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

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06W 次

篇一: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

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精選5篇)

摘要:湖南省四大茶樹種質資源包括安化雲臺山種、江華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所以城步縣茶產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20xx年7月21-27日湖南農業大學赴城步縣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與當地農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及技術服務人員交談,走訪基地,對城步縣的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入的瞭解,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城步縣;茶產業發展;調查報告

城步苗族自治縣地處湘西南邊陲,古爲南楚與百越相交之城,系“南楚極邊”之苗疆;東界新寧縣,南鄰廣西資源縣和龍勝各族自治縣,西接綏寧縣和通道侗族自治縣,北毗武岡市,總面積2646。07平方公里,現轄10個鄉鎮,10個國營農、林、牧、漁場,總人口25萬人,其中苗族佔53。8%,苗、漢、侗、瑤等10個民族於這片盈滿靈性的沃土上和睦相處,共同發展。20xx年7月21-27日湖南農業大學赴城步縣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韭菜坪青錢柳茶葉種植合作社、芭蕉油茶林、仔圓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木山高山峒茶園、汀坪鄉大坪水村峒茶資源圃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城步縣政府、儒林鎮政府的配合和幫助下,我們通過與當地農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及技術服務人員交談,走訪基地,對城步縣的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入的瞭解,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現撰寫出調查報告,以便於將調研結果反饋給當地政府,以期爲城步縣茶產業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一、城步縣茶產業發展現狀

城步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山地逆溫效應明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足本地實際,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積極實施富民強縣戰略,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到目前,全縣以奶業、延季蔬菜業、竹木加工業、小水電業和旅遊業等五大支柱產業爲支撐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作爲湖南省四大茶樹資源之一的城步峒茶的產區,茶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注意。目前,城步縣茶產業發展現狀有三大特點。

(一)城步縣青錢柳茶發展現狀

城步青錢柳公司採取自己建設培育樹苗的苗圃基地,農民用荒山和土地流轉入股,成立種植合作社。成立茶葉公司負責統一回收,以不低於市場價格和種植戶簽訂合同,讓村民無後顧之憂。從2014年以來,該公司先後爲汀坪鄉東河村、白毛坪鄉蘭子坪村免費提供樹苗12000株。形成了一個5000畝的綠色植物產業帶,解決當地村民就業1500餘人,預計2年後的茶葉產值將增收500餘萬元。爲了配合政府實施精準扶貧,城步青錢柳茶業公司採取了“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種植模式,免費爲村民提供價值60多萬的青錢柳樹苗,打造5000畝綠色產業基地。另外,韭菜坪村從2014年開始種植青錢柳茶,現青錢柳種植面積已擴大到300餘畝,預計20xx年將有200畝實現投產,爲村民帶來每畝一千元的收益。但是由於公司與當地政府的聯繫較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公司的基地管理較爲欠缺;相關企業缺乏統一規劃及生產標準等原因,導致城步青錢柳茶產業的發展較爲緩慢。

(二)城步峒茶發展現狀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樹種質資源之一,其芽葉持嫩性強,春茶萌發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開採。產量較高,每畝可達170kg。春茶一芽二葉鮮葉含氨基酸2。5%,茶多酚36。4%,兒茶素總量23。9%。適制紅茶、綠茶,尤以紅茶品質優良。抗寒性較強,扦插繁殖力強,尤其適宜在湖南紅茶區種植。

但是在上世紀末,國內紅碎茶市場不景氣,導致當地茶農普遍用其製作“油茶”;農民爲了增收經濟效益,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政府也未採取保護措施,導致峒茶茶園基本被毀,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園。在儒林鎮大木山村成立了峒茶專業合作社,擁有茶園約200畝,其峒茶茶園採用間作楊梅樹模式,這樣間作的目的不僅能提升茶園的利用率,還能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汀坪鄉大坪水村峒茶資源圃依然保留了樹齡超過70年以上的茶樹,多年來沒有任何人爲干預,經濟效益偏低。

(三)仔圓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及芭蕉油茶林發展現狀

城步仔圓茶油專業合作社是一家從事茶油種植、生產、銷售茶油爲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以加盟的方式進行商品的種植、加工、銷售爲主。茶油的壓榨以傳統的熱工藝處理,能有效的減少茶油的營養成分流失,有效的保留到野生茶籽出油後油品的口感,能促進茶油功效的發揮。芭蕉油茶林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且規模較大,基地建設規範、合理。部分油茶林的主幹分枝較高,導致分枝較少,產量較低。油茶林中一共有六個品種,差異較大。通過與負責人溝通、交流,初步決定在油茶林中套種牡丹,提高茶農近期經濟效益。

二、城步縣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湖南省的茶產業整體發展非常迅速,但我們在實地考察調研過程中發現城步縣茶產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規範有規模的基地建設

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城步縣在油茶及青錢柳茶方面有一定規模的基地,但是基地建設不規範、科學,在自然災害前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峒茶方面完全沒有形成有規模的基地,以前的峒茶茶園基本被毀,只留下了一部分不成片、零星的茶園。

(二)茶園的管理不到位

只有茶園的水肥充足,茶樹根系發育良好、生長勢旺盛,才能生長出量多質優的正常新梢,提高產量。通過實地考察,我們發現,在青錢柳基地的苗圃地裏,挖溝做畦時,溝挖的太淺,在暴雨天氣,不能及時排水,導致基地裏面的溼氣太重,出現根腐爛的現象。近期正是大暑天氣,氣溫非常高,然而管理人員沒有及時的做好做好通風措施,長時間的高溫導致幼苗無法生長甚至死亡。

