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

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67W 次

篇一:好的故事教學設計

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3篇)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擱、綜”等13個字,會寫“預告、煙霧”等15個詞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錯綜、驟然”等難懂的詞語。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夢境。

3、能讀懂第一自然段,瞭解“我”的現實處境。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思

1、導人:我們聽過很多故事,故事總是有時間、地點、人物和情節的,但今天我們要讀的這個故事卻不一樣。它沒有特定的人、特定的時間,也沒有曲折的情節。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出示課題,導入: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散文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3、瞭解寫作背景:《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較突出的一篇散文詩。作於1925年,當時全國大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着一系列的革命運動。在封建軍閥段祺瑞統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魯迅蔑視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精神鼓舞着他,雖說中國當時是黑暗的,但他堅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於這樣的背景之下。

二、初讀梳通

1、自由讀,把課文讀正確,難懂的詞語作上記號,思考:“好的故事”指的是什麼?

2、學習詞語。

第一組:烏柏澄碧萍藻膝髁挪

①指名讀,正音。

②引導學生聯繫偏旁猜猜詞語的意思。

第二組:皺蹙陡然伽藍潑刺奔進

①指名讀,正音。

②引導學生抓關鍵字,查字典理解。

第三組:石油鞭爆繁響四近

①指名讀,正音。

②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四組:參差瘦削碎散

指名讀,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詞語意思理解:

膝髁:骨頭上的突起,多長在骨頭的兩端,也指大腿骨或膝蓋骨。

伽藍:佛寺。

皺蹙:蹙:收縮。皺着眉頭,眯眼睛。形容不滿的神態。

瘦削(xuē):形容身體或臉很瘦。

3、課後習題二中說“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夢境,思考:哪部分是寫“好的故事”?

(1)默讀3-9段,說說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描寫的是一個夢境?

相機出示句子:我閉了眼睛,向後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學記》的手稿在膝髁上。

①指名讀句子。

②從關鍵詞語中體會這是“夢境”。(“閉了眼睛”“向後一仰”等動作中體會到作者略帶疲憊,靠在椅子上,爲後文的朦朧入睡做鋪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已皺蹙,凌亂,彷彿有誰挪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着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①指名讀句子

②理解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驟然”“陡然”。(“驟然”和“陡然”是近義詞,都表示情況發生得很突然,“驟然”多形容變化迅速,“陡然”更強調變化反差大。)

③通過“驟然一驚”“睜開眼”“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幾點虹霓色”關鍵詞語中,感受到作者從夢中驚醒,迷迷糊糊的感覺。

(2)學生默讀句子,體會文章中關鍵的字詞前後呼應的寫法。如:“閉了眼睛”與“睜開眼”的呼應:“捏着《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與“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的呼應;“蒙朧中”……

(3)小結:作者採用這種首尾呼應的寫法,帶領讀者從現實逐漸進入夢境,又從夢境驟然回到現實。

三、研讀“現實”

1、過渡:那是個怎樣的夜晚?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正音。

(2)提問:讀着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1:引導學生抓住“燈火”感受環境的“昏暗”;

預設2:引導學生抓住“鞭爆”,再聯繫課文後面的時間,知道那天正是農曆二月二“龍頭節”,屋外的熱鬧與“我”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預設3:引導學生抓住“菸草”進一步感受人物內心的孤獨苦悶。

(3)學生帶着體會,再次朗讀。

2、小結存疑:就是在這樣昏沉的、孤寂的夜晚,“我”做了一個夢,那是一個怎樣的夢?那夢爲什麼被稱爲是“好的故事”?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2、能結合“閱讀鏈接”,說出對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走進夢境

1、導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好的故事”寫的是魯迅的一個夢境。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夢境。

2、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找出概括描寫夢境的詞語。

(2)學生邊讀邊想象夢境裏的情景。

3、反饋交流。

(1)指名說關鍵詞。(相機板書:美麗、幽雅、有趣)

