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精選7篇)作文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18W 次

篇一: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精選7篇)

暑期學習道法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爲,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

4、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二: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這個暑假的代名詞即爲熱,用“萬國如在洪爐中”來形容亦不爲過。於我而言,便是靜坐、反思、再學習的絕好理由,是啊,“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正好利用足夠的閒暇時間,認認真真地通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新的課程標準,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強化了道法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道法課程的內容結構,研製了道法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的銜接,同時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對於我們所有的道法老師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的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身爲道法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是所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教學的指向標。它告訴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制定教學策略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要求。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在生活經驗和價值判斷方面的認知還有待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並學會運用其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而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爲習慣。

一、聯繫生活實際的課程內容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理論內容較爲嚴謹抽象,若是直接將這些理論內容展示給學生,不利於學生理解,也不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緊密聯繫,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還能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爲給予一定的指導,加強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堅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即堅持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地教學。

二、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爲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着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着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有教育專家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學習,注意培養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意識。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顯性的、單一的、近期的,也有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時代新人,這正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三、善於發現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涉及到的內容雖然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還有相當的內容學生都沒有實際接觸過,正因爲如此,很多學生可能意識不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提到的知識內容的重要性。基於此,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多種資源進行有效融合。

1、教師認真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材只是媒介,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且要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真正讓教材爲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紅色基因,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等。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定期組織學生去學習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校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舉辦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所要達到的歸宿點。

4、教師要注意各學科間的整合與應用。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拓展教材之用。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四、不斷拓展開闊的思維空間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關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養,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解放了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五、努力提升紮實的專業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和缺點;耐心等待學生轉變、進步和成功。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爲和思維的無謂限制,引導其表現本真、在引領與關愛中走向健康成長的快車道。

2、平等待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着信心和勇氣主動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學生平等對話,展開心靈溝通,在心靈的碰撞和思維的互動中,實現知識與情感的交流,進而讓學生獲得心靈成長的力量。

3、改革創新。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區、法院、劇院等,實行跨學科多資源融合,理論鏈接生活,學生在豐富、立體、多元的實踐活動中履行規範、鍛鍊才幹、提升技能。

打鐵還需自生硬。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身爲道法老師唯有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完全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在受教育階段,學生除了是學生這一層身份外,還是社會中的人,會受到社會中衆多事物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爲的影響。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爲道德與法治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是大社會,我們道法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還是在教師。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應深諳自己肩負重任、任重道遠。

篇三: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通過觀看韓震教授關於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解讀,對課程標準有了新的體會。學科教育需要注重教學的實效性和創造性,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德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人的成長需要個性的培育,但是作爲社會性的存在,又必須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把握自己。馬克思主義認爲: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有可能有個人自由。所以我們既要“求同存異”,又要“聚同化異”。德育是培養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的,因此必須在教育過程中儘可能消弭差異性,超越多樣性,以便塑造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們感”。德育過程是塑造“我們”,而不是製造“他者”。

通過本次學習,我明白了要使教法學法真正轉化爲學生的的實際行動,就需要多方合作,打破壁壘,互通有無,建立一體化構建與推進的工作機制,讓道德情感能夠真正浸潤學生的心靈。

篇四: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小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爲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校生活。

通過學習課程標準,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認識到新教材基於兒童發展的課程理念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所以,《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我們讓學生學習書中的內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觀點,成爲道德說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有時還會起到逆反的作用,這種教學存在不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而《道德與法治》提倡以兒童爲主體,尊重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差異,關懷兒童的獨特個性。也就是說,課程理念由學生被動說教轉變成學生親近學校,家庭和社會,“我”作爲其中的一份子,體驗活動,這要比教師閉門灌輸講解效果更好,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體會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道法課程的積極性。新教材解讀與使用講座提綱,從道法教材的特點,單元主題的指向,教材欄目的組成及法制教育的體現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在腦海裏形成了一個大概的輪廓,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怎樣才能將活動園、交流園、故事屋、閱讀角、美文欣賞、知識窗、小貼士等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道法教學過程中。這對我今後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

三、認識到聯繫實際,緊扣主題,靈活使用教材的實效性

通過示範課,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緊扣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實際。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一分鐘有多長,能幹些什麼,從而認識到要珍惜時間。老師聯繫實際,讓學生大膽,具體說說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受父母的溫暖。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難道他們的父母就不愛孩子了嗎?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開發學生身邊的、適合的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對教材的學習活動進行再設計,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道德素養,奠定科學合理的道法觀念。

學習了新課標,使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把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法課堂的寶貴經驗。

篇五: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2022版《課程標準》,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等內容,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又能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要求及學習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爲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展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新課標爲指路明燈。研讀新課標,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主要變化:

一是完善的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下面我着重從“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四方面解讀課標。

課程標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研製,全面落實有關要求。這就是“爲什麼教”。

明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爲主線,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確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各課程標準以此爲依據,具體細化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要求。這就是“教什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制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着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這就是“教到什麼程度”。

“怎麼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養,制定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

二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要政治立場鮮明,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典型實力,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堅持正面引導爲主,二,緊扣時代主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的培育,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擴展自己的事業,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圍繞既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尤爲重要,適切的教學內容不僅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還能促進生動發展的課堂生態的構建和學生主動探究。毛惠娣老師爲我們帶來了《對深入解讀,合理取捨教學內容的若干思考——以〈少讓父母爲我操心爲例〉》教育觀點分享,受益匪淺。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內容,或完全拋開教材內容,走“拿來主義”路線,亦或是選擇性地處理了教材內容等,需要教師進一步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解決。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生動性、新穎性,讓道德與法治課成爲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課堂。由此我們可以明確:教材只作爲一個範例,一種學習的文本。

所以懂得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以及教學內容取捨的方法,至關重要。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藉助課堂所得回到生活中去,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對生活的認識、態度以及價值觀等。同時教學內容要關注學生經驗。在不同的時期,孩子們的認知水平不同,他們的學習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思考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對於教學內容取捨的方法,首先我們要由點及面讀教材,由面及點用教材。教學要依託教材,緊緊地圍繞範例來解讀編者的意圖,從教材的範例出發,抓住這個點,深入地理解編者的意圖,即面的過程。我們要設身處地看教材,推己及人用教材;同時以事論理挖教材,合情合理用教材。從“生活”出發,最終回到生活中去,切實地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們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篇七: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

本次講座由北師大韓震教授爲我們從多角度細緻講解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韓教授本次修訂的時代背景切入,爲我們講述了道法課作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當務之急是解決好“培養什麼樣、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而在全新的道法課標中則具體地詮釋了這一點,更好地體現了新時代培養擔當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其次,韓震教授將新舊版本的課程標準進行了比對,並提出了六方面的差異,就新課標而言其更強調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性學習,關注因材施教,這也是對總書記在高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思政課教學“八個相統一”要求相結合,更好地將學生的真實生活與課程內容向融合,將生活邏輯與學科邏輯相融合,強化的是教學的實踐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更注重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爲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自主發現,找到生活中的點,與歷史對接,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達到了“真學”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zaiti/huati/1360976.html

  • 標籤: 法治 道德 道德與法律作文素材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學習感悟(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