(三)茶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問題

目前,城步縣的茶產業鏈是一條比較單一的產業鏈,這樣的產業鏈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很大。當市場價格上升時,整個產業鏈效益就好;當市場價格下降時,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就都會受到影響。在這樣比較單一的產業鏈中,即使農民種植茶樹單產提高了,總產量提高了,根據市場價格波動原理,市場上的茶葉多了,價格就下降了,這樣直接的結果就是農民種出了更多的茶樹,茶廠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但農民的收益沒有增加,茶廠的效益沒有提高。因此產業鏈的延伸是城步縣茶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四)政府引導不夠

對於一個產業的發展、壯大必須要依靠政府的幫助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強。目前,城步縣的茶產業出現了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部分公司出現了資金短缺,項目無法啓動的局面。同時,因爲缺乏政府的介入,公司與農民之間缺少交流,而茶產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整個產業的發展相對緩慢。

三、對城步縣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針對城步縣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們經過實地走訪調研,查閱資料和小組討論,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加強基地建設

(1)園地選址

基地一般選擇在地形較平、坡度100以內的緩坡地,對坡度大的坡地整成梯地。離市區較遠,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

(2)基地的公路等基礎設施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偏遠的山地、坡地離公路都較遠,給化肥等農資運輸,特別是對茶葉、茶籽的運輸造成很大不便。基地離公路遠,採摘後還需要大量的勞力將茶葉、茶籽搬運到公路上,使得勞動力強度加大,還可能延長所需的時間,進而影響產品產量。

(3)選擇抗性強的品種

宜選用良種,性狀一致,不會發生性狀分離,產品的質量可大大提高。也可以選擇當地的峒茶資源,把抗性好,表現優良的單株選育出來,通過扦插來繁育大批量的種苗。

(二)加強肥培管理

(1)注重茶園的pH值

茶樹是喜酸作物,適合在酸性的土壤壞境中生存。一般情況下,微酸性的土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使有機態養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爲有機態養分供植物吸收,而且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根際生長,使茶樹更好的生長。種植茶樹的土壤要求有一定的酸鹼度範圍大致爲4。0-5。0之間。

(2)茶園施肥

茶園需要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由於茶園採摘強度大,芽葉帶走養分較多,需要及時施入充足的肥料來補充茶樹的營養。按照茶園施肥的原則應多施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氮肥爲主,氮肥與鉀肥和其他元素相結合;重視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掌握肥料性質,做到合理施肥;根部施肥爲主,根部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必須遵循經濟、合理、科學的施肥原則,因時、因地、因茶樹的不同品種和生育期,採用適當的施肥方法,適時、適量地施用,才能使茶園施肥發揮最大的效應。

(3)茶園水分管理

保持茶園土壤的肥力,可以持久、穩定地供應茶樹生長所需的水分、養分。每次鮮葉採摘都會帶走土壤中大量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必須進行水分、養分的補充,才能保證土壤養分。茶樹只有保證充足的水分,茶樹才能正常的生長,所以茶園的基本設施灌溉系統要做好,能應對不良的生態環境。在乾旱條件下要及時的做好澆灌保證茶樹的正常活動,對於茶園的管理來說,水分管理非常重要。

(4)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在以茶樹爲中心的茶園生態系統中,茶樹、病蟲以及天敵等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生物羣落,但是病蟲對於茶樹來說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爲了提高茶園的經濟效益,需要對茶園進行病蟲害防治。根據茶園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適時選擇合適的農業生產措施。在茶樹生產上主要應用的有農業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通過不同的防治方法,最終達到減少病蟲害的效果。

(三)加強合作,提高產品質量

針對城步縣目前對茶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着測報條件較差,防治比較困難,及抗藥性等問題,我們建議城步縣政府和分管農業的相關部門加強病蟲害防治投入,加強與湖南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溝通,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在病蟲害預測預報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條件,以達到提早預測預報,有效防治的目的。同時,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對城步峒茶資源生物學性狀及遺傳分析、化學物質組學分析,通過分析進一步對城步峒茶在紅茶、黑茶產品加工關鍵技術方面的研究和茶葉加工設備選型配套技術方面的研究

(四)多方籌資改善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

將國家政府出資扶持和蔗農自籌資金結合起來,修建公路,便於茶園的機械深耕和茶葉採摘後的運輸。改善水利設施,修建蓄水池。在茶園中修建蓄水池,這樣在雨季的時候蓄水池蓄養水源,在出現乾旱的時候利用蓄水池裏的水澆灌蔗地,以抗旱保收。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部分村鎮示範推廣,應加大宣傳力度和資金投入,進一步推廣普及。

(五)因地制宜,合理調整種植結構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於茶樹種植與森林保護之間的矛盾,農民增收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做到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糧則糧。既要保持茶產業的持續發展,又兼顧到林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

爲了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我們可以在茶園中間作或者套種一些經濟作物,如楊梅、紅豆杉、銀杏、玉蘭等等,這樣的目的不僅能提高茶園的經濟效益,還能適當的爲茶樹遮陰,增加含氮物質的積累,有利於提高茶葉的品質。

(六)增強文化宣傳,提升知名度

城步峒茶是湖南省四大茶樹資源之一。湖南省四大茶樹資源包括安化雲臺山種、江華苦茶、汝城白毛茶以及城步峒茶,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結合當地的苗鄉風情來進行文化宣傳。另外,通過對歷史文化的挖掘,推廣茶文化來提升城步縣茶產業的知名度,促進城步縣茶產業的發展。

(七)城步縣有機茶的開發

一種在無任何污染的產地,按“有機農業”生產體系與方法生產出鮮葉、加工、包裝、貯運過程中不受化學物品污染,有機茶和AA級綠色食品茶生產過程中則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肥料和除草劑等,只能使用有機肥料,並採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蟲草害。農業部《關於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茶農產品的意見》指出,“有機農產品是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堅持以國際市場需求爲導向,按照國際通行做法,逐步從產品認證向基地認證爲主體的全程管理轉變,立足國情,發揮農業資源優勢和特色,因地制宜的發展有機農產品”。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外,還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發展有機茶,形成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發展的良好態勢。針對這一形式,城步縣可以大力發展有機茶來立足於縣情。