(2)引導學生辨析詞語:這裏作者形容夢境的“幽雅”,與我們常用的“優雅”意思一樣嗎?(“幽雅”和“優雅”是近義詞,“優雅”多用於形容人的姿態舉止,“幽雅”用於形容靜態的環境和氛圍幽靜而雅緻。)

二、研讀想象

1、藉助課後第二題,再讀第四至八自然段,運用勾畫批註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受,說說“美麗、幽雅、有趣”具體體現在哪裏。

2、交流展示,相機指導。

句子一: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着,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1)藉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雲錦”(中國四大名錦之首,設計意圖因其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雲霞而得名)。

(2)觀察雲錦圖片上交織的圖案,理解“錯綜”。

(3)引導學生抓住“萬顆奔星”“飛動”“展開”“無窮”等詞語體會夢境變幻無窮、綿延不斷的特點。

(4)賞析:“好的故事”呈現出一種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意境,作者讓我們“看見一個好的故事”,中“許多美好的人和美的故事……”這句話表達了魯迅思想深處對理想的執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爲本文的文眼。

句子二:我彷彿記得曾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柏,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漿,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漆。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搞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

(1)朗讀句子,感受作者描述夢境時,爲什麼羅列了一連串的名詞?(一連串名詞的羅列,不僅令語句簡潔,各種意向拼接起來,畫面感極強。)

(2)這些景物,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這些景物都是樸素又常見的景色,這是對故鄉綺麗風光的真實描寫)

(3)學生結合文字展開想象,看着這樣的文字,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學生自由說。

(4)賞析:“兩岸邊的烏柏,新禾,野花”代表新的事物,“叢樹和枯樹”代表舊的事物,他們融合在一起,體現出一種新舊交替的現象;而“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展現了一種慵懶的田間生活,他們共同構成了魯迅所向往的美好的夢境。

句子三: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1)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麼?(作者描繪的景物,其實都是水中的倒影。)

(2)出示水中景物倒影和夏雲頭圖片,對比有哪些相似之處。(引導發現這句話是從水中倒影的形和色兩方面來具體描寫的。)

(3)結合前文,讀出江南水鄉景色的美麗。

句子四: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⑿。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

(1)出示語句,並標記“紅錦帶、帶、狗、白雲”等詞語,讀一讀,發現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上一句末尾與下一句開頭採用了相同的詞)

(2)學生上下句對讀,體會表達這樣產生的節奏感。

(3)想象說話:用“()織入()中”的句式來說說夢中還會出現怎樣的景象。

(4)想象畫面,朗讀課文。

3、配樂朗讀,整體感受夢境美麗、幽雅、有趣。

4、對比閱讀,進一步發現寫法上的特點。

(1)組織交流:作者是怎麼寫“好的故事”的?(引導學生髮現夢境的開頭和結束,作者都寫了這個故事“美麗,幽雅,有趣”,還寫了“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2)對比閱讀第5和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夢境裏分別回憶和看到了哪些景物?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所寫景緻很相似,都是在描繪江南水鄉)

(3)此時此刻,你的頭腦中產生了什麼問題?

預設:“爲何反覆提到“美的人和美的事”“爲何要花大量筆墨描繪江南水鄉的景緻?”等。

(4)猜猜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不求標準答案,重在激發探索慾望)

三、研讀“好的故事”

1、語段比較,產生閱讀資料的需要。

(1)再次默讀文段,產生問題:讀完3到9自然段,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問題,再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的段落,在你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問號。

(2)指名交流,梳理問題。

①爲何作者說真愛這好的故事?總記得這好的故事?

②這美好的夢境和昏沉的夜有沒有什麼特殊含義?

(3)聚焦問題,尋找方法。

師:看來,要讀懂魯迅的散文詩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自己讀懂文章呢?

