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家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精選6篇)作文

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13W 次

篇一: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精選6篇)

面對[A11評價量規設計與應用]這個微能力點,有衆多教師的存在畏難心理。實際大可不必,因爲評價量規在日常的教學中,隨處可見,如班級活動評優評先的一些打分細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估用到的一些評分表都屬於評價量規。

量規是一種結構性的量化評價工具,它從與評價目標相關的多個方面詳細規定評級指標,具有操作性好、準確度高的特點。

該能力點在測評考覈時,要關注的是量規的設計及具體運用。

本期繼續就[A11評價量規設計與應用]微能力點進行解讀。

要完成的測評材料

[A11評價量規設計與應用]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三項:

一、量規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爲文本文檔,如WORD,PDF等。

二、量規設計與應用思路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時長不超過10分鐘。

三、教師/學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或[音頻],時長不少於2分鐘。

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根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覈規範》第一部分使用說明中要求:若提交的證據材料不符合任務要求,或不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則評價等級爲不合格。

故該微能力測評必須同時達到下列三個要求才能合格:

1、提交的測評材料至少在文件格式上要滿足基本要求。

2、提交的測評材料爲[量規]、[量規設計與應用思路]和[教師/學生反思]共三項,缺一不可。

3、提交的測評材料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

材料提交指南要求

量規:

提交一份量規,要素至少要包括評價指標、評價等級、指標的分級描述。

設計量規時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需要什麼類型的證據

即要根據需求設置與達成目標相關的表現性任務,設計特定的測試。如覈查表、分值系統、分析性量規、整體性量規等。

哪些特徵可用來判斷

也就是評價指標的設定,這是指標和量規發揮作用的地方。

評估的信度和效度如何

量規要能真正起到測評學生能力的作用,也就是量規中的指標和等級描述(所計劃的證據)是否能讓我們推斷出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

量規設計與應用思路:

結合教學主題、評價目標和應用對象,講解量規設計的依據、設計過程以及應用計劃。以視頻方式提交,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時間不超過10分鐘。

量規設計與應用思路應用建議:

使用前公佈量規,讓學生能準確地理解評價要求

在自評或互評活動時使用量規,發展學生評價能力

儘量讓學生參與設計量規並討論量規的應用方法

活動後依據量規對活動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總結

教師/學生反思:

請提交教師或兩位學生針對該評價量規使用過程與效果的總結與反思,用視頻或音頻格式提交,每份反思不少於2分鐘。

提示:這裏教學反思或學生反思是選擇性的,二選一即可。

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A11評價量規設計與應用]微能力點,應當是30個微能力點中少有的對技術工具要求不高的能力點:

藉助WORD或EXCEL等辦公軟件設計量規表;

藉助互動交流平臺或問卷工具運用量規開展自評或互評活動。

篇二: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工具設計並製作微課程,從而

呈現關鍵信息,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形式

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支持學生自主學習

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

從過往培訓學員作業中發現,該能力點有部分教師存在提交材料不完整的情形,要引起重視。

1、必須提交的測評材料

[B2微課程設計與製作]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三項:

一、微課程設計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爲圖表方式呈現的文本文檔,如WORD,PDF等。

二、微視頻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時長不超過10分鐘。

三、學生體會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沒有規定時間。

2、各項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材料一:微課程設計方案

教師自主選擇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撰寫微課程設計方案,包括主題、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流程與內容設計以及實施思路。

優秀指標:

教學內容科學準確,符合課程標準,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編排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邏輯性強,過程主線清晰、重點突出;

內容呈現形式恰當支持內容表達;

將微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與教學實施做了關聯思考;

對微課程的教學應用環境、技術條件、學生能力做了充分考慮,預見了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了應對方案,操作性強。

這些大家都很熟了,不再拾人牙慧圖片。

特別注意:在上交材料時,一定要附上學習任務單及相關練習。

材料二:微視頻

依據上述方案開發並提交微視頻,視頻長度不超過10分鐘。

優秀指標:

講解準確清晰、語言富有親和力,深入淺出,啓發引導性強;

內容呈現形式與講解新穎;

媒體應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內容表達;

使用文字、標註、變焦等提示性信息促進學生理解重難點;

注重使用提問、測驗等交互方式;

視頻清晰流暢,聲畫同步。

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微視頻必須與設計方案相對應;

要時刻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另外,製作微課時,要注意對微視頻進行視頻化處理,可參閱本公衆號文章(點擊蘭字):[微課還要視頻化]和[微課文字要視覺化]兩篇推文。(這兩篇文章寫於2016年1月份,時過境遷,大家就將就看吧,別扔磚!圖片)

材料三:學生體會

兩位學生使用微課程進行學習的感想和體會,以錄音或視頻形式提交。

注意:兩位學生哦!