(八)發展茶旅一體化

近年來,城步縣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加強旅遊景區設施建設,着力推進旅遊宣傳促銷,致力打造“生態城步、魅力苗鄉”旅遊品牌,現在已初步形成南山與兩江峽谷、白雲湖與白雲洞、縣城沿河風光帶、十萬古田、沙角洞銀杉自然保護區、桃林千年苗寨與大寨侗族民俗文化村等六大主體功能區,全縣旅遊產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是《湖南省旅遊業“十一五”規劃》重點培育的旅遊縣之一,2010年,該縣被評定爲“全國最佳生態旅遊縣”和“中國區域休閒旅遊目的地城市”。

通過把城步的茶產業與當地的苗鄉、苗俗及當地的旅遊資源相結合來發展茶園觀光、生態茶園、製茶體驗、茶文化休閒等等,城步的茶產業一定會有驚人的發展。

(九)政府積極引導及支持茶產業的發展

政府加強對茶產業的扶持力度,作爲茶產業發展堅強的後備力量,提高對茶產業的關注度。同時把茶產業與精準扶貧密切的結合起來,縣政府加強對外聯繫,爲鄉鎮、村爭取到省內職權部門或者農業院校的精準扶貧項目,推進茶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力度與深度,提高茶葉種植、產品研發、後期銷售的科技含量,以此來提高農民的收益,實現脫貧致富。

四、對城步縣茶產業發展的展望

城步縣茶產業通過政府對茶產業的大力扶持政策,協調好農民和產業負責人之間的關係,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來促進茶產業的發展;通過與高等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合作,推進茶產業與科技的結合力度與深度,提高茶葉種植、產品研發、後期銷售的科技含量;通過規範、標準的加工,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另外,城步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適宜發展茶產業的光溫熱等氣候資源,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充分發揮我們的這些優勢,城步縣的茶產業一定會更加快速健康的發展,城步縣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篇二: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

實踐時間: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實踐地區:xxx市

實踐人員:化學工程系職本1902班xxx

實踐目的:助力脫貧攻堅,解讀鄉村振興政策

考查形式:“雲調研”與實地考察結合

實踐主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

實踐組織者:化學工程系團總支

調查數據

(1)概況:

xxx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興安盟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全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總面積7408。7平方公里,轄區內中蒙邊境線長93。434公里。2019年末全市常居人口約爲68000人,由蒙古、漢、回、滿、朝鮮、達斡爾、苗、壯、錫伯等13個民族組成,是以蒙古族爲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地區。蒙古語“xxx”意爲“聖水”。xxx溫泉羣以其類型之廣、數量之多、涌水量之大、微量元素之大豐富而舉世聞名。又被稱爲“中國生態氧吧”。

(2)自然資源:

①生物資源:

xxx市有哺乳類動物就有5目12科30餘種,禽類有12目19科40餘種,其中金雕、黑嘴鬆雞、黑鶴、丹頂鶴等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野生植物種類繁多,共有57科190屬269種,其中食用價值高的有蕨菜、廣東菜、柳蒿芽、金針菜等,藥用植物有黃芪、黃芩、掌參等104種,食用菌類有猴頭、紫花臉蘑、白蘑、小黃蘑等。

②礦泉資源:

xxx礦泉是世界最大的功能型礦泉之一。經中科院、中國地質大學聯合進行的火山科考認定,xxx周圍就有冷泉、溫泉、熱泉、高熱泉等溫度不同、功能各異的飲用和洗浴礦泉逾百眼。其中國家AAAAA景區-xxx溫泉療養院內,在寬70米,長500米的芳草地上就出露有能夠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病、關節炎等八大系統疾病的礦泉48眼,其它礦泉集中分佈在金江溝、銀江溝一帶。

③冰雪資源: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xxx市每年10月初形成有效降雪直至次年的4月份。在長達7個月的冰雪期內,xxx冰清玉潔、銀裝素裹,而且這裏雪期長、雪質好,積雪厚度平均超過350毫米,加上特殊的山形地貌,爲開展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提供了資源。

④森林草原

這裏地處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是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匯處。森林覆蓋率超過64%,綠色植被率達95%。這裏地處寒溫帶,年均氣溫-3。2℃,年降雨量460毫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非常高,外國遊客讚譽“空氣都可以罐裝出口”,是非常理想的避暑、休閒、度假、療養的地方。

xxx貯木場和xxx旅遊景區

xxx在1996年以前,是資源豐富的百年老林區,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當地逾80%的民衆爲林業工人及家屬。一直以來,xxx的居民憑藉大山森林的滋養繁衍生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曾是這兒的真實寫照。一株株參天大樹在林業工人的號子聲中被伐倒,一列列滿載木材的火車順着森林鐵路駛向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油鋸、車輛、人聲在山谷間迴盪着,收入滾滾而來。然而,經歷半個多世紀的採伐,xxx可採林木資源接近枯竭。1996年xxx被確立爲縣級市。1998年,xxx市全面啓動“天然林保護工程”,採伐量逐年減少,直至全面停伐。在全面禁伐後,xxx市加快林業轉產轉型,發展旅遊業與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建設卜留克、山野菜、冷水魚、優質小麥等優勢作物基地。樹不砍了,林子開始恢復,林下資源越來越豐富,木耳、蘑菇、山野菜…都是純天然綠色食品,深受遊客的喜愛。截至目前,xxx境內有6。8萬人口,從事旅遊業的逾5。4萬人。2017年,xxx市全年接待旅遊人數359。65萬人,同比增長19。8%;旅遊收入45。43億元,同比增長19。8%。