小結:我們在閱讀時可以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一些拓展資料。

2、閱讀資料,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資料引入,瞭解《野草》。

出示:本文選自魯迅創作的散文詩集《野草》,該散文詩集共有23篇作品,作於1924年至1926年。這期間,魯迅經受了一場持久、廣泛、深刻、嚴峻的考驗:先是女師大風潮,接着是“三一八慘案”,這中間貫串了他同反動軍閥及其形形色色走狗們的鬥爭。《野草》雖然也蒙上了陰暗的氣氛,夾雜着頹唐的干擾,但其基本精神是積極的,體現着人民的情緒和希望。

《野草》在藝術上的最大特徵,是象徵手法的廣泛運用。詩情和哲理的結合,是《野草》藝術上的第二個特徵。《野草》藝術上的第三個特徵是語言精練、雋永而富於生命力。

同學們,閱讀了這段資料,請你再次默讀這篇課文。

你是否對有些語句產生了新的理解或感受?可以簡單批註在旁邊。(自主閱讀理解,記錄再讀感受,不做交流)

(2)資料引入,感受對比和象徵的表達特色,進一步理解課文。

正如剛剛看到的資料所述,《野草》這部散文詩集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象徵手法的廣泛運用。結合剛剛的閱讀感受,再讀一讀課後“閱讀鏈接”中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圖示。

提示:方框內填寫“夢境”和“昏沉的夜”象徵什麼,括號內填寫作者想表達一種什麼情感或者思想。

(3)組織交流“昏沉的夜”。

①空氣的窒息、昏沉,令人厭惡,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折射。

②“昏沉的夜”:作者暢想了“好的故事”之後,卻只見“昏沉的燈光”,迎來了現實的殘酷、理想的幻滅。

(4)結合圖示,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總結:同學們談得很好,在如此昏沉、黑暗、殘酷的社會現實中,魯迅並沒有消沉,他執着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追求着美麗、優雅、有趣的生活。

四、總結梳理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回顧一下,在學習本課和上一課時,藉助了哪些資料?今後當我們閱讀某一位作家的文學作品遇到困難是,我們可以查閱哪些資料呢?(關於作者生活經歷的資料,關於作者背景的資料,別人對作品的評價等)

篇二:好的故事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作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爲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課件3)

《野草》是魯迅先生的詩集,作於1924—1926年。它是中國現代散文詩的一個藝術高峯。魯迅在這部詩集中,通過對自我的嚴格剖析,反映了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要求進步,尋求光明,又處處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記錄了魯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走向共產主義戰士這一轉變過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較突出的一篇散文詩。作於1925年2月,當時全國大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着一系列的革命運動。在封建軍閥段祺瑞統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魯迅蔑視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精神鼓舞着他,雖說中國當時是黑暗的,但他堅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於這樣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課文

1、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品讀課文,注意字詞。

2、請一組同學逐一朗讀詞語,糾正錯誤。

膝髁烏桕伽藍瘦削驟然皺蹙潑剌

3、你對《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景物很美,烏桕,野花,茅屋,塔,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4、魯迅先生爲什麼這麼寫?

(這篇貌似很美很悠閒的文章,同學們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選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總體上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比較亮、比較美的感性印象。)

三、細品課文

1、看魯迅先生寫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幾自然段?(3—8自然段)

2、大家看出來沒有,所謂“好的故事”不過是魯迅先生的一個夢。先生從“昏沉的夜”開始,做了一個夢,最後又回到“昏沉的夜”,這就是“好的故事”的結構。

3、你認爲文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文章題目是“好的故事”,但通篇都沒有具體的情節,只是把所經過的地方繪成了一幅圖畫,而這個“好的故事”就在這幅圖話裏面。)

4、如果讓你寫山陰道旁的景物,你會怎樣寫?作者是怎樣寫這些景物的?

(我們一般會用上比喻、擬人等手法,寫一些長句子。可是作者只是寫了一些詞語拼接起來。)

5、作者寫“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用了一種怎樣的形式呈現?