3、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B2微課程設計與製作]微能力點可藉助的技術工具,相信會選這個能力點的教師都知道。不多說了。

[B2微課程設計與製作]就解讀到這,因爲大家都會,所以寫得比較簡單。

篇三: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B5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能力點的難度不高,因爲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在日常的課堂中已司空見慣了。但也存在着有些教師在上交的材料中沒有體現技術運用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教師沒有認真去閱讀測評規範的能力描述。

我們可以先看下該能力點的[能力描述]:

藉助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從而

豐富學習小組產生方式

提高小組成員學習活動的參與度

保證小組成員平等地獲得學習資源

及時瞭解並有效推進小組學習進展

促進小組成員及時交流與深度互動

推動了集體智慧的沉澱和分享

在這裏首先明確了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必須藉助信息技術來進行;

學生的參與度,學習資源的獲得,小組學習進展情況掌控等。

接下來,我們分析下完成該能力點測評要關注的問題。

1、必須提交的測評材料

[B5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三項:

一、實施計劃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爲圖文形式的文檔,如WORD,PDF等。

二、技術使用記錄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爲圖文形式的文檔,如WORD,PDF等。

三、學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要求2份學生反思,每份時間不少於2分鐘。

2、各項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材料一:實施計劃

提交一份利用技術支持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的實施計劃,至少需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學習活動目標與任務、活動計劃(時間、分組策略等)、過程監控舉措、學習成效評價、技術環境設計等。

優秀指標:

計劃完整,設計合理、結構清晰;

有助於學習目標達成;

技術在小組形成、成員協作、交流討論、互評展示、資源分享等方面作用明顯;

技術能促進學生深度參與;

技術有助於集體智慧的沉澱與分享;

技術的應用有效支持了教師的監控和評價反饋。

要注意的問題

一、計劃的完整性: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學習活動目標與任務][活動計劃(時間、分組策略等)][過程監控舉措][學習成效評價][技術環境設計]等。

二、要充分說明技術在小組形成、成員協作、交流討論、互評展示、資源分享等方面中所起的作用。

三、技術是否能支持教師的監控和評價反饋。

材料二:技術使用記錄

用照片或截圖的方式呈現技術使用的過程或重要環節,建議配上必要的文字說明(如活動環節、任務等)。

要注意的問題

提交的照片或截圖要突出呈現出技術的使用,並配上說明文字。

材料三:學生反思

請兩位學生分別回顧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並描述技術在此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視頻形式提交,不少於2分鐘。

優秀指標:

學生對過程的描述清晰、完整;

學生對技術在此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準確的表述;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主體角色明顯,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較強;

技術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

學生感受到了合作意義與集體智慧價值。

要注意的問題

1、要求提交2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

2、要突出表述技術在此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3、每個視頻的時長不少於2分鐘

3、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B5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微能力點可藉助的技術工具比較多,但有些工具受到了教育部手機不能進校園的限制。

可藉助的技術工具主要爲三類:

一、諸如希沃班級優化大師之類的教學活動管理工具。

二、協作學習或資源共享平臺或工具。如:Zoho、Groove、有道雲筆記等。

三、即時互動交流工具。如:微信、QQ、釘釘等。

篇四: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這個微能力點的完成難度比較大,通過反覆閱讀測評指南,個人理解這是要求教師參考借鑑研究性學習模式、WebQuestS模式、MiniQuest、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等設計框架設計的一個完整的一堂課或一個項目的學習活動設計,而不是某堂課當中的一個探究性活動環節的設計。

在培訓期間,發現部分學員提交的作業只是選取某堂課的一個探究環節的設計,個人覺得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實際上看能力點的標題[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也大致可以瞭解,這裏用的是”型”字,而不是“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

“型”顯然指的是一種類型,也就是[實踐建議]中建議的幾種模式設計框架類型。

本期繼續就三個方面對[B3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微能力點進行解讀。

要完成的測評材料

[B3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兩項:

一、活動設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以圖文方式的文本文檔和相關學習資源的一個壓縮包,如RAR文檔等。

二、技術應用計劃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視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

視頻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

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根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覈規範》第一部分使用說明中要求:若提交的證據材料不符合任務要求,或不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則評價等級爲不合格。

故該微能力測評必須同時達到下列三個要求才能合格:

1、提交的測評材料至少在文件格式上要滿足基本要求。

2、提交的測評材料爲[活動設計](含學習資源包)和[技術應用計劃]共兩項,缺一不可。

3、提交的測評材料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

[活動設計的評價標準]

優秀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和過程性評價的思想,能夠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選用了恰當的技術/資源支持探究型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探究資源或拓展了學習空間;