白狼林業局採伐和白狼林俗文化博物館

1998年,xxx全面啓動“天然林保護工程”,白狼林業局每年3萬多立方米採伐任務銳減到6000立方米,之後,採伐量逐年減少直至全面停伐。白狼鎮因地制宜,依託xxx自然資源和林俗文化,開始旅遊的探索與實踐,將旅遊與攝影、書畫、餐飲、體育、商貿等多種形式相融合,着力打造以休閒、度假、養生和戶外體驗爲一體的旅遊度假村。目前,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白狼鎮“林俗村”旅遊品牌日漸成型,同時利用林木開拓旅遊產品,製作樺樹皮畫、樹根雕等奪人眼球。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2。1萬元,比過去伐木時翻了五六番。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踏雪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xxx市慰問困難羣衆,要求儘快找出扶貧路子,改善林區百姓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當地百姓生活水平。xxx市各級幹部不忘囑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僅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全市近一萬戶的棚改任務,又一鼓作氣派出300多名幹部攻堅脫貧,走上了從“輸血”到“造血”、從“體力型”到“技能型”的產業扶貧之路。

2018年12月,榮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獲評氣候生態類國家氣候標誌。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xxx市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2019年5月18日,xxx市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2019年11月,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爲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xx年1月5日,入選20xx年中國冰雪旅遊十強縣(區)。

三下鄉總結體會

xxx作爲我的家鄉,幾年來我見證了它從大面積貧困到大部分家庭走向小康生活。近幾年,位於大興安嶺腹地的內蒙古xxx市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與林爲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有人離開xxx再回來,將樺樹皮變廢爲寶,製作成好看的樹皮畫,行銷國內外;有人在林間養育美麗的梅花鹿,促使林業工人放下斧頭搞旅遊,實現脫貧致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這裏得到生動實踐。作爲一名大學生,能夠以下鄉的方式更好的瞭解家鄉,國家的脫貧工作發展,我深感榮幸。走進xxx景區的那一刻我尤爲自豪,依山傍水從砍樹到看樹,xxx的發展在於對於生態的保護與尊重。

在此次下鄉中我在下鄉最後一天有幸與xxx鹿村黨總支書記進行短暫的交談,我瞭解到2019年,鹿村人均年收入3。5萬元左右。2017年,貧困戶分紅1。6萬元;2018年、2019年,每年分紅4800元,分紅少了,但讓貧困戶在鹿園工作,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工作動力。幾年下來,當地的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脫貧致富。聽到這段話,從我切身實際的觀察和從小在xxx生活的經歷讓我實實在在的理解的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致富的意義,從禁止採伐到利用周身環境進行全市的發展改革,解決了全市大多數無業居民的就業問題,緩解了許許多多家庭的生活困境。經過此次下鄉活動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看不見的貧困纔是最大的貧困。儘管和前些年比,國家物質基礎增強了,扶貧力度加大了,但必須在貧困地區、貧困戶中間厚植艱苦奮鬥精神,這事關脫貧,更事關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是一項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

激發羣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說到底是扶智扶志。在這一輪精準扶貧中,各地更加註重貧困羣衆文化素質的提升,一方面着力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脫貧本領;另一方面,着力宣傳教育,增強脫貧動力。作爲新一代青年,我將更認真的學習專業知識,投身祖國建設第一線。我想未來無論是走上基礎還是專業學術的道路上都將時時刻刻記住我們是建設更好祖國的參與者,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瞭解國情,服務社會。

篇三: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不斷流失。通過職業農民培養實現耕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可以解決農業繼承人的問題,同時也是國家支持農業的重要途徑。職業農民有助於區域農業保護與開發,有助於促進農業文化的保護和繼承。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先代農業,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建設,有利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適應農村社會化大生產的內在要求,是發展線代農業的客官要求、是發展線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效益和增加生產經營收入的客觀要求。

二、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目的

此次“基於地區和產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意願研究調查”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瞭解農民的基本情況

性別

教育程度

年齡

2、瞭解農民對收入的滿意程度

主要收入來源

增加收入的途徑

3、瞭解農民對培訓的態度

參加過的培訓

希望參加培訓的內容

是否參加培訓

決定培訓的因素

培訓的時間

4、瞭解農民對教育的態度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有效性

子女接受教育的認識

5、瞭解農民對文化的態度

希望舉辦的文化活動

希望擁有的文化設施

是否有文化站等設施

村民對文化建設的建議

對文化建設的滿意程度

(二)項目執行情況

本次調查歷時四天(20xx/7/16-20xx/7/19)。此次調查的範圍湖南省衡陽市貫塘鄉東陽村,被訪者定義爲在農村長期生活工作的村民。

調查實施時間爲7月16日至19日,調查方法爲下到村民家中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按照東陽村的人口分佈以及地域分佈,調研小組2人一隊下到15個村小組進行調查。

此次調研發放問卷80份,收回69份,有效問卷爲69份,問卷有效率爲86。3%。調查實施自始至終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調研小組成員對調查過程進行了全過程檢查、督導,並對完成的問卷進行了100%的檢查,項目負責人對驗收後的問卷進行了30%的複覈。

最後對數據進行處理和製圖、製表。

(三)被訪者基本情況

在69個有效樣本中,男性爲32個,女性爲37個,男女比率約爲1:1。

被訪者受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初中,初中學歷佔47。5%,小學26。2%。年齡分佈較廣,其中36至65歲的被訪者佔60%以上。

被訪者收入來源分佈廣泛,但主要集中在種植業收入佔41。6%,外地打工收入39。13%。

三、調查結果

(一)農民的基本狀況

1、性別:女多男少,勞動力缺乏。

在對性別比例進行調查中,留守在農村的女性略高於男性。農村勞動力流失情況較爲嚴重,精壯男性多外出務工,留村勞動力較爲缺乏。

2、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居多。

據調查顯示,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原因可能在於受訪者年齡普遍偏高,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在教育方面取得的進展。

