不是老師的灌輸,而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有助於以後的舉一反三,遷移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漁”吧!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然後設置小練筆,誇一誇這些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注重評價,體會學習的成就感

在學習花生的品格時,學生說出了“樸實無華”這個詞,應該說,這個詞就是答案,但是,我感覺學生可能是看了參考資料才得出的結論,於是,我來了一個附加題——你能結合花生的外表來談一下對這個詞的理解嗎?果然,我提問的那個小女孩不會回答,大庭廣衆之下,孩子的臉上有尷尬,還有羞愧。我告訴她:“孩子,沒關係,站起來,老師教你。”’在我的引導下,她順利地說出了答案,我不失時機地表揚她:“看,這回答的多好啊!”此時的孩子,臉上洋溢的是羞澀,是成功的喜悅。

在說輕聲的詞語時,一個小女孩說出了“收拾”一詞,我拍着她的肩膀說:“你一定是個愛做家務的孩子!”

在談對父親的話的理解時,聽着學生精彩的發言,我不由自主地說:“你簡直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啊!”

關於許地山的筆名,一個孩子說出自己的見解,我讚歎道:“你真是許地山先生的知音啊!”

“課堂上沒有真正的錯,只要你敢想敢發言,那你就是最棒的”,這是我在課堂上最愛對學生說的話。的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的討論,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發表看法時,我們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並鼓勵表揚他們。從而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獲得成就感,愉悅感。

當然,本節課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更值得反思。

首先,在課文的讀上還比較欠缺。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這種內容淺顯但道理深刻的文章更應該多讀多思。本節課學生讀的方式也比較單調,雖然有自由閱讀、默讀、瀏覽,但在關鍵段落的讀上卻以齊讀爲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朗讀的感情,造成拖腔的現象。另外,還缺少課文的範讀。比如,其中,第十段,父親談論花生的好處,是帶着鄭重、嚴肅、讚美的語氣來說的,我只是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關鍵字詞讀出感情,如果能結合教師的範讀,相信學生會讀的更好。還有,姐弟幾個談論花生的好處,是很好的分角色朗讀的示例,卻未能給學生練習的機會。

其次,忽略了小組合作探究。比如,爲了突出花生的品格,父親把花生與石榴、桃子、蘋果進行比較。我只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批註方式畫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像張敏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以表格的形式完成,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然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上不夠成熟。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由於客觀原因,我把兩課時的內容壓縮到一節課中,導致很多內容的學習只是浮光掠影,匆匆而過。評課的時候,金主任戲謔道,“猶如趕集”。的確如此,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來不得急功近利。就這節課而言,因爲時間的關係,讓我更讓學生捨棄了很多。比如,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資料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爲《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我,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雖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我,炫耀自我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也就是說蘋果等在生長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於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並非它們自我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儘管自我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明白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纔會激發學習的用心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務必以人爲本,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296806.html

  • 標籤: 教學 落花生 精選 反思 仿照落花生寫一篇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