考慮學生的差異化學習條件,並設計瞭解決方案;

技術/資源的選擇和應用方式有創新性,具有學習與借鑑的價值。

合格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理念和過程性評價的思想;

選用了恰當的技術/資源支持探究型活動的開展,操作便捷。

測評規範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活動設計:提供一份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需包括學習主題與目標、學生情況、探究任務、活動過程、學習資源和評價要求等。

從指南中和評價標準可知[活動設計]要包含以下要素:

學習主題

學習目標

學生情況

探究任務

活動過程

學習資源(注意打包提交學習資源)

評價要求等

該模式的教學設計有幾種設計模板,本案例採用的是三頁模板。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用書》教學設計範例,全都採用了該模式的教學設計框架。

由此預見,有可能這將是今後比較重要的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技術應用計劃評價標準]

優秀

設計科學合理、流程清晰;

技術在資源整合、小組合作、成果交流以及評價反饋中的作用明顯;

技術有助於學生髮現問題、形成解決方案、實施行動、自我管理等探究能力的發展;

教師利用了技術工具進行過程跟蹤和記錄,有利於及時反饋與干預;

對技術應用環境、資源條件、學生能力做了周全考慮,設計了實施策略,並針對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

視頻清晰流暢,畫面穩定,解說明確到位,無冗餘信息。

合格

設計科學合理、流程清晰;

技術在資源整合、小組合作、成果交流、評價反饋以及學生探究能力發展中有一定作用;

對技術應用環境、資源條件、學生能力做了一定考慮;

視頻清晰流暢,畫面穩定。

技術應用計劃要體現的內容有哪些?

測評規範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技術應用計劃:介紹本活動設計中的技術/資源的應用設想和目的,以視頻方式提交,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原則上不超過5分鐘。

從指南中可知技術應用計劃要要描述以下內容:

活動設計中的技術/資源的應用設想和目的

如何利用技術工具進行過程跟蹤和記錄,及時反饋與干預

對技術應用環境、資源條件、學生能力做了哪些考慮

設計了實施策略,並針對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了應對方案

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B3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微能力點,可藉助的技術工具更多地體現在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的運用:

一是提供交流與協作、跟蹤學習過程等信息化教學與學習平臺;

二是學習資源和學習成果的分享和展示平臺或工具;

三是學習資源存儲工具,如網盤等。

篇五: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這個能力點而言,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導學案]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所以廣大教師並不陌生。

本期繼續就教師關心的三個方面對這個微能力點進行解讀。

要完成的測評材料

[B1技術支持的測驗與練習]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三項:

一、工具介紹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以圖文方式的文本文檔,如WORD,PDF文檔等。

二、實施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視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

視頻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

三、學生體會

提交文件格式爲[音頻]或[視頻],每個時長不超過2分鐘。

需提交兩名學生的體會材料。

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根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覈規範》第一部分使用說明中要求:若提交的證據材料不符合任務要求,或不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則評價等級爲不合格。

故該微能力測評必須同時達到下列三個要求才能合格:

1、提交的測評材料至少在文件格式上要滿足基本要求。

2、提交的測評材料爲[工具介紹]和[實施方案][學生體會](2名學生)共三項,缺一不可。

3、提交的測評材料滿足合格的評價標準。

[工具介紹的評價標準]

優秀

工具介紹詳細完整,清晰地說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點;

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對工具的應用情境做了深入分析,分享了有效的應用策略;

工具操作便捷,使用策略具有創新性,值得學習和借鑑;

圖文並茂,可讀性強。

合格

工具介紹詳細完整,清晰地說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點;

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對工具的應用情境做了分析,並分享了工具應用策略;

圖文並茂,可讀性強。

測評規範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1、工具介紹:選擇一種你常用的測驗與練習工具,介紹其基本功能以及特點,同時結合你的教育教學實踐分析其應用情境與使用策略。建議結合圖文進行呈現。

從指南中和評價標準可知[工具介紹]要包含以下要素:

介紹工具的基本功能以及特點;

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其應用情境;

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其使用策略;

結合圖文進行呈現工具的使用。

[實施方案評價標準]

優秀

對測驗/練習過程進行了詳細描述,流程清晰、安排科學合理;

充分考慮了實施條件和師生準備等因素;

針對實施過程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了詳細預案;

視頻清晰流暢,畫面穩定,講解清晰,無冗餘信息。

合格

對測驗/練習過程進行了描述,流程清晰、安排合理;

考慮了實施條件和師生準備等因素;

視頻清晰流暢,畫面穩定。

實施方案要體現的內容有哪些?