3、受訪者的年齡:中老年人較多。

留守農村勞動力大體分在36到65歲之間,側面反映出城市勞動力市場對青壯勞動力需求量較大。農村地理因素限制較多,導致農村收入形式單一。

(二)農民對收入的滿意程度

1、收入來源:種植業爲主,其次外出打工。

從調查結果可知,農民更趨向於收入穩定的工作,側面也反映出國家對於農業生產的補貼力度較大。

2、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徑:較爲單一。

農民對於增加收入的方式認識單一,對就業途徑瞭解不夠。

(三)農民對培訓的態度

1、村民參加職業農民培訓的形式:未參加培訓的佔多數

2、村民願意參加的培訓內容:更願意參加熟悉的培訓。

農民自身有意願提高種植水平,不想放棄傳統職業。對培訓有一定的選擇性及針對性。

3、是否願意參加培訓:意願強烈。

4、村民參加培訓的主要因素:重視技能培養。

農民重視自身的技能培養,願意支付符合心理額度的金額和時間。

5、合適村民的培訓時長:15-30天。

村民由於忙於農事,農民更願意接受進行短而有效的培訓。另一方面,由於地勢、氣候、土質等因素的限制,導致農事時間衝突,培訓時間減少。

(四)農民對教育的態度

1、教育的重要性:重視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農民心中。

2、教育的有效性:絕大多數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3、子女接受教育的認識:希望子女有更好的發展。

農民還是堅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

(五)瞭解農民對文化的態度

1、希望舉辦的文化活動:較爲強烈。

農民希望聯絡感情,豐富農村文化生活,鍛鍊身體,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開闊視野。

2、希望擁有的文化設施:注重身體健康。

農民更注重身體健康,嚮往更好品質的生活。

3、是否有文化站等設施:設施配套較爲完備。

政府較爲重視農民文化生活,豐富精神生活。

4、村民對文化建設的建議:希望有更多的交流。

由於地形限制人口分散,農民更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農民更向往舒心,閒適的生活。

5、對文化建設的滿意程度:希望有更好的建設。

現如今,農民的思想境界提升,更加意識到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四、小結與建議

據相關資料統計,到2011年,我國農民工的數量已達2。46億人,而且每年還在以900-1000萬人的速度增加。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達到25。27%。與此同時,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青壯年勞動力佔農村勞動力的比重、農業收入佔農村家庭收入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務農農民尤其是高素質的青壯年農民數量急劇減少,明天“誰來種地”、“誰來養豬”的隱憂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視,由此催生了對培養職業農民這一問題的熱議。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造就農村人才隊伍,着力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指明瞭方向,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發展農民合作社,着力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而且首次提出要發展“家庭農場”,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要解決職業農民的問題。《關於做好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農科(教育)函〔20xx〕第68號》文件中指出“明確工作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糧增收轉方式、提質增效調結構的總要求,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項目實施管理,創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質量,加快建立“三位一體、三類協同、三級貫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着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切實解決農業繼承人的問題,提高農民的技術。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向農民推廣新品種、傳授新技術、教會新方法、培訓新工具。

解決農業繼承人問題、通過職業農民培養實現耕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也是國家支持農業的重要途徑,職業農民有助於區域農業保護與開發,有助於促進農業文化的保護和繼承。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先代農業,有利於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城鎮化建設,有利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適應農村社會化大生產的內在要求,是發展線代農業的客官要求、是發展線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效益和增加生產經營收入的客觀要求。

近10年來,國內的新型農民成爲了熱點,羅駿從經濟的制度、組織與所有制、實現過程、分配等方面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合作經濟思想進行了探究。黃祖輝等指出新型農民有別於其他農民的本質規定性及其漂移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不必強制性干預這種漂移的發生,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經濟的調配,合理引導本質規定性的漂移。黃勝忠在對新型農民培養研究述評中,揭示了許多新型農民的好處,比如新型農民的專業的技術。鄧聿文研究了傳統農民和職業農民的差異性,認爲傳統農民是“世襲”的,具有強制性和不可選擇性;而職業農民則具有自助選擇性,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人員自我選擇的結果;傳統農民封閉在農村地區,很難流動,可以說是土生土長、土裏刨食。而職業農民具有開放性,可以自由流動。從人員構成來看,職業農民既可以是本地農民,也可以是外地農民,還可以是市民;傳統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幾乎沒有什麼約束,完全靠經驗進行。而職業農民在經營素質、科技知識、管理經驗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制約性。付遠景認爲,職業農民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經紀人,是農業市場化乃至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職業類型,職業農民與傳統身份農民在選舉權、流動程度、經營方式、規模化經營程度方面有明顯的區別。曲建勳給出了職業農民具有代表性的界定:職業農民是將農業作爲產業來經營,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規則來獲取報酬,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郭智奇認爲,職業農民是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作爲自身職業的人員,並具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專業生產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意識,具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周稽裘認爲,所謂職業農民是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達到相當水平之後,伴生的一種新型職業羣體,也是農業內部分分工、農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結果,同時他還認爲職業農民的內涵具有全職務農、高素質、高收入和能夠獲得社會尊重四大特質。