(倒影)

我們看看“倒影”有什麼奇特之處?請同學們讀一讀5—7小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字詞:

膝髁烏桕伽藍瘦削驟然皺蹙潑剌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二、深入文本,分析“倒影”,瞭解“好的故事”的豐富內涵。

1、初步感知“倒影”的特點。

(這些景物的倒影一直在“動”,並且很雜亂,很多)

“動”給你什麼感覺?

(在夢境中害怕動的東西會消失,很擔心。)

2、探討“倒影”特點,體味先生情感。

(先生生活的年代很動盪,他害怕失去寧靜的生活。這些美好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樣,可以看出先生當時先生起起伏伏的心境,怕失去這個美麗的夢。)

三、體味“昏沉的夜”

1、我們來看看“昏沉的夜”是什麼樣的夜?

(好的故事——美好虛幻希望)

2、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這是什麼時候?

(應該是過年的時候。)

3、作者在幹什麼?

(獨自一人抽着煙,拿着書,聽着外面的鞭炮聲,享受着夜的黑暗。他很孤獨,很寂寞。)

四、深入探討“昏沉的夜”,體味先生的寂寞心情。

1、先生爲什麼是寂寞的?

出示課件: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隱退,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而且落得一“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魯迅

五、深入文本探究先生面對絕望的人生態度。

1、回顧課文結構:從昏沉的夜開始,做了一個關於“好的故事”的夢,然後又回到了深沉的夜。也就是說,先生從絕望開始,進入虛幻而美好的希望後又回到絕望。先生會就此絕望下去嗎?不會!那樣就不是魯迅先生了。

2、出示句子: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這是先生一種積極而樂觀的精神,他對美好有着積極的嚮往,他對美好的東西積極地追求着。

六、總結

1、在矛盾中掙扎,在絕望中追求希望。這是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敗和挫折而喪失信心。

2、出示: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魯迅

篇三:好的故事教學設計

文本解析

《好的故事》是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初識魯迅”爲主線,編排了《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課文,引導學生藉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這樣的安排有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瞭解魯迅。

《好的故事》是魯迅先生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文章起於昏沉的夜,結於昏沉的夜。而在這起結之中,以漸漸縮小了的燈火,燃起了一種美好的希望,展開了一幅美好的回憶圖景。魯迅先生用了許多意象來描繪這個夢: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先生對於河邊的景物的感受和對於河中倒影的觀察非常敏銳和細膩,使讀者在欣賞一幅幅變化多姿的美妙圖畫之餘,不得不爲作者的感受力、觀察力和語言的表現力感到讚歎。作品立體式的圖景展示,既給讀者一種立體的美的感受,同時又引導讀者在他的文字中構想自己的圖景,大大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慾望,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創造性和可塑性。

但這又不僅僅是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這個“好的故事”也表現了魯迅先生對黑暗現實的憤慨,對美好事物的執着追求,對理想生活的熱烈憧憬。

學情分析

由於特定的時代背景,魯迅先生的一些文字會有晦澀難懂的特點,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後實則另有深刻的含義,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有一些難度。《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繪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夢,意境也是明麗的、溫暖的,然而卻與現實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授本課時,對寫作背景可簡略提及,無須過於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徵意義,而重於引導學生欣賞魯迅文字的優美、想象的奇特、視覺形象的奇特和豐富。文中的生難字較多,而且與前一課一樣,有些詞語難以理解,教學時也要加以引導、點撥。

教學目標

1、通過跳讀、猜讀等方法,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聚焦重點段落、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好的故事”之好的具體體現,感受夢境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聚焦重點段落、抓住關鍵詞句感受夢境的美好。

閱讀策略

跳讀、猜讀、對比、批註

教學過程

一、初讀鋪“面”,激活情感

(一)談話激趣

1、出示作者,抓住感覺談作者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課文《好的故事》,我們先來看作者,看到圖片中的這個人你有什麼感覺?