測評規範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2、實施方案:請描述測驗/練習實施過程,包括實施時機、實施條件、教師準備、學生準備等。以視頻形式提交,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原則上不超過5分鐘。

從指南中可知實施方案要描述測驗/練習實施過程:

實施時機

實施條件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實施過程

現在,讓我們回到[能力描述]和[實踐建議]的要求上: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或課堂外開展測驗與練習活動,從而

豐富測驗與練習的活動形式

提高測驗與練習活動的評價反饋效率

及時診斷學習掌握情況,爲教學策略調整和差異化學習支持提供依據

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有助於通過積累形成測驗與練習的資源庫

小提示:

該微能力點屬於[學情分析]維度,所以描述實施方案時要把測驗練習與學情分析相結合進行分析。分析測驗與練習活動的評價反饋情況;分析診斷學習掌握情況等。同時說明通過這些測驗與練習有助於通過積累形成測驗與練習的資源庫。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或課堂外開展測驗與練習活動。

[學生體會評價標準]

測評規範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3、學生體會:兩名學生對參與過程進行了回顧,說明他們在該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以音頻或視頻形式呈現,每個學生的回顧時間不超過2分鐘。

此項材料沒有任何難度,要注意的是需要兩名學生的佐證材料,且材料文件格式爲[音頻]或[視頻]格式。

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B1技術支持的測驗與練習微能力點,可藉助的技術工具相當豐富:

一是諸如[雨課堂][課堂派][騰訊課堂][釘釘]等各類在線教學平臺都具有在線作業功能;

二是諸如[問卷星][考試酷]等問卷工具或在線考試工具。

篇六: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

[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點與[C4支持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與表達]存在共同之處,也有區別的地方。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技術環境和創新性的方法三個方面。待後文解讀[C4支持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與表達]時再進行分析。

[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點單從名稱上就知道,該能力點的活動必須是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的活動,注重學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

測評規範將[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點歸屬於混合學習環境,也意味着課堂活動是圍繞着“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展和實施的。

整體能力要求爲: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支持課堂內外的討論、辯論、成果展示等活動,從而

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

拓展展示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實時展示與分享過程性學習成果

實現基於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動

推動過程性成果的沉澱與積累

完成該能力點測評要關注哪些問題呢?

1、必須提交的測評材料

[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要完成的測評材料有兩項:

一、活動設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議爲圖文方式呈現的文本文檔,如WORD,PDF等。

二、展示交流過程描述

提交文件格式爲[視頻],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時長不超過5分鐘。

2、各項測評材料合格標準

材料一:活動設計

提交一份運用技術手段支持學生展示與交流分享的活動設計,包括活動主題與目標、對象分析、活動過程、所用的技術工具,以及技術工具使用的目的。

優秀指標: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

技術工具選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於及時展示交流成果、擴大參與範圍,促進學生對學習成果的思考;

對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周全考慮,並制訂了應對方案;

技術選擇和使用方式新穎,具有學習與借鑑價值。

要注意的問題

要素完整(參考提交材料樣式);

技術工具選用合理

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了預案

材料二:展示交流過程描述

描述展示交流的過程,包括展示內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動實施效果以及技術的使用過程等。以視頻形式提交,需出現教師個人形象,原則上不超過5分鐘。

優秀指標:

講解內容全面、邏輯清晰,對展示交流的內容、方式及效果做了詳細的分析;

技術應用準確恰當,促進了學生對學習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動;

視頻清晰流暢,畫面穩定,解說明確到位,無冗餘信息。

從要求可以看出,視頻所呈現的內容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講解內容全面、邏輯清晰,也就是要包括展示內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動實施效果以及技術的使用過程等。

對展示交流的內容、方式及效果做了詳細的分析。

技術應用準確恰當,促進了學生對學習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動。也就是要描述技術的作用和效果。

注意:需要教師個人形象哦。

3、可藉助的技術工具

[B6技術支持的展示交流]微能力點可藉助的技術工具比較多,往往都是些學習平臺和在線教學社區,當然也可以是學生利用學科工具進行展示等。

一、課堂中的教學工具和平臺。如:讓學生展示利用几几何畫板或仿真實驗室等學科工具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利用UMU實時鏡像分享學生的學習過程,即時收集課堂交流與反饋信息等。

二、課中課外的在線學習平臺。如:通過在線討論功能實現師生、生生間的多維互動交流,或將作品上傳至在線社區,實現與學習夥伴的實時分享與協同創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三、社交媒體交流展示工具。如:利用美篇,微信公衆號或QQ、微信等即時交流工具,發佈作品或開展交流活動。

本文地址:https://www.xxzwj.com/chuzhong/zkzw/1343659.html

  • 標籤: 能力 解讀 解析 信息技術 精選 用書信解決問題作文300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點解析解讀(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小小作文家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