美國人類學家埃裏克·沃爾夫1996年在他的著作《農民》中就傳統農民和職業農民的差別做過分析,他認爲“傳統農民”是和“市民”相對應的一個羣體,是身份意義上的農民,其主要追求是維持自身的生計。而“職業農民”則是將農業作爲產業,充分自由地進入市場,並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使經濟報酬最大化。美國政府於1862年制定並通過《莫雷爾法案》,規定成立56個州立農學院。以1914年的《史密斯—利費農業推廣法》、1917年的《史密斯—休斯法案》、1962年的《人力開發和培訓》和1964年的《經濟機會法》爲依據,美國建立了一個相當完善而龐大的農民教育體系。通過實行農業教育、科研、推廣“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培養職業農民,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法國政府規定農民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只有取得教育合格證書後,才能具有經營農業的資格並能享受國家的優惠貸款及補貼。農業部直接管理全國的農業職業學校、公私合辦、辦學機制較爲靈活是法國農民教育的特點。高等農業教育、中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三個部分共同組成了法國農民教育的培訓體系。每個培訓機構具有各自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不僅如此,法國還創造了一種具有廣泛世界影響以及時間應用價值的培訓方法,即交替培訓教學法。日本和韓國的農民教育與培訓是由國家統籌規劃,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分工知道和寫作完成。目前,日本全國有52所農業者大學,其中國立1所,縣立48所,私立3所。韓國通過頒佈法律的形式(《農漁民後繼者育成基金法》)規定對農漁民後繼者提供援助資金,提供精神教育和技術教育,該法案爲培養農業後繼者和專業農戶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證。而荷蘭則是從基礎教育階段就實行“雙軌制”教育,將農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就開展預備農業職業教育。在德國,所有的農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必須經過不少於3年的農業職業教育。加拿大推行“綠色證書”制度,農民不獲得綠色證書是不能繼承或購買農場的。

此次調查採用實地抽樣調查和網上調查的方法,對農村居民和部分鎮村幹部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調查。

製作符合我們此次調查要求的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此調查問卷是在參閱了大量關於農村職業農民的培養文獻和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形成的。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爲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爲被調查者對收入的滿意程度;

第三部分爲被調查者對於培訓的態度;

第四部分爲被調查者對於教育的態度;

第五部分爲被調查者對於文化的態度。

篇四: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然而在人們越來越奢侈的物質享受的背後,卻是生態的失調、環境的惡化。到處可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正在威脅着人們的正常生活。而環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環境的優劣,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和行政執法水平,直接影響着經濟建設的速度、對外開放的廣度。沒有良好的環境,跨越式發展就無從談起。所以在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都開始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挖掘生態潛力,發展生態經濟,做好生態文章,走出一條富有當地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二、調查方法:走訪調查

對當地有關於生態經濟發展想關聯的企業與工廠就行實地考察和詢問,再者就是對生活在這些企業與工廠身邊的百姓進行詢問。

三、調查結果

我們走訪調查竹泉山村。該村屬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存有3600多年前的農耕漁獵遺址。竹泉山村共有村民1976人,全村總面積3。4平方公里,有耕地1973畝、水面2000畝、山林404畝。

依託人多、地多、水面多的資源優勢,再加上生態優勢,該村培育發展起了竹泉農牧有限公司、楚魚漁業有限公司、龍源紡織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由於村級上規模、產業有基礎,區裏決定將全區的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率先在這裏邁開步子。2014年,赫山區在泉交河鎮竹泉山村開始了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的試驗與探路。

而要建設美麗鄉村,首要的是規劃。

該村集思廣益,最終形成了“順、勢、實、惠”的實施綱領和行動指南。順,就是順應和理順,即順應自然規律、順應民意和理順體制機制;勢,就是找準自身優勢,放大發展優勢;實,就是不搞外表好看的花架子,不做勞民傷財的虛面子,而做好持續發展的實裏子;惠就是惠及當地羣衆,惠及子孫後代。

在這一思路引領下,竹泉山村確定了“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城鄉統籌、突出特色,產業支撐、協調發展”的原則。

很快,竹泉山有了建村以來的第一張規劃圖,併成爲謀劃未來的發展路線圖,形成了“兩線四點”的概念。“兩線”是指村轄區內新河沿線、村內一條主幹線;“四點”是竹泉農牧農業產業基地、楚魚漁業產業基地、村部、重點農戶等四個着力點。

第一點、基礎建設

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村民們房前屋後的栽培和綠化、房屋的新建與改造等不再隨意和雜亂,污水垃圾及時處理,村民心裏有了文明,思考有了大局,行動有了自覺,變“要我建”爲“我要建”,變“等等看”爲“主動幹”。

現在,全村使用沼氣、太陽能、液化氣等清潔能源的農戶佔村農戶總數的90%以上。清垃圾、清路礙、清淤泥到組率達100%,改水、改廁、改廚、改浴和改欄到戶率達100%。同時,啓動污水處理工程,推行人畜分離、禽畜圈養。

村主幹道全部硬化,乾渠山塘整修一新,綠化美化亮化全面推進,安全飲水戶戶通。村辦公樓改造集辦公室、圖書室、現代遠程教育室、體育活動場所等爲一體,成了羣衆文體活動中心,還建成了40米的文化牆,成立了竹泉山村廣場舞表演隊,修繕了“五保之家”。

第二點、民主管理

爲取得村民的信任,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由原有村兩委的基礎上,村新組建成立了議事會、監事會,形成了四位一體的治理新格局。

凡是與農民羣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實行村民民主議事決策,這是竹泉山村人議事的一條“鐵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行工作例會制度,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例會。涉及羣衆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羣衆關心的事項及時公開,定期進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及時發放惠農補貼資金。

村裏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建立了宣傳欄,附設意見箱,事事處處聽取羣衆意見,接受村民監督。每年對村兩委、議監兩會工作的測評,羣衆滿意率均在95%以上。

民主管理贏得了羣衆的信任,也讓“建設美麗鄉村”的工作開展得風生水起。

一年多來,計劃投資863萬元完成村部改造、風貌改造、污水處理、美化、綠化、亮化、山塘整修、國土整理、公路硬化等16個建設項目,實際投入資金1290。8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49。6%。

第三點、產業佈局

早在規劃伊始,該村就將產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事實上,這亦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在建設美麗新農村的同時,竹泉山村近年來大力發展竹泉農牧有限公司、楚魚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龍源紡織有限公司三家村屬企業。

2014年,這三家企業年產值5。176億元,佔全村總產值的90%,提供就業崗位600餘個,全村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佔50%以上,非農收入佔家庭年收入的70%以上。