師:這是他給大家的初步印象,他是誰呢?

生:魯迅

2、揭題導入

師:大家的感覺非常好,今天我們就抓住這種感覺聊一聊他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好的故事》。

(二)跳讀理脈

師:魯迅正坐在昏沉的夜裏,手中的香菸,煙霧繚繞:快速地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走進那個昏沉的夜,一邊讀一邊捕捉自己的感覺。

師:由於特定的時代背景,魯迅先生的一些文字會有些晦澀難懂,沒關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等障礙,不要管他,先跳過去,這樣也能讀個八九不離十。

(生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師:讀完課文,你覺得這樣的人,坐在這樣的夜裏,他的心裏會有怎樣的感覺?

(學生根據閱讀談感受,教師相機板書)

師:千頭萬緒纏繞在心頭,這樣的夜是低沉的、陰暗的。

師:抓住這種感覺,快速閱讀3——9自然段,依然是遇到困難,不要管它,跳過去,談談你讀後的感覺?

師:讀後你感覺剛纔的低沉和陰暗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交流)

師:再讀最後三個自然段,看一看感覺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讀文後交流)

師:從低沉到美好再到低沉,我們只是用了第一感覺,也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遇到難懂的文章,我們可以用跳讀的方法,理清文章脈絡。

二、猜讀解疑掃清障礙

師:本文寫於現代文學的初創時期,處於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階段,因此語言表達與現在不完全一樣,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怎麼辦呢?我們還可以採用猜讀的方法來理解含義。

出示:膝髁鞭爆鞭爆的繁響四近

(指名回答)

師:你是怎麼猜出他們的意思的?

出示: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

師:這句話讀起來很拗口,這句如何理解?

師:遇到困難,我們聯繫已知經驗猜一猜,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解決。下面我們來接受更大的挑戰!看一看這個片段中,一些詞語你能否聯繫上下文理解?

出示:我彷彿記得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猜讀詞語的意思)

三、精讀聚焦感受夢境

(一)聚焦夢境

師:掃清了文字障礙,我們就可以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請同學們再次讀文,找一找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預設:指的是魯迅先生的一個美好夢境)

師:我們一起跟隨魯迅先生走進他的夢中,但是,我們需要一種交通工具,在文中找一找,應該是什麼?

生:我覺得是船。

師:我們抓住關鍵信息來理解,我們來看下面兩句,應該怎樣理解?

出示: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

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

(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提取關鍵信息,發現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美好夢境,這個夢講的是水中的倒影。

(二)小組合作

師:下面我們就聚焦這個好的故事,感受夢境的美好吧!

出示閱讀要求:

1、默讀3——9自然段,提取關鍵詞句,反覆品讀。運用勾畫批註的方法,寫一寫這個夢境給你留下的印象。

2、小組交流並完成任務單,分享你看到的畫面和閱讀感受。

3、組員發言時注意傾聽。

(學生小組內交流,填寫任務單)

(三)全班交流

(1)預設:我彷彿記得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

師:美的人和美的事都在這個畫中,我數了數又19個,有必要寫這麼多嗎?

(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山陰道”來理解魯迅的寫作手法)

(2)預設: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裏去。

師:美在交織,美在融合,夢幻。這裏是富有變化。

四、研讀藉助深化理解

(一)資料引入感受對比

師:結合課後鏈接,想一想,作者真愛、總記得好的故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

感?

師:在如此昏沉、黑暗、的社會現實中,魯迅並沒有消沉,他執着追求美好的事物,

追求美麗、幽雅、有趣的生活。

(二)回憶梳理,歸納方法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跳讀找感覺梳理了文章脈絡,猜讀掃清障礙,抓關鍵詞句體會情感,藉助註釋、專家智慧深入理解。

師:有人說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即使是周樹人用文言文寫作文,我們也不怕了。

(三)佈置作業

下課!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296317.html

  • 標籤: 精選 教學 初中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