2014年,竹泉山村居民現金可支配純收入約20080元,超出全區水平的30%。農民富了,村集體強了,建設美麗家園的實力和勁頭就更足了。

而赫山區泉交河鎮竹泉山村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而這種地貌符合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近年來,所以該村支部、村委帶領全村羣衆,走符合本村實際的路子,成爲了遠近聞名的生豬專業村。

養豬規模化:70%的農戶成爲“專業戶”。

與益陽陽市大多數傳統農家一樣,從一開始,勤勞質樸的竹泉山人同樣也是伺弄耕地,然後用剩餘的飯菜餵養生豬,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90年代初,養殖戶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帶動了全村的生豬業發展,成爲當時的省外貿公司的生豬定點收購點。目前,全村生豬養殖戶達180戶,佔農戶總數的70%;年出欄生豬過50頭的有30多戶,出欄200頭以上的也有近10戶;全村現有存欄生豬7000多頭,能繁母豬700多頭,年出欄生豬1。4萬頭。僅生豬一項,預計全村今年可純賺840萬元,人平達6460元。

養豬組織化:將養殖戶聯合起來

“統一供應仔豬,統一供應飼料,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生豬銷售”的協會發展模式,是竹泉山村在經歷了去年生豬發展低谷後卻迅速恢復元氣、並不斷髮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協會領頭人聯合全村生豬養殖戶成立了生豬養殖協會,通過賒銷仔豬、賒銷飼料、提供疫苗等方式,直接幫助了40多戶農戶發展生豬養殖。下一步,他還打算將生豬養殖協會發展成爲聯繫更加緊密的生產合作社,更好地帶領協會成員致富。

標準化:爭取每一欄都是“精養欄”

爲了推動生豬養殖業發展,村委、村支部和協會齊心合力,在全村大力推廣生豬標準化養殖。村裏爲此專門召開了黨員、組長、養殖大戶會議。協會負責人主動帶頭改造豬舍,改造後的欄圈單間豬舍實行大間設計,裝備有電風扇等調溫設施,有條件的還可設置地下火道、自動飲水器等。按標準設計的欄舍,冬暖夏涼,衛生清潔,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肉豬長得快,肉質好,價格高。同時,按照標準化要求注射疫苗、餵食保健藥物,增強生豬抗病能力。去年,該村餵養的生豬在生豬藍耳病疫情的衝擊下,死亡率僅1。5%,遠低於其他地方。村委、村支部還積極爭取到了沼氣國債項目,今年全村沼氣池已發展了80個,用沼氣可作燃料,沼渣可作優質肥料,不僅更好地保持了環境整潔,還能減輕農民生產生活成本,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赫山區東湖菱角岔水域中正有楚魚漁業的養殖基地。上接資水,下通湘江,均爲天然湖泊,通過資水,湘江與洞庭湖相連,並遠離城鎮、工礦企業與居民,湖水沒有任何污染。而其的水產品經國家農業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有害物質含量均低於國家無公害水產品質量的控制標準,而且菱角岔2200畝漁業養殖水面2012年,已經獲得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漁產品)標準認證證書。

竹泉農牧有限公司是一個以“可持續農業”爲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立體生態種、養殖企業。其目標是建成千畝級的農業莊園,利用莊園所屬資源,發展能源生產、肥料生產、飼料加工、農產品加工產業,並將生產與旅遊相結合,將自身的生產、加工基地變成可以觀光,旅遊的景區,不僅使更多的人可以瞭解,接觸健康食品;也可以通過農業休閒項目服務消解人們的生活壓力,幫人們實現真正的“綠色生活”。生態農產品可以解除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心;生態旅遊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爲人們提供身心健康的生活是竹泉山村的目標,也是竹泉山村的發展宗旨。

四、提出建議

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的觀念,教育引導各級幹部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執法與服務的關係,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着力打造“環境佳地,政策窪地、服務高地、安全寶地”,爲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增加工作透明度。進一步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按照“既要最大限度方便羣衆、又要廣泛接受羣衆監督”的要求,除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明文規定不能公開的事項外,其它各類政務文祕雜燴網事項都必須公開。各單位職能、人員分工、科室佈局、辦事流程及有關規定,必須公開在最醒目處。彙編成冊的資料,要擺在辦事羣衆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單位工作人員要實行掛牌上崗。

二是規範辦事程序。政府各部門尤其是和羣衆直接打交道的職能部門,要有明確的辦事制度、行爲準則和獎懲辦法;要推行限時辦結制、一次告知承諾制、首辦負責制、部門內部會審制、項目備案制。實行重大投資項目集中聯審和“一事一議”,統一辦理有關證照,開通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做到效率爲先,服務至上。正如竹泉山村那樣,所有的流程都是村民按照村中所立下的規律來辦事,這樣能又快又成功的完成自己的任務。

由於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所以國家保護整個生命支撐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發展森林和保護城鄉生態環境;積極參加保護全球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努力使我國的生態破壞得到控制,自然生態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從而逐步使資源、環境與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

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保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好了,不但會爲發展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身也會有直接的經濟效益。經濟要發展,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建設必須先行,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保護既是環境保護的中心環節,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中心環節。儘快恢復遭到嚴重破壞的森林、草場等自然生態系統,是當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森林建成後的開發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將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前途所在。

篇五: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

摘要

互聯網早已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個行業也正被互聯網改變。互聯網和具有龐大體系的農業結合,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江永電商街是江永縣政府順應“互聯網+”時代潮流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江永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促進江永萬衆創業、大衆創新的新途徑,也是江永農業再造優勢、再現亮點的新機遇。20xx年xx月,xx農業大學博士團來到xx省江永縣電商街調研,爲其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商務、農業發展、江永縣。

01

江永電商街位於江永縣永陽路,興建於2015年2月,全長330米,共有門店70間,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是江永縣委、縣政府傾力打造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創業樂園。成功打造電商一條街,是江永縣政府順應“互聯網+”時代潮流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江永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促進江永萬衆創業、大衆創新的新途徑,也是江永農業再造優勢、再現亮點的新機遇。同時,它也爲江永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大動力。

02

江永縣電商街發展現狀

江永電商街整體佈局簡約精美,完美的融入了“互聯網+”、電商文化、江永女書、特香農業、創新創業等元素。其內功能主體佈局齊全,涵蓋了電商創業中心(電商實體店鋪)、電商服務中心(電商招商暨服務管理辦公室、電商產品質量監管和投訴處理辦公室)、電商培訓中心、物流信息歸集調度中心(“1小時”物流信息服務中心)、電商協會和物流協會活動中心、電商體驗和電商產品展示中心、“江永產品”品牌經營管理及包裝設計中心、江永特色館運營和江永電子商務交易網站管理中心、第三方支付交易擔保中心等十大功能主體;基礎設施完善,有千兆光纖網絡接入,全區域免費無密碼WiFi,更有免費經營場所提供、免費網絡提供、免費管理服務提供以及縣裏出臺的其他優惠政策享受。

目前,江永電商街已經入駐電商公司(組織)40餘家,正在成長爲創造故事、成就夢想的地方:國內知名電商公司北京一畝田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惠農網、湘村電商有限公司、珠海春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落戶定居,意姿源、芋頭掌門、硒品香、華恩電子、特色農副、生態女書等一批本地電子商務企業及傳統企業也在本區域如火如荼的開展經營;在這裏,數十名高校畢業生正在淘取他們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這裏,電商創業者把桔子和雞蛋結合,“桔下蛋”品牌在網上熱銷;在這裏三兄妹電商創業各有絕招;在這裏,外來媳婦涉足電商書寫甜蜜的故事(外來媳婦“意姿原”既做孃家的服裝,也做婆家的特產,內外兼顧;葛晚梅的名字賦含詩意,她的特產與詩一樣甜美,接單量與日俱增);在這裏,還有成功人士李波離卻北京回到家鄉,把農場的情景和意境搬到網上,產品可溯源,質量有保證;承載着一代一代瑤族婦女夢想的女書文化藝術品、瑤族服飾也依託互聯網提升其經濟價值。

03

江永縣電商街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易保鮮

我們知道農業產品最大的賣點就是新鮮二字。農業電子商務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現在的電子商務平臺大多都是採用直銷策略,把農產品直接從原產地配送給消費者。這樣雖然減少了供應鏈層級,但是由於物流速度的限制,使得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大大降低,甚至會出現產品過期、腐爛等問題,除了造成顧客不滿意外,還會引發退貨、投訴等一系列的售後服務問題,嚴重影響商家商譽。

(二)電商平臺農產品的質量問題

農產品的質量也是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無法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看見實物的農產品,消費者只能通過網站上的圖片來了解他們想要購買的產品。並且一些唯利是圖的網店經營者經常會將積壓下來的農產品賣給消費者,甚至將一些消費者退貨回來的農產品繼續賣給其他消費者。所以消費者們無法完全信任電子商務平臺。

(三)電商平臺農產品的同質化問題

所謂農產品同質化,是指消費者所感覺的農產品在性能、特點等方面的相似程度。電商平臺農產品同質化從兩個方面反映出來:一是物質的同質化,比如外形、色澤、口感等物理特性。儘管農產品會由於區域、品種等因素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但是相同區域的同類產品之間在物理特性上具有很強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構成了農產品同質化的基礎。二是認知的同質化,因爲缺乏農產品品牌商標,消費者無法從商家的品牌塑造、包裝、宣傳、服務、描述等方面獲得對產品的認知。當消費者無法從這些信息中體會到差別時,認知的同質化就產生了。

(四)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缺失

隨着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寧願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也不願意待在農村守着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從農村考出去的大學生也不想在畢業之後回到農村。從而造成農村人才的缺失,農業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更是嚴重不足

04

江永縣電商街的政策建議

(一)增強政府的推動力量

相對於城市來說,農村的電子商務經濟以及其他經濟均比較落後,農民對電子商務的瞭解也不夠深入,所以想要用電子商務來發展農村經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那麼,政府需要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無論是市場環境、法制環境還是整體環境,均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國家各級的政府部門需要積極研究並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路線和戰略,併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扶持,制定健全的認證方式、支付方式、物流運輸方式等法律規範。此外,還應該加強農村信息網絡的全面覆蓋建設,這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基礎,政府部門應當聯合金融機構和農村電商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不斷完善農村電商的融資渠道,爲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二)建設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網絡、物流運輸、完善的支付平臺以及高質量的產品是影響電子商務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的物流運輸也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農村的物流配送運輸效率較低,配送成本也較高,使得農村電商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物流運輸這個農村電商發展瓶頸也是農產品網上銷售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爲鮮活的農產品的保質期較短,如果不能被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便會導致農產品變質,從而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因此,積極加強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提升農村物流運輸速度和配送效率,成爲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提高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力度

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還需要儲備大量的實戰型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網上設計與裝修、網上開店、網店運營及推廣、客服服務辦法等知識和能力。所以,“互聯網+農業”模式下的農村電商發展還需要提高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力度,選聘具有較好資質的電商人才和導師到農村開展電商人才培訓,並建立電子商務人才信息庫和電商人才協會。

(四)培養電商人的產品品牌意識

品牌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或是產品的名稱,而是產品屬性、質量、信譽、形象的集合。強化對品牌建設的認知和重視,轉變傳統農產品經營理念,是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的重要條件。從政府層面來說,要對農產品品牌建設機制和政策進行完善,創建促進品牌建設的社會環境。同時,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促進農產品企業品牌意識的提升。通過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特色農業品牌、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等途徑,能夠有效提升江永縣農產品附加值,利用品牌策略應對當前電子商務平臺普遍存在的同質化問題。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51391.html

  • 標籤: 報告 三下鄉 精選 大學生 調研 班級衛生調查報告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大學生三下